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頁
趙璨思來想去,便想到了長春真人。
長春真人曾經想要收平安做弟子,這個身份毫無疑問就是趙璨正苦苦尋覓的那一種。
天機觀在大楚的地位很特殊,天下人都十分敬仰,甚至就連士林之中,提起天機觀也多是贊語。終南山上能夠有那麼多的隱士隱居,多半還是因為天機觀的緣故。
而且民間有不少天機觀的傳說,甚至認為這些道士們有神鬼莫測只能,能夠呼風喚雨,移山填海等等。
雖說這只是誇張的民間故事,但也足以說明天機觀在世人眼中的地位和能耐。平安若是出身這裡,就算做出再無法理解的事情,也就都很自然了。至於能夠想出種種政策,反倒不足為奇。
唯一可慮的是長春真人如今是否還有這份心思。畢竟他說要收徒弟,那都是十多二十年前的事情了。現在時過境遷,平安年紀也大了,不再適合傳承衣缽。當然,看長春真人現在的表現就知道,這份心思是從來沒有滅過的。
徒弟也不是那麼好收的。這些年長春真人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弟子,所以平安這裡雖然有種種缺點,但他還是欣然同意。
之後趙璨便開始了種種安排。正好平安生了病,會有相當長一段時間不出現在人前,也方便了他去安排。
包括將宮中認識平安的人都調走或者是遣送離開,敲打暗示所有見過平安而自己卻不能夠處理的人,尤其是那些大臣——這實在是一向巨大的工程,所以趙璨從那時候開始就一直忙碌,直到現在才初步有了一點結果。
至少現在他開口說平安是長春真人的徒弟,沒有人會開口反駁。不管他們心裡在想什麼。
直到這時候,覺得時機成熟了,趙璨才讓平安重新出現在世人眼中。而且從一開始,就要跟在長春真人身邊出現,以他弟子的身份示人。
“可是,”平安聽到這裡,發出疑問,“如果我這時候才作為長春真人的弟子被引薦給你,那從前的我呢?”趙璨可是說過他的功勞都要歸在他身上的。可是很多人都知道有些事情是太監平安所做的,這又怎麼說?
“無妨。其實你早就已經在我身邊了,只是我現在才知道你是長春真人的弟子罷了。”趙璨道。
“嗯?”平安不解。
趙璨道,“當年先帝駕崩前,長春真人便曾經入宮。只消推說當時是因為先帝不放心我,讓長春真人將他的小弟子——也就是你,隱藏身份放在我身邊輔佐我,也就是了。”
“……”萬萬沒想到,臨到頭來,自己還能混個世外高人的弟子的名頭。
雖然這其中肯定還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現在,平安暫時不想問了。
趙璨為了這件事,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心力和精神,才能夠得到這個結果,這份用心,讓平安怎能不敢動?而且現在他也明白趙璨提前不說的意思了。
一來當時他正病著,這也是不願意打擾他的意思。二來大概是為了給他一個驚喜,這件事是趙璨所期望的,又何嘗不是平安鎖期望的?雖然當個太監習慣了好像也沒什麼,但哪比得一個堂堂正正的身份。至於第三,則是為了讓平安暫時遠離所有人的視線。
安排一個新的身份,本身是很複雜的事情,要是平安見天兒在大家面前晃悠,總是很難讓人忘記他從前的身份。但現在經過幾個月的隔離之後,重新見到平安,他就換了個新身份,雖然心情複雜,但是大部分人都更容易接受。
“這回算你有道理,就不與你計較了。”平安想了想,道,“不過,你老實說,是不是還有別的事情也瞞著我?”
“呃……”趙璨一時語塞。
平安一看就知道是被自己猜中了。
他皺了皺眉,盯著趙璨,“說清楚,你還做了什麼?”
“一點小小的安排。”趙璨顧左右而言他,“差不多是午膳的時候了,朕讓小福子擺膳。你的身體才剛好,飲食要定時才行。免得底子沒打好又生病。”
平安定定的看了他一會兒,笑了一聲,暫時沒有追究。
躲?躲得過初一,躲得過十五麼?既然事情都已經做了,那自己遲早都是要知道的。端看趙璨知道不知道坦白從寬的道理了。
趙璨被他這麼一看,心頭微凜,遲疑片刻還是道,“罷了,既然你想知道,我自然知無不言。不過還是先吃飯,你讓我斟酌一下,到底該怎麼說。反正事情放在那裡,也不會跑掉。”
平安點點頭應了。
結果吃完了飯之後,趙璨又開始忙碌了起來。只好先讓小福子將平安送回他的住處。
——沒錯,原本平安作為太監的時候,是可以住在趙璨的寢宮之中的。但是現在身份既然是長春真人的弟子,反倒不好這樣安排了。為了以示鄭重,趙璨為他安排了單獨的宮殿。
只不過這宮殿的位置,有那麼幾分耐人尋味的意思。
大楚皇宮的形制,也是前殿後寢的格局。以帝王所居的天乾宮為界限,前面是外朝,是帝王和大臣們理政的地方。後面則是內宮,是帝王嬪妃的居所。
整個皇宮成長方形,左右對稱。而中間的中軸線上,分布著六座重要的宮殿。前朝是帝王早朝。舉行盛大儀式和祭天的三大殿。後宮則是帝後的居所。而在皇帝和皇后所居的宮殿中間,還有一座功用特殊的宮殿,名叫含元殿。
這裡其實也是祭祀所用的場所,不過因為處在後宮,所以啟用的時候並不多。有時候需要皇后參與的儀式,會在這裡舉行。
而趙璨給平安安排的住處,就是含元殿。
之所以能夠這樣安排,是因為平安現在是長春真人的弟子,也算是半個“有道高人”,住在這種祭祀之所正好合適。並且現在除了西六宮之外,別處並沒有女眷入住,倒也不怕衝撞。
只不過,對平安來說,這個住處的安排就頗耐人尋味了。
認真劃分的話,含元殿也算是皇后的地盤,趙璨讓他住在這裡,未嘗沒有將他視為這個皇宮的“女主人”的意思。只不過這種表達十分隱晦,一時半會兒很難領會到罷了。
不過,光是看這些細節安排,就知道趙璨為這件事情,實在是做足了準備。
含元殿平安之前看見過,因為先帝皇后許平之薨逝多年,所以坤華宮也好,含元殿也好,都因為多年沒有人住過又不怎麼啟用而顯得有些頹圮荒涼。但是現在卻已經整飭一新,看上去跟新建成的差不多。跟後面衰敗的坤華宮形成強烈的對比。
房間裡的布置,也全都是按照平安的喜好來。除了因為正殿可能會有外人來,所以儘量布置成了道家的風格,其他地方看上去完全不像是道士所住的地方。不過平安反正是個假的道士,也就不在意了。
此外平安進了屋才發現,他的很多衣裳和用品,居然已經被送到這裡來了。應該是他去見趙璨的時候搬過來的。
其中衣服已經只剩下了一個箱子。因為從前平安的衣裳大都是太監的服色,如今已經不能用了。所以趙璨又準備了好些道袍放在其中。
平安看完之後,挑了一套衣裳換上,對著鏡子照了照,自覺已經有了幾分世外高人的氣質。
第208章
趙璨既然是要為平安正名,自然就不能只是自己安排好了就算完,必須要將這件事公諸於眾,讓天下人都知道才行。
所以很快他就頒布了聖旨,將平安冊封為護國神師。
同時趙璨還讓人在民間散布流言,甚至在一些三流小報上登了揭秘的文章,將當初先帝臨終託孤,長春真人將小徒弟留下輔佐新皇的故事說得惟妙惟肖。
而且故事裡又隱隱暗示,皇帝登基之後之所以有那麼多的新政推出,其實正是這位護國神師在背後推動。只不過護國神師為人低調,而陛下則始終不知情,所以才不為人所知。
且不說這個看上去滿是漏洞的故事,光是護國神師這個稱呼就讓平安一臉黑線。
他本意是要破除迷信,讓人們相信科學道理不要被糊弄啊,為什麼最後自己反倒成了迷信頭子?
護國神師這種稱號一聽就是那種招搖撞騙,蒙蔽聖聽然後弄權耍詐的人吧?
也不知道趙璨究竟是怎麼跟朝臣們溝通的,這麼荒謬的聖旨,竟然也沒有大臣跳出來上書反對,真是奇了怪了。
實際上平安不知道,趙璨原本想要做的遠不止如此。
他本來是希望徹底抹去平安從前作為太監的經歷,然後為他編造個合適的身份,最後再賜個同進士出身,封個能夠御前行走的官職,讓平安堂而皇之的立於朝堂之上。
這樣,數十年後,當早年的這些事情都已經在時光之中化為煙雲,知道這些隱秘的人不多,自然便能將事情徹底瞞過,讓平安以朝中重臣的身份留名與史書之上,與自己傳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話。
這才是趙璨理想之中的解決辦法。完美,而且不留痕跡。
但是理所當然,他遭到了朝臣們的全力反對。
文人們犯起倔來是一點道理都不講的,他們寧可身死,也絕對不允許平安一個閹人以文臣的身份立於朝堂之上。對他們來說這簡直是把整個士林的名聲踩在腳下。這一點,就連跟平安交好的幾位官員,也不得不隱晦的開口勸說趙璨。
趙璨希望這件事能夠和平解決,否則他一意孤行的話,鬧大了以後想要遮掩就不可能了。萬一哪位文臣一時脾氣上來了撞柱死諫,那麼趙璨就永遠不可能為平安正名了。
所以最後他也不得不妥協,答應各自後退一步。於是就變成了現在這個結果。
雖然有些荒謬,但朝臣們寧願接受宮裡住進了一個裝神弄鬼的道士,至少這樣一來,最多只能說是趙璨這個皇帝被人蒙蔽,而跟他們沒有關係。否則平安敗壞的就是文人的聲譽了。
因為有了這樣的默契,所以朝臣那邊表現得格外沉默。
說起來,這還是除了不願意娶妻之外,趙璨第二次為自己籌謀私事。實際上,如果理智客觀的對待這件事,朝臣們之中也有一部分人覺得他的做法無可厚非。
身為皇帝,本是天下共主,坐擁萬里江山,就算再怎麼肆意行事都不為過的。但趙璨從登基到現在,不管跟文臣們是不是意見不同,但是做的事情卻沒有哪一件是錯的。而且基本上沒有為自己謀過私利。
沒有修造陵寢,沒有大修行宮,沒有廣選美女,沒有沉迷於世間一切逸樂享受之中,而是勤勤懇懇,侶行帝王之責,將大楚治理得無比興盛,功績直追開國之君。
長春真人曾經想要收平安做弟子,這個身份毫無疑問就是趙璨正苦苦尋覓的那一種。
天機觀在大楚的地位很特殊,天下人都十分敬仰,甚至就連士林之中,提起天機觀也多是贊語。終南山上能夠有那麼多的隱士隱居,多半還是因為天機觀的緣故。
而且民間有不少天機觀的傳說,甚至認為這些道士們有神鬼莫測只能,能夠呼風喚雨,移山填海等等。
雖說這只是誇張的民間故事,但也足以說明天機觀在世人眼中的地位和能耐。平安若是出身這裡,就算做出再無法理解的事情,也就都很自然了。至於能夠想出種種政策,反倒不足為奇。
唯一可慮的是長春真人如今是否還有這份心思。畢竟他說要收徒弟,那都是十多二十年前的事情了。現在時過境遷,平安年紀也大了,不再適合傳承衣缽。當然,看長春真人現在的表現就知道,這份心思是從來沒有滅過的。
徒弟也不是那麼好收的。這些年長春真人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弟子,所以平安這裡雖然有種種缺點,但他還是欣然同意。
之後趙璨便開始了種種安排。正好平安生了病,會有相當長一段時間不出現在人前,也方便了他去安排。
包括將宮中認識平安的人都調走或者是遣送離開,敲打暗示所有見過平安而自己卻不能夠處理的人,尤其是那些大臣——這實在是一向巨大的工程,所以趙璨從那時候開始就一直忙碌,直到現在才初步有了一點結果。
至少現在他開口說平安是長春真人的徒弟,沒有人會開口反駁。不管他們心裡在想什麼。
直到這時候,覺得時機成熟了,趙璨才讓平安重新出現在世人眼中。而且從一開始,就要跟在長春真人身邊出現,以他弟子的身份示人。
“可是,”平安聽到這裡,發出疑問,“如果我這時候才作為長春真人的弟子被引薦給你,那從前的我呢?”趙璨可是說過他的功勞都要歸在他身上的。可是很多人都知道有些事情是太監平安所做的,這又怎麼說?
“無妨。其實你早就已經在我身邊了,只是我現在才知道你是長春真人的弟子罷了。”趙璨道。
“嗯?”平安不解。
趙璨道,“當年先帝駕崩前,長春真人便曾經入宮。只消推說當時是因為先帝不放心我,讓長春真人將他的小弟子——也就是你,隱藏身份放在我身邊輔佐我,也就是了。”
“……”萬萬沒想到,臨到頭來,自己還能混個世外高人的弟子的名頭。
雖然這其中肯定還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現在,平安暫時不想問了。
趙璨為了這件事,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心力和精神,才能夠得到這個結果,這份用心,讓平安怎能不敢動?而且現在他也明白趙璨提前不說的意思了。
一來當時他正病著,這也是不願意打擾他的意思。二來大概是為了給他一個驚喜,這件事是趙璨所期望的,又何嘗不是平安鎖期望的?雖然當個太監習慣了好像也沒什麼,但哪比得一個堂堂正正的身份。至於第三,則是為了讓平安暫時遠離所有人的視線。
安排一個新的身份,本身是很複雜的事情,要是平安見天兒在大家面前晃悠,總是很難讓人忘記他從前的身份。但現在經過幾個月的隔離之後,重新見到平安,他就換了個新身份,雖然心情複雜,但是大部分人都更容易接受。
“這回算你有道理,就不與你計較了。”平安想了想,道,“不過,你老實說,是不是還有別的事情也瞞著我?”
“呃……”趙璨一時語塞。
平安一看就知道是被自己猜中了。
他皺了皺眉,盯著趙璨,“說清楚,你還做了什麼?”
“一點小小的安排。”趙璨顧左右而言他,“差不多是午膳的時候了,朕讓小福子擺膳。你的身體才剛好,飲食要定時才行。免得底子沒打好又生病。”
平安定定的看了他一會兒,笑了一聲,暫時沒有追究。
躲?躲得過初一,躲得過十五麼?既然事情都已經做了,那自己遲早都是要知道的。端看趙璨知道不知道坦白從寬的道理了。
趙璨被他這麼一看,心頭微凜,遲疑片刻還是道,“罷了,既然你想知道,我自然知無不言。不過還是先吃飯,你讓我斟酌一下,到底該怎麼說。反正事情放在那裡,也不會跑掉。”
平安點點頭應了。
結果吃完了飯之後,趙璨又開始忙碌了起來。只好先讓小福子將平安送回他的住處。
——沒錯,原本平安作為太監的時候,是可以住在趙璨的寢宮之中的。但是現在身份既然是長春真人的弟子,反倒不好這樣安排了。為了以示鄭重,趙璨為他安排了單獨的宮殿。
只不過這宮殿的位置,有那麼幾分耐人尋味的意思。
大楚皇宮的形制,也是前殿後寢的格局。以帝王所居的天乾宮為界限,前面是外朝,是帝王和大臣們理政的地方。後面則是內宮,是帝王嬪妃的居所。
整個皇宮成長方形,左右對稱。而中間的中軸線上,分布著六座重要的宮殿。前朝是帝王早朝。舉行盛大儀式和祭天的三大殿。後宮則是帝後的居所。而在皇帝和皇后所居的宮殿中間,還有一座功用特殊的宮殿,名叫含元殿。
這裡其實也是祭祀所用的場所,不過因為處在後宮,所以啟用的時候並不多。有時候需要皇后參與的儀式,會在這裡舉行。
而趙璨給平安安排的住處,就是含元殿。
之所以能夠這樣安排,是因為平安現在是長春真人的弟子,也算是半個“有道高人”,住在這種祭祀之所正好合適。並且現在除了西六宮之外,別處並沒有女眷入住,倒也不怕衝撞。
只不過,對平安來說,這個住處的安排就頗耐人尋味了。
認真劃分的話,含元殿也算是皇后的地盤,趙璨讓他住在這裡,未嘗沒有將他視為這個皇宮的“女主人”的意思。只不過這種表達十分隱晦,一時半會兒很難領會到罷了。
不過,光是看這些細節安排,就知道趙璨為這件事情,實在是做足了準備。
含元殿平安之前看見過,因為先帝皇后許平之薨逝多年,所以坤華宮也好,含元殿也好,都因為多年沒有人住過又不怎麼啟用而顯得有些頹圮荒涼。但是現在卻已經整飭一新,看上去跟新建成的差不多。跟後面衰敗的坤華宮形成強烈的對比。
房間裡的布置,也全都是按照平安的喜好來。除了因為正殿可能會有外人來,所以儘量布置成了道家的風格,其他地方看上去完全不像是道士所住的地方。不過平安反正是個假的道士,也就不在意了。
此外平安進了屋才發現,他的很多衣裳和用品,居然已經被送到這裡來了。應該是他去見趙璨的時候搬過來的。
其中衣服已經只剩下了一個箱子。因為從前平安的衣裳大都是太監的服色,如今已經不能用了。所以趙璨又準備了好些道袍放在其中。
平安看完之後,挑了一套衣裳換上,對著鏡子照了照,自覺已經有了幾分世外高人的氣質。
第208章
趙璨既然是要為平安正名,自然就不能只是自己安排好了就算完,必須要將這件事公諸於眾,讓天下人都知道才行。
所以很快他就頒布了聖旨,將平安冊封為護國神師。
同時趙璨還讓人在民間散布流言,甚至在一些三流小報上登了揭秘的文章,將當初先帝臨終託孤,長春真人將小徒弟留下輔佐新皇的故事說得惟妙惟肖。
而且故事裡又隱隱暗示,皇帝登基之後之所以有那麼多的新政推出,其實正是這位護國神師在背後推動。只不過護國神師為人低調,而陛下則始終不知情,所以才不為人所知。
且不說這個看上去滿是漏洞的故事,光是護國神師這個稱呼就讓平安一臉黑線。
他本意是要破除迷信,讓人們相信科學道理不要被糊弄啊,為什麼最後自己反倒成了迷信頭子?
護國神師這種稱號一聽就是那種招搖撞騙,蒙蔽聖聽然後弄權耍詐的人吧?
也不知道趙璨究竟是怎麼跟朝臣們溝通的,這麼荒謬的聖旨,竟然也沒有大臣跳出來上書反對,真是奇了怪了。
實際上平安不知道,趙璨原本想要做的遠不止如此。
他本來是希望徹底抹去平安從前作為太監的經歷,然後為他編造個合適的身份,最後再賜個同進士出身,封個能夠御前行走的官職,讓平安堂而皇之的立於朝堂之上。
這樣,數十年後,當早年的這些事情都已經在時光之中化為煙雲,知道這些隱秘的人不多,自然便能將事情徹底瞞過,讓平安以朝中重臣的身份留名與史書之上,與自己傳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話。
這才是趙璨理想之中的解決辦法。完美,而且不留痕跡。
但是理所當然,他遭到了朝臣們的全力反對。
文人們犯起倔來是一點道理都不講的,他們寧可身死,也絕對不允許平安一個閹人以文臣的身份立於朝堂之上。對他們來說這簡直是把整個士林的名聲踩在腳下。這一點,就連跟平安交好的幾位官員,也不得不隱晦的開口勸說趙璨。
趙璨希望這件事能夠和平解決,否則他一意孤行的話,鬧大了以後想要遮掩就不可能了。萬一哪位文臣一時脾氣上來了撞柱死諫,那麼趙璨就永遠不可能為平安正名了。
所以最後他也不得不妥協,答應各自後退一步。於是就變成了現在這個結果。
雖然有些荒謬,但朝臣們寧願接受宮裡住進了一個裝神弄鬼的道士,至少這樣一來,最多只能說是趙璨這個皇帝被人蒙蔽,而跟他們沒有關係。否則平安敗壞的就是文人的聲譽了。
因為有了這樣的默契,所以朝臣那邊表現得格外沉默。
說起來,這還是除了不願意娶妻之外,趙璨第二次為自己籌謀私事。實際上,如果理智客觀的對待這件事,朝臣們之中也有一部分人覺得他的做法無可厚非。
身為皇帝,本是天下共主,坐擁萬里江山,就算再怎麼肆意行事都不為過的。但趙璨從登基到現在,不管跟文臣們是不是意見不同,但是做的事情卻沒有哪一件是錯的。而且基本上沒有為自己謀過私利。
沒有修造陵寢,沒有大修行宮,沒有廣選美女,沒有沉迷於世間一切逸樂享受之中,而是勤勤懇懇,侶行帝王之責,將大楚治理得無比興盛,功績直追開國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