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欲言又止。

  陶摯心中有事,便不接話,明亮眼睛看宗韶。宗韶只得笑道:“他如此才華,你是不是也很欣賞。”

  陶摯飛快回想謝容有哪些行為讓宗韶多心了,但其實自那次拂頭髮以後謝容非常注意距離,再無過分舉動。而當時有房間屏風相隔,宗韶也是看不到。

  宗韶道:“你是如此聽從他。我覺得在他面前的你更出色明亮,——我都自卑了。”

  陶摯拉過宗韶的手,看著宗韶眼睛認真說道:“我只喜歡你,情感給了你後我再不會喜歡別人。情是如此傷人傷心,我決計再不嘗試,你放心就好。”

  宗韶驚異:“傷人傷心?”

  陶摯笑道:“你忘記了你對我說聖旨要我們分開的時候,我痛得都要死掉。我們好不容易走到如今,彼此安然放心,你若要我再與誰重新走這麼一遭,我的心都承受不了。我被你嚇怕了。你可別再說分離的話,我的心裡有傷,你再來一次,我就灰飛煙滅了。”

  宗韶歉疚得抬不起頭,滿是懺悔不安。

  陶摯輕聲道:“小痴,我在世間是漂浮無根的,你就像一棵大樹,長在家鄉。有你在,我就有了家和親人,有了世間所有依憑。便如做太子,於我不過是一件事,我覺得還挺有趣喜歡的,可是若沒有了你,我就沒有根基,做什麼都失去方向。謝容呢,在實現他的人生理想,我覺得這個理想也挺好的,方好我在這個位置,那為什麼不試試呢,看看我們會創造些什麼。我知道你怕我變了,王琰也說,情願我一直是他初見的樣子,怕我跟謝容學複雜了。其實我自己還好,知道自己初心在哪兒,你放心。”

  當走在梁國鄉縣,陶摯被梁國百姓的貧窮辛苦震驚。遊山玩水的心立即就消滅了,建佛廟有什麼用,能讓百姓過好日子嗎?只是多了個心靈寄託。他找來王琰問,梁國百姓為什麼如此困苦,王琰也沒接觸過這些,說待他調查了解。

  陶摯問廖緗荀皎,魏國鄉村也是如此嗎?兩人也都沒接觸過底層生活,說不上來。

  陶摯對謝容提要求,找出解決之策,至少不能讓這麼多人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謝容和王琰很快找出問題所在,財富過於集中在世家大戶手中,土地兼併厲害,窮苦百姓流離失所。可是兩人一致說:無法解決,因為觸動豪門利益,會引來強烈反對,政局動盪,別說太子,皇帝也做不了這個事情。謝容拿自己家舉例,若削減了自己家利益給百姓,肯定叔伯爺公都不干,逼急了,換太子、換皇上。因為皇帝完全靠世家大族支撐,軍隊都不在自己控制之中。

  最後陶摯問:“這個制度從根上就不行對不對?除非改朝換代,重新設立制度?”

  謝容王琰誰也不應聲。

  他們所行之地,因為連年大旱,顆粒無收,百姓逃難,不少老弱婦幼倒在街邊路口,陶摯提出命當地官府立即開倉放糧。

  謝容說需快馬向皇帝請旨,陶摯道:“災民馬上要死了,哪裡來得及?早施一口粥就救活一條人命。”

  謝容提醒陶摯:“按正常流程殿下應先向皇上請示,討來聖旨,當然一是來不及,二來皇上也未必會同意殿下請求,那樣殿下就什麼也做不了,否則就是抗旨。殿下現在直接命縣官開倉放糧,縣官不敢不做,但縣官為了避免擔責肯定向皇上報告。救人的好名聲歸了你,麻煩留給了地方官和戶部,奏章到建康,怕不會對殿下是稱頌,只怕皇上會受影響,有別的想法。如今安貴嬪已生皇子,你不是唯一的皇子了。”

  “我不是有你嗎?”陶摯道。

  謝容苦笑道:“殿下的決定關乎我們大家的安危存亡,表決吧,少數服從多數。”

  他們的習慣是以陶摯站立的地方為正中,左手同意,右手反對,中間為第三種意見或棄權。

  謝容第一個站在右方,陶摯站向左方,宗韶站到陶摯身邊,宗泓站到謝容一邊,簡意撓撓頭,站在陶摯這邊,王琰也站到陶摯一邊,廖緗荀皎彼此互看,荀皎走到陶摯一邊,陶摯微笑,向謝容一揮手:“執行,開倉放糧!”

  當陶摯回到建康,發現皇帝對他不一樣了,有了疏遠隔離。

  嫌隙已生,陶摯發現是很難彌補的,雖然他對皇帝尊敬,但畢竟不像親生父子有真情。

  安娘生的兒子只三個月,晶瑩可愛,陶摯喜愛地抱起來,他不會抱這么小的孩子,幾乎閃了孩子腰,嚇得忙交給保姆。便那瞬間,他在安娘的眼中看到驚恐畏懼。

  他的心突然刺痛。

  後宮只有安娘的孩子是皇子,安娘自是小心在意,但抱孩子的是他啊,他怎麼會傷害孩子!

  晚間落寞回來,宗韶安慰他,說在皇家,即便親生父子也少有真情。陶摯沒有提安娘的事,安娘的孩子才是梁帝的親生子,梁帝與自己都知道。

  ☆、朕立宗韶為太子

  轉年四月,北魏發生政變,起因是太子的幼子、女、婿在家裡議論趙貴妃被趙貴妃哭告到皇上面前,皇上命太子嚴懲子女,太子就逼了子女自盡,但婿逃到永安長公主那裡求救,被趙貴妃派來的人當場緝走殺死在獄中。趙貴妃向皇上進言廢太子,另立齊王,皇上一時未允,趙貴妃便籌劃暗中毒死太子,太子得了信息,聯合永安長公主、楚王、壽王,率先入宮,殺了趙貴妃,又殺了趙丞相,逼迫皇上傳旨,國政全部交由太子處理。皇上被幽禁在長樂宮養病,朝中趙氏一派官員皆被處死或下獄,京中血流成河,齊王、晉王、昌王、祿王聯合駐軍起兵討伐太子,救援父皇,魏國大亂。而永安長公主與太子就如何對待幽禁中的皇帝一事發生爭執反目,永安長公主聯絡楚王欲推翻太子,太子搶先率兵血洗長公主府,將楚王和永安長公主乃至家人盡皆殺戮,京城血雨腥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