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頁
曲瀲也不是什麼不依不饒的人,只要他不像過年那次拿自己的身體開玩笑,她還是很寬容的,也並不像那些沒什麼主見的內宅婦人一般,只會盲從。她給他找了乾淨的衣物,讓人準備清水伺候他淨身。
“發生什麼事情,很急麼?”
紀凜坐在浴桶里,想了想,說道:“其實也無甚大礙,不過是發現一群行蹤詭譎之人,懷疑他們和北蠻有關,我過去阻截,可惜我去得遲一些,還是讓他們逃了。”
曲瀲聽罷,便不再多問了。
因天快亮了,沐浴過後,兩人便上床歇息。
紀凜只歇息了一個時辰,便起床了。
他一動,曲瀲也跟著迷糊地睜開眼睛,腦袋就被一隻手輕輕地揉撫著,“阿瀲,今兒沒什麼事情,你繼續歇息,不必急著起。”
曲瀲含糊地應了一聲,又閉眼睡去。
等曲瀲終於清醒時,已經快辰時了,雖然睡了三個時辰,但仍是有些暈頭暈腦的,精神不太好。
“世子幾時出門的?”曲瀲坐在梳妝檯前,詢問昨晚守夜的碧秋。
“卯時初。”
聽罷,曲瀲摸著首飾匣子的手頓了下,到底沒有說什麼。
接下來的日子,紀凜早出晚歸,甚至每日睡眠時間不過兩三個時辰,每日回來時都已過了掌燈時分,阿尚見他的時間少了,每次若是能見到他,都要使勁兒地黏著他不放,也不知道她一個小孩子家家的,怎麼能記得一個人那麼久。
難道是父女情深?
到了三月份時,紀三老爺身上的傷都好了,然後又是一條好漢!
好漢紀三叔在府里待不住,也開始早出晚歸,對此淑宜大長公主是十分有意見的,只是她知道三兒子打定了主意後,九頭牛都拉不回來,只能鬱悶地隨著他去了。為此,淑宜大長公主也讓紀二夫人和平寧郡主弄來了很多京中各家貴女的花名冊,擺明著是要開始相看兒媳婦。
紀二夫人、曲瀲、平寧郡主都被淑宜大長公主叫過去當參謀,希望能挑出一個讓紀三老爺喜歡的姑娘,進而將人娶回來。
紀二夫人和平寧郡主還好說,畢竟一個是嫂子,一個是姐姐,都能在紀三老爺的婚事上給點兒意見,但曲瀲這個侄媳婦就尷尬了,顯然平寧郡主也覺得她娘老糊塗了,哪裡能讓侄媳婦給長輩相看媳婦的?
“沒事,大家一起,總能多提點兒意見。”淑宜大長公主盯著手中的花名冊,“你們也不是不知道三郎的性子,我也是沒法子了,才會讓你們幫著出個主意,如果能讓三郎成親,我都有賞。”
可能是近來經歷了太多事情,淑宜大長公主的性子越發的軟和了,也不像過去什麼事情都自己獨斷決定,旁人碰到她,只會被憋死。不過平寧郡主卻覺得,她娘這是根本搞不定三弟,最後沒法子了,只好死馬當活馬醫,連曲瀲這個侄媳婦都拉過來湊數。
對此,平寧郡主心裡莫名地有些兒舒慡,見到母親在三弟那兒吃癟,她就莫名地高興。不過高興了下,看到三弟一直孤家寡人,如今老大不小了,竟然還沒娶妻,她心裡也是有幾分焦急的。
難得這次三弟在京里待那麼久,平寧郡主的心思也活絡起來,覺得這次可以讓弟弟娶個弟媳婦回來。
於是平寧郡主對這事情十分上心,相比之下,紀二夫人和曲瀲那就是打醬油的了。
那對母女倆湊到一起對著花名冊上的貴女指指點點,紀二夫人和曲瀲兩人坐在那裡喝茶,偶爾被問及了才會說了那麼一兩句,都是比較含蓄中肯的,並不帶自己的主觀意見,就怕淑宜大長公主聽了心裡有點兒什麼。
她們兩個都是紀家的媳婦,可不是紀三老爺的母親和姐姐那樣能理直氣壯地在他的婚事上指指點點,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還是免了。
可惜討論了一天,都沒能拿定主意。主要是平寧郡主看中對方的家世、身份、人脈、嫁妝,而淑宜大長公主先看中的是那個人,繼而才是其他,母女倆便因此產生了分歧,沒能意見統一,最後自然是不歡而散了。
晚上,紀凜難得提早回來,夫妻倆有了說話時間,曲瀲便和他說了這件事情。
紀凜手中端著茶盞,聽罷愣了好一會兒,才道:“怨不得近來三叔都不肯在府里待著,反而去了西山營那邊,寧願和那些將士們擠個帳子。”
“三叔這也沒辦法。”曲瀲很中肯地道:“看祖母那樣子,是一定要給三叔娶個媳婦的,不如你去勸勸他,讓他將自己喜歡的姑娘類型告訴祖母,按著他喜歡的來找就行了,省得祖母和姑母兩人為此事吵來吵去的。”
紀凜笑了下,“這也是個法子,我改日去和三叔說。”他說著,微微眯起眼睛,又道:“不過恐怕三叔很快就要離京了,這事情應該是不成的。”
“誒?三叔要去哪?”曲瀲驚訝地問道。
“北疆。”
當聽到這個消息時,曲瀲並不奇怪,只覺得淑宜大長公主的主意怕是不成了。?
☆、第 194 章
? 紀三老爺要去北疆的事情,知道的人並不多,不過宮裡的皇帝和淑宜大長公主都是知道的,也因為如此,紀三老爺才能拿著皇上的旨意跑去西山營里轉,不然那種軍營之地,就算是勛貴,也不能輕易過去的。
紀三老爺如此,除了去西山營探望父親曾經的舊部外,也是為了避開母親的逼婚,可惜他也不能在西山營中賴著不回家。
好不容易紀三老爺終於從西山營歸家了,淑宜大長公主第一時間殺了過去。
不過等看到兒子的模樣時,淑宜大長公主不禁嚇了一跳。
“你怎麼……”
紀三老爺臉上又留起了鬍子,雖然沒有當初回來時那一臉的絡腮鬍子看著可怕,可也將那滿臉桃花相遮了起來,他的身形頎長挺拔,這麼一看,倒是有幾分錚錚鐵骨男兒的架勢,完全看不出先前那俊俏郎君的模樣。這種粗獷的模樣,在京城裡實在是不吃香,很多姑娘並不青睞。
“我怎麼了?”紀三老爺倒沒什麼感覺,他摸了摸已經有好些日子沒有剃的鬍子,笑道:“近來太忙了,沒時間打理。娘,我這會兒髒著,你先回去歇息,等我將自己打理乾淨了,再去給您請安。”
淑宜大長公主冷笑了下,“等你將自己打理乾淨了,恐怕我也等不到你過來給我請安就直接出府去了,哪裡還能找得到你。”說著,也不理會紀三老爺喊冤的模樣,逕自坐下,對他道:“行了,你去忙,我就在這兒等你。”
紀三老爺無奈,總不能讓老母親坐這兒等著,只得乖乖地回房去洗漱。
等紀三老爺出來,淑宜大長公主將他上下打量,發現他身上穿著的那件青竹底細布袍子已經有幾分舊了,想到這段日子因為各種事情接踵而來,她也忘記叮囑針線房的人給他做些新衣裳,不免有幾分愧疚。
“明日我讓針線房的人給你做幾身新衣服,既然在家裡,該講究的就要講究,別委屈了自己。”淑宜大長公主說道,兒子在外面時,她雖然心疼,可也管不了,如今在家裡,無論如何也要讓他過得好好的。
紀三老爺笑著點頭,在這些小事上,素來不會拒絕。
“還有,這幾天我和你姐姐相看了幾家貴女,覺得有幾家的姑娘都是好的,你要不要瞧瞧,也挑一個喜歡的,屆時請皇上給你們賜婚,給你舉辦一個風光的婚禮。”說著,淑宜大長公主讓烏嬤嬤將帶來的仕女圖展開。
紀三老爺一個頭兩個大,簡直不知道說什麼好。
就在他想著如何避開這劫時,宮裡來了人,皇上宣召紀三老爺進宮。
簡直是及時雨,紀三老爺面上對母親表示愧疚,說道:“娘,既然皇上宣兒子進宮,兒子先走了,省得讓皇上等。”
淑宜大長公主盯著他半晌,問道:“你沒有串通皇上來欺騙我吧?”‘
“哪能呢?兒子可沒這麼大的本事!”紀三老爺賭咒發誓。
淑宜大長公主冷眼看著他,直到時間差不多了,方才讓他離開。
紀三老爺直到掌燈時分才回來,剛進門,常管家又過來了,傳達淑宜大長公主的意思,讓他去寒山雅居一趟。
可能是看他太過糾結,常管家好心地補充道:“三爺,世子也在公主那兒。”
紀三老爺這才鬆了口氣,往寒山雅居走去。
寒山雅居里,淑宜大長公主正和孫子商量曾孫女周歲之事,雖然從過年伊始,鎮國公府發生了很多不好的事情,可是阿尚是紀凜的第一個孩子,也是淑宜大長公主的第一個曾孫女,意義非凡,她的周歲,淑宜大長公主並不想委屈了她。
所以,這會便趁著孫子過來請安時,順便和他商量曾孫女的周歲宴的事情。
紀三老爺進來,聽到母親和侄子商量的事情,馬上笑道:“阿尚是咱們鎮國公府第一個孫輩的孩子,她的周歲自然要大辦的。娘,你也不用擔心什麼,二嫂是個能幹的,到時候讓二嫂幫忙主持阿尚的周歲事宜就行了。反正京里的人都知道大嫂病了,屆時沒看到大嫂也不會有什麼事情。”
淑宜大長公主嘆了口氣,神色有些疲憊,“你大嫂的事情,如今知道的人不多,能瞞著就瞞著吧,總歸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說著,她看了眼坐在面前的孫子,發現他安安靜靜地坐在那兒,面上平靜,仿佛他們說的是陌生人一般,沒有在他心頭留下什麼痕跡,不免心中嘆息。
紀三老爺坐到紀凜身邊,接過烏嬤嬤沏來的茶,朝她道了聲謝後,又道:“對了,娘,今兒皇上宣我進宮,已經允了兒子的請求,待阿尚的周歲過後,兒子便出發往北疆。”
淑宜大長公主被這消息驚住了,急聲道:“怎會如此急?”
“娘,我回來都三個月多了,等阿尚的周歲過後,便是四月份,趁著這天氣還不算太熱時,正好出發,省得路上有什麼意外。”
淑宜大長公主已然說不出話來,雖然她早有心理準備,可是當知道兒子將要去北疆時,仍是難受得厲害,她想說點什麼,卻又發現已經沒有什麼可說的。
“娘,您不用擔心兒子。”紀三老爺握住母親的手,“兒子會好好的,將來也會娶個媳婦,生幾個孫子給您帶的,您放心吧。”
淑宜大長公主怔怔地看著他,終於忍不住摟著兒子落淚。
過了半晌,淑宜大長公主方止住了淚,紀三老爺怕她再難過,忙轉移了話題,也和侄子說起阿尚的抓周禮。
“到時候請戲班子過來唱幾天,還有舞龍舞獅,辦得熱熱鬧鬧的,也讓府里沾沾喜氣。”紀三老爺給侄子出主意,“阿尚抓周的東西也要準備好,最好讓營造司那兒的工匠定做,她那麼聰明伶俐的孩子,一定會讓那些來觀禮的賓客大吃一驚的。
淑宜大長公主卻冷不丁地道:“你放心,到時候娘也會給各家夫人下帖子,趁著阿尚的周歲禮,讓她們將家裡適齡的姑娘帶過來。”
紀三老爺被梗得厲害。
紀凜含笑聽著,說道:“三叔素來喜歡熱鬧,就按三叔說的去做吧。”
紀三老爺覺得侄子上道,笑著拍拍他的肩膀。
說了這事情,紀凜便告辭離開了。
紀三老爺留下來陪淑宜大長公主說話,卻未想紀凜前腳剛離開,鎮國公後腳便來了。
當聽丫鬟來報長子過來時,淑宜大長公主無疑是意外的,等鎮國公進來請安,淑宜大長公主看到他的模樣,不知道說什麼好。
這段時間,上院那兒時不時地傳出點什麼,因淑宜大長公主下了命令不准人接近那兒,所以府里知情的人極少。鎮國公看著又憔悴了許多,整個人都瘦了一圈,明明才四十歲的人,看著卻像老了十歲一般,臉色蒼白,顯然已經許久未曾好生歇息了。
“你來做什麼?”淑宜大長公主問道,“不留在上院陪端寧?”
鎮國公和弟弟打了一聲招呼後,便對母親道:“娘,阿尚就要滿周歲了,您是打算要大辦?”
“這是自然,難道你這當祖父的不想給她大辦?”淑宜大長公主斜睨著兒子。
“自然不是!”鎮國公忙道:“阿尚是我的親孫女,我自然是想要為她大辦的。我今兒過來,便是想和娘商量著,過幾日,我帶端寧去莊子裡住,那裡安靜,適合她養病。想來外面的人知道了,也不會多想。”
聽到這話,淑宜大長公主長長地嘆了口氣,“我老了,管不了你們的事情,你看著辦吧。”
鎮國公看到母親的樣子,心裡有些愧疚,他又道:“娘,待暄和及冠後,兒子便上摺子,將爵位傳給他,以後由他來當家。”說到這裡,他面上露出苦笑,“暄和是個好孩子,是我對不起他……”
淑宜大長公主聽到這話,忍不住冷笑連連,“你這話我和說有什麼用?你應該去和暄和說!”見他沉默的樣子,淑宜大長公主氣得將旁邊的茶盞朝他砸了過去,怒道:“既然知道對不起他,為何從來不去和他說,祈求他的原諒?別跟我說什麼作父母的縱是錯了也沒道理和孩子道歉,你連說都不說一聲,他如何知道?就算他不想見你,不會原諒你,但是你做不做是一回事!我怎麼會生出你這種蠢貨?”
鎮國公木木地站在那兒,被茶盞砸中了腦袋,腦袋瞬間出血,仿佛感覺不到疼痛一般。
“娘,您彆氣。”紀三老爺勸道,忙給烏嬤嬤使臉色,讓烏嬤嬤將他大哥勸走。
淑宜大長公主氣得胸脯起伏得厲害,怒瞪著這個沒有一點兒膽色擔當的兒子,要不是這兒子和丈夫長得太像了,她都要懷疑自己的孩子被人換了。
“發生什麼事情,很急麼?”
紀凜坐在浴桶里,想了想,說道:“其實也無甚大礙,不過是發現一群行蹤詭譎之人,懷疑他們和北蠻有關,我過去阻截,可惜我去得遲一些,還是讓他們逃了。”
曲瀲聽罷,便不再多問了。
因天快亮了,沐浴過後,兩人便上床歇息。
紀凜只歇息了一個時辰,便起床了。
他一動,曲瀲也跟著迷糊地睜開眼睛,腦袋就被一隻手輕輕地揉撫著,“阿瀲,今兒沒什麼事情,你繼續歇息,不必急著起。”
曲瀲含糊地應了一聲,又閉眼睡去。
等曲瀲終於清醒時,已經快辰時了,雖然睡了三個時辰,但仍是有些暈頭暈腦的,精神不太好。
“世子幾時出門的?”曲瀲坐在梳妝檯前,詢問昨晚守夜的碧秋。
“卯時初。”
聽罷,曲瀲摸著首飾匣子的手頓了下,到底沒有說什麼。
接下來的日子,紀凜早出晚歸,甚至每日睡眠時間不過兩三個時辰,每日回來時都已過了掌燈時分,阿尚見他的時間少了,每次若是能見到他,都要使勁兒地黏著他不放,也不知道她一個小孩子家家的,怎麼能記得一個人那麼久。
難道是父女情深?
到了三月份時,紀三老爺身上的傷都好了,然後又是一條好漢!
好漢紀三叔在府里待不住,也開始早出晚歸,對此淑宜大長公主是十分有意見的,只是她知道三兒子打定了主意後,九頭牛都拉不回來,只能鬱悶地隨著他去了。為此,淑宜大長公主也讓紀二夫人和平寧郡主弄來了很多京中各家貴女的花名冊,擺明著是要開始相看兒媳婦。
紀二夫人、曲瀲、平寧郡主都被淑宜大長公主叫過去當參謀,希望能挑出一個讓紀三老爺喜歡的姑娘,進而將人娶回來。
紀二夫人和平寧郡主還好說,畢竟一個是嫂子,一個是姐姐,都能在紀三老爺的婚事上給點兒意見,但曲瀲這個侄媳婦就尷尬了,顯然平寧郡主也覺得她娘老糊塗了,哪裡能讓侄媳婦給長輩相看媳婦的?
“沒事,大家一起,總能多提點兒意見。”淑宜大長公主盯著手中的花名冊,“你們也不是不知道三郎的性子,我也是沒法子了,才會讓你們幫著出個主意,如果能讓三郎成親,我都有賞。”
可能是近來經歷了太多事情,淑宜大長公主的性子越發的軟和了,也不像過去什麼事情都自己獨斷決定,旁人碰到她,只會被憋死。不過平寧郡主卻覺得,她娘這是根本搞不定三弟,最後沒法子了,只好死馬當活馬醫,連曲瀲這個侄媳婦都拉過來湊數。
對此,平寧郡主心裡莫名地有些兒舒慡,見到母親在三弟那兒吃癟,她就莫名地高興。不過高興了下,看到三弟一直孤家寡人,如今老大不小了,竟然還沒娶妻,她心裡也是有幾分焦急的。
難得這次三弟在京里待那麼久,平寧郡主的心思也活絡起來,覺得這次可以讓弟弟娶個弟媳婦回來。
於是平寧郡主對這事情十分上心,相比之下,紀二夫人和曲瀲那就是打醬油的了。
那對母女倆湊到一起對著花名冊上的貴女指指點點,紀二夫人和曲瀲兩人坐在那裡喝茶,偶爾被問及了才會說了那麼一兩句,都是比較含蓄中肯的,並不帶自己的主觀意見,就怕淑宜大長公主聽了心裡有點兒什麼。
她們兩個都是紀家的媳婦,可不是紀三老爺的母親和姐姐那樣能理直氣壯地在他的婚事上指指點點,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還是免了。
可惜討論了一天,都沒能拿定主意。主要是平寧郡主看中對方的家世、身份、人脈、嫁妝,而淑宜大長公主先看中的是那個人,繼而才是其他,母女倆便因此產生了分歧,沒能意見統一,最後自然是不歡而散了。
晚上,紀凜難得提早回來,夫妻倆有了說話時間,曲瀲便和他說了這件事情。
紀凜手中端著茶盞,聽罷愣了好一會兒,才道:“怨不得近來三叔都不肯在府里待著,反而去了西山營那邊,寧願和那些將士們擠個帳子。”
“三叔這也沒辦法。”曲瀲很中肯地道:“看祖母那樣子,是一定要給三叔娶個媳婦的,不如你去勸勸他,讓他將自己喜歡的姑娘類型告訴祖母,按著他喜歡的來找就行了,省得祖母和姑母兩人為此事吵來吵去的。”
紀凜笑了下,“這也是個法子,我改日去和三叔說。”他說著,微微眯起眼睛,又道:“不過恐怕三叔很快就要離京了,這事情應該是不成的。”
“誒?三叔要去哪?”曲瀲驚訝地問道。
“北疆。”
當聽到這個消息時,曲瀲並不奇怪,只覺得淑宜大長公主的主意怕是不成了。?
☆、第 194 章
? 紀三老爺要去北疆的事情,知道的人並不多,不過宮裡的皇帝和淑宜大長公主都是知道的,也因為如此,紀三老爺才能拿著皇上的旨意跑去西山營里轉,不然那種軍營之地,就算是勛貴,也不能輕易過去的。
紀三老爺如此,除了去西山營探望父親曾經的舊部外,也是為了避開母親的逼婚,可惜他也不能在西山營中賴著不回家。
好不容易紀三老爺終於從西山營歸家了,淑宜大長公主第一時間殺了過去。
不過等看到兒子的模樣時,淑宜大長公主不禁嚇了一跳。
“你怎麼……”
紀三老爺臉上又留起了鬍子,雖然沒有當初回來時那一臉的絡腮鬍子看著可怕,可也將那滿臉桃花相遮了起來,他的身形頎長挺拔,這麼一看,倒是有幾分錚錚鐵骨男兒的架勢,完全看不出先前那俊俏郎君的模樣。這種粗獷的模樣,在京城裡實在是不吃香,很多姑娘並不青睞。
“我怎麼了?”紀三老爺倒沒什麼感覺,他摸了摸已經有好些日子沒有剃的鬍子,笑道:“近來太忙了,沒時間打理。娘,我這會兒髒著,你先回去歇息,等我將自己打理乾淨了,再去給您請安。”
淑宜大長公主冷笑了下,“等你將自己打理乾淨了,恐怕我也等不到你過來給我請安就直接出府去了,哪裡還能找得到你。”說著,也不理會紀三老爺喊冤的模樣,逕自坐下,對他道:“行了,你去忙,我就在這兒等你。”
紀三老爺無奈,總不能讓老母親坐這兒等著,只得乖乖地回房去洗漱。
等紀三老爺出來,淑宜大長公主將他上下打量,發現他身上穿著的那件青竹底細布袍子已經有幾分舊了,想到這段日子因為各種事情接踵而來,她也忘記叮囑針線房的人給他做些新衣裳,不免有幾分愧疚。
“明日我讓針線房的人給你做幾身新衣服,既然在家裡,該講究的就要講究,別委屈了自己。”淑宜大長公主說道,兒子在外面時,她雖然心疼,可也管不了,如今在家裡,無論如何也要讓他過得好好的。
紀三老爺笑著點頭,在這些小事上,素來不會拒絕。
“還有,這幾天我和你姐姐相看了幾家貴女,覺得有幾家的姑娘都是好的,你要不要瞧瞧,也挑一個喜歡的,屆時請皇上給你們賜婚,給你舉辦一個風光的婚禮。”說著,淑宜大長公主讓烏嬤嬤將帶來的仕女圖展開。
紀三老爺一個頭兩個大,簡直不知道說什麼好。
就在他想著如何避開這劫時,宮裡來了人,皇上宣召紀三老爺進宮。
簡直是及時雨,紀三老爺面上對母親表示愧疚,說道:“娘,既然皇上宣兒子進宮,兒子先走了,省得讓皇上等。”
淑宜大長公主盯著他半晌,問道:“你沒有串通皇上來欺騙我吧?”‘
“哪能呢?兒子可沒這麼大的本事!”紀三老爺賭咒發誓。
淑宜大長公主冷眼看著他,直到時間差不多了,方才讓他離開。
紀三老爺直到掌燈時分才回來,剛進門,常管家又過來了,傳達淑宜大長公主的意思,讓他去寒山雅居一趟。
可能是看他太過糾結,常管家好心地補充道:“三爺,世子也在公主那兒。”
紀三老爺這才鬆了口氣,往寒山雅居走去。
寒山雅居里,淑宜大長公主正和孫子商量曾孫女周歲之事,雖然從過年伊始,鎮國公府發生了很多不好的事情,可是阿尚是紀凜的第一個孩子,也是淑宜大長公主的第一個曾孫女,意義非凡,她的周歲,淑宜大長公主並不想委屈了她。
所以,這會便趁著孫子過來請安時,順便和他商量曾孫女的周歲宴的事情。
紀三老爺進來,聽到母親和侄子商量的事情,馬上笑道:“阿尚是咱們鎮國公府第一個孫輩的孩子,她的周歲自然要大辦的。娘,你也不用擔心什麼,二嫂是個能幹的,到時候讓二嫂幫忙主持阿尚的周歲事宜就行了。反正京里的人都知道大嫂病了,屆時沒看到大嫂也不會有什麼事情。”
淑宜大長公主嘆了口氣,神色有些疲憊,“你大嫂的事情,如今知道的人不多,能瞞著就瞞著吧,總歸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說著,她看了眼坐在面前的孫子,發現他安安靜靜地坐在那兒,面上平靜,仿佛他們說的是陌生人一般,沒有在他心頭留下什麼痕跡,不免心中嘆息。
紀三老爺坐到紀凜身邊,接過烏嬤嬤沏來的茶,朝她道了聲謝後,又道:“對了,娘,今兒皇上宣我進宮,已經允了兒子的請求,待阿尚的周歲過後,兒子便出發往北疆。”
淑宜大長公主被這消息驚住了,急聲道:“怎會如此急?”
“娘,我回來都三個月多了,等阿尚的周歲過後,便是四月份,趁著這天氣還不算太熱時,正好出發,省得路上有什麼意外。”
淑宜大長公主已然說不出話來,雖然她早有心理準備,可是當知道兒子將要去北疆時,仍是難受得厲害,她想說點什麼,卻又發現已經沒有什麼可說的。
“娘,您不用擔心兒子。”紀三老爺握住母親的手,“兒子會好好的,將來也會娶個媳婦,生幾個孫子給您帶的,您放心吧。”
淑宜大長公主怔怔地看著他,終於忍不住摟著兒子落淚。
過了半晌,淑宜大長公主方止住了淚,紀三老爺怕她再難過,忙轉移了話題,也和侄子說起阿尚的抓周禮。
“到時候請戲班子過來唱幾天,還有舞龍舞獅,辦得熱熱鬧鬧的,也讓府里沾沾喜氣。”紀三老爺給侄子出主意,“阿尚抓周的東西也要準備好,最好讓營造司那兒的工匠定做,她那麼聰明伶俐的孩子,一定會讓那些來觀禮的賓客大吃一驚的。
淑宜大長公主卻冷不丁地道:“你放心,到時候娘也會給各家夫人下帖子,趁著阿尚的周歲禮,讓她們將家裡適齡的姑娘帶過來。”
紀三老爺被梗得厲害。
紀凜含笑聽著,說道:“三叔素來喜歡熱鬧,就按三叔說的去做吧。”
紀三老爺覺得侄子上道,笑著拍拍他的肩膀。
說了這事情,紀凜便告辭離開了。
紀三老爺留下來陪淑宜大長公主說話,卻未想紀凜前腳剛離開,鎮國公後腳便來了。
當聽丫鬟來報長子過來時,淑宜大長公主無疑是意外的,等鎮國公進來請安,淑宜大長公主看到他的模樣,不知道說什麼好。
這段時間,上院那兒時不時地傳出點什麼,因淑宜大長公主下了命令不准人接近那兒,所以府里知情的人極少。鎮國公看著又憔悴了許多,整個人都瘦了一圈,明明才四十歲的人,看著卻像老了十歲一般,臉色蒼白,顯然已經許久未曾好生歇息了。
“你來做什麼?”淑宜大長公主問道,“不留在上院陪端寧?”
鎮國公和弟弟打了一聲招呼後,便對母親道:“娘,阿尚就要滿周歲了,您是打算要大辦?”
“這是自然,難道你這當祖父的不想給她大辦?”淑宜大長公主斜睨著兒子。
“自然不是!”鎮國公忙道:“阿尚是我的親孫女,我自然是想要為她大辦的。我今兒過來,便是想和娘商量著,過幾日,我帶端寧去莊子裡住,那裡安靜,適合她養病。想來外面的人知道了,也不會多想。”
聽到這話,淑宜大長公主長長地嘆了口氣,“我老了,管不了你們的事情,你看著辦吧。”
鎮國公看到母親的樣子,心裡有些愧疚,他又道:“娘,待暄和及冠後,兒子便上摺子,將爵位傳給他,以後由他來當家。”說到這裡,他面上露出苦笑,“暄和是個好孩子,是我對不起他……”
淑宜大長公主聽到這話,忍不住冷笑連連,“你這話我和說有什麼用?你應該去和暄和說!”見他沉默的樣子,淑宜大長公主氣得將旁邊的茶盞朝他砸了過去,怒道:“既然知道對不起他,為何從來不去和他說,祈求他的原諒?別跟我說什麼作父母的縱是錯了也沒道理和孩子道歉,你連說都不說一聲,他如何知道?就算他不想見你,不會原諒你,但是你做不做是一回事!我怎麼會生出你這種蠢貨?”
鎮國公木木地站在那兒,被茶盞砸中了腦袋,腦袋瞬間出血,仿佛感覺不到疼痛一般。
“娘,您彆氣。”紀三老爺勸道,忙給烏嬤嬤使臉色,讓烏嬤嬤將他大哥勸走。
淑宜大長公主氣得胸脯起伏得厲害,怒瞪著這個沒有一點兒膽色擔當的兒子,要不是這兒子和丈夫長得太像了,她都要懷疑自己的孩子被人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