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何田和易弦經過這幾個月的磨練,木工活兒的水平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很快做出了自己的夯土機。木槽什麼的都是現成的,重點是葉輪和轉軸。

  有材料有工具,掌握了方法,夯土並不是太難的技術。但和任何技術一樣,想要掌握,都得多練習。

  薩沙老師帶著兩位學員製作出的夯土磚擺滿了屋子前後的空地,等待晾乾。

  晾曬夯土磚的時候還要考慮陽光,不能讓磚塊表面幹得太快,不然磚塊很有可能裂。這時就得用草帘子蓋住磚塊。

  如果天氣非常熱,或者風很大,還得在草帘子上灑些水,保持濕潤。

  據薩沙說,熟練掌握這門技術後,一個人一天可以做出六百多塊磚。

  夯土也可以用更大的模具。比如牆體模具。

  什麼叫牆體模具呢?就是用木板搭一個空心牆,然後把混好的泥漿倒進去,夯打之後,等土幹了,拆掉模具,牆體就做好了。

  這一招在蓋房子時尤其管用。

  把混好的泥漿倒進去,夯打之後,等一會兒,拆掉模具,牆體就做好了。

  陶胚曬乾後,何田鄭重地帶著薩沙在陶窯前擺了個小桌子,桌上放上小盤子,盤裡裝著沙土和三個錐形香丸,一臉嚴肅地焚香禱告。

  這個儀式讓薩沙心生敬畏。

  畢竟,封窯之後會發生什麼,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是燒出一窯漂亮的陶器,還是一窯碎陶片,在這個時代,不確定的因素太多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一塊鬆動的窯磚,都會造成令人失望的後果。

  接下來的每個步驟都很關鍵。

  何田先教薩沙然後把要燒的陶胚放在窯里,怎麼在陶胚和架子之間放柴火,多大的木頭塊合適,全都要考慮到火和氣流的走勢,這個,只能憑想像力和經驗了。

  放好陶胚和柴火之後,開火。

  這之後,何田依賴的工具只有這幾樣,用來挑開遮著爐口鐵板的鐵釺子;投木柴用的鐵鏟;一個陳舊的皮質手動鼓風器,長得像個尖嘴的手風琴;再就是劈木柴的小斧頭了。

  除此之外,她只能依賴自己的眼睛。

  爐火的溫度達到時,拉開鐵板,能看到十分明亮的橙黃色,這個顏色越淺,爐子裡的溫度越高。

  就想她之前所說的,只要爐子還在燒著,就要不停地加柴,加柴,加柴,一絲休息的時間都沒有。

  最初的兩天,是何田和易弦輪換守護,薩沙旁觀學習,等薩沙稍微上手了,每天夜裡會讓他輪守兩三個小時。

  何田在窯爐前面搭了個臨時的窩棚,幾乎白天黑夜都守在窯前。

  這爐陶器的成功與否,在她看來,比以往的都重要。這可是和她的信譽有關的呀。

  他們的一日三餐,全是易弦來料理。

  之前何田準備了好多燕麥麵包,易弦有時會燉一鍋肉湯,有菜有肉,放在小陶罐里提過來,掰一塊麵包蘸著湯吃,或者是做成夾著蘋果片和乳酪的三明治、黃瓜雞蛋美乃滋醬三明治。

  蘋果這種水果放在地窖冷藏,如果保存得當,可以一直吃到次年秋季新蘋果成熟,倒不是太稀罕,美乃滋醬薩沙倒是第一次吃。做法也不難,就是蛋黃加白醋和一點點砂糖,再加上油,瘋狂搖晃就成了。

  他對易弦提供的食物倒是很滿意,不過,易弦看到何田嘴唇都要乾裂了,胃口也不好,心疼他媳婦心疼得不得了,在飲食上又下了不少功夫。

  今天是黃瓜青椒絲涼麵,明天是酸梅鴨胸肉飯糰,再過一天又端來了薑汁撞奶。

  於是薩沙也有幸嘗到了這個新奇食物。

  易弦把老薑磨成薑蓉,擠出汁,放在三個小碗裡備用,羊奶從地窖的冰箱裡取出來,加熱到鍋邊冒氣針眼大小的小泡泡就端下來,稍微放涼後用竹勺舀一勺,緩緩倒進放了薑汁的小碗裡,在姜的蛋白酶作用下,碗中的奶就半凝固了。要想知道薑汁撞奶是不是做成功了也很簡單,只要將一把小竹勺子輕輕放在奶皮上,要是勺子沒有沉下去,那就是成功了。

  這時再將小碗放在冰箱裡冰鎮一會兒,吃起來那味道可美了,涼涼滑滑,又香甜。

  除了薑汁撞奶,易弦還做了櫻桃果凍和紅豆涼糕。

  取一塊用豬皮和骨頭熬成的明膠片或者一些寒天粉,溫水化開,分成兩份,一份加上櫻桃汁,另一份加一勺蜂蜜和幾片薄荷葉。

  先把櫻桃汁倒進小碗裡,倒到碗的一半就行,然後放進冰箱冷藏。

  一個小時後取出來,碗裡的果汁已經成固態了,這時再放一顆櫻桃,一片小薄荷葉,把另一份加了明膠的蜂蜜水倒進碗裡,再次冷藏。

  再次取出來,小碗放在盤子上倒扣一下,就得到一個雙色的果凍,一半暗紅,一半晶瑩清澈,能清楚地看到果凍里鮮紅的櫻桃和碧綠的薄荷葉。

  紅豆涼糕其實也算是一種果凍。

  把熬好的紅豆糖放溫,加入明膠片或是寒天粉,攪勻,冷藏,出模,切成小方塊,或是用花朵鐵模壓成花朵的形狀,涼涼甜甜,紅豆沙沙的。這個涼糕不會太涼傷胃,又有營養。

  薩沙每次看到易弦整治這些精緻吃食,都主動向何田道謝,“沾了您的光了。”

  有易弦助力,燒窯進行得很順利。

  誰料到,到了封窯那天,何田剛從窯頂下來,突然颳起一陣涼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