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但沒多大用處。歐賓茲已是怒火衝天,而除了莎蘭德,誰都能理解。方才歐賓茲看她打沙袋打得有氣無力、心不在焉,已經夠吃驚了,當她開始垂著頭露出痛苦的表情,更是令他憂心。最後他出其不意地跑上前去,捲起她T恤的袖子,這才發現她的槍傷。他整個人都氣瘋了,顯然到現在還沒恢復平靜。
“你是個白痴,你知道嗎?瘋子!”他怒吼著。
她無力回答,全身一點力氣也不剩,那幅畫殘留的記憶如今也逐漸模糊。她來到更衣室長椅前,一屁股頹坐到嘉米拉·阿契貝身旁。她經常和嘉米拉打拳、上床,而且多半就是照這個順序。當她們發狠打上幾回合,往往就像一段又長又狂野的前戲。有幾次她們還在淋浴間裡做出不甚得體的行為,她們倆都是不拘禮節的人。
“其實我也覺得外面那個吵死人的王八蛋說得對。你腦子是有點問題。”嘉米拉說。
“也許吧。”莎蘭德說。
“那個傷看起來不輕。”
“開始癒合了。”
“可是你需要打拳?”
“好像是。”
“要不要回我那去?”
莎蘭德沒有應聲。她黑色袋子裡的手機又響了。三條簡訊內容一樣,來電號碼則未顯示。她邊看邊握起拳頭,流露出致命的表情。嘉米拉感覺得到最好還是改天再和莎蘭德上床。
布隆維斯特六點醒來,對這篇報導有了幾個極好的想法,在前往辦公室途中,輕輕鬆鬆就拼湊出了個大概。進了雜誌社後他專心致志地埋頭工作,對周遭的情形幾乎渾然不覺,只是偶爾會忽然想到安德雷。
他不肯放棄希望,卻又怕安德雷已經為這則報導犧牲了性命,因此每個句子都極盡所能地向這位同事致意。一方面,他想寫一篇關於鮑德父子遭謀害的故事——敘述一名八歲的自閉兒如何目睹父親遭射殺,又如何克服心智障礙找到反擊的方法。但另一方面,他也想寫一篇有啟發性的文章,描述一個充斥著監視與間諜活動、法律與犯罪界線已然模糊的新世界。儘管文思泉湧,卻仍有難以下筆之處。
他通過警局舊識取得尚未偵破的凱莎·法爾克命案的相關文件,被害人是硫黃湖摩托車俱樂部一位首腦人物的女友。兇手身份始終沒有確認,而警方審訊的人也全都不肯提供有用的信息,但布隆維斯特還是搜集到一些情報,得知這個摩托車俱樂部已嚴重失和分裂,而且幫派成員對某位“札拉女士”都有一種潛藏的恐懼,至少有個證人是這麼說的。
儘管費盡心力,警方仍未能查出這個名稱所代表的人或意義。不過布隆維斯特心裡毫無疑問,“札拉女士”就是卡米拉,發生在瑞典國內外其他一連串犯罪事件,也都是她在幕後指使。然而要挖出證據卻不容易,他為此義憤填膺。目前在文章中便暫時以她的代號“薩諾斯”稱呼她。
其實最大的挑戰並不是卡米拉或是她與俄羅斯國會議員間的可疑關係。最令布隆維斯特煩惱的是他知道艾德若非有意隱瞞更大的事情,絕不會千里迢迢來到瑞典泄漏最高機密。艾德並不傻,他自然知道布隆維斯特也不傻,因此並未試圖美化任何敘述內容。
相反地,他描繪了一個相當可怕的美國國安局。只是……進一步檢視這些信息後,布隆維斯特發現艾德大致上描述的還是一個運作正常、行事十分正派的情報機關,除了那個名為策略技術保護處的局處里有一群造反的罪犯之外——而這也恰巧正是不讓艾德抓黑客的那個局處。
這個美國人必然是想要重重傷害少數幾個特定的同儕,但與其毀了整個組織,他寧可讓它在一場已經無可避免的墜機事件中緩緩著陸。所以當愛莉卡從身後出現,面有憂色地遞給他一篇TT通訊社的電訊稿時,他並不特別訝異。
“這會破壞我們的報導嗎?”她問道。
電訊稿寫道:
美國國安局兩名高級主管雅各·巴克萊與布萊恩·艾波特,因在財務上涉及重大不法行為被捕,並遭無限期停職等候審判。
“這是本單位名譽上的一個污點,我們已經竭盡全力處理問題,讓犯行者承擔責任。凡是為美國國安局工作者都必須秉持最高道德標準,我們會儘可能將司法程序透明化,同時也小心維護國家安全利益。”美國國安局局長查爾斯·歐康納上將向美聯社記者表示。
電訊稿除了長篇引述外並無太多內容,對於鮑德命案或任何可能與斯德哥爾摩這些事件有關的信息,隻字未提。但布隆維斯特明白愛莉卡的意思。既然新聞出來了,《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以及一大群認真的美國記者都會開始追這條新聞,至於他們會挖到些什麼可就難說了。
“不妙,但不意外。”他平靜地說。
“真的嗎?”
“和美國國安局的人找我是同一手策略:損害控制。他們想拿回主導權。”
“什麼意思?”
“他們把這個消息泄漏給我是有原因的。我馬上就看出這其中有鬼。艾德為什麼堅持要到斯德哥爾摩來找我談,而且還是在清晨五點?”
“所以你認為他這麼做是得到上級許可?”
“你是個白痴,你知道嗎?瘋子!”他怒吼著。
她無力回答,全身一點力氣也不剩,那幅畫殘留的記憶如今也逐漸模糊。她來到更衣室長椅前,一屁股頹坐到嘉米拉·阿契貝身旁。她經常和嘉米拉打拳、上床,而且多半就是照這個順序。當她們發狠打上幾回合,往往就像一段又長又狂野的前戲。有幾次她們還在淋浴間裡做出不甚得體的行為,她們倆都是不拘禮節的人。
“其實我也覺得外面那個吵死人的王八蛋說得對。你腦子是有點問題。”嘉米拉說。
“也許吧。”莎蘭德說。
“那個傷看起來不輕。”
“開始癒合了。”
“可是你需要打拳?”
“好像是。”
“要不要回我那去?”
莎蘭德沒有應聲。她黑色袋子裡的手機又響了。三條簡訊內容一樣,來電號碼則未顯示。她邊看邊握起拳頭,流露出致命的表情。嘉米拉感覺得到最好還是改天再和莎蘭德上床。
布隆維斯特六點醒來,對這篇報導有了幾個極好的想法,在前往辦公室途中,輕輕鬆鬆就拼湊出了個大概。進了雜誌社後他專心致志地埋頭工作,對周遭的情形幾乎渾然不覺,只是偶爾會忽然想到安德雷。
他不肯放棄希望,卻又怕安德雷已經為這則報導犧牲了性命,因此每個句子都極盡所能地向這位同事致意。一方面,他想寫一篇關於鮑德父子遭謀害的故事——敘述一名八歲的自閉兒如何目睹父親遭射殺,又如何克服心智障礙找到反擊的方法。但另一方面,他也想寫一篇有啟發性的文章,描述一個充斥著監視與間諜活動、法律與犯罪界線已然模糊的新世界。儘管文思泉湧,卻仍有難以下筆之處。
他通過警局舊識取得尚未偵破的凱莎·法爾克命案的相關文件,被害人是硫黃湖摩托車俱樂部一位首腦人物的女友。兇手身份始終沒有確認,而警方審訊的人也全都不肯提供有用的信息,但布隆維斯特還是搜集到一些情報,得知這個摩托車俱樂部已嚴重失和分裂,而且幫派成員對某位“札拉女士”都有一種潛藏的恐懼,至少有個證人是這麼說的。
儘管費盡心力,警方仍未能查出這個名稱所代表的人或意義。不過布隆維斯特心裡毫無疑問,“札拉女士”就是卡米拉,發生在瑞典國內外其他一連串犯罪事件,也都是她在幕後指使。然而要挖出證據卻不容易,他為此義憤填膺。目前在文章中便暫時以她的代號“薩諾斯”稱呼她。
其實最大的挑戰並不是卡米拉或是她與俄羅斯國會議員間的可疑關係。最令布隆維斯特煩惱的是他知道艾德若非有意隱瞞更大的事情,絕不會千里迢迢來到瑞典泄漏最高機密。艾德並不傻,他自然知道布隆維斯特也不傻,因此並未試圖美化任何敘述內容。
相反地,他描繪了一個相當可怕的美國國安局。只是……進一步檢視這些信息後,布隆維斯特發現艾德大致上描述的還是一個運作正常、行事十分正派的情報機關,除了那個名為策略技術保護處的局處里有一群造反的罪犯之外——而這也恰巧正是不讓艾德抓黑客的那個局處。
這個美國人必然是想要重重傷害少數幾個特定的同儕,但與其毀了整個組織,他寧可讓它在一場已經無可避免的墜機事件中緩緩著陸。所以當愛莉卡從身後出現,面有憂色地遞給他一篇TT通訊社的電訊稿時,他並不特別訝異。
“這會破壞我們的報導嗎?”她問道。
電訊稿寫道:
美國國安局兩名高級主管雅各·巴克萊與布萊恩·艾波特,因在財務上涉及重大不法行為被捕,並遭無限期停職等候審判。
“這是本單位名譽上的一個污點,我們已經竭盡全力處理問題,讓犯行者承擔責任。凡是為美國國安局工作者都必須秉持最高道德標準,我們會儘可能將司法程序透明化,同時也小心維護國家安全利益。”美國國安局局長查爾斯·歐康納上將向美聯社記者表示。
電訊稿除了長篇引述外並無太多內容,對於鮑德命案或任何可能與斯德哥爾摩這些事件有關的信息,隻字未提。但布隆維斯特明白愛莉卡的意思。既然新聞出來了,《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以及一大群認真的美國記者都會開始追這條新聞,至於他們會挖到些什麼可就難說了。
“不妙,但不意外。”他平靜地說。
“真的嗎?”
“和美國國安局的人找我是同一手策略:損害控制。他們想拿回主導權。”
“什麼意思?”
“他們把這個消息泄漏給我是有原因的。我馬上就看出這其中有鬼。艾德為什麼堅持要到斯德哥爾摩來找我談,而且還是在清晨五點?”
“所以你認為他這麼做是得到上級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