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現在,她開始思考自己所讀專業的意義,試圖從裡面發現意義或者樂趣。她還跑去開了股市、期貨等投資的戶頭,投入很少的錢,了解其運作規律,試圖弄明白自己到底處於一個什麼行業。

  唐宓的導師是金融研究中心的著名學者,名叫章斌,三十五歲就當了正教授,今年也不過三十九歲,正是年富力強出成績的時候。這些年來,他發了十幾篇高水平論文,專著也有好幾部,在經濟學上頗有建樹,他外表儒雅,授課水平高,關係廣泛,一直被譽為學院裡的男神老師。

  導師的人脈關係對學生助力頗大,尤其是在這個和錢打交道的行當,所以,導師優秀,自然對學生要求比較高。他認為本學院本科一大批優秀學生,要麼出國要麼工作掙大錢去了,真正留在本校讀研的不多,因此每年不過招收一兩個研究生。

  今年,他也只招了唐宓和陳卓航兩個人,對兩人寄予厚望。

  開學後第一天在導師辦公室見面的時候,章斌就跟兩人談了國內經濟金融行業的現狀,隨後又說:“任何金融模型都要建立在數理基礎上。你們兩人應該發揮自己的優勢。”

  唐宓說:“我會努力的。”

  陳卓航怎麼會落後,也跟著表態自己一定努力。

  對好學生章斌從來不吝嗇獎勵,他滿意地點了點頭,給他倆開了書單和資料。

  兩人拿著章斌給的書單和資料離開了辦公室,陳卓航深呼吸一口氣,側頭去看唐宓,跟她說:“以前的事情是我不好,請不要跟我計較。”

  "沒什麼。”

  對和陳卓航的芥蒂,她早就不在意了。她和陳卓航沒仇沒怨,曾經有的矛盾也煙消雲散,現在兩人是同學,好好合作還是有必要的。

  “那就太好了。”陳卓航喜形於色,“你有時間嗎?我請你吃飯?”

  “吃飯就不用了。”唐宓搖頭,“我還要去圖書館。”

  “我也去圖書館,一起?”

  唐宓沒有拒絕。導師手下的新研究生就她和陳卓航兩人,沒必要搞得太僵。陳卓航學習確實不錯,數學和英語水平很紮實,不然也不會被大牛導師看中——雖然學院裡有種說法是“真正優秀的學生要麼去工作要麼出國”,但這並不全面。優秀學生里總有人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出國深造又沒有工作,唐宓是一例,陳卓航也是。

  研究生和本科生不一樣,研究生的假期是隨著導師的心意確定的,十·一這種假期只放了三天,唐宓抽空回了寧海一次看望舅舅和外婆。

  唐衛東已經恢復工作半年,身體的各項指標很正常,開始忙碌起來,但因為吃藥的後遺症,他比原來胖了不少,正在努力鍛鍊身體。

  好在他現在工作壓力不大,對他恢復身體很有幫助。

  外婆對寧海的生活還是無法習慣,每天除了早晚兩頓飯幾乎無事可做,唐衛東每天都是七點後才回家,母子倆能聊的內容也少——而且一起生活久了,各種矛盾也日益凸顯出來,偶爾也會有爭執發生。

  比如有時候唐衛東看資料較晚,外婆就不高興;再比如唐衛東打算帶著外婆出去哪裡玩一玩,都被外婆果斷拒絕。這種情況,也確實讓人擔憂。但哪怕唐宓是神仙,也解決不了這種矛盾。

  外婆嘆息:“要是你舅舅再婚了,有人照顧的話,我就可以回村子裡去了。”

  對外婆來說,在大城市裡生活,也就是生活罷了,她最想念的,始終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和那棟灰撲撲的土牆房子。

  “舅舅打算再婚嗎?”唐宓問。

  “你舅舅沒說。”

  唐宓想了想:“外婆你見過有什么女人來找舅舅嗎?”

  外婆搖了搖頭,然後又嘆了一口氣。

  不過倒是也不著急,唐宓想,舅舅對自己的人生也是有打算的吧。

  十·一假期之後,唐宓回到宿舍,宿舍里空空如也研究生階段和大學、高中階段的交友關係截然不同。宿舍的四個同學,兩個都是外校考入的,有一個還有工作兩年的經歷,已經有男友,只有一個是本校考進的,是唐宓的大學本科同學。

  本科階段,人和人的交往更為單純。到了研究生時代,同學們的交往難免更現實一些。每次宿舍夜談的時候,唐宓都能聽到舍友們對各種男生的打分評判,她們找男朋友的標準,“是否有錢”就成了最重要的一條。

  唐宓現在雖然和人交流沒問題,但天性冷靜自持,身邊沒有了趙幸丹,也不太能跟人熱絡起來。唐宓和舍友們的相處不會有太大問題,但無論如何也找不到那種密切的感覺了。

  本科階段,她每天都很忙碌,白天忙著上課,晚上要麼啃雙學位要麼和李知行一起上自習,周末則是數學雙學位和參加歐幾里得俱樂部,雖然忙,過得異常充實。研究生階段,不會再有人跟她一起上自習,也沒有數學俱樂部的活動了。如此,唐宓身邊一下倒是空了不少。

  常常出現在唐宓身邊的,倒是黃明明。

  課餘時間,她有時候會跟黃明明請教編程中遇到的問題,黃明明教得很耐心細緻誠懇,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經過大四一年的努力,寒暑假都不懈怠地學習,本專業的數據分析和處理,唐宓已經可以靠C語言自己完成。數學作為基礎學科的作用展露無遺,打好了數學基礎,思路確實清晰,學編程都比別人容易一些。

  黃明明現在也到了大四,她對就業沒任何興趣,已經確定保研在本校讀到博士——照說以她的履歷和論文,申請個MITH都是小菜一碟。

  “我不想出去,在國外不容易適應……”黃明明說,“再說,學計算機也沒必要去囯外呀。我很多網友都是國外名校的,他們在研究什麼,我很清楚的。”

  “是嗎?”

  “其實,我很鄙視那些出國的。”黃明明繼續說下去。

  “咦?”這對唐宓來說倒是個新聞。

  “現在國內的計算機技術又不差,有什麼必要出國呢?”平時的黃明明也是不愛交流的人,但說起自己本專業的話題精神煥發,“那些覺得去美國才能接觸計算機前沿知識的,我看來,都太愚蠢了。真要學好哪裡都可以。”

  雖然她沒有指名道姓,只是一概而論,唐宓卻替李知行感覺到中了一槍。

  當然,我不是說李知行很蠢——”黃明明亡羊補牢般補上一句,越發欲蓋彌彰。

  唐宓露出了笑容,寬慰她:“你站得比我高得多,了解的消息也比我多得多,我想你的說法應該有自己的道理。”

  “哦……”黃明明倒是沒想到唐宓這麼直接,訥訥說,“我真不是說他……李知行,還是有些想法的。”

  沒想到能在黃明明這裡聽到李知行的好話,唐宓有點兒吃驚地看著她。

  “我是不喜歡他……”黃明明不太情願地說,“不過觀察久了,他的確實實在在地做了一些事。”

  唐宓看她一眼。黃明明不愧是曾經當過跟蹤狂的人物,對李知行的了解果真非常深刻。

  ——————————

  ⑥麻省理工學院簡稱麻省理工(MIT),坐落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市,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被譽為“世界理工大學之最。”

  ——————————

  黃明明深思熟慮地開口:“這幾年,他的信息研究會主要做兩件事,一個是了解最新的技術進展,一個是請IT行業的著名人物來講創業經歷。所以我猜,他大概打算自己創業的。”

  李知行從來沒跟她提過自己的人生規劃和安排,但唐宓也不蠢,內心也大致猜測,此時聽到黃明明言之鑿鑿地說出來,進一步印證了自己的猜測。

  唐宓說:“我想,自己創業可不容易。”

  “是的。”黃明明感受很深地說,“現在IT行業的格局已經基本形成。大公司完全壟斷市場,新誕生的公司很難拼過大公司,要成長只能依託大公司的平台,不過,我覺得這樣不太對。”

  “會減少競爭吧?”

  “是啊。只有競爭才會促進新技術的革新。”黃明明道,“你注意到了沒有?網際網路在這十幾年來完全沒有任何新技術出現。”

  唐宓點頭。在這一點上,她和黃明明達成了共識。

  “我想並不至於毫無希望,雖然沒有新技術,但是改良和改進是有的。”唐宓說。“新技術的誕生,會意味著更廣闊的市場,也許會將以往的格局完全改變。”

  “是的,新的技術會帶來新的機會。”黃明明露出大大的笑容,看上去容光煥發,“你說得對,所以我要繼續讀下去。”

  唐宓莞爾。黃明明雖然有時奇怪了一點,但人都是多面性的,她對真理科學的追求也讓人感動。

  研究生階段,學院裡也有很多協會,本科時她一個本學院的協會都沒有參假期,到了研究生時期,她依然沒太大的興趣,只不過在老師的建議下,參加了一個資產研究類型的協會。

  那些喧鬧,常常需要聚會的社交性協會實在不是她的選擇,相比之下,研究類型的協會更適合她,這個協會以研究為主,總共二三十人,大家聚在一起分析和討論,也有些收穫。不過,這些收穫都比不上唐宓在歐幾里得俱樂部的那四年時間——那一周一次和全國最聰明的天才們討論時所收穫到的思想和方法,讓她受用終生。

  因為加入協會,她還參加了一次大型的活動。經管學院每年都會和幾家大型的投行和公司搞一個資產管理峰會,這幾年協會搞得越來越大,需要的人手也越來越多。

  按照慣例,唐宓所在的協會的成員們成了這場管理峰會的志願者,眾人都擠出時間來籌備會議——不得不說,這種組織活動很鍛鍊人,活動籌備辦公室里,同學們瘋狂地打著電話,聯繫各種人。唐宓也有任務,主要是校對各位主講的報告,整理成文集列印幾百本。

  在峰會進行演講的有十六個人,有企業領導,有政府官員,還有經濟學專家,他們發來的文章涉及經濟金融領域的方方面面,為確保文章的精確性,還是需要有人校對。

  唐宓因為為人謹慎、學習優秀,被眾人推選出來做這份工作。

  時間緊張,唐宓一篇篇讀著各個主講人的文章。校對工作不算容易,主講人的報告都是上萬字,純英文的報告占了三分之一,報告中的數據也不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