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頁
雲娘再不想,該來的也來了。
這些年,她雖然在遼東,倒也不是對京城的事情一無所知。容妃算不上得寵,但也還好,皇上每個月總能招她一次兩次的,她亦有福氣,又生了一個兒子,如今已經五歲了,是唯一個有兩個兒子的宮妃。
所以容妃的心思,應該從來沒有淡下去,現在見了雲娘,竟直接說出要崑兒給四皇子伴讀,就連等雲娘單獨來見她都等不及了。
若說她蠢,固然也是蠢的,可是只用蠢來說她,卻也不盡然。她這是急了,只怕皇后先將崑兒定下給太子陪讀呢,那樣她便搶不到了。
太子讀書,又與眾皇子不同,就是書房和師傅也不是一樣的。崑兒若是給太子陪讀,見四皇子的次數便就少了,反之亦然。
而且,容妃如是說,也不是沒有理由,四皇子和崑兒畢竟是舅甥,有著很近的血緣關係。而血緣這東西,還真是斬也斬不斷的。是以許多皇子選伴讀,往往都是從外家選年紀差不多的孩子。
但是,玉瀚在臨行前,最用心向雲娘交待的就是不要讓兩個孩子與皇子們交往過多,至於陪讀,不論是太子還是哪一個皇子,都堅決不去!
武定侯府先前的幾代嫡長子,幾乎都是給皇子陪讀的,成也是陪讀,敗也是陪讀,如今他們再不想孩子們進入這個圈子了!
眼下,容妃第一個提出來,也不是壞事,總要比將來駁皇后娘娘的回要好,因此雲娘便趕緊起身道:“遼東的趣事,四皇子有什麼想問的,只管傳了崑兒過去,雖說他年紀小也不懂什麼,但總能用心應答。只是服侍皇子讀書,侯爺在出征前特別叮囑了臣妾,崑兒生性頑劣,又在遼東放縱慣了,要將他關在家中讀書,只恐到外面生出事來,侯爺在西南也難以安心。”
這話正是按玉瀚吩咐的,將他拿出來擋著,說得相當的重,但是如果不重,也不可能駁得回。畢竟是容妃,雖然還要叫自己六嬸娘,可真論起國禮,自己都要給她叩頭的,不說重了哪裡能行?
可就是如此,容妃也沒有死心,笑道:“別處不好說,四皇子與崑弟是親舅甥,縱是小孩子們不懂事,又能怎麼樣,難不成誰還往心裡去?”
雲娘只是搖頭,“不成,雖知容妃娘娘的好意,只是臣妾深知自家的兒子,在遼東野慣了,雖練了幾年武,讀書是不行的,並沒有入宮伴讀之才,這一次回京,臣夫妻早打算好了將他關在府里令他讀書上進,再好好煞煞性子呢。”
容妃還待再說些什麼,皇后娘娘便攔住道:“既然是平南將軍的意思,你也不要再勉強了,免得平南將軍身在外,心裡還要惦記著京城裡的兒子。”她是聽懂了的,雲娘抬出平南將軍來,便是有了決心,再不能改。
就是皇上來了,也不好駁回。難道能為了一個孩子,竟讓平南將軍在西南心裡不安?那樣西南的戰局又會如何?如今家國大事,唯有西南最為重要,萬萬輕忽不得的。
容妃平日在宮中便時常借著武定侯府的勢,因此也有幾位宮妃對她深為不滿,尤其是有兒子的,哪裡願意見到四皇子與將來的武定侯世子關係密切?因此大家都笑著應和皇后,“正是呢,平南將軍既然有了話,就是皇上也不會駁回的。”
雲娘也笑道:“幾位娘娘的話臣妾並不敢領,侯爺是擔心犬子闖禍,皇上天縱英明,有什麼不懂的,又體諒憐臣子的一片苦心,待臣子們仁厚而已。”
正說著,就聽殿外傳來朗朗笑聲,“武定侯夫人果真是誠心贊朕嗎?”
原來是皇上駕到,自皇后起,大家便都趕緊起身相跪迎。
皇上身上還穿著朝服,想是方從前殿下來,大步走了進來,一手扶起了皇后,一手扶起了貴妃,瞧著雲娘道:“今日散朝得早,聽聞故人前來,所以便直接過來見上一面。”
雲娘再三拜道:“臣妾亦仰慕天顏,只是十分不敢。”
☆、第203章 嫁妝
皇后娘娘親手扶了雲娘起來,“在皇上和本宮的心中,果真覺得武定侯和夫人是我們的故交,你也不必太過謙遜了。”說著拉她坐在自己身旁。
原來皇上進來後自然坐到了正中的座子上,貴妃便像一隻小鳥一般地依在他身邊,皇后便讓到了左側,雲娘在她的下手,而其餘的宮妃皆在右側。雲娘看著大家的表情都很自然,便明白貴妃一向是如此。
皇上來自然是有事情,坐下向雲娘問道:“武定侯夫人,這幾年江南對朕的新政反應如何啊?”
雲娘趕緊起身笑答:“皇上可是曾親自去過江南的,臣妾這幾年一直在遼東,哪裡能有皇上清楚?”又悄悄打量皇上,她原就覺得皇后老了許多,現在再看皇上,其實比皇后衰老的還要明顯,兩鬢已經斑白了,其實他也不過四十餘歲。
“坐吧,不必多禮,”皇上聽了武定侯的回話,便想到了當初他們相識之時,她似乎模樣沒變,性子也沒大變,遂輕鬆地笑道:“朕是去過江南,還去了幾處織廠,但也未必能有侯夫人不在江南的知道得多,朕就是想聽侯夫人的回話。”
還在皇上是四皇子時,雲娘便就向他諫言過,也得到了當時四皇子的贊同。如今,雲娘再次感覺到了那時的親切之感,也知皇上相信自己,果然也放鬆了下來,“皇上推行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臣妾娘家是虧了的,就連臣妾的嫁妝收益也虧了不少。可是畢竟由此得益的人更多,只臣妾娘家村中便有九成的人家都比過去少交了稅賦,這些人自然是開心的。”
“至於盛澤鎮上,多是織戶和商家,他們多沒有田地,還與過去一般的納稅,新政於他們也沒有太多變化,依舊想法子多織錦,織新樣子的錦賺錢。唯有鎮上的舉人之家,恐怕是受了些影響的,但也僅他一家而已。”
“那你和你母親家的人怨恨朕嗎?”
“臣妾得侯爺提點自然是明白皇上新政的好處,否則諾大的天|朝都要成空架子了,用兵救災的銀錢都沒有可怎麼辦?少賺些並不算什麼。”
雲娘不想說些假話,空話,只據實道:“臣妾娘家人虧了些銀錢自然也會肉疼,但卻是江陵府里有功名人家中第一個主動交賦稅的,一則心裡明白新政道理是對的,二則就是感念皇恩,身為御封的耕讀人家,自然最是要帶頭奉公守法的,再不會怨恨。”
皇上點了點頭,又問:“聽說又有許多貪利小民將田產掛在有功名的人家名下的,如今又鬧出爭執來,你們家可曾有?
“先前我們村里果真也有親友們想將地掛到我們一家名下的,只是我父親從未答應過,只道種糧交稅,天經地義,如此豈不無人交賦稅?官府豈能不來過問?硬是將那些人都勸走了。”
“哈哈,”皇上笑了笑,“可見升斗小民皆是感激皇恩的,倒是那些彪炳世代詩禮傳家的名門見動了他們一點的利益,就整日嚷著斯文掃地,體面全無,其實暗地裡瞞報田畝,做盡了醜事。其實他們從朕這裡得的已經夠多了。”
雲娘覺得皇上說著,眼角卻在皇后身上掃了一下,再想到承恩侯府先前的種種所為,倒不覺得有什麼稀奇,他們果真能做出那樣的事。心裡又替皇后不平,其實承恩公府的所作所為,皇后未必贊同的,只是管不了罷了。
雲娘看出皇上對皇后不滿,正想法子欲替皇后開解一下,卻聽貴妃笑道,“皇上,既然那些人如此地壞,就應該狠狠地罰他們!讓他們知道皇上的厲害!”
皇上便也笑了,“朝政的事你哪裡懂?不要亂說話。”雖是斥責她,語氣中儘是寵溺,又轉向雲娘問了些遼東的細事。
聽雲娘一一答了,卻也吃驚皇上對於遼東的情況極是清楚,很多事情都問到了點子上,語氣間十分贊同玉瀚在遼東所做的一些改變,儘管還是因為他對皇后的薄情而不喜他,但也知道玉瀚一直贊皇上是個勤勞有為的帝王總是不錯的。
說了一會兒話,皇上便起身道:“朕也該去看摺子了。”
貴妃笑道:“我送皇上過去。”說著也起身跟著去了。
雲娘便與大家一同躬身相送,卻不想皇上又轉身回來,立在雲娘面前笑道:“如今朕給百官都加了俸祿,武定侯可能養得起家了?”
百官的俸祿果真加了一倍,又加了養廉銀,玉瀚有爵位,品級又高,得的自然也多,可是雲娘卻知道皇上並不是真想問俸祿,卻偏坦蕩蕩地道:“如今加上夷人給我們的孝敬,也能勉強度日了。”
皇上逾期多年,威嚴日盛,卻也越發看慣了處處的奉承嘴臉,今日聽了武定侯夫人覲見,便想起她一向肯說實話,又是故人,心裡竟有幾分想念。因此便過來了。說了這麼些,倒也開心,卻突然又想將武定侯夫人一回,與她玩笑。
當年她可是在自己面前直言家裡養不起妾室,將自己說得無言以對,現在看她再怎麼辯解!可再不想武定侯夫人反把話又擋了回來。堂堂天子,自然既不能說武定侯收了夷人的孝敬對,更不好意思因此追究武定侯的錯,便氣得笑了,索性直問:“家裡可能養起小妾了?”
“不能,”雲娘其實並不懼皇上,因此也不再裝著笑了,板臉道:“嵐兒的嫁妝還沒攢夠呢!”
“看來武定侯府小姐的嫁妝一定十分豐厚啊!朕的幾個公主也沒有準備這麼多年的嫁妝呢!”皇上嘆了一聲,便又笑,“不如朕下旨指給自家兒子吧。”
說著便抬手道:“老大老二老三都成親的成親,定親的定親,下面還有老四老五老六年紀相仿,老七也差不許多……”
雲娘再不敢玩笑了,“我們家的女兒哪裡配得上天皇貴胄呢,萬萬不成的。”
皇上終於見武定侯夫人的神色變了,心裡便愉悅起來,其實自家兒子與武定侯府大小姐的親事自是要與武定侯商量的,眼下不過隨口一說來嚇武定侯夫人而已。因此便搖搖頭笑道:“也就是武定侯夫人了,敢反駁朕的話。”
雲娘只得十分恭維,“正因皇上是聖明的君主,臣妾才敢如此呢。否則皇上也不必放著這許多大臣,卻問臣妾事情了。”
皇上哈哈大笑起來,“你們夫妻,可真有夫妻之相!”說著才真走了。
有皇上來此攪了一會兒,幾位宮妃似乎都有些恍惚,畢竟從沒見皇上對誰能如此輕鬆自在的,也沒見哪一家的命婦敢與皇上直接對著頂牛的,因此先前各自的幾分意思倒都消了,不免萌生了退意,只一會兒就都走光了。
四顧無人,皇后便向雲娘垂淚道:“只為了我母親家不成器的兄弟們,皇上便與我置了氣,其實我自然願他們都奉公守法,可我在深宮裡怎麼能約束?”
雲娘也只得開解,“我看皇上生氣歸生氣,其實還是體諒皇后的,畢竟一點也沒給承恩侯府沒臉,而且皇上雖然寵著貴妃,但也還是敬重皇后。”
這些年,她雖然在遼東,倒也不是對京城的事情一無所知。容妃算不上得寵,但也還好,皇上每個月總能招她一次兩次的,她亦有福氣,又生了一個兒子,如今已經五歲了,是唯一個有兩個兒子的宮妃。
所以容妃的心思,應該從來沒有淡下去,現在見了雲娘,竟直接說出要崑兒給四皇子伴讀,就連等雲娘單獨來見她都等不及了。
若說她蠢,固然也是蠢的,可是只用蠢來說她,卻也不盡然。她這是急了,只怕皇后先將崑兒定下給太子陪讀呢,那樣她便搶不到了。
太子讀書,又與眾皇子不同,就是書房和師傅也不是一樣的。崑兒若是給太子陪讀,見四皇子的次數便就少了,反之亦然。
而且,容妃如是說,也不是沒有理由,四皇子和崑兒畢竟是舅甥,有著很近的血緣關係。而血緣這東西,還真是斬也斬不斷的。是以許多皇子選伴讀,往往都是從外家選年紀差不多的孩子。
但是,玉瀚在臨行前,最用心向雲娘交待的就是不要讓兩個孩子與皇子們交往過多,至於陪讀,不論是太子還是哪一個皇子,都堅決不去!
武定侯府先前的幾代嫡長子,幾乎都是給皇子陪讀的,成也是陪讀,敗也是陪讀,如今他們再不想孩子們進入這個圈子了!
眼下,容妃第一個提出來,也不是壞事,總要比將來駁皇后娘娘的回要好,因此雲娘便趕緊起身道:“遼東的趣事,四皇子有什麼想問的,只管傳了崑兒過去,雖說他年紀小也不懂什麼,但總能用心應答。只是服侍皇子讀書,侯爺在出征前特別叮囑了臣妾,崑兒生性頑劣,又在遼東放縱慣了,要將他關在家中讀書,只恐到外面生出事來,侯爺在西南也難以安心。”
這話正是按玉瀚吩咐的,將他拿出來擋著,說得相當的重,但是如果不重,也不可能駁得回。畢竟是容妃,雖然還要叫自己六嬸娘,可真論起國禮,自己都要給她叩頭的,不說重了哪裡能行?
可就是如此,容妃也沒有死心,笑道:“別處不好說,四皇子與崑弟是親舅甥,縱是小孩子們不懂事,又能怎麼樣,難不成誰還往心裡去?”
雲娘只是搖頭,“不成,雖知容妃娘娘的好意,只是臣妾深知自家的兒子,在遼東野慣了,雖練了幾年武,讀書是不行的,並沒有入宮伴讀之才,這一次回京,臣夫妻早打算好了將他關在府里令他讀書上進,再好好煞煞性子呢。”
容妃還待再說些什麼,皇后娘娘便攔住道:“既然是平南將軍的意思,你也不要再勉強了,免得平南將軍身在外,心裡還要惦記著京城裡的兒子。”她是聽懂了的,雲娘抬出平南將軍來,便是有了決心,再不能改。
就是皇上來了,也不好駁回。難道能為了一個孩子,竟讓平南將軍在西南心裡不安?那樣西南的戰局又會如何?如今家國大事,唯有西南最為重要,萬萬輕忽不得的。
容妃平日在宮中便時常借著武定侯府的勢,因此也有幾位宮妃對她深為不滿,尤其是有兒子的,哪裡願意見到四皇子與將來的武定侯世子關係密切?因此大家都笑著應和皇后,“正是呢,平南將軍既然有了話,就是皇上也不會駁回的。”
雲娘也笑道:“幾位娘娘的話臣妾並不敢領,侯爺是擔心犬子闖禍,皇上天縱英明,有什麼不懂的,又體諒憐臣子的一片苦心,待臣子們仁厚而已。”
正說著,就聽殿外傳來朗朗笑聲,“武定侯夫人果真是誠心贊朕嗎?”
原來是皇上駕到,自皇后起,大家便都趕緊起身相跪迎。
皇上身上還穿著朝服,想是方從前殿下來,大步走了進來,一手扶起了皇后,一手扶起了貴妃,瞧著雲娘道:“今日散朝得早,聽聞故人前來,所以便直接過來見上一面。”
雲娘再三拜道:“臣妾亦仰慕天顏,只是十分不敢。”
☆、第203章 嫁妝
皇后娘娘親手扶了雲娘起來,“在皇上和本宮的心中,果真覺得武定侯和夫人是我們的故交,你也不必太過謙遜了。”說著拉她坐在自己身旁。
原來皇上進來後自然坐到了正中的座子上,貴妃便像一隻小鳥一般地依在他身邊,皇后便讓到了左側,雲娘在她的下手,而其餘的宮妃皆在右側。雲娘看著大家的表情都很自然,便明白貴妃一向是如此。
皇上來自然是有事情,坐下向雲娘問道:“武定侯夫人,這幾年江南對朕的新政反應如何啊?”
雲娘趕緊起身笑答:“皇上可是曾親自去過江南的,臣妾這幾年一直在遼東,哪裡能有皇上清楚?”又悄悄打量皇上,她原就覺得皇后老了許多,現在再看皇上,其實比皇后衰老的還要明顯,兩鬢已經斑白了,其實他也不過四十餘歲。
“坐吧,不必多禮,”皇上聽了武定侯的回話,便想到了當初他們相識之時,她似乎模樣沒變,性子也沒大變,遂輕鬆地笑道:“朕是去過江南,還去了幾處織廠,但也未必能有侯夫人不在江南的知道得多,朕就是想聽侯夫人的回話。”
還在皇上是四皇子時,雲娘便就向他諫言過,也得到了當時四皇子的贊同。如今,雲娘再次感覺到了那時的親切之感,也知皇上相信自己,果然也放鬆了下來,“皇上推行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臣妾娘家是虧了的,就連臣妾的嫁妝收益也虧了不少。可是畢竟由此得益的人更多,只臣妾娘家村中便有九成的人家都比過去少交了稅賦,這些人自然是開心的。”
“至於盛澤鎮上,多是織戶和商家,他們多沒有田地,還與過去一般的納稅,新政於他們也沒有太多變化,依舊想法子多織錦,織新樣子的錦賺錢。唯有鎮上的舉人之家,恐怕是受了些影響的,但也僅他一家而已。”
“那你和你母親家的人怨恨朕嗎?”
“臣妾得侯爺提點自然是明白皇上新政的好處,否則諾大的天|朝都要成空架子了,用兵救災的銀錢都沒有可怎麼辦?少賺些並不算什麼。”
雲娘不想說些假話,空話,只據實道:“臣妾娘家人虧了些銀錢自然也會肉疼,但卻是江陵府里有功名人家中第一個主動交賦稅的,一則心裡明白新政道理是對的,二則就是感念皇恩,身為御封的耕讀人家,自然最是要帶頭奉公守法的,再不會怨恨。”
皇上點了點頭,又問:“聽說又有許多貪利小民將田產掛在有功名的人家名下的,如今又鬧出爭執來,你們家可曾有?
“先前我們村里果真也有親友們想將地掛到我們一家名下的,只是我父親從未答應過,只道種糧交稅,天經地義,如此豈不無人交賦稅?官府豈能不來過問?硬是將那些人都勸走了。”
“哈哈,”皇上笑了笑,“可見升斗小民皆是感激皇恩的,倒是那些彪炳世代詩禮傳家的名門見動了他們一點的利益,就整日嚷著斯文掃地,體面全無,其實暗地裡瞞報田畝,做盡了醜事。其實他們從朕這裡得的已經夠多了。”
雲娘覺得皇上說著,眼角卻在皇后身上掃了一下,再想到承恩侯府先前的種種所為,倒不覺得有什麼稀奇,他們果真能做出那樣的事。心裡又替皇后不平,其實承恩公府的所作所為,皇后未必贊同的,只是管不了罷了。
雲娘看出皇上對皇后不滿,正想法子欲替皇后開解一下,卻聽貴妃笑道,“皇上,既然那些人如此地壞,就應該狠狠地罰他們!讓他們知道皇上的厲害!”
皇上便也笑了,“朝政的事你哪裡懂?不要亂說話。”雖是斥責她,語氣中儘是寵溺,又轉向雲娘問了些遼東的細事。
聽雲娘一一答了,卻也吃驚皇上對於遼東的情況極是清楚,很多事情都問到了點子上,語氣間十分贊同玉瀚在遼東所做的一些改變,儘管還是因為他對皇后的薄情而不喜他,但也知道玉瀚一直贊皇上是個勤勞有為的帝王總是不錯的。
說了一會兒話,皇上便起身道:“朕也該去看摺子了。”
貴妃笑道:“我送皇上過去。”說著也起身跟著去了。
雲娘便與大家一同躬身相送,卻不想皇上又轉身回來,立在雲娘面前笑道:“如今朕給百官都加了俸祿,武定侯可能養得起家了?”
百官的俸祿果真加了一倍,又加了養廉銀,玉瀚有爵位,品級又高,得的自然也多,可是雲娘卻知道皇上並不是真想問俸祿,卻偏坦蕩蕩地道:“如今加上夷人給我們的孝敬,也能勉強度日了。”
皇上逾期多年,威嚴日盛,卻也越發看慣了處處的奉承嘴臉,今日聽了武定侯夫人覲見,便想起她一向肯說實話,又是故人,心裡竟有幾分想念。因此便過來了。說了這麼些,倒也開心,卻突然又想將武定侯夫人一回,與她玩笑。
當年她可是在自己面前直言家裡養不起妾室,將自己說得無言以對,現在看她再怎麼辯解!可再不想武定侯夫人反把話又擋了回來。堂堂天子,自然既不能說武定侯收了夷人的孝敬對,更不好意思因此追究武定侯的錯,便氣得笑了,索性直問:“家裡可能養起小妾了?”
“不能,”雲娘其實並不懼皇上,因此也不再裝著笑了,板臉道:“嵐兒的嫁妝還沒攢夠呢!”
“看來武定侯府小姐的嫁妝一定十分豐厚啊!朕的幾個公主也沒有準備這麼多年的嫁妝呢!”皇上嘆了一聲,便又笑,“不如朕下旨指給自家兒子吧。”
說著便抬手道:“老大老二老三都成親的成親,定親的定親,下面還有老四老五老六年紀相仿,老七也差不許多……”
雲娘再不敢玩笑了,“我們家的女兒哪裡配得上天皇貴胄呢,萬萬不成的。”
皇上終於見武定侯夫人的神色變了,心裡便愉悅起來,其實自家兒子與武定侯府大小姐的親事自是要與武定侯商量的,眼下不過隨口一說來嚇武定侯夫人而已。因此便搖搖頭笑道:“也就是武定侯夫人了,敢反駁朕的話。”
雲娘只得十分恭維,“正因皇上是聖明的君主,臣妾才敢如此呢。否則皇上也不必放著這許多大臣,卻問臣妾事情了。”
皇上哈哈大笑起來,“你們夫妻,可真有夫妻之相!”說著才真走了。
有皇上來此攪了一會兒,幾位宮妃似乎都有些恍惚,畢竟從沒見皇上對誰能如此輕鬆自在的,也沒見哪一家的命婦敢與皇上直接對著頂牛的,因此先前各自的幾分意思倒都消了,不免萌生了退意,只一會兒就都走光了。
四顧無人,皇后便向雲娘垂淚道:“只為了我母親家不成器的兄弟們,皇上便與我置了氣,其實我自然願他們都奉公守法,可我在深宮裡怎麼能約束?”
雲娘也只得開解,“我看皇上生氣歸生氣,其實還是體諒皇后的,畢竟一點也沒給承恩侯府沒臉,而且皇上雖然寵著貴妃,但也還是敬重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