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原先老舊的路標早已斑駁,上面爬滿了藤蔓,最後又被蛀蟲們嚼得粉碎;現代的路標密集而醒目,它們卻只指引著一個方向——權勢和財富。

  曾幾何時,這世上已經再無“歧路”了!

  ·

  有些事,有些原因,我已經不想多問,也不敢多問了。

  畢竟我們當年手植的孤獨,現已亭亭如蓋,而站在樹下的我們,是如此的渺小。

  ·

  第二天早上的鬧鐘把我吵醒時,蕭蕾早就沒了蹤影,只剩她昨天穿過的白色長筒襪還兀自掛在床頭。

  我忽然意識到昨天我們不僅沒有為對方準備情人節禮物,甚至在對話中連和“情人”相關的字眼,竟一次也沒有提及過。

  “大概她也忘記了吧。” 我忍不住沮喪地捂著眼睛想道。

  隨後揉了揉亂成一團的頭髮,開始起床刷牙。

  ·

  時近五月,蕭蕾馬上要參加藝考,我也馬上要進入高三,每個人的壓力都越來越大。因為壓力,一切都開始“亂”了起來。

  男孩們開始更大聲地說笑,更大聲地喊早操口號,更關注一些□□雜誌和時尚小報,女孩們也比以往更活潑,也更沉默,更容易接受男孩的邀約。

  我冷漠木訥的性格,在這時卻陡然變成了巨大的優勢,我仿若從未察覺到這些變化一樣,一如既往地過著“自己的生活”。大概是因為我在心裡認定了驅動著這一切變化的並非過剩的智慧,而是過剩的液體。

  我總是如此“低俗”,又如此“深刻”。用他們的話說,是個不折不扣的賤人。

  ·

  在這個時期里,我讀了米奇·阿爾博姆的《相約星期二》,以及尼采的生存哲學,除此之外,讀得最多的,還是余秋雨。

  畢竟還有高考作文需要應付,而余秋雨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有時候讀書不一定是為了提升境界,培養氣質,很多時候也是為了現實的利益,因為在書中發現了某種“利用價值”而讀書。

  余秋雨的作用可以說幾者兼備,因此在當時算得上是必讀之書。

  ·

  四月的一個下午,語文考試剛剛結束,太陽微微西斜,光線正好落在課桌旁邊的過道里。我坐在椅子上,正讀著《山居筆記》中的一章,內容是和“竹林七賢”有關的《遙遠的絕響》。

  那時的我還年少得很,完全沉浸在余秋雨對“魏晉風度”的描述里,幻想著自己正同嵇康一樣,端坐在刑場上,在死亡來臨的前一刻,表情安然地彈奏著《廣陵散》。

  我幻想著,渴望著,自己手指帶血,能彈出這世間的絕唱。

  那一刻,我忘記了蕭蕾,也忘記了尋露,只全心全意地陶醉在對自我的憧憬中。然而,就在這樣的時刻,前一秒喧囂不止的教室卻在後一秒突然安靜下來。

  我抬起頭,往門口望去,一個熟悉的身影正跟隨在班主任的身後來到教室里。

  她黑髮如瀑,白衣瀟瀟,邁著輕盈的腳步,一如當年。

  她輕輕向前,微微揮動手臂,便撥動了我青春的齒輪,改變了我命運的方向。

  她,終究還是來了……

  在我行將忘記的那刻。

  ·

  留著齊耳短髮的班主任用黑板擦敲了敲講台,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了起來。

  尋露穿著長袖的白色長裙地靜靜站在講台的一側。她的裝扮依舊簡單而素淨,沒有任何多餘的裝飾。一襲素雅的白衣,黑色長髮自然地攏在腦後,但是卻有一股莫名的,資質天成的吸引力。

  黑板擦同講台碰撞產生的白色粉末在午後的陽光中翩翩起舞。我定定地看著她,失去了一切語言。

  我看她對著那些白色粉末微微皺眉,看她的身體微微往相反的方向移動,看她強裝微笑地掃視四周,看她有禮貌地微微低頭向大家打招呼,看她明知我在,卻又不肯與我四目相對,只在我臉上作片刻停留,便裝作宛如初見。

  在簡短的介紹之後,班主任朝門外走去。體態豐滿的班長不知何時從後勤處領來了一套桌椅,並在尋露的授意下,把桌椅放在離我僅有一步之遙的位置上。尋露就這樣挎著一個白色小包,輕巧地坐到了我的身邊。

  終於,我的耳朵感覺到了聲響,眼睛感受到了顏色,鼻尖感知到了芬芳。她糖果色的涼鞋衝擊水泥地面所產生的韻律讓我渾身戰慄,我垂下頭,想極力理清現在的狀況,間隔許久,卻僅僅能聽到心臟在耳翼不斷跳動的聲響。

  我感覺自己如同一隻被箭she穿的野獸,失魂落魄地趴在座位上,腦海中一片空白。我感覺到了一股極度的羞恥,甚至完全不敢多看尋露一眼,這種負面情緒一直控制著我,持續了整整一節課的時間。直到下課鈴聲響起,我才驚訝地察覺到我和尋露之間的差別——原來尋露相信了我從未真正相信過的諾言。

  ·

  因為下午的最後一節是體育課,幾乎所有人馬上就興奮了起來。踢足球的忙著換巴薩的隊服,打桌球的忙著找球拍,打排球的女生忙著去隔壁班級借排球。他們嬉笑著,打鬧著,各自去尋找自己的人生意義,在球場上重逢,然後在人流中走散,剛才還沸反盈天的教室瞬間變得萬籟俱寂起來。

  我和尋露坐在空空蕩蕩的教室里,仍是誰也沒有開口說話,直到操場那邊的集合哨聲不斷響起,才默契的一前一後走出了教室。仍是她在前面,我跟在她的身後,一路上仍是默默無言,或者說誰也沒有準備好一個妥帖的句子來開啟對話。

  我知道,有些事一旦開始,便永遠也無法停止;我知道,我只要快走兩步,拉下她的手,或者喊住她,靜靜地看著她的眼,她便還是那個尋露,還是那個愛著我,我也同樣深愛著的女孩。可是我的嘴唇在那個春風十里的下午突然變得異常麻木,就連臂膀都覺得沉重如鉛。

  當時光不再變作花粉

  當飛蛾不必點燃燭淚

  我們商定不觸痛往事

  無需陽光尋度

  尚有餓馬搖鈴

  此時彼刻

  除卻你我

  其餘都是故道

  其餘都是鄉井

  ……

  我以為我早已忘記了尋露留下的告別詩,但是這詩句中的每一字每一句卻又在這時從我腦中浮現,並且異常清晰。

  我也曾為此立下了“相視而笑 莫逆於心”的誓言,可是逢年再遇,我卻嘴邊無笑,心生逆鱗。

  “我們都曾想為一人白首,歸一城終老,無奈天高路遠,霜雪淒迷,那少女等成了婦人,那歸人早成了過客。這世間哪還有什麼’相視而笑,莫逆於心’的道理呢!”我如此走著,想著,感嘆著。

  ·

  雖然是初來乍到,但尋露的人緣依舊好到離譜。剛到操場便有幾個女孩主動找她搭訕,拉著她的手向前飛奔了。我透過夕陽看著尋露越行越快的側影,她仍如當年那樣不卑不亢地笑著,只是比起離開時,她似乎又長高了些,體態也更加成熟起來。至少看上去不再是當年那個單薄如雪,陽光一照便會魂飛魄散的女孩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