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若國際報是它國所設, 恐怕還要顧忌不敢報導, 但大魏如今不懼任何國家,所以光明正大報導相關報導,還附送外交部、即原來的鴻臚寺官員, 以及其它幾國駐遼大使的分析。

  前線記者甚至已經到了遼國都城,和駐遼大使聯繫上了遼太子和皇長孫,採訪了兩人對楚王的看法, 也有記者去拜訪了楚王。

  這些年看到輿論帶來優勢的不止是大魏, 周邊各國帝王也都發現了時報的妙用,學著大魏搞起了本國時報, 各國報紙甚至通過往來的商人輾轉傳到了遙遠的大食拜占庭等國。

  不提報紙以及報紙上所描述的內容會給這些國家帶來怎樣的變化,對大魏來說太過遙遠暫且顧及不到, 還是先顧好眼下。

  遼太子皇長孫以及楚王也打起了輿論戰,發行報紙來給彼此造勢。

  太子皇長孫攻擊楚王謀逆作亂, 實乃亂臣賊子,楚王堅持自己是為了大遼,為了太子和皇長孫著想, 不讓他們被奸人懵蒙蔽, 將自己塑造成了一朵為國為民的白蓮花,哦,白蓮花這個詞在現代的含義還是元清帝從夏嬋嘴裡聽來的。

  總之,肅王帶兵前去“支援”的時候,雙方正輿論戰打得不可開交, 並且太子和皇長孫內部還不安穩,市井中關於太子害死了劉願這位前大遼皇子的留言傳得有板有眼沸沸揚揚。

  而遼國派來與肅王接洽的,正是當初和劉願一起來大魏的韓倬。

  “將軍一路辛苦。”八年過去,韓倬已經從當初接近及冠的少年變成了即將而立的青年,面容依舊俊朗,甚至相比當年更添了成熟穩重的氣質,若是劉願在這裡,肯定又要在心裡暗戳戳搓手痴漢了。

  肅王對韓倬也不陌生,當年使館剛剛建立起來的時候,韓倬便作為第一任遼國大使在大魏待了一年,之後幾年劉願前來大魏,他偶爾也會跟著一起。

  當然肅王知道他更多是因為劉願,劉願對此人一直有覬覦之心。

  許是因為他和元元的緣故,他對與他們同樣喜好,或者說叫性向的人會多關注一些,像梁平安和劉願,梁平安那種做派他能理解但不喜歡,劉願雖然說話直白了些,但他對韓倬的感情多少讓他有些感同身受。

  再者,咳,他某些直白的言語對增進他和元元的感情也有很大的幫助。

  所以看到韓倬肅王心情有那麼一絲複雜,尤其想起如今隱姓埋名去了江南的劉願。

  這些年劉願找各種藉口拒絕了遼帝給他的指婚,雖說是因為他以後要回現代,但跟韓倬多少也有些關係。

  而且不知道是冥冥中註定還是其它什麼緣故,韓倬這些年竟也沒能成親。

  他原本有一個指腹為婚的未婚妻,但天生體弱,在成親當天病逝了,據說連高堂都沒拜成,剛剛進門便倒下了,韓倬自願為她戴孝一年,好不容易出了孝,他祖母又突然病倒,不過幾日便去了,祖父母去為齊衰,又是一年守孝期。

  待孝期結束韓倬已經二十有四,與他同齡之人子嗣都能遍地跑,不過以他大丞相之子的身份,仍是很快訂了親,然而沒想到這一回又沒成,這位未婚妻在訂婚一個月後騎馬從高坡上摔落當場沒了。

  韓倬克妻,這個傳言很快傳遍了整個遼國,導致接下來兩年韓家都沒能為他找到適合的人選,以韓倬的身份,若韓家降低要求,也不難幫他找到,然而一個半月前遼帝薨逝,皇長子許王謀反時殺害了韓倬的父親,這位遼帝最信任的大丞相。

  父母去為斬衰,韓倬又得守孝三年,等三年後出孝已是而立。

  肅王雖知曉劉願對韓倬有意,卻並不知韓倬如何看待劉願,劉願每每嘴上說得一套一套,但真讓他去跟韓倬表明,卻立刻變慫,這次他假死歸來大魏也沒有提過韓倬半分,看樣子似乎是打算斷了念想。

  不過韓倬此刻恐怕也沒有心情考慮自己的婚事,韓倬父親韓石是韓家的支柱,他一倒下,韓家垮了大半,又是皇位交替的非常時刻,韓家如今的處境十分微妙。

  大魏有周相,大遼有韓相,韓石在當今是與太傅周宗夔齊名的人物,他做了將近二十年的大丞相,遼帝對其十分信任,韓石對遼帝也是忠心耿耿,然而韓家卻與太子有著齟齬,前太子妃病逝後,太子想要與韓家聯姻,為怕韓家不願意,他私下引誘了韓家女,卻被韓家人識破變相拒絕,太子自此記恨在心。

  不過這也是遼帝更信任韓石的原因,恐怕沒有哪個年邁的皇帝會願意看到自己的丞相與太子走的過近。

  韓石也許是真的看不慣太子,或許是順勢而為,總之韓家並沒有參與奪嫡一事,至少韓石這一脈並沒有,哪怕韓倬後來與劉願走得近,在本就偏寵幼子的遼帝看來只是兩人私交。

  但也正因為韓家不站隊,又曾拒絕過太子,被太子記恨,韓石的死說是許王所為,但當時那般危急的情況下,未必沒有太子在其中做了手腳。

  從欣賞人才的角度,肅王對韓石的死感到可惜,但站在大魏的角度,韓石的死卻對大魏來說是好事。

  沒了遼帝又沒了韓石,太子皇長孫和楚王還在為皇位互搏,大遼氣數已盡。

  不提肅王如何與韓倬寒暄,大魏這邊,得到了元清帝的准許,安王雷厲風行辦起了銀行。

  當然在這之前得先組建財政部。

  戶部執掌全國疆土、田地 、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銀行本該納入戶部管理,但如今大魏商業繁盛,並且日後隨著大航海的開啟,只會越來越繁榮,所謂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元清帝便想要將財政從戶部分出來,單獨列一個部門專職管理。

  商業的繁榮帶來的便是商戶的逐增,這些年元清帝有意扶持商人,給了皇商義商的名頭,聰明的商人們也立刻把握住了機會,大把大把的慈善捐款往出撒,來成全自己的名聲,加上創造發明獎連帶發展出的商行或店鋪,也漸漸讓百姓們改變了對商的看法,誰不希望自己發明出來的東西給自己帶來切實的利益。

  創造發明獎誕生出一個個新興行業,百姓們選擇行商的越來越多,只是區別在於有人只養家餬口,而有人趁此成了豪商。

  於是隨之而來,便是商稅。

  魏太祖一統中原後,便廢除關稅,只收市賣之稅,並且細碎物品和農具書籍免稅,也就是說百姓小本經營的吃食小攤等幾乎都是免稅,只有那些貴重物品以及大筆買賣的商人才需要繳稅。

  後來神宗時添加了住稅和市肆門攤稅,從此買賣宅院都需繳納百分之三的稅金,不過市肆門攤稅卻並不包含百姓經營的小本食攤,只對城中主要店鋪有效,譬如一城內人人皆知的酒樓客棧等等。

  而如今越來越多的商鋪林立,這些商鋪背後或多或少都有著官員勛貴的影子,所謂官官相護,人情往來,市肆門攤稅對他們而言根本不起作用,只有那些無背景的商人才會按時繳納。

  元清帝這一回分出財政部,便是想重新制定商稅並且加強執行力度。

  他打算按照交易金額來收取商稅,交易達到既定的金額,便需繳納相應的稅金,從而正規商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