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頁
雲娘便笑著將他們引到了靖海侯夫婦面前,“趕緊給侯爺行禮,再見過兩位兄長。”
靖海侯府里也有人來接,大家敘了幾句,便又一同進城。
到了城門口,卻又分開了,玉瀚與靖海侯帶了兒子們入朝,原來崑兒有世子身份,靖海侯的長子亦早請封了世子,而次子也有武職,因此都能參加午門獻俘。
雲娘與靖海侯夫人便直接回府,至分別時,靖海侯夫人便又打趣道:“如今才知道有女兒的好處了,你有人相伴,我卻孤零零地一個人回去!”
雲娘與嵐兒攜了手,便再不捨得鬆開,眼下便笑,“你只盼早日娶了兒媳婦了!”
“我自然是想的,只是還要看緣分不是?”靖海侯夫人說著,向雲娘一笑告辭,“過了兩日我便去尋你說話。”
雲娘也點頭,“你回去後不比我無事,這麼多年沒回靖海侯府了,還是好好將府里理一理,並不急的。”
待回了家見自家府里卻嚴整非常,竟不遜於自己在府里之時,因此便贊嵐兒,“果然大了,家裡管得比母親好。”
祖父聽了也點頭,“先前我還怕她太小壓不住,不想論起手段,比你還要強。”又補充了一句,“將來不論是多大的家業,做當家主母都綽綽有餘!”
雲娘聽了“多大的家業”時,心裡便猜出了祖父話里的意思,卻只做不懂,含笑道:“其實哪裡有那樣好,不過是祖父對小輩十分疼愛,因此只當她什麼都好了。”
老武定侯過了耄耋之齡,可心裡卻不糊塗,話說到了便也不再提,只笑著讓人將兩個小的抱過來,拿枯瘦的手指在孩子嬌嫩的小臉上輕輕摸了摸,心裡說不出的滿意。那時六孫媳婦幾年沒生出孩子時,他著實是急的,現在見了這對小兒女,終於放下心來,武定侯府的傳承再不會有問題了。
至晚,玉瀚方從宮裡回來,這一日從一大早起獻俘、見駕、宮宴,竟十分忙碌,回到家先去見了祖父,再回房裡時小兒女已經睡了,便與嵐兒、崑兒說了一會兒話也安歇下來。
雲娘便問:“如今情形怎麼樣?”
原來玉瀚早與她商量好了,這一次回京後便要將官職盡行辭去,在家陪著雲娘,教養一對小兒女,卻不知皇上是什麼意思?
“皇上並不願意的,已經加封我為太子太保,左都督兼兵部尚書,建威將軍。還蔭封了崙兒三品世襲武職。”
太子太保位屬三公,是天|朝最高的官職,但只是虛銜,而左都督卻是武官的實職中最高的,位居一品,而且這個職位並不是一直都有人在位,先皇時曾先後任命過兩人,皆年功高德著、戰功赫赫的將軍,後來他們離世後便一直空著,當今聖上則並沒有將此職位封賞與人。
玉瀚以勛貴出身,曾為遼東總兵制衡夷人,又任平南將軍收復五處宣慰撫司,確也有資格為左都督了。
至於兵部尚書雖然官品不高,但更是朝中重臣,掌握天下軍政。
自己早已經受封,長子將來會是世子,次子亦有了蔭封,玉瀚在不惑之年便達到了臣子所能到達的頂峰。
但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玉瀚與雲娘相識之時,正是他被貶官排擠到盛澤鎮時,此後又經歷了奪嫡之爭,再加之他生性本來疏朗,因此對於爭權奪利非但不熱衷,反有幾分不屑。先前為了侯府,為了妻子兒女不得不爭,如今功成名就,倒是願意退下來。
雲娘明白他的意思,便緩緩地勸道:“君恩不能卻,不若過些時日,你再找個藉口辭了左都督和兵部尚書之職。”
“不錯,我意亦是如此,如今的形勢,我們還是不要再站到風頭浪尖之上了。”玉瀚道:“只是這藉口,用什麼好呢?”
古者致仕要年滿七十,如今朝廷加恩,也不過減到六十,玉瀚差得還遠呢。雲娘便道:“只能是以傷病辭官了。”
“也唯此一法了。”湯玉瀚便笑道:“我先在朝中過些日子,待冬日天冷時便稱舊傷復發,辭了左都督兼兵部尚書這些事務繁雜的官職,我們倆個在家裡賞雪看畫兒。”
他們入京時正是秋季,京城裡很快便冷了下來,到了滴水成冰的時候,玉瀚果然便稱疾留在家中,他帶兵征戰多年,身上自然是有傷的,特別是初到遼東時所受的箭傷,當時驚動了朝野的。如今只說舊傷發作,也十分說得過去。
皇上自然賞了藥材,又命御醫前來診治,雲娘亦被皇后招至宮裡垂詢,“侯爺還正值壯年,舊傷怎麼就如此沉重?”
雲娘便道:“當年我們初到遼東,不知戰事,到了那裡一時大意中了夷人的埋伏,玉瀚為了保住襄平諸衛,只得親自留下,因此肺腑上中了箭,又流落夷地數月。那裡如何有良醫良藥?當時回來時尚不覺得,到了西南濕氣重便時有發作,只是當時處於軍中,自然不好聲張,他便悄悄讓我送些藥過去……”
前面的話自然都是真的,但是後面的當然是玉瀚和雲娘一處商量好的,聽起來亦有道理。
皇后娘娘便道:“聽御醫回來稟報,脈相上似乎還不要緊,卻不知為何一定要辭官?”
玉瀚的傷情,若說要能完全哄過御醫自然不可能,但是程度上卻可以做些文章,因此雲娘便道:“脈相上的事情臣妾自然是不懂的,可是玉瀚時常覺得疼痛,特別是天冷之後,每日早起朝會都是忍著疼的。”
☆、第224章舊傷
雲娘便向皇后細說起玉瀚的傷,“御醫看了也說是舊傷,眼下倒不至於性命攸關的,但是臣妾便想,如果他能將官辭了,只在家裡養著,總好過眼下日日操勞。”
雖然聽起來合情合理,但是雲娘卻知道皇上和皇后兩個卻不能輕易上當,真論起心機才智,自己還是比不了皇后的。
但是雲娘也並非當年那個心思簡單的女子了。這許多年,她經過的,見到的都讓她比起過去成熟多了,做事也多了許多的手段。並非是她與皇后生分了,也並非她不再真誠 ,而是人總不知不覺成長的。
況且這樣的時候正是需要些心機手段的。
必要的心機手段也並非就是對皇上皇后不忠不信,而是為了讓雙方都更好。
武定侯府能得以保全,而皇上也不必因為玉瀚的威信太高權勢太大而對他生了疑心,君臣方能相得一輩子,後世都能傳為佳話。
因此雲娘便誠懇地道:“玉瀚這兩日在家裡服藥,不能出門,但是他的心思我也懂,眼下若是家國有難,他便是傷得再重,爬也要爬起來為皇上分憂的。但是現在正是四海昇平,便是軍政大事,也皆四平八穩,因此他在朝或不在朝其實倒無關緊要了,也正是為此才生了些偷懶之心的。”
皇后聽她說出了偷懶二字,便笑了起來,“你在本宮這裡說話還是如此實心實意。”眼睛卻向雲娘眨了一眨。
雲娘也笑,“臣妾的性子皇后最是知道的,就連玉瀚是什麼人,皇上也洞若觀火。他自小因不是長子,家裡長輩自不是按嫡長培養的,又沒有空兒多管,倒養成疏朗的性子,整日裡弄的不外是書畫古玩。等到長大了,身為男兒,自然要擔起家國重任,建功立業,征戰沙場十來年,總算不負皇恩,眼下遼東眾夷平靜,西南戰火已消。但是他回京之後在衙里做事,哪裡能與他的性子相投呢?”
“當初在遼東,他要打赫圖城,那些老將竟沒有一個人同意的,想來就是那東夷人也不信他吃了虧定然要找回來,此事正可見他的性情!當時他心思定了,再誰的話也不聽的,用了多少心思,費了多少的精力,果真就讓他攻下了那赫圖城,”
說著又笑,“第二年他便帶襄平城裡的人去赫圖城消暑,大家在赫圖城住了幾個月,表面上又是玩又是樂的,皇后娘娘想想,哪裡只是為了消暑?”
“在西南也是一樣,玉瀚見那軍糧供應不上,也不理那些官差,便直接請皇上的旨,只憑他手書的收條付給糧糙,以利誘天下的商人向西南送糧糙,得罪了多少人!可是如此這般沒多久大軍的軍需便盡夠了,因此方能勢如破竹,蠻王亦畏懼天威便遣使來朝……”
“及回了京城,卻又是另一番天地——前些日子他在兵部,每日裡與戶部、工部、吏部生氣,儘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臣妾恍惚聽因為軍襖的樣式與戶部還鬧翻了。皇后娘娘想想,他那脾氣怎麼能受得了那些謹小慎微的老先生?”
皇后娘娘便也點頭,“武定侯果真不是朝中那些汲汲營營一心向上爬的,且以他的大才,做些瑣事果然也屈就了。”
“為皇上效忠原不分什麼屈就不屈就的,但是一來他果真不喜歡這些繁雜的事務,二來就是怕做不好反誤了皇上的事,三來就是他近來舊傷犯得重了,且臣妾總疑他這一次疼得重了與上次與戶部尚書生氣有關係,先前在西南那樣忙碌時都沒有如此嚴重。”
皇后娘娘便趕緊笑道:“瞧你說的,武定侯再不至於氣量如此之小!”
雲娘卻蹙起眉來道:“他在遼東也好,在西南也好,再沒有人給他氣的,偏偏回了京城,與這些京官們不合,雖有皇上時不時地為他撐腰,但是心裡究竟不快,也就映到了舊傷上。”又道:“臣妾在皇后娘娘面前一向是什麼都不敢欺瞞,還有一事玉瀚心裡一向不痛快。”
可說畢了又遲疑了一番,掩住口不語了。
皇后娘娘便問:“何事?”
雲娘便放低了聲音,“還不是容妃!”
皇后娘娘奇道:“可又關容妃什麼事?”
雲娘便嘆氣道:“臣妾自回京,拜見了皇后娘娘之後,自然要拜見容妃娘娘的。不想容妃娘娘屏退了諸人,便替四皇子向嵐兒提親。”
容妃自以為做得機密,其實以她的頭腦,能瞞過皇上和皇后哪個?如今雲娘正要藉此將嵐兒的親事亦說到前面。
“本宮當是什麼,原來如此!”皇后娘娘便掩口笑了,“容妃也不過是喜歡嵐兒,性子又急,一時未細思量而已。且這事真要怨就怨你們夫妻,將孩子生養得如此出眾!不必說容妃,本宮現在也想向嵐兒提親呢!”
雲娘便惱了,“臣妾一片至誠向娘娘說話,娘娘卻打趣我!”
皇后娘娘才收了笑,“我並非打趣,太子也正到了選妃的年紀,你們家的嵐兒在適合不過,因此我早上皇上面前提過的,就是皇上也有這個心思呢。只是如此大事,自然要在朝中明旨。”
雲娘便趕緊道:“正是皇后娘娘這話,天家的皇妃,哪一個不是朝中有明旨下來,再依照品德人物細緻地選出來的,哪裡有容妃與臣妾暗地裡定下的?且他們的輩份又不對。”
“臣妾回府向玉瀚說了,他心下亦不快,再三嘆道,容妃是後宮婦人,並不懂朝中大事,但也難免被人以為我們侯府仗著為國立下小小的功勞,便生了非份之思呢。因此玉瀚退隱之心便更重了。”
靖海侯府里也有人來接,大家敘了幾句,便又一同進城。
到了城門口,卻又分開了,玉瀚與靖海侯帶了兒子們入朝,原來崑兒有世子身份,靖海侯的長子亦早請封了世子,而次子也有武職,因此都能參加午門獻俘。
雲娘與靖海侯夫人便直接回府,至分別時,靖海侯夫人便又打趣道:“如今才知道有女兒的好處了,你有人相伴,我卻孤零零地一個人回去!”
雲娘與嵐兒攜了手,便再不捨得鬆開,眼下便笑,“你只盼早日娶了兒媳婦了!”
“我自然是想的,只是還要看緣分不是?”靖海侯夫人說著,向雲娘一笑告辭,“過了兩日我便去尋你說話。”
雲娘也點頭,“你回去後不比我無事,這麼多年沒回靖海侯府了,還是好好將府里理一理,並不急的。”
待回了家見自家府里卻嚴整非常,竟不遜於自己在府里之時,因此便贊嵐兒,“果然大了,家裡管得比母親好。”
祖父聽了也點頭,“先前我還怕她太小壓不住,不想論起手段,比你還要強。”又補充了一句,“將來不論是多大的家業,做當家主母都綽綽有餘!”
雲娘聽了“多大的家業”時,心裡便猜出了祖父話里的意思,卻只做不懂,含笑道:“其實哪裡有那樣好,不過是祖父對小輩十分疼愛,因此只當她什麼都好了。”
老武定侯過了耄耋之齡,可心裡卻不糊塗,話說到了便也不再提,只笑著讓人將兩個小的抱過來,拿枯瘦的手指在孩子嬌嫩的小臉上輕輕摸了摸,心裡說不出的滿意。那時六孫媳婦幾年沒生出孩子時,他著實是急的,現在見了這對小兒女,終於放下心來,武定侯府的傳承再不會有問題了。
至晚,玉瀚方從宮裡回來,這一日從一大早起獻俘、見駕、宮宴,竟十分忙碌,回到家先去見了祖父,再回房裡時小兒女已經睡了,便與嵐兒、崑兒說了一會兒話也安歇下來。
雲娘便問:“如今情形怎麼樣?”
原來玉瀚早與她商量好了,這一次回京後便要將官職盡行辭去,在家陪著雲娘,教養一對小兒女,卻不知皇上是什麼意思?
“皇上並不願意的,已經加封我為太子太保,左都督兼兵部尚書,建威將軍。還蔭封了崙兒三品世襲武職。”
太子太保位屬三公,是天|朝最高的官職,但只是虛銜,而左都督卻是武官的實職中最高的,位居一品,而且這個職位並不是一直都有人在位,先皇時曾先後任命過兩人,皆年功高德著、戰功赫赫的將軍,後來他們離世後便一直空著,當今聖上則並沒有將此職位封賞與人。
玉瀚以勛貴出身,曾為遼東總兵制衡夷人,又任平南將軍收復五處宣慰撫司,確也有資格為左都督了。
至於兵部尚書雖然官品不高,但更是朝中重臣,掌握天下軍政。
自己早已經受封,長子將來會是世子,次子亦有了蔭封,玉瀚在不惑之年便達到了臣子所能到達的頂峰。
但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玉瀚與雲娘相識之時,正是他被貶官排擠到盛澤鎮時,此後又經歷了奪嫡之爭,再加之他生性本來疏朗,因此對於爭權奪利非但不熱衷,反有幾分不屑。先前為了侯府,為了妻子兒女不得不爭,如今功成名就,倒是願意退下來。
雲娘明白他的意思,便緩緩地勸道:“君恩不能卻,不若過些時日,你再找個藉口辭了左都督和兵部尚書之職。”
“不錯,我意亦是如此,如今的形勢,我們還是不要再站到風頭浪尖之上了。”玉瀚道:“只是這藉口,用什麼好呢?”
古者致仕要年滿七十,如今朝廷加恩,也不過減到六十,玉瀚差得還遠呢。雲娘便道:“只能是以傷病辭官了。”
“也唯此一法了。”湯玉瀚便笑道:“我先在朝中過些日子,待冬日天冷時便稱舊傷復發,辭了左都督兼兵部尚書這些事務繁雜的官職,我們倆個在家裡賞雪看畫兒。”
他們入京時正是秋季,京城裡很快便冷了下來,到了滴水成冰的時候,玉瀚果然便稱疾留在家中,他帶兵征戰多年,身上自然是有傷的,特別是初到遼東時所受的箭傷,當時驚動了朝野的。如今只說舊傷發作,也十分說得過去。
皇上自然賞了藥材,又命御醫前來診治,雲娘亦被皇后招至宮裡垂詢,“侯爺還正值壯年,舊傷怎麼就如此沉重?”
雲娘便道:“當年我們初到遼東,不知戰事,到了那裡一時大意中了夷人的埋伏,玉瀚為了保住襄平諸衛,只得親自留下,因此肺腑上中了箭,又流落夷地數月。那裡如何有良醫良藥?當時回來時尚不覺得,到了西南濕氣重便時有發作,只是當時處於軍中,自然不好聲張,他便悄悄讓我送些藥過去……”
前面的話自然都是真的,但是後面的當然是玉瀚和雲娘一處商量好的,聽起來亦有道理。
皇后娘娘便道:“聽御醫回來稟報,脈相上似乎還不要緊,卻不知為何一定要辭官?”
玉瀚的傷情,若說要能完全哄過御醫自然不可能,但是程度上卻可以做些文章,因此雲娘便道:“脈相上的事情臣妾自然是不懂的,可是玉瀚時常覺得疼痛,特別是天冷之後,每日早起朝會都是忍著疼的。”
☆、第224章舊傷
雲娘便向皇后細說起玉瀚的傷,“御醫看了也說是舊傷,眼下倒不至於性命攸關的,但是臣妾便想,如果他能將官辭了,只在家裡養著,總好過眼下日日操勞。”
雖然聽起來合情合理,但是雲娘卻知道皇上和皇后兩個卻不能輕易上當,真論起心機才智,自己還是比不了皇后的。
但是雲娘也並非當年那個心思簡單的女子了。這許多年,她經過的,見到的都讓她比起過去成熟多了,做事也多了許多的手段。並非是她與皇后生分了,也並非她不再真誠 ,而是人總不知不覺成長的。
況且這樣的時候正是需要些心機手段的。
必要的心機手段也並非就是對皇上皇后不忠不信,而是為了讓雙方都更好。
武定侯府能得以保全,而皇上也不必因為玉瀚的威信太高權勢太大而對他生了疑心,君臣方能相得一輩子,後世都能傳為佳話。
因此雲娘便誠懇地道:“玉瀚這兩日在家裡服藥,不能出門,但是他的心思我也懂,眼下若是家國有難,他便是傷得再重,爬也要爬起來為皇上分憂的。但是現在正是四海昇平,便是軍政大事,也皆四平八穩,因此他在朝或不在朝其實倒無關緊要了,也正是為此才生了些偷懶之心的。”
皇后聽她說出了偷懶二字,便笑了起來,“你在本宮這裡說話還是如此實心實意。”眼睛卻向雲娘眨了一眨。
雲娘也笑,“臣妾的性子皇后最是知道的,就連玉瀚是什麼人,皇上也洞若觀火。他自小因不是長子,家裡長輩自不是按嫡長培養的,又沒有空兒多管,倒養成疏朗的性子,整日裡弄的不外是書畫古玩。等到長大了,身為男兒,自然要擔起家國重任,建功立業,征戰沙場十來年,總算不負皇恩,眼下遼東眾夷平靜,西南戰火已消。但是他回京之後在衙里做事,哪裡能與他的性子相投呢?”
“當初在遼東,他要打赫圖城,那些老將竟沒有一個人同意的,想來就是那東夷人也不信他吃了虧定然要找回來,此事正可見他的性情!當時他心思定了,再誰的話也不聽的,用了多少心思,費了多少的精力,果真就讓他攻下了那赫圖城,”
說著又笑,“第二年他便帶襄平城裡的人去赫圖城消暑,大家在赫圖城住了幾個月,表面上又是玩又是樂的,皇后娘娘想想,哪裡只是為了消暑?”
“在西南也是一樣,玉瀚見那軍糧供應不上,也不理那些官差,便直接請皇上的旨,只憑他手書的收條付給糧糙,以利誘天下的商人向西南送糧糙,得罪了多少人!可是如此這般沒多久大軍的軍需便盡夠了,因此方能勢如破竹,蠻王亦畏懼天威便遣使來朝……”
“及回了京城,卻又是另一番天地——前些日子他在兵部,每日裡與戶部、工部、吏部生氣,儘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臣妾恍惚聽因為軍襖的樣式與戶部還鬧翻了。皇后娘娘想想,他那脾氣怎麼能受得了那些謹小慎微的老先生?”
皇后娘娘便也點頭,“武定侯果真不是朝中那些汲汲營營一心向上爬的,且以他的大才,做些瑣事果然也屈就了。”
“為皇上效忠原不分什麼屈就不屈就的,但是一來他果真不喜歡這些繁雜的事務,二來就是怕做不好反誤了皇上的事,三來就是他近來舊傷犯得重了,且臣妾總疑他這一次疼得重了與上次與戶部尚書生氣有關係,先前在西南那樣忙碌時都沒有如此嚴重。”
皇后娘娘便趕緊笑道:“瞧你說的,武定侯再不至於氣量如此之小!”
雲娘卻蹙起眉來道:“他在遼東也好,在西南也好,再沒有人給他氣的,偏偏回了京城,與這些京官們不合,雖有皇上時不時地為他撐腰,但是心裡究竟不快,也就映到了舊傷上。”又道:“臣妾在皇后娘娘面前一向是什麼都不敢欺瞞,還有一事玉瀚心裡一向不痛快。”
可說畢了又遲疑了一番,掩住口不語了。
皇后娘娘便問:“何事?”
雲娘便放低了聲音,“還不是容妃!”
皇后娘娘奇道:“可又關容妃什麼事?”
雲娘便嘆氣道:“臣妾自回京,拜見了皇后娘娘之後,自然要拜見容妃娘娘的。不想容妃娘娘屏退了諸人,便替四皇子向嵐兒提親。”
容妃自以為做得機密,其實以她的頭腦,能瞞過皇上和皇后哪個?如今雲娘正要藉此將嵐兒的親事亦說到前面。
“本宮當是什麼,原來如此!”皇后娘娘便掩口笑了,“容妃也不過是喜歡嵐兒,性子又急,一時未細思量而已。且這事真要怨就怨你們夫妻,將孩子生養得如此出眾!不必說容妃,本宮現在也想向嵐兒提親呢!”
雲娘便惱了,“臣妾一片至誠向娘娘說話,娘娘卻打趣我!”
皇后娘娘才收了笑,“我並非打趣,太子也正到了選妃的年紀,你們家的嵐兒在適合不過,因此我早上皇上面前提過的,就是皇上也有這個心思呢。只是如此大事,自然要在朝中明旨。”
雲娘便趕緊道:“正是皇后娘娘這話,天家的皇妃,哪一個不是朝中有明旨下來,再依照品德人物細緻地選出來的,哪裡有容妃與臣妾暗地裡定下的?且他們的輩份又不對。”
“臣妾回府向玉瀚說了,他心下亦不快,再三嘆道,容妃是後宮婦人,並不懂朝中大事,但也難免被人以為我們侯府仗著為國立下小小的功勞,便生了非份之思呢。因此玉瀚退隱之心便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