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假如朝廷不收稅,那這買賣就做得了。當今皇帝年富力強,才三十多歲,至少還有二三十年好活,就算他死後政策就改了,至少免費種了二三十年,本錢是賺回來了的。

  有了這種好處,不少人的心思就活絡了起來。

  縱然自己沒有錢,但也不是絕對就沒有辦法可想的。向親戚朋友支借,或者賣掉家中之前的東西,都是可以湊到錢的。

  百姓們積極了,鄉紳們自然開始發愁。朝廷這幾年減稅,他們也不得不跟著減租,否則佃農大可以離開。眼看一年下來,田產麗的出息越來越少,他們早就已經不滿了。現在聽說要徹底免稅,那還怎麼得了?!

  如果是從前,他們還不懼。畢竟自家有奴僕在,土地怎麼都是有人耕種的。但是趙璨早幾年廢除人口買賣,就連原本被發賣的人口,也不能拒絕其自贖。至於那種世代的家僕,也重新登記了戶籍,將來他們生下來的孩子,就不再是奴籍了。

  所以這幾年來,為奴的人眼看是越來越少,雖然還可以簽訂契書僱傭他們在家中做工,但做工再好,怎及得上擁有自己的田地,做個自在的田舍翁。

  這人一著急,總難免生出些急智。這些鄉紳們倒是很想將這事兒攪黃了,但是胳膊擰不過大腿的道理他們還是知道的,皇帝如果下定了決心,這事恐怕就不會有多少轉圜的餘地。

  他們彼此串聯了幾天,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得在這些土地砸在手裡之前出手。至少要賣掉如今力所不能及的那一部分。

  但是,賣給誰呢?

  這會兒江南的土地大大貶職,最多的一部分掌握在官府手裡,剩下的大部分都是他們的,根本沒有別的人能夠買得起土地。況且新政的風頭一出來,就算手裡真的有錢的人,恐怕也不願意去買。

  後來還是一人突生靈感,道,“不如咱們將這些土地賣給官府?”

  其他人都紛紛否定,認為朝廷之所以收購土地,原本是為了化解那些百姓的怨憤。現在事情已經了結,又怎麼可能繼續做冤大頭?畢竟這些土地在他們手裡實際上並沒有用處。

  不過提議的這人有親戚在衙門裡任職,留了個心眼,打算去探問一番。這件事其實也只過去了幾天時間,說不準朝廷那邊還沒有完全反應過來呢?況且自己有相識的人,說不得可以通融一番。

  他回去之後,果然就去了親戚家中打聽,聽說那些人都是皇帝特派來的,這會兒還沒有走,不由喜出望外。

  這些人既然是陛下派出來的,勢必不可能那麼了解當地的情況。雖說攝於皇威,也沒有人敢在他們弄鬼,但這件事,也不是沒有商量的餘地。只要將自己的名字添到名單上去就可以了。

  於是如此這般,這人竟然真的將自己手中大部分田地都賣了出去,只留下最好的一部分良田。畢竟他身上沒有功名,全靠田地營生,而且就算沒有佃農,自己手中的人也足夠耕種這些土地。至於賣得的銀子,他已經打定主意在城中開兩間商鋪。

  這人腦子靈活,倒也看得清楚。陛下既然免了農稅,那麼朝廷自然只能從別處找補回來。再加上海關的出現,海貿的興盛,可見朝廷說不準便會扶持商業。自己開了鋪子,絕不會有錯。

  雖說商量的時候,大多數人都否認了這人的提議,但是這不代表他們就沒有心思了。所以除了他之外,也有別人嘗試過這個方法。這些人手中的土地賣出去之後,其他鄉紳地主們自然也就陸續得到了消息,迫不及待的加入其中,生怕晚了一天這些人就走了,自己手中的土地再賣不出去。

  就這樣,沒過多久,江南九成的土地就都到了趙璨的手裡。

  雖然花出去的錢一點都不少,但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投入。能夠用這種相對平靜的方法解決這件事,就算給點錢也不算什麼。

  現在的趙璨就是這麼財大氣粗。

  實際上,現在內庫的存款遠比國庫要豐厚得多。

  原本內庫名下就有好幾家公司,這些年來一直盈利,後來船隊出海,帶出去的貨物,也都是以內庫的名義,賺回來的財富自然也都是屬於趙璨私人的。再加上剛剛打劫的這一波,這種事情不能讓朝臣知道,這些錢自然也只能歸到內庫之中。

  哪怕有平安主持的那些各種研究工作,每年都必須投入大量的金錢,內庫的錢財還是只見多不見少。

  所以到現在,趙璨覺得錢對於自己來說,已經只是一個數字了,多得簡直花不完。所以在這些地方敗家一點,他也不甚在意。

  在拿到了這些土地之後,趙璨便立刻頒布了一條新的政策。

  名下沒有土地的百姓,可以憑藉官府登記的戶籍人口數,到各衙門購買相應數量的土地。首次只需要支付一成地價,剩下的在二十年內還清即可。

  這就是後世的貸款制度。

  平安提出來之後,趙璨立刻就拍板定下了。這主要是因為他財大氣粗,實際上並不在意這些百姓們歸還的那點錢。不急著回籠資金,這種政策自然就沒什麼不好的了。至少在這二十年內,這些百姓們惦記著償還欠款,一定會努力耕種。而二十年後,這些土地就是他們自己的了,自然只有更加用心的。

  同時,平安還耍了一個小心眼。

  因為是按照戶籍人口數來分配土地,也就是說,家裡人口越多,能夠分到的土地也就越多。這樣一來,想多要些土地的人家,一定會想方設法的增加人口。

  至於為什麼他們能夠找到增加人口的辦法?這是因為古代社會,本身就有很多隱匿的人口。他們一部分是為了逃避賦稅和徭役,鑽進了深山之中居住。山高路險,官府也很難追索到,就只能當這些人不在了。經過多年發展,甚至可以在山裡形成一定規模的小村落聚居。

  另外就是大戶人家隱匿的人口。依附於大戶之後,雖然能夠免稅,但卻是不能夠避免徭役的。所以為了增加自己名下人口數量,又不至於被限制,所以不少富戶都會暗地裡多收納一些人口。而這些人,是名副其實的黑戶,沒有戶口的。

  除此之外,大戶人家有自己的莊園田產,總要養些護院來看守家宅,保護自身。畢竟這時候世道還是挺亂的,山匪偶爾也會出現。但朝廷命令規定不允許有私兵出現,這樣一來,這些人自然也就不能有戶口了。

  反正地方豪紳們跟官府的牽扯千絲萬縷,原本就沒有戶籍的人就不說了,就算原本有,他們只要想辦法報個病亡或者暴斃,這人也就“消失了”。

  正是因為下面的這些隱瞞欺騙,所以大楚對地方的掌控一直都不足,征賦稅和徭役總是十分困難。

  長久以來,朝廷不知道想過多少辦法,想要解決掉隱戶的問題,但都沒什麼效果。久而久之,也不得不默認他們的存在了。

  所以平安現在弄出這個新政策,就是希望這些隱戶們在看到希望之後,主動走出來。

  因此,在分配土地之前,官府還會上門進行一次新的人口登記和調查。而相信這一次,那些隱戶們,應該會有相當一部分主動站出來了。

  不過,只要有世家和大戶存在,那麼這種事情就是難以避免的。不過趙璨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況總能夠逐漸緩解,最後徹底的解決掉它。

  至此,江南的事情自然也就解決得差不多了。

  接下來的事情只要按部就班的去做,就不會有問題。未免中間出錯,趙璨還將監察院的官員都派了出去,有他們盯著,自然更加令人放心。

  平安原以為這些事情了結之後,他們就該回京城去了。卻沒想到,趙璨根本沒有這個意思。

  對趙璨來說,江南之行,現在才剛剛開始呢。

  畢竟之前一直在忙事情,雖然江南風景如畫,也沒什麼心思去遊玩。而且平安辛苦一趟跟著自己過來,總不可能只是來處理這些事。

  實際上,趙璨一直惦記著,平安從熙平二十四年回京之後,除去兩人一起去過一趟行宮,就再也沒有離開過京城了。屈指一算,竟然已經過去了十多年。

  趙璨心裡知道,平安其實並不喜歡這種困於一隅的日子。

  在這一點上他的體會很深。回想當初兩人不在京城的時候,那些日子平安總是表現得很輕鬆,臉上帶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興致勃勃的。甚至那幾年他四處遠遊,寫給自己的信也總帶著一種輕鬆愉悅的氣氛。

  但是因為自己,他卻不得不委屈自身,待在悶人的宮中。

  雖然平安從沒說過一個字,但趙璨又怎麼可能不知道呢?所以接下來的行程,是他早就已經計劃好的。

  兩人甩開了跟隨的人,只帶著天樞,先去崇州拜訪了徐文美。

  縱然再怎麼被時光眷顧,徐文美如今年紀大了,面上也多了幾絲皺紋和滄桑。平安知道他其實身體算不得好——他從小就被培養唱戲,為了養成最柔的身段和最好的嗓子,服用過不少藥物。那東西傷身,早些年不覺,如今卻是漸漸發作起來了。

  不過,他的氣色顯然很好,臉上帶笑,悠然自得,可見對如今生活的滿意。

  平安跟著他住了幾天,見徐文美將每日的生活都安排得妥妥噹噹,早上起床之後用了膳食,就在院子裡讀書,午休過後再去戲園子裡消磨到天黑。他在這裡結識了不少同好,大家整日裡待在一處,倒也不覺得時間難過。

  退休生活過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

  幾天後徐文美就忍不住開口趕人了,認為平安是來擾亂自己的生活的。現在他去戲園子,那些票友們總圍著平安轉,看得人心煩。

  趙璨對此十分贊同。

  不過兩人也並未離開崇州,而是住進了小山湖畔的一棟宅子裡。

  這宅子說起來還是之前趙璨出錢從那些大商人手中買來的呢。這是環境最好,建築最為精巧,園林景致美輪美奐的一處,趙璨索性就留下自用了。

  小山湖是江南名湖,周圍風景秀美,而且古往今來不知多少文人唱和過,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傳說。這會兒兩人住在湖邊,早上推窗就能看見湖景,湖中的荷花正是盛開時節,一朵朵清姿幽麗,湖岸遍植楊柳,清風徐來,柳蔭荷香,美不勝收。

  園子裡也引了湖水進來,疊石造景,極盡巧思,平安每每遊走在這園林之中時,都覺得仿佛誤入神仙畫圖。

  什麼都不用想,什麼都不用擔心,他覺得自己好像也提前過上了退休生活,每天只需盡著自己的心意來過就可以了。

  只是這種愜意終是有時限的。等到天樞來提醒他們該回去時,夢也就醒了。

  兩人是乘船直接從小山湖離開,轉進水路之後,便能直達錦州,與鑾駕匯合。船隻穿行在累累蓮葉與荷花之間,像是逐漸從畫中駛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