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靜王不是一直都是北夜王那邊的嗎?
那是北夜王攝政的時候,現在形勢變了,誰也說不準,王爺們都精明著呢!
原來如此。不過霍將軍怎麼也成了北夜王黨了?
這事兒我也納悶,不知北夜王用了什麼法子收了他,他手中可握有兵權,那些想給北夜王臉色看的臣子怕是不敢親舉妄動了!
原來他的憔悴,不是因為情,而是因為權。
原來他招自己回來不是因為想念,而是因為利益。
付清知道霍桑對自己的心思,卻沒想到北夜王也知道。
說不定那個和自己最親密的師爺就是他的眼線。
一個地方跌倒,是不小心。
同一個地方再次跌倒,是愚蠢。
第三次再跌倒,簡直是自掘墳墓。
他到底還要把自己玩弄成什麼樣才甘心?
難道除了他自己,別人的心都不是心嗎?
他似乎能夠明白陳五當年的絕望,不僅絕望於愛情,更絕望於自己的愚蠢。
付清仰天大笑,覺得自己簡直像個小丑!
為愛顛狂被愛玩弄的小丑!
那一天他沒有買醉,沒有撤馬狂奔,他只是,一個人,走在雨中。
大雨磅礴,他渾身濕透。
他想,該醒了。
這個夢該醒了。
他看到了霍桑。
他們每次見面,他都是如此落魄。
可他眼神清亮。
沒有了愛情,他還可以擁有其他。
他有才幹,他有決心,他可以,再做一些好事。
甚至,他也可以有一個朋友,或者,一個互相取暖的情人。
一個放逐,一個憐惜,一個自願,一個渴望。
順利成章,友情躍至愛情。
肢體糾纏,沒完沒了。
那天的付清很純粹,傷心的純粹,渴求的純粹。
雖然清醒後,那就成了籌碼,成了一絲潛藏的利益。
不管這個男人歸附北夜王的理由中,付清的成分占了幾分,但是,那都是一份真心。
付清不願踐踏這份感情,可他也沒有感情給他。
他什麼也沒有,他能給的,只是這副皮囊。
原來,他什麼也沒有——
35
此次西征,得益最大的要數東芾泉,不僅打敗了敵國,獲得了聲望,而且提拔了霍英,穩固了地位。
那天霍英回朝,東芾泉親自出宮迎接,外戚派格外小心謹慎,一切惟皇帝馬首是瞻。
北夜王倒也大度,朝臣派當然是跟皇帝站在一邊。
一團和氣。
雖然霍英並沒有在京中逗留很久,但是京中的形勢卻已經有了變化。
北夜王雖然仍舊權利熏天,但派系中也不乏倒戈之人;特別是新年筵後,北夜王的府邸比起往年清靜很多。
依歷史經驗來看,除非北夜王交出權利,否則接下來便只有覆滅一路可走。但是多年來他專權太久,如果沒了權,等待他的日子只怕不會好過。
其實付清沒想到北夜王會提前離席的。
他們最近一次見面是東芾泉發泄過後。
付清當時在轎子裡,他一般很少坐轎,兩人點頭而過。
北夜王離席後,就有一些大臣開始發表議論了,東芾泉的臉色也不太好看。
那些人便愈發添油加醋,東芾泉揮了揮袖子,早撤了筵。
其實對於皇帝陛下來講,這不算壞事。
首先,是北夜王的行為為自己留了把柄,其次,朝中越來越多的臣子明了了皇帝的心思。
東芾泉的勢力在增長,北夜王的勢力必然縮減。
雙方所要的,只是一個時機。
只是付清有時候並不明了,有時候,他是能察覺到他的野心的,但是有時候他似乎並不在意這些。
付清一直沒能弄明白為什麼北夜王沒有在皇帝親政前奪下皇位,像他那樣一個縱觀全局的人,他相信就算其他兩派聯合,也未必能扳得倒他。
他不是一個懼怕惡名的人,史學家的評述,他並不放在眼裡。
北夜王對他而言,還是存在太多疑惑。
當東邊部落聯盟的使者來到京城的時候,朝廷里還沒有任何意識。
那些高傲的大臣一向本著大國的姿態,裝作恭敬的接待了使者。
誰也沒想到夜晚的那場酒宴,皇帝陛下會說出那樣的話。
皇帝陛下說,要和聯盟首領的女兒結為親家,他要娶公主為妻,冊封為皇貴妃。
那是僅次於皇后的後宮之位,極其尊貴的地位。
不僅如此,他還表明,等對方的王子長大成人,也會把東勝國的公主嫁過去。
這在東勝國歷史上還是沒有過的事情。
之前的東方諸國雖然都和東勝國保持著友好的關係,但是一旦百川國的勢力弱小,他們立馬又倒向了那邊。
這些小國雖然不大,可是結盟起來,卻沒有人敢小瞧。
所以他們的態度雖然常常讓人恨的咬牙,卻也不敢妄自打壓。
尤其是在敵我力量平均的和平年代,他們立場的轉變往往能影響整個形勢,甚至引發戰爭。
千百年來,東勝國和百川國都是友好卻又蔑視的眼光與這些聯盟小國打著交道。所以東芾泉的政策一出,朝堂上又炸開了鍋。
即使在酒宴上,有的大臣也坐不住了,礙於使者在場,不敢說太過的話,但是反對之意還是表明的清清楚楚。
北夜王倒是一反常態的表示支持。
因為位置隔的較遠,付清看不見東芾泉的臉色。
他的立場倒很堅定,與使者交換了信物。
對方很激動,絕對是受寵若驚。
付清在驚訝之餘,又感到欣慰。
也許對朝中的那些老古董而言,這真的是降低身價的行為,但是對於東勝國的長治久安卻是一道十分了不得的建議。
從此以後,朝廷可以省下多少精力來防備百川國的入侵,因為那些聯盟國會成為保衛東勝國的天然壁壘!
投以瓊木,抱之桃李!
如果條件允許,沒有人會願意做騎牆派,那不過是形勢之下的選擇。
是東芾泉給了他們橄欖枝,使他們終於有了歸屬感。
這位少年君主的政治謀略與眼光實在是非比尋常,付清相信,他一定能使東勝國更加富強!
治理國事已經嫻熟,有見解、有膽識,必要的時候心狠手辣,這種人應該就是天生的王者。
說起來,這位小皇帝還是你一手培養起來的呢?
你是否已經後悔了呢,把他培養的這麼優秀?
還是這朝堂之上已無人是你的對手,你太寂寞了呢?
付清猜測著北夜王的心思,越猜便越困擾。
無論如何,皇帝的羽翼已經豐滿,他也有了治理臣子、治理天下的手段。
這越來越強大的存在只意味著一件事情,——北夜王的覆滅!
想到這裡,付清不動聲色的露出了笑容,
——這一天,他已經等的太久。
這倒讓他輕鬆不少。36
年底,北夜王娶了靜王的女兒。
外戚派和朝臣派開始嶄露頭角,招兵買馬。
原來六部里有四部都是忠誠的北夜王黨,現在卻有兩個開始觀望。
形勢發展的很慢,可每一步都驚心動魄。
付清原來不想留在王府中,可是北夜王不放他出去。
也沒讓他做官。
他想他跟霍桑的事情,這個男人是知道的。
也許,他正盼望如此。
他畢竟新婚,很久沒有來過他的庭院。
可誰知那天他哪根弦不對勁,竟然在晚上爬到了他的床上。
沒有人說話,因為一開口就全是謊言。
北夜王只是狠狠的干他。
太暗了,他看不清他的眼神,他也不想再探究。
他把那歸於情慾。
可是,歡愛的次數變得越來越多,北夜王從不留宿,總是做完了就離開。
付清從不知道自己的身子竟然如此迷人。
他是不甘心吧,自己的東西被別人享用。
付清想,難道自己的一生就成囚在這個梅園裡,等待著北夜王的招寵,用以牽制著霍桑的忠誠。
那不如讓他死了痛快。
付清一向是個積極的人,所以他找了辦法改變境遇。
很簡單,他只是讓那位王爺夫人知道了兩人的關係,知道了所謂應酬晚歸的含義。其實,她肯定是略有耳聞,只不過,北夜王用某種方法糊弄了她。
付清去挑釁。
只是一枚小小的玉佩。玉質上乘,是北夜王新近得的,最重要的是,玉是鴛鴦玉,她有另外一半。
付清差人送還了他前夜從北夜王身上偷下來的玉,故意做的偷偷摸摸,卻故意被她發現。
女人天性就是嫉妒的,何況,她深愛那個男人。
那是北夜王攝政的時候,現在形勢變了,誰也說不準,王爺們都精明著呢!
原來如此。不過霍將軍怎麼也成了北夜王黨了?
這事兒我也納悶,不知北夜王用了什麼法子收了他,他手中可握有兵權,那些想給北夜王臉色看的臣子怕是不敢親舉妄動了!
原來他的憔悴,不是因為情,而是因為權。
原來他招自己回來不是因為想念,而是因為利益。
付清知道霍桑對自己的心思,卻沒想到北夜王也知道。
說不定那個和自己最親密的師爺就是他的眼線。
一個地方跌倒,是不小心。
同一個地方再次跌倒,是愚蠢。
第三次再跌倒,簡直是自掘墳墓。
他到底還要把自己玩弄成什麼樣才甘心?
難道除了他自己,別人的心都不是心嗎?
他似乎能夠明白陳五當年的絕望,不僅絕望於愛情,更絕望於自己的愚蠢。
付清仰天大笑,覺得自己簡直像個小丑!
為愛顛狂被愛玩弄的小丑!
那一天他沒有買醉,沒有撤馬狂奔,他只是,一個人,走在雨中。
大雨磅礴,他渾身濕透。
他想,該醒了。
這個夢該醒了。
他看到了霍桑。
他們每次見面,他都是如此落魄。
可他眼神清亮。
沒有了愛情,他還可以擁有其他。
他有才幹,他有決心,他可以,再做一些好事。
甚至,他也可以有一個朋友,或者,一個互相取暖的情人。
一個放逐,一個憐惜,一個自願,一個渴望。
順利成章,友情躍至愛情。
肢體糾纏,沒完沒了。
那天的付清很純粹,傷心的純粹,渴求的純粹。
雖然清醒後,那就成了籌碼,成了一絲潛藏的利益。
不管這個男人歸附北夜王的理由中,付清的成分占了幾分,但是,那都是一份真心。
付清不願踐踏這份感情,可他也沒有感情給他。
他什麼也沒有,他能給的,只是這副皮囊。
原來,他什麼也沒有——
35
此次西征,得益最大的要數東芾泉,不僅打敗了敵國,獲得了聲望,而且提拔了霍英,穩固了地位。
那天霍英回朝,東芾泉親自出宮迎接,外戚派格外小心謹慎,一切惟皇帝馬首是瞻。
北夜王倒也大度,朝臣派當然是跟皇帝站在一邊。
一團和氣。
雖然霍英並沒有在京中逗留很久,但是京中的形勢卻已經有了變化。
北夜王雖然仍舊權利熏天,但派系中也不乏倒戈之人;特別是新年筵後,北夜王的府邸比起往年清靜很多。
依歷史經驗來看,除非北夜王交出權利,否則接下來便只有覆滅一路可走。但是多年來他專權太久,如果沒了權,等待他的日子只怕不會好過。
其實付清沒想到北夜王會提前離席的。
他們最近一次見面是東芾泉發泄過後。
付清當時在轎子裡,他一般很少坐轎,兩人點頭而過。
北夜王離席後,就有一些大臣開始發表議論了,東芾泉的臉色也不太好看。
那些人便愈發添油加醋,東芾泉揮了揮袖子,早撤了筵。
其實對於皇帝陛下來講,這不算壞事。
首先,是北夜王的行為為自己留了把柄,其次,朝中越來越多的臣子明了了皇帝的心思。
東芾泉的勢力在增長,北夜王的勢力必然縮減。
雙方所要的,只是一個時機。
只是付清有時候並不明了,有時候,他是能察覺到他的野心的,但是有時候他似乎並不在意這些。
付清一直沒能弄明白為什麼北夜王沒有在皇帝親政前奪下皇位,像他那樣一個縱觀全局的人,他相信就算其他兩派聯合,也未必能扳得倒他。
他不是一個懼怕惡名的人,史學家的評述,他並不放在眼裡。
北夜王對他而言,還是存在太多疑惑。
當東邊部落聯盟的使者來到京城的時候,朝廷里還沒有任何意識。
那些高傲的大臣一向本著大國的姿態,裝作恭敬的接待了使者。
誰也沒想到夜晚的那場酒宴,皇帝陛下會說出那樣的話。
皇帝陛下說,要和聯盟首領的女兒結為親家,他要娶公主為妻,冊封為皇貴妃。
那是僅次於皇后的後宮之位,極其尊貴的地位。
不僅如此,他還表明,等對方的王子長大成人,也會把東勝國的公主嫁過去。
這在東勝國歷史上還是沒有過的事情。
之前的東方諸國雖然都和東勝國保持著友好的關係,但是一旦百川國的勢力弱小,他們立馬又倒向了那邊。
這些小國雖然不大,可是結盟起來,卻沒有人敢小瞧。
所以他們的態度雖然常常讓人恨的咬牙,卻也不敢妄自打壓。
尤其是在敵我力量平均的和平年代,他們立場的轉變往往能影響整個形勢,甚至引發戰爭。
千百年來,東勝國和百川國都是友好卻又蔑視的眼光與這些聯盟小國打著交道。所以東芾泉的政策一出,朝堂上又炸開了鍋。
即使在酒宴上,有的大臣也坐不住了,礙於使者在場,不敢說太過的話,但是反對之意還是表明的清清楚楚。
北夜王倒是一反常態的表示支持。
因為位置隔的較遠,付清看不見東芾泉的臉色。
他的立場倒很堅定,與使者交換了信物。
對方很激動,絕對是受寵若驚。
付清在驚訝之餘,又感到欣慰。
也許對朝中的那些老古董而言,這真的是降低身價的行為,但是對於東勝國的長治久安卻是一道十分了不得的建議。
從此以後,朝廷可以省下多少精力來防備百川國的入侵,因為那些聯盟國會成為保衛東勝國的天然壁壘!
投以瓊木,抱之桃李!
如果條件允許,沒有人會願意做騎牆派,那不過是形勢之下的選擇。
是東芾泉給了他們橄欖枝,使他們終於有了歸屬感。
這位少年君主的政治謀略與眼光實在是非比尋常,付清相信,他一定能使東勝國更加富強!
治理國事已經嫻熟,有見解、有膽識,必要的時候心狠手辣,這種人應該就是天生的王者。
說起來,這位小皇帝還是你一手培養起來的呢?
你是否已經後悔了呢,把他培養的這麼優秀?
還是這朝堂之上已無人是你的對手,你太寂寞了呢?
付清猜測著北夜王的心思,越猜便越困擾。
無論如何,皇帝的羽翼已經豐滿,他也有了治理臣子、治理天下的手段。
這越來越強大的存在只意味著一件事情,——北夜王的覆滅!
想到這裡,付清不動聲色的露出了笑容,
——這一天,他已經等的太久。
這倒讓他輕鬆不少。36
年底,北夜王娶了靜王的女兒。
外戚派和朝臣派開始嶄露頭角,招兵買馬。
原來六部里有四部都是忠誠的北夜王黨,現在卻有兩個開始觀望。
形勢發展的很慢,可每一步都驚心動魄。
付清原來不想留在王府中,可是北夜王不放他出去。
也沒讓他做官。
他想他跟霍桑的事情,這個男人是知道的。
也許,他正盼望如此。
他畢竟新婚,很久沒有來過他的庭院。
可誰知那天他哪根弦不對勁,竟然在晚上爬到了他的床上。
沒有人說話,因為一開口就全是謊言。
北夜王只是狠狠的干他。
太暗了,他看不清他的眼神,他也不想再探究。
他把那歸於情慾。
可是,歡愛的次數變得越來越多,北夜王從不留宿,總是做完了就離開。
付清從不知道自己的身子竟然如此迷人。
他是不甘心吧,自己的東西被別人享用。
付清想,難道自己的一生就成囚在這個梅園裡,等待著北夜王的招寵,用以牽制著霍桑的忠誠。
那不如讓他死了痛快。
付清一向是個積極的人,所以他找了辦法改變境遇。
很簡單,他只是讓那位王爺夫人知道了兩人的關係,知道了所謂應酬晚歸的含義。其實,她肯定是略有耳聞,只不過,北夜王用某種方法糊弄了她。
付清去挑釁。
只是一枚小小的玉佩。玉質上乘,是北夜王新近得的,最重要的是,玉是鴛鴦玉,她有另外一半。
付清差人送還了他前夜從北夜王身上偷下來的玉,故意做的偷偷摸摸,卻故意被她發現。
女人天性就是嫉妒的,何況,她深愛那個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