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
“我判斷大家說得是對的,”他說,“而且我覺得那個傢伙什麼都不會做,於是我就想到要拿個什麼伸進他籠子裡,戳他一下,至少讓他吼兩聲,說不定可以給警方一些線索。而且我知道挑釁他很安全,因為他不太可能離開籠子。”
“可是他幹了。”
“是啊,我不認為這是我的錯,因為他媽的基爾伯恩自己就夠挑釁了,他居然叫威爾上台一鞠躬,滾下舞台去。不過我不介意告訴你,這麼一來,我的興趣差不多玩完了。
“哦?”
“我很高興沒再收到那狗娘養的寫來的邀功信。如果他還想再寫,拜託他寄給別人吧。我不認為他會再寫了,也不認為他還會再殺人,不過我也不會建議警方不必再保護彼得·塔利和羅梅法官。但重點是,我不管這件事了,我可以找別的題材來寫專欄。”
“在這個城市,要找題材並不難。”
“一點也不難。”
我喝了一大口蘇打水。眼角瞥見我們的女侍者在替另一桌剛來的客人點飲料,是三個三十出頭的男子,穿著短上衣,打了領帶。其中一個湊近她的屁股,拍了一下兔尾巴。她好像根本沒注意。
我說,“既然你這麼沒興趣,”我說,“也許我根本不該提起,可是我需要你的情報。”
“說吧。”
我掏出筆記本,翻閱著。“‘我詛咒那隻扼住我的國家咽喉的老邁之手。’”
他舉起杯子正要喝,半途停住了,皺起眉頭說:“這是他媽的什麼玩意兒?”
“聽起來很熟悉吧?”
“的確熟悉,可是我不知道為什麼。提示一下,馬修。”
“威爾二號的第一封信,信中告訴我們他的三人名單。”
“對,”他說。“這是在談彼得·塔利,就在那個雜碎威脅要癱瘓市區運輸系統那檔子事情之後,或者天知道隨便什麼。所以呢?”
“只不過有一點小小不同。‘詛咒那隻扼住一個城市咽喉的老邁之手。’少掉了‘我’,另外‘我的國家’改成了‘一個城市’。”
“所以呢?”
“所以威爾把原版改寫過了。”
“什麼原版?”他再度皺起眉頭,然後頭往後一抬看著我,“等一等。”他說。
“等多久都沒關係,馬蒂。”
“我真是他媽的大笨蛋一個,”他說,“你知道這娘娘腔是引用誰的句子嗎?”
“誰?”
“我,”他說,兩眉一揚憤慨地說,“他引用我的句子,或者是改寫,或者隨便你怎麼形容。”
“此話當真?”
“你不會知道的,”他說,“因為沒人知道,不過很久很久以前,我曾經寫過一個不高明又不怎麼幸運的劇本。”
“《雲間騷動》。”
“老天,你怎麼會知道。典故出自葉芝的詩,《決心就義的愛爾蘭飛行員》。老天爺,那首詩真可怕。”
“我相信你的劇本會比詩好。”
“不,更臭,你不必信我的話。反正各路評論都難得意見一致的公認很糟。不過沒人反對戲名,雖然整齣戲跟飛行無關。但是有很多騷動。雲很少,騷動很多。不過戲是講愛爾蘭人的,是我個人自傳式的愛爾蘭裔美國人經驗,而一本書或一齣戲要講愛爾蘭人,再沒有比引用葉芝的詩當題目更貼切的了。那位老兄寫得可真不少。”
“那句對白是出自你的劇本?”
“對白?”
“講老邁的手和國家的咽喉那句。”
“嗯,威爾改寫的那句。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戲裡頭老邁的手是指維多利亞女王。咽喉則是指神聖的愛爾蘭,你應該已經知道了。老天在上,我對女工匠了解多少?又對愛爾蘭了解多少?我從沒去過那個可憐的落後國家,想都沒想過。”
“你真不簡單。”我說。
“怎麼說,馬修?”
“開始認不出那句對白。接著你明白我一定知道出處,就決定自己講出來。然後假裝你還不知道我知道那句對白的出處,不過怎麼可能呢?如果我不知道那出戲,又怎麼會知道原版的對白?”
“嘿,你都把我搞糊塗了。”
“是嗎?”
他舉起杯子,“你這狗娘養的滴酒不沾,”他說,“就是不明白這玩意兒會讓腦袋轉得多慢。你想從頭再玩一遍嗎?你一定早就知道了因為我一定知道因為你知道因為我說過你說過——你懂我的意思嗎,馬修?昏頭了嘛。”
“我知道。”
“所以你要從頭跟我玩一遍嗎?”
“我看不必了。”
“嘿,振作一點。是你提起這個的,所以——”
“放棄吧,馬蒂。”
“你什麼意思?”
“我知道是你乾的。你寫了那些信,而且殺了里吉斯·基爾伯恩。”
“你他媽胡說八道。”
“我不這麼想。”
“我幹嗎做這些事情呢?你倒是告訴我。”
“可是他幹了。”
“是啊,我不認為這是我的錯,因為他媽的基爾伯恩自己就夠挑釁了,他居然叫威爾上台一鞠躬,滾下舞台去。不過我不介意告訴你,這麼一來,我的興趣差不多玩完了。
“哦?”
“我很高興沒再收到那狗娘養的寫來的邀功信。如果他還想再寫,拜託他寄給別人吧。我不認為他會再寫了,也不認為他還會再殺人,不過我也不會建議警方不必再保護彼得·塔利和羅梅法官。但重點是,我不管這件事了,我可以找別的題材來寫專欄。”
“在這個城市,要找題材並不難。”
“一點也不難。”
我喝了一大口蘇打水。眼角瞥見我們的女侍者在替另一桌剛來的客人點飲料,是三個三十出頭的男子,穿著短上衣,打了領帶。其中一個湊近她的屁股,拍了一下兔尾巴。她好像根本沒注意。
我說,“既然你這麼沒興趣,”我說,“也許我根本不該提起,可是我需要你的情報。”
“說吧。”
我掏出筆記本,翻閱著。“‘我詛咒那隻扼住我的國家咽喉的老邁之手。’”
他舉起杯子正要喝,半途停住了,皺起眉頭說:“這是他媽的什麼玩意兒?”
“聽起來很熟悉吧?”
“的確熟悉,可是我不知道為什麼。提示一下,馬修。”
“威爾二號的第一封信,信中告訴我們他的三人名單。”
“對,”他說。“這是在談彼得·塔利,就在那個雜碎威脅要癱瘓市區運輸系統那檔子事情之後,或者天知道隨便什麼。所以呢?”
“只不過有一點小小不同。‘詛咒那隻扼住一個城市咽喉的老邁之手。’少掉了‘我’,另外‘我的國家’改成了‘一個城市’。”
“所以呢?”
“所以威爾把原版改寫過了。”
“什麼原版?”他再度皺起眉頭,然後頭往後一抬看著我,“等一等。”他說。
“等多久都沒關係,馬蒂。”
“我真是他媽的大笨蛋一個,”他說,“你知道這娘娘腔是引用誰的句子嗎?”
“誰?”
“我,”他說,兩眉一揚憤慨地說,“他引用我的句子,或者是改寫,或者隨便你怎麼形容。”
“此話當真?”
“你不會知道的,”他說,“因為沒人知道,不過很久很久以前,我曾經寫過一個不高明又不怎麼幸運的劇本。”
“《雲間騷動》。”
“老天,你怎麼會知道。典故出自葉芝的詩,《決心就義的愛爾蘭飛行員》。老天爺,那首詩真可怕。”
“我相信你的劇本會比詩好。”
“不,更臭,你不必信我的話。反正各路評論都難得意見一致的公認很糟。不過沒人反對戲名,雖然整齣戲跟飛行無關。但是有很多騷動。雲很少,騷動很多。不過戲是講愛爾蘭人的,是我個人自傳式的愛爾蘭裔美國人經驗,而一本書或一齣戲要講愛爾蘭人,再沒有比引用葉芝的詩當題目更貼切的了。那位老兄寫得可真不少。”
“那句對白是出自你的劇本?”
“對白?”
“講老邁的手和國家的咽喉那句。”
“嗯,威爾改寫的那句。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戲裡頭老邁的手是指維多利亞女王。咽喉則是指神聖的愛爾蘭,你應該已經知道了。老天在上,我對女工匠了解多少?又對愛爾蘭了解多少?我從沒去過那個可憐的落後國家,想都沒想過。”
“你真不簡單。”我說。
“怎麼說,馬修?”
“開始認不出那句對白。接著你明白我一定知道出處,就決定自己講出來。然後假裝你還不知道我知道那句對白的出處,不過怎麼可能呢?如果我不知道那出戲,又怎麼會知道原版的對白?”
“嘿,你都把我搞糊塗了。”
“是嗎?”
他舉起杯子,“你這狗娘養的滴酒不沾,”他說,“就是不明白這玩意兒會讓腦袋轉得多慢。你想從頭再玩一遍嗎?你一定早就知道了因為我一定知道因為你知道因為我說過你說過——你懂我的意思嗎,馬修?昏頭了嘛。”
“我知道。”
“所以你要從頭跟我玩一遍嗎?”
“我看不必了。”
“嘿,振作一點。是你提起這個的,所以——”
“放棄吧,馬蒂。”
“你什麼意思?”
“我知道是你乾的。你寫了那些信,而且殺了里吉斯·基爾伯恩。”
“你他媽胡說八道。”
“我不這麼想。”
“我幹嗎做這些事情呢?你倒是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