第287頁
拓跋珪沉沉站起,眼中恢復了昔日的果敢堅毅——兵連禍結、戰火紛飛又如何?他是人間主宰,天道最終只會站在他這一邊!江山是他的,愛情也是他的,任憑是誰,都別想從他手上奪走分毫!
任臻下了馬,一腳深一腳淺地走到不遠的一處海子前,摘下上戰場時佩戴的那半幅睚眥面具,蹲下身來,單手舀水,一捧一捧地打濕自己的臉。
魏軍這小股精騎由拓跋珪親領著向東折行,千里奔徙,已經急行整整五日,為了避人耳目,他們不能靠近邊民聚居的各個城鎮,須得繞遠道在一個又一個的戈壁荒漠間穿梭,如今到達朔州五原一帶,再下一步就是翻越黑山沙漠過了陰山西口,便可直搗王庭。若是離了此地便是廣袤無垠荒無人煙的大戈壁,所以拓跋珪下令在此稍事修整,待下半夜再啟程趕路。這五千騎兵一路餐風露宿,此刻為了行事機密也不紮營,而是選擇避入山地間一處背風的小葉林中就地休息取水,待夜深人靜再全軍啟程,穿過五原郡這最後一個邊關重鎮,不聲不響地進入大戈壁。
他名義上是北魏的驃騎將軍,但拓跋珪有召開軍事會議卻從不叫上他,比如此刻。任臻知道拓跋珪對他再好也一直不喜他插手軍務,自然是別有原因。想想姚嵩與他在平城做過的事,似乎拓跋珪最該防備的還當真是他。任臻不無自嘲地一笑,乾脆單騎出營,想尋一處僻靜河谷稍稍收拾滌盪一番,畢竟下一次再見到水源還不知要等到幾時了。
五原一帶地勢層疊,有許多風蝕窪地經年累月積水而成的大小湖泊,足有三五百個之多,大的比平城皇宮內的昆明池還大,小的則不過尋常池塘大小,當地人稱之為“海子”。
此時月上梢頭,清輝灑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周邊影影綽綽的半高紅柳在夜風下婆娑輕響——如此風月,本是邊關大漠裡最好的一段時節。
任臻抹了抹下頷上滴落的水珠,一雙眼卻不忘警戒著四周的環境——他畢竟是獨自離營,雖然時間不長,但這附近五胡雜處,又時有響馬出沒,總是小心駛得萬年船。
像是應證了他的隱憂一般,紅柳林中忽起沙沙之聲,仿佛大風颳過,任臻耳尖微動,立時察覺到了其間一陣若有似無的騷動,他屈膝半立,另一隻手已經不聲不響地摸向放在身邊的左手刀。
說時遲、那時快,林間忽然一聲驟然響動,任臻猛地拔刀出鞘,白刃划過,幾枝紅柳應聲而折,飄灑而落,掩住了從林間深處緩步而出的一道身影。
待人在明月下全然現出真容,任臻呼吸一窒,沒由來的怔在當場,周身殺意亦蕩然無存。
苻堅則是死死盯著那個轉過身來的男子,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雙眼。
他原是懷疑拓跋珪不曾上當,故而四下派兵上天入地地搜尋拓跋珪這一支精兵的蹤跡。誰知拓跋珪狡詐的很,擅於隱蔽又晝伏夜出,就在他追至五原,即將放棄的時刻,有哨騎探知有魏兵出沒於此,他才帶著一小股親兵悄悄包圍了這片紅柳林。
遠遠看到此人俯身彎腰取水,雖不見容貌,卻果是魏軍裝扮,苻堅心中不由地先喜復憂——喜的是拓跋珪軍令如山,他的親兵禁衛自然沒有敢做逃兵掉隊的,魏軍必藏身於附近;憂的是拓跋珪果然英雄了得,居然將計就計,真地想千里奔襲,以騎兵直搗柔然王庭!如今見有魏軍貿然離營,苻堅自然想活捉此人,逼問魏軍動向。於是數十名涼州士兵在林間悄然散開,張弓搭箭四面成網,若遇頑抗,當即she殺。
苻堅正待親自將人擒拿,那人卻也同時察覺到了殺機,刀鋒出鞘,先發制人!就在這兔起鶻落之間,苻堅終於借著月光看清了他,一瞬間恍然如夢,驚喜悲憂無以復加,震地他肝膽俱裂!幾乎是同時,他已本能地一抬手,示意所有人收起弓弩,悉數撤退——任臻為何會獨自出現在此時此刻此地此景,已經不再重要了。
他原以為自己這一輩子大浪淘沙、千帆過盡,早已該學會雲淡風輕,然而真到了這一刻,他才知道面對著他,自己永遠也學不會、做不到。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
他參佛崇道了一輩子,沒修得萬里錦繡河山,這一場不期而遇的重逢卻讓他發自肺腑地感激天上神佛有靈!
任臻與他四目交接,對視半晌,眸色一凝,執刀的左手終是緩緩抬起,阻在胸前,遲疑地道:“…你是何人?”
苻堅站住了腳,神色之間是一種悲喜莫名的萬千虛空,他深吸了一口氣,不由在心底自嘲道——是啊,怎麼會忘了呢?據姚嵩所報,任臻已失去了記憶,早已想不起過往雲煙。
任臻心中亦是翻江倒海,眼前這人並未著甲,一身尋常武袍也看不出來自何方勢力,但為何他就是該死地覺得眼熟,覺得自己死也不該忘了他?任臻從未有像此刻一般痛恨過自己的失憶,就如滿腔思緒狼奔冢突,就是找不到那歸寧溯源的唯一出路!
苻堅的臉上已經看不出內心的天翻地覆,他走上前去,還是忍不住以近乎痴迷的目光看著他的面容:“五原郡的一介牧民。”
任臻嗤之以鼻:“胡扯。”這人從上到下從裡到外,都與尋常的邊關牧民沒有絲毫聯繫。
苻堅回過神來,一扯嘴角,低聲道:“那你就當我是jian細,報回軍營,讓他們捉拿我吧。”
任臻聞言卻是有幾分惱意——他怎麼可能會讓人來捉拿這個“陌生人”?咬著牙道:“那還不如我現在就處置了你!”話音剛落,他便欺身而上,出手如電地襲向苻堅!
他自己卻沒有意識到出招之時,左手刀刀背朝外,而那鋒芒畢露的刀刃卻是永遠朝著自己的。苻堅一哂,亦見招拆招,仿佛多年之前的關山秋月之下,他們也常如此切磋琢磨,亦師亦友亦侶。
任臻眸光微閃,顯然也已經察覺出來了,不由地收勢推開,揮刀入鞘,驚疑不定地沉聲問道:“你究竟是誰?我們曾經見過的!”
苻堅負手而立,高大的身形在月夜中更顯岳峙淵臨。他不搭腔,只是靜靜地端詳著他,仿佛一眼萬年。
這股無形的壓力迫地任臻一顆心在胸腔之中蓬蓬亂跳,意亂至極。恨不得能揪起對方的衣領逼問詳情,或者乾脆剖開自己的腦袋再尋真章!他忍不住上前一步,剛說了一個“你”字,便聽見海子旁的那片紅柳林間發出一記短促的呼嘯之聲。
苻堅知道這是屬下們因著急而發出的催促暗號——他們的人畢竟太少,只能做偵查試探之用,而拓跋珪的精銳騎兵就駐紮在附近,一旦生變,便難以回天。
他也知道此時此刻自非久別重逢互訴衷情的時機,他一貫自傲的自制力讓他並指入唇也發出一聲清嘯,不多時一匹火雲一般的駿馬四蹄奮起破空而來,躍至苻堅身邊,他翻身上馬,一拉韁繩,竟是頭也不回地馳騁離去,只在煙塵瀰漫之中留下一句話給還愣在原地的任臻——我們很快還會見面的。
而誰也不會知道,苻堅緊握馬韁的手正狠狠地顫抖,掌心早已被指尖刺破,流出汨汨的殷紅。
補給水源之後,魏軍果然半夜拔營,神不知鬼不覺地離開了此地,可就當拓跋珪將五原郡遠遠拋在身後,即將穿越戈壁之際,荒山石礫間忽然殺出數萬西涼大軍,喊殺震天地攔住了魏軍的去路!
拓跋珪死也沒想到苻堅能再次堪破天機,甚至早一步出兵攔截。如今他身邊只有數千兵馬,雖然精銳驍勇,卻哪裡能硬捍數倍於己的西涼軍?而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全是蜂擁蟻聚一般的涼州騎兵,其中苻堅的王旗四面八方豎立起來的一數足有十五道之多,拓跋珪第一次感到了一種由衷的心慌意亂,他最不希望的就是這時候與涼軍正面對決,特別是讓就在身邊的任臻與苻堅打上照面。
兵慌馬亂間,諸副將都趕來詢問應當何去何從。若是苻堅已經未卜先知,那以騎兵奔襲直搗王庭的突襲計劃也已等同付諸東流,只能被迫中止。拓跋珪踟躇片刻,抬眼又正瞥見任臻策馬而來,心中不敢再做猶豫,便下了一個他此生最為追悔莫及的決定——避戰苻堅,全軍回撤,退回雲中!
第173章
魏軍立國至今,從未有此不戰而退的情況:西涼軍雖占先機,但他們這一支精騎未必就突圍不出去,何至於將這全盤計劃就此中止?任臻看著四下高豎的苻氏王旗,心中一陣沒由來的亂跳——苻堅…涼王苻堅。他不知怎的,就直接聯想到了那個月夜下來去匆匆的高大男子。這個原本該是陌生的名字也突如其來地在他心頭烙下了無可磨滅的痕跡。
大——頭。任臻在馬上按住了自己忽然裂疼起來的額頭,拓跋珪已經快馬加鞭地趕了過來,並騎之際一拉他的韁繩,疾道:“快走!”
任臻猛地醒神,扯回韁繩,望著在瀰漫的征塵硝煙中忽然顯得陌生的拓跋珪,不自覺地將心中的疑問脫口而出:“為何一見符軍,戰都未戰就主動避退?!”
這話劈頭而來,像是在拓跋珪臉頰上無形地抽了一記——他戎馬一生,百八十戰,縱使敵我懸殊又何嘗懼過何人?不止是任臻,周遭其餘將領的看向他的眼神,也是驚疑、不解、不滿兼而有之,讓他第一次意識到了原來自己也會怯弱——而這一切全都源自於害怕失去。
他要怎麼解釋苻堅一旦發現由他親率的魏軍,一定會死死咬住不放?
拓跋珪咬了咬牙,忍氣道:“奔襲柔然王庭既已事敗,須在涼軍合圍之前儘早後撤,還能暫作惑敵,使敵軍不至窮追不捨。”
而後不容任臻細想,拓跋珪一連串的軍事命令便已經下達,原來本著一股積極進取打擊來寇之銳氣的魏軍尖兵精騎瞬間轉向,cháo水般地向來處回撤。
“天王!魏軍撤退了!”涼軍騎兵各部尚未聚攏到位,便有旗兵奔回主陣稟告。苻堅撫轡遠眺,果見敵軍變陣,像一枚楔子朝涼軍唯一一處未及合攏的薄弱破綻之處直插出去,疾風迅雷一般地望後撤退。
這股騎兵人數並不算多,又沒有大張旗鼓,也不知究竟是哪部人馬。便有將領吃不准情形疑道:“拓跋珪的心性怎會不戰而退,或許這只是前鋒而非主力?”
苻堅略一思索,搖頭堅定道:“不,這就是拓跋珪的主力,他本人就在其中!——傳令下去,全軍追擊!”
魏軍騎兵雖然風馳電掣,但畢竟人少,在數倍涼軍死咬尾追之下,根本不敢停下來休養調整,一路被攆地東躲,極其被動。拓跋珪怎麼也不能理解苻堅究竟是怎麼洞察知悉的,好不容易奔回雲中,與留駐在那的大部隊會師,心中方才稍定——若是有了與苻堅勢均力敵的騎兵,他焉會懼之!只是他這一路逃竄委實狼狽,跟著他在漠北兜了一個大圈子亡命狂奔還後無功而返的諸多將士們大多還沒晃過神來,士氣普遍低落,馬上反攻顯然不是時機。
任臻下了馬,一腳深一腳淺地走到不遠的一處海子前,摘下上戰場時佩戴的那半幅睚眥面具,蹲下身來,單手舀水,一捧一捧地打濕自己的臉。
魏軍這小股精騎由拓跋珪親領著向東折行,千里奔徙,已經急行整整五日,為了避人耳目,他們不能靠近邊民聚居的各個城鎮,須得繞遠道在一個又一個的戈壁荒漠間穿梭,如今到達朔州五原一帶,再下一步就是翻越黑山沙漠過了陰山西口,便可直搗王庭。若是離了此地便是廣袤無垠荒無人煙的大戈壁,所以拓跋珪下令在此稍事修整,待下半夜再啟程趕路。這五千騎兵一路餐風露宿,此刻為了行事機密也不紮營,而是選擇避入山地間一處背風的小葉林中就地休息取水,待夜深人靜再全軍啟程,穿過五原郡這最後一個邊關重鎮,不聲不響地進入大戈壁。
他名義上是北魏的驃騎將軍,但拓跋珪有召開軍事會議卻從不叫上他,比如此刻。任臻知道拓跋珪對他再好也一直不喜他插手軍務,自然是別有原因。想想姚嵩與他在平城做過的事,似乎拓跋珪最該防備的還當真是他。任臻不無自嘲地一笑,乾脆單騎出營,想尋一處僻靜河谷稍稍收拾滌盪一番,畢竟下一次再見到水源還不知要等到幾時了。
五原一帶地勢層疊,有許多風蝕窪地經年累月積水而成的大小湖泊,足有三五百個之多,大的比平城皇宮內的昆明池還大,小的則不過尋常池塘大小,當地人稱之為“海子”。
此時月上梢頭,清輝灑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周邊影影綽綽的半高紅柳在夜風下婆娑輕響——如此風月,本是邊關大漠裡最好的一段時節。
任臻抹了抹下頷上滴落的水珠,一雙眼卻不忘警戒著四周的環境——他畢竟是獨自離營,雖然時間不長,但這附近五胡雜處,又時有響馬出沒,總是小心駛得萬年船。
像是應證了他的隱憂一般,紅柳林中忽起沙沙之聲,仿佛大風颳過,任臻耳尖微動,立時察覺到了其間一陣若有似無的騷動,他屈膝半立,另一隻手已經不聲不響地摸向放在身邊的左手刀。
說時遲、那時快,林間忽然一聲驟然響動,任臻猛地拔刀出鞘,白刃划過,幾枝紅柳應聲而折,飄灑而落,掩住了從林間深處緩步而出的一道身影。
待人在明月下全然現出真容,任臻呼吸一窒,沒由來的怔在當場,周身殺意亦蕩然無存。
苻堅則是死死盯著那個轉過身來的男子,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雙眼。
他原是懷疑拓跋珪不曾上當,故而四下派兵上天入地地搜尋拓跋珪這一支精兵的蹤跡。誰知拓跋珪狡詐的很,擅於隱蔽又晝伏夜出,就在他追至五原,即將放棄的時刻,有哨騎探知有魏兵出沒於此,他才帶著一小股親兵悄悄包圍了這片紅柳林。
遠遠看到此人俯身彎腰取水,雖不見容貌,卻果是魏軍裝扮,苻堅心中不由地先喜復憂——喜的是拓跋珪軍令如山,他的親兵禁衛自然沒有敢做逃兵掉隊的,魏軍必藏身於附近;憂的是拓跋珪果然英雄了得,居然將計就計,真地想千里奔襲,以騎兵直搗柔然王庭!如今見有魏軍貿然離營,苻堅自然想活捉此人,逼問魏軍動向。於是數十名涼州士兵在林間悄然散開,張弓搭箭四面成網,若遇頑抗,當即she殺。
苻堅正待親自將人擒拿,那人卻也同時察覺到了殺機,刀鋒出鞘,先發制人!就在這兔起鶻落之間,苻堅終於借著月光看清了他,一瞬間恍然如夢,驚喜悲憂無以復加,震地他肝膽俱裂!幾乎是同時,他已本能地一抬手,示意所有人收起弓弩,悉數撤退——任臻為何會獨自出現在此時此刻此地此景,已經不再重要了。
他原以為自己這一輩子大浪淘沙、千帆過盡,早已該學會雲淡風輕,然而真到了這一刻,他才知道面對著他,自己永遠也學不會、做不到。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
他參佛崇道了一輩子,沒修得萬里錦繡河山,這一場不期而遇的重逢卻讓他發自肺腑地感激天上神佛有靈!
任臻與他四目交接,對視半晌,眸色一凝,執刀的左手終是緩緩抬起,阻在胸前,遲疑地道:“…你是何人?”
苻堅站住了腳,神色之間是一種悲喜莫名的萬千虛空,他深吸了一口氣,不由在心底自嘲道——是啊,怎麼會忘了呢?據姚嵩所報,任臻已失去了記憶,早已想不起過往雲煙。
任臻心中亦是翻江倒海,眼前這人並未著甲,一身尋常武袍也看不出來自何方勢力,但為何他就是該死地覺得眼熟,覺得自己死也不該忘了他?任臻從未有像此刻一般痛恨過自己的失憶,就如滿腔思緒狼奔冢突,就是找不到那歸寧溯源的唯一出路!
苻堅的臉上已經看不出內心的天翻地覆,他走上前去,還是忍不住以近乎痴迷的目光看著他的面容:“五原郡的一介牧民。”
任臻嗤之以鼻:“胡扯。”這人從上到下從裡到外,都與尋常的邊關牧民沒有絲毫聯繫。
苻堅回過神來,一扯嘴角,低聲道:“那你就當我是jian細,報回軍營,讓他們捉拿我吧。”
任臻聞言卻是有幾分惱意——他怎麼可能會讓人來捉拿這個“陌生人”?咬著牙道:“那還不如我現在就處置了你!”話音剛落,他便欺身而上,出手如電地襲向苻堅!
他自己卻沒有意識到出招之時,左手刀刀背朝外,而那鋒芒畢露的刀刃卻是永遠朝著自己的。苻堅一哂,亦見招拆招,仿佛多年之前的關山秋月之下,他們也常如此切磋琢磨,亦師亦友亦侶。
任臻眸光微閃,顯然也已經察覺出來了,不由地收勢推開,揮刀入鞘,驚疑不定地沉聲問道:“你究竟是誰?我們曾經見過的!”
苻堅負手而立,高大的身形在月夜中更顯岳峙淵臨。他不搭腔,只是靜靜地端詳著他,仿佛一眼萬年。
這股無形的壓力迫地任臻一顆心在胸腔之中蓬蓬亂跳,意亂至極。恨不得能揪起對方的衣領逼問詳情,或者乾脆剖開自己的腦袋再尋真章!他忍不住上前一步,剛說了一個“你”字,便聽見海子旁的那片紅柳林間發出一記短促的呼嘯之聲。
苻堅知道這是屬下們因著急而發出的催促暗號——他們的人畢竟太少,只能做偵查試探之用,而拓跋珪的精銳騎兵就駐紮在附近,一旦生變,便難以回天。
他也知道此時此刻自非久別重逢互訴衷情的時機,他一貫自傲的自制力讓他並指入唇也發出一聲清嘯,不多時一匹火雲一般的駿馬四蹄奮起破空而來,躍至苻堅身邊,他翻身上馬,一拉韁繩,竟是頭也不回地馳騁離去,只在煙塵瀰漫之中留下一句話給還愣在原地的任臻——我們很快還會見面的。
而誰也不會知道,苻堅緊握馬韁的手正狠狠地顫抖,掌心早已被指尖刺破,流出汨汨的殷紅。
補給水源之後,魏軍果然半夜拔營,神不知鬼不覺地離開了此地,可就當拓跋珪將五原郡遠遠拋在身後,即將穿越戈壁之際,荒山石礫間忽然殺出數萬西涼大軍,喊殺震天地攔住了魏軍的去路!
拓跋珪死也沒想到苻堅能再次堪破天機,甚至早一步出兵攔截。如今他身邊只有數千兵馬,雖然精銳驍勇,卻哪裡能硬捍數倍於己的西涼軍?而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全是蜂擁蟻聚一般的涼州騎兵,其中苻堅的王旗四面八方豎立起來的一數足有十五道之多,拓跋珪第一次感到了一種由衷的心慌意亂,他最不希望的就是這時候與涼軍正面對決,特別是讓就在身邊的任臻與苻堅打上照面。
兵慌馬亂間,諸副將都趕來詢問應當何去何從。若是苻堅已經未卜先知,那以騎兵奔襲直搗王庭的突襲計劃也已等同付諸東流,只能被迫中止。拓跋珪踟躇片刻,抬眼又正瞥見任臻策馬而來,心中不敢再做猶豫,便下了一個他此生最為追悔莫及的決定——避戰苻堅,全軍回撤,退回雲中!
第173章
魏軍立國至今,從未有此不戰而退的情況:西涼軍雖占先機,但他們這一支精騎未必就突圍不出去,何至於將這全盤計劃就此中止?任臻看著四下高豎的苻氏王旗,心中一陣沒由來的亂跳——苻堅…涼王苻堅。他不知怎的,就直接聯想到了那個月夜下來去匆匆的高大男子。這個原本該是陌生的名字也突如其來地在他心頭烙下了無可磨滅的痕跡。
大——頭。任臻在馬上按住了自己忽然裂疼起來的額頭,拓跋珪已經快馬加鞭地趕了過來,並騎之際一拉他的韁繩,疾道:“快走!”
任臻猛地醒神,扯回韁繩,望著在瀰漫的征塵硝煙中忽然顯得陌生的拓跋珪,不自覺地將心中的疑問脫口而出:“為何一見符軍,戰都未戰就主動避退?!”
這話劈頭而來,像是在拓跋珪臉頰上無形地抽了一記——他戎馬一生,百八十戰,縱使敵我懸殊又何嘗懼過何人?不止是任臻,周遭其餘將領的看向他的眼神,也是驚疑、不解、不滿兼而有之,讓他第一次意識到了原來自己也會怯弱——而這一切全都源自於害怕失去。
他要怎麼解釋苻堅一旦發現由他親率的魏軍,一定會死死咬住不放?
拓跋珪咬了咬牙,忍氣道:“奔襲柔然王庭既已事敗,須在涼軍合圍之前儘早後撤,還能暫作惑敵,使敵軍不至窮追不捨。”
而後不容任臻細想,拓跋珪一連串的軍事命令便已經下達,原來本著一股積極進取打擊來寇之銳氣的魏軍尖兵精騎瞬間轉向,cháo水般地向來處回撤。
“天王!魏軍撤退了!”涼軍騎兵各部尚未聚攏到位,便有旗兵奔回主陣稟告。苻堅撫轡遠眺,果見敵軍變陣,像一枚楔子朝涼軍唯一一處未及合攏的薄弱破綻之處直插出去,疾風迅雷一般地望後撤退。
這股騎兵人數並不算多,又沒有大張旗鼓,也不知究竟是哪部人馬。便有將領吃不准情形疑道:“拓跋珪的心性怎會不戰而退,或許這只是前鋒而非主力?”
苻堅略一思索,搖頭堅定道:“不,這就是拓跋珪的主力,他本人就在其中!——傳令下去,全軍追擊!”
魏軍騎兵雖然風馳電掣,但畢竟人少,在數倍涼軍死咬尾追之下,根本不敢停下來休養調整,一路被攆地東躲,極其被動。拓跋珪怎麼也不能理解苻堅究竟是怎麼洞察知悉的,好不容易奔回雲中,與留駐在那的大部隊會師,心中方才稍定——若是有了與苻堅勢均力敵的騎兵,他焉會懼之!只是他這一路逃竄委實狼狽,跟著他在漠北兜了一個大圈子亡命狂奔還後無功而返的諸多將士們大多還沒晃過神來,士氣普遍低落,馬上反攻顯然不是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