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頁
謝秋寒困惑,弄不清雲邡搞什麼名堂。
難不成想回來這兒住?
可其實他們在不朽閣已經住慣了,只要人在,上哪兒都無所謂。
這時,雲邡從袖中取出一幅畫,往牆壁上掛。
也是原先那副。
謝秋寒出聲,「你這是……」
雲邡按著他,讓他在椅子上坐下,然後自己按往常的習慣,往窗戶上一靠,低頭含笑道:「你不是說,你家那兒每日天不亮就有個短須老頭挑著擔子來叫賣好吃的,你每日都買的嗎。」
謝秋寒張了張口,猜到點了什麼,簡直不敢置信,怕自己一張口,夢就破了。
好半天,他才在雲邡鼓勵的眼神里,點了一下頭。
雲邡笑起來,湊到他耳邊,「那,以後我們起晚了,還是囑咐老頭將油包擱在窗上,咱們隔日再給錢便是?」
「嗯?」
謝秋寒淚眼迷濛,輕輕嗯了一聲,伸手抱住了他。
十年山中歲月曆歷在目,他們走過了谷底,經歷了風刀霜劍相逼,攀上了高山,熨平了波瀾起伏的世情,可揭過這些種種,他們二人所求,也不過是求一個熨帖知心的人罷了。
而這個人,就在身邊,從未離去過。
求仁得仁。
那時謝秋寒與雲邡在將紫霄山的事交代完以後,便一同去了江南,回了謝家。
他們也化作了凡人的模樣,陪著父母一同居住。
他們常漫舟湖上,聽著採蓮歌,有時也一起往勾欄跑,投壺飲酒,得興時吟詩作對,全是些說不通的調調,二人相互取笑,哈哈大笑。
五年後,逆王周鴻倒施逆行,被奉帝斬於太元門下,奉帝仍沿舊策,推行周鴻當政時所布下的改革新法,成效顯著,十年時,兩淮糧倉已然滿屯,百姓各安其所,天下熙盛。
街頭巷尾,有些嫌命長的書生交頭接耳,小聲說著逆王從前的風光,說奉帝原先也是由逆王栽培起來的,他羽翼一豐,給他插秧澆水的人就血濺當場了。
又有人說,仙門之中亦是如此,當年神霄真人一力栽培了一位大弟子,那也是掏空心血毫無保留,可如今紫霄山上,卻沒了這二人身影,反而是由九宮原先的幾個得力真人組了個盟會,直接撤了仙門首座的位置,可見那二人間也是一筆兩敗俱傷的爛帳。
而謝秋寒與雲邡剛去買了小食,打他們身邊過,聽了這話,搖搖頭,相視一笑。
他們那些年一直住在江南,賣擔食的老頭早就過了,有老頭的兒子孫子,還開了這家小食鋪子,他們日日都光顧。
他們相伴著,在江南小鎮度過了凡人的一生。
青年時,便是青年的樣子,老了,也化出皺紋,一同白頭。
像這樣,一生,白頭到老。
謝家父母去世時,謝秋寒大哭一場,雲邡將他抱在懷裡,不知怎麼安慰,凡人終究命不長,投胎轉世也成了其他人,這一世的緣分終究盡了。
這世上,朋友要走,父母要走,每個人的緣分都有盡頭,好在他們有彼此,細水流長,走到山窮水盡,再走到柳暗花明,總能牽著一個人的手。
再過了很多年,經歷了那一代九鼎變更的凡人都已經壽盡過世,而修士們四處零落,漸漸改了舊制,不再朝民間伸手要稅錢,民間商貿日漸繁榮起來。
這時候,民間多了一個談家酒樓。
這酒樓酒菜都是一絕,那酒樓還吹噓說自家掌廚是高深修士,曾在紫霄天宮的盟會中任過要職的。
食客們哈哈大笑,只當自吹自擂,聽過就罷。
直到有一日,有一對佳偶攜手而來,在樓里點了一桌菜,用過後離開。
談家老爺子聽聞下人稟報,慌慌張張御劍追了出來,據說追出去百里,也沒見到那二人的身影。
談老爺一把年紀,坐在地上老淚縱橫。
人們這才信了,這酒樓還真是修士開的。
時下修士修煉已經不像往日那麼輕易,能御劍的定是高人不假。
第二日便有無數談老爺子的老熟人前來拜訪,一時間竟然全天下的能耐人都出動了,所有目光都匯聚在這個坊間酒樓里。
他們問那二人仙蹤何去,談老爺只搖頭不語,誰也不知曉了。
人們這才知曉,原來從前紫霄山救世的那二人,並未反目,而是真的一直攜手行走在人世間,成了對神仙眷侶。
謝秋寒與雲邡得知談和平找過自己之後,很是愧疚,給他修書一封,囑他這些年可以來京中相見。
那時聶先生已然辭官,在京中開了家書院,既傳仁義禮智,也傳兵射騎藝,還大開辯壇,鼓勵學子興自由辯學之風。
謝秋寒與雲邡就在書院住著,而且住了很多年。
他們原先只是想探望探望聶先生,恭賀他與傾碧新婚……復婚之喜,但謝秋寒去了,卻捨不得走了。
雲邡知道他很是喜歡這裡,便同他一起住下,由他在這兒當個教書先生。
他夫子這一當,便是二十年。
直到學生們都覺得這位謝老夫子也實在過於能扛,竟然能連開二十年課屹然不倒時,謝秋寒才依依不捨的走。
他出書院的大門,恢復原先的相貌,從老夫子變成一個讓人看了能發愣的俊美男子。
而後,牽著早就等在那兒的雲邡的手,一同又往他們的下一程去。
難不成想回來這兒住?
可其實他們在不朽閣已經住慣了,只要人在,上哪兒都無所謂。
這時,雲邡從袖中取出一幅畫,往牆壁上掛。
也是原先那副。
謝秋寒出聲,「你這是……」
雲邡按著他,讓他在椅子上坐下,然後自己按往常的習慣,往窗戶上一靠,低頭含笑道:「你不是說,你家那兒每日天不亮就有個短須老頭挑著擔子來叫賣好吃的,你每日都買的嗎。」
謝秋寒張了張口,猜到點了什麼,簡直不敢置信,怕自己一張口,夢就破了。
好半天,他才在雲邡鼓勵的眼神里,點了一下頭。
雲邡笑起來,湊到他耳邊,「那,以後我們起晚了,還是囑咐老頭將油包擱在窗上,咱們隔日再給錢便是?」
「嗯?」
謝秋寒淚眼迷濛,輕輕嗯了一聲,伸手抱住了他。
十年山中歲月曆歷在目,他們走過了谷底,經歷了風刀霜劍相逼,攀上了高山,熨平了波瀾起伏的世情,可揭過這些種種,他們二人所求,也不過是求一個熨帖知心的人罷了。
而這個人,就在身邊,從未離去過。
求仁得仁。
那時謝秋寒與雲邡在將紫霄山的事交代完以後,便一同去了江南,回了謝家。
他們也化作了凡人的模樣,陪著父母一同居住。
他們常漫舟湖上,聽著採蓮歌,有時也一起往勾欄跑,投壺飲酒,得興時吟詩作對,全是些說不通的調調,二人相互取笑,哈哈大笑。
五年後,逆王周鴻倒施逆行,被奉帝斬於太元門下,奉帝仍沿舊策,推行周鴻當政時所布下的改革新法,成效顯著,十年時,兩淮糧倉已然滿屯,百姓各安其所,天下熙盛。
街頭巷尾,有些嫌命長的書生交頭接耳,小聲說著逆王從前的風光,說奉帝原先也是由逆王栽培起來的,他羽翼一豐,給他插秧澆水的人就血濺當場了。
又有人說,仙門之中亦是如此,當年神霄真人一力栽培了一位大弟子,那也是掏空心血毫無保留,可如今紫霄山上,卻沒了這二人身影,反而是由九宮原先的幾個得力真人組了個盟會,直接撤了仙門首座的位置,可見那二人間也是一筆兩敗俱傷的爛帳。
而謝秋寒與雲邡剛去買了小食,打他們身邊過,聽了這話,搖搖頭,相視一笑。
他們那些年一直住在江南,賣擔食的老頭早就過了,有老頭的兒子孫子,還開了這家小食鋪子,他們日日都光顧。
他們相伴著,在江南小鎮度過了凡人的一生。
青年時,便是青年的樣子,老了,也化出皺紋,一同白頭。
像這樣,一生,白頭到老。
謝家父母去世時,謝秋寒大哭一場,雲邡將他抱在懷裡,不知怎麼安慰,凡人終究命不長,投胎轉世也成了其他人,這一世的緣分終究盡了。
這世上,朋友要走,父母要走,每個人的緣分都有盡頭,好在他們有彼此,細水流長,走到山窮水盡,再走到柳暗花明,總能牽著一個人的手。
再過了很多年,經歷了那一代九鼎變更的凡人都已經壽盡過世,而修士們四處零落,漸漸改了舊制,不再朝民間伸手要稅錢,民間商貿日漸繁榮起來。
這時候,民間多了一個談家酒樓。
這酒樓酒菜都是一絕,那酒樓還吹噓說自家掌廚是高深修士,曾在紫霄天宮的盟會中任過要職的。
食客們哈哈大笑,只當自吹自擂,聽過就罷。
直到有一日,有一對佳偶攜手而來,在樓里點了一桌菜,用過後離開。
談家老爺子聽聞下人稟報,慌慌張張御劍追了出來,據說追出去百里,也沒見到那二人的身影。
談老爺一把年紀,坐在地上老淚縱橫。
人們這才信了,這酒樓還真是修士開的。
時下修士修煉已經不像往日那麼輕易,能御劍的定是高人不假。
第二日便有無數談老爺子的老熟人前來拜訪,一時間竟然全天下的能耐人都出動了,所有目光都匯聚在這個坊間酒樓里。
他們問那二人仙蹤何去,談老爺只搖頭不語,誰也不知曉了。
人們這才知曉,原來從前紫霄山救世的那二人,並未反目,而是真的一直攜手行走在人世間,成了對神仙眷侶。
謝秋寒與雲邡得知談和平找過自己之後,很是愧疚,給他修書一封,囑他這些年可以來京中相見。
那時聶先生已然辭官,在京中開了家書院,既傳仁義禮智,也傳兵射騎藝,還大開辯壇,鼓勵學子興自由辯學之風。
謝秋寒與雲邡就在書院住著,而且住了很多年。
他們原先只是想探望探望聶先生,恭賀他與傾碧新婚……復婚之喜,但謝秋寒去了,卻捨不得走了。
雲邡知道他很是喜歡這裡,便同他一起住下,由他在這兒當個教書先生。
他夫子這一當,便是二十年。
直到學生們都覺得這位謝老夫子也實在過於能扛,竟然能連開二十年課屹然不倒時,謝秋寒才依依不捨的走。
他出書院的大門,恢復原先的相貌,從老夫子變成一個讓人看了能發愣的俊美男子。
而後,牽著早就等在那兒的雲邡的手,一同又往他們的下一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