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眼下場合,實在沒有榮雨眠多嘴的餘地,然而,他有不得不救向文星的理由,為此,只能悄悄求助向身旁更有發言權、且若求情更能在趙詢成面前為自己加分的趙拓明。
總是能夠輕易察覺榮雨眠想法的趙拓明只被他瞧了一眼便瞭然於胸,為此,他刻意回了前者一個無奈的眼神,緊接著,跨前一步挺身而出。
“請父皇息怒。”趙拓明朗聲道,“二皇兄是為了我大爰江山才濫於刑訊,其志可嘉;何氏畏懼嚴刑才顛倒黑白,其情可憫,同樣道理,向文星為主分憂,又免無辜百姓於危難,其心可鑑。歸根結底,今日之事不過是大家的一念之差,兒臣懇請父皇從輕發落。”
寶座之上的趙詢成還沒發話,一旁趙欣正已陰陽怪氣開口道:“五皇弟果然寬仁,不過,為兄勸你不必急著替為兄求情,只怕接下來才有人需要你好好請罪。”
榮雨眠聞言終於明白為何素來急躁的趙欣正今日在如此局勢之下竟還能沉得住氣——他另外還有後手,知道自己依舊能夠挽回局面。
“稟父皇,”趙欣正抬頭望向趙詢成,突兀地另起話題道,“兒臣日前在玉華寺清修,與其說機緣巧合,不如說天佑父皇,在那寺廟竟被兒臣無意間獲得一個事關重大的情報。”
“是何情報?”
“當年父皇遇刺,刺客逃脫後明明皇城封鎖城門整整五日,可御林軍卻沒能在這方寸之地找到刺客。我們因此懷疑刺客原本便是京城人士——然而除此以外,那個刺客另有一種可能躲避開御林軍的暗中調查。”說著,趙欣正重新回到他的玉華寺,“兒臣在玉華寺遇到一個半路出家的僧人,他曾是城東一個乞丐窩的乞丐,為求溫飽,一年前他選擇出家為僧。在與他的談話中,兒臣聽他講述了三年多前的一個故事。他說三年前,也正是父皇遇刺那一時期,當時有個陌生少年忽然來他們這個乞丐窩施粥,一連好幾日,此事本不算稀奇,但稀奇的是,當時有人並非乞丐,卻來混吃混喝,被識破後他與少年說自己也能當乞丐憑什麼不能喝粥,於是兩人莫名就此事打賭,乞丐窩的乞丐也便收留下那個混吃混喝的青年,讓他穿得破破爛爛的混在他們一群乞丐之中——聽到此處,兒臣不由設想,當日那刺客若混在乞丐之中,只怕御林軍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此處。”
“躲避御林軍的調查辦法不止這一個,有人打賭當乞丐也未必是為了躲避調查,”趙拓明緩緩說道,“二皇兄說得不免以偏概全。”
趙欣正不緊不慢地笑了笑,道:“五皇弟說得也有道理,當日那施粥之人究竟是何用心,又是否與父皇遇刺一事有關,不如,就等我們找出此人後,直接當面向他請教吧。”
3
趙欣正一臉的志在必得,他向趙詢成請旨道:“兒臣已讓那僧人在殿外等候,父皇宣召此人即可知曉真相。”
趙拓明阻止道:“二皇兄確定要宣召此人?若再來一個何氏又有何意義?”
儘管趙拓明這一句說得尖銳,但實際至多是拖延作用。榮雨眠趁著這個機會思索自己是否乾脆坦白此事?他能找到一些解釋,並令趙詢成一時無從核查,可是,他縱是舌燦蓮花也毫無意義:說的謊越多,謊言崩塌的風險就越大。趙詢成必定會追查到底,而榮雨眠終究找不到永遠不會被識破的藉口。
……他只能放手一搏。
在榮雨眠保持沉默的同時,趙欣正成竹在胸,他難得對趙拓明的暗諷毫不介意。“既然五皇弟不信我這證人,所幸那乞丐窩裡當日被施粥的乞丐多得是,父皇大可立即派人找來幾個乞丐窩的乞丐,我們便聽聽他們是如何說的。”
這一回,趙拓明再難提出異議。
有御林軍的侍衛快馬執行公務,出宮尋人並帶人入宮相當快速,不多時,侍衛便來回來復命。與此同時,三個打扮得頗為得體,不似乞丐的男人低著頭被領入東正閣正廳。
侍衛向趙詢成匯報導:“回稟皇上,城東那乞丐窩眼下變成了學堂,原本的乞丐也都做起買賣不再當乞丐。不過,屬下問了不少人,這三人的確都是曾經乞丐窩的乞丐,他們也都說記得三年前施粥的少年。”
榮雨眠注意到這三人為首的年長者是收拾得乾淨以致整個人都年輕了十幾歲的福老爹。
福老爹帶頭拉著另外兩人跪下給趙詢成磕頭。“草民叩見皇上。”
勝利在望的趙欣正按捺不住,在三人磕完頭後搶先對福老爹他們道:“你們已經知曉自己是來認人的,現在,抬頭看看,當年連續幾日莫名施粥的人此時是否正在這殿堂之上?”
始終垂著頭的福老爹三人聞言終於小心地抬起頭環視了一圈。另兩個男人在望見榮雨眠時下意識加快速度移開視線,福老爹則絲毫不露聲色,在細細瞧過每個人後作為代表回答道:“回皇上,回這位大人的話,那少年並不在此處。”
這個答案令趙欣正吃驚地瞪大眼睛,他下意識上前一步,沉聲道:“你們瞧瞧清楚再說!”
福老爹裝模作樣又東顧西盼了一番,而後再次道:“堂上各位大人要不年歲不符,要不樣貌不符,確實都不是。”
總是能夠輕易察覺榮雨眠想法的趙拓明只被他瞧了一眼便瞭然於胸,為此,他刻意回了前者一個無奈的眼神,緊接著,跨前一步挺身而出。
“請父皇息怒。”趙拓明朗聲道,“二皇兄是為了我大爰江山才濫於刑訊,其志可嘉;何氏畏懼嚴刑才顛倒黑白,其情可憫,同樣道理,向文星為主分憂,又免無辜百姓於危難,其心可鑑。歸根結底,今日之事不過是大家的一念之差,兒臣懇請父皇從輕發落。”
寶座之上的趙詢成還沒發話,一旁趙欣正已陰陽怪氣開口道:“五皇弟果然寬仁,不過,為兄勸你不必急著替為兄求情,只怕接下來才有人需要你好好請罪。”
榮雨眠聞言終於明白為何素來急躁的趙欣正今日在如此局勢之下竟還能沉得住氣——他另外還有後手,知道自己依舊能夠挽回局面。
“稟父皇,”趙欣正抬頭望向趙詢成,突兀地另起話題道,“兒臣日前在玉華寺清修,與其說機緣巧合,不如說天佑父皇,在那寺廟竟被兒臣無意間獲得一個事關重大的情報。”
“是何情報?”
“當年父皇遇刺,刺客逃脫後明明皇城封鎖城門整整五日,可御林軍卻沒能在這方寸之地找到刺客。我們因此懷疑刺客原本便是京城人士——然而除此以外,那個刺客另有一種可能躲避開御林軍的暗中調查。”說著,趙欣正重新回到他的玉華寺,“兒臣在玉華寺遇到一個半路出家的僧人,他曾是城東一個乞丐窩的乞丐,為求溫飽,一年前他選擇出家為僧。在與他的談話中,兒臣聽他講述了三年多前的一個故事。他說三年前,也正是父皇遇刺那一時期,當時有個陌生少年忽然來他們這個乞丐窩施粥,一連好幾日,此事本不算稀奇,但稀奇的是,當時有人並非乞丐,卻來混吃混喝,被識破後他與少年說自己也能當乞丐憑什麼不能喝粥,於是兩人莫名就此事打賭,乞丐窩的乞丐也便收留下那個混吃混喝的青年,讓他穿得破破爛爛的混在他們一群乞丐之中——聽到此處,兒臣不由設想,當日那刺客若混在乞丐之中,只怕御林軍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此處。”
“躲避御林軍的調查辦法不止這一個,有人打賭當乞丐也未必是為了躲避調查,”趙拓明緩緩說道,“二皇兄說得不免以偏概全。”
趙欣正不緊不慢地笑了笑,道:“五皇弟說得也有道理,當日那施粥之人究竟是何用心,又是否與父皇遇刺一事有關,不如,就等我們找出此人後,直接當面向他請教吧。”
3
趙欣正一臉的志在必得,他向趙詢成請旨道:“兒臣已讓那僧人在殿外等候,父皇宣召此人即可知曉真相。”
趙拓明阻止道:“二皇兄確定要宣召此人?若再來一個何氏又有何意義?”
儘管趙拓明這一句說得尖銳,但實際至多是拖延作用。榮雨眠趁著這個機會思索自己是否乾脆坦白此事?他能找到一些解釋,並令趙詢成一時無從核查,可是,他縱是舌燦蓮花也毫無意義:說的謊越多,謊言崩塌的風險就越大。趙詢成必定會追查到底,而榮雨眠終究找不到永遠不會被識破的藉口。
……他只能放手一搏。
在榮雨眠保持沉默的同時,趙欣正成竹在胸,他難得對趙拓明的暗諷毫不介意。“既然五皇弟不信我這證人,所幸那乞丐窩裡當日被施粥的乞丐多得是,父皇大可立即派人找來幾個乞丐窩的乞丐,我們便聽聽他們是如何說的。”
這一回,趙拓明再難提出異議。
有御林軍的侍衛快馬執行公務,出宮尋人並帶人入宮相當快速,不多時,侍衛便來回來復命。與此同時,三個打扮得頗為得體,不似乞丐的男人低著頭被領入東正閣正廳。
侍衛向趙詢成匯報導:“回稟皇上,城東那乞丐窩眼下變成了學堂,原本的乞丐也都做起買賣不再當乞丐。不過,屬下問了不少人,這三人的確都是曾經乞丐窩的乞丐,他們也都說記得三年前施粥的少年。”
榮雨眠注意到這三人為首的年長者是收拾得乾淨以致整個人都年輕了十幾歲的福老爹。
福老爹帶頭拉著另外兩人跪下給趙詢成磕頭。“草民叩見皇上。”
勝利在望的趙欣正按捺不住,在三人磕完頭後搶先對福老爹他們道:“你們已經知曉自己是來認人的,現在,抬頭看看,當年連續幾日莫名施粥的人此時是否正在這殿堂之上?”
始終垂著頭的福老爹三人聞言終於小心地抬起頭環視了一圈。另兩個男人在望見榮雨眠時下意識加快速度移開視線,福老爹則絲毫不露聲色,在細細瞧過每個人後作為代表回答道:“回皇上,回這位大人的話,那少年並不在此處。”
這個答案令趙欣正吃驚地瞪大眼睛,他下意識上前一步,沉聲道:“你們瞧瞧清楚再說!”
福老爹裝模作樣又東顧西盼了一番,而後再次道:“堂上各位大人要不年歲不符,要不樣貌不符,確實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