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頁
謝景安語畢,崔同也覺得如此,便沒有再多話,應了一聲就下去辦差。
第205章 眼熟
謝景安的封地進入快速發展期, 還頗為順風順水, 可長安城的太子日子就不好過了, 自打他知曉了楊太師決議辭官的消息後, 心裡就一直有不好的預感, 之後果然收到了楊太師北上莫州, 去投效順王的消息。
這個消息無異於在他臉上狠狠打了一個耳光,他是東宮太子,是國之儲君, 太師本是與他除康平帝等皇室人之外最親近的人,如今卻投靠了順王, 這讓他如何面對天下人, 一旦這個消息傳開,他豈不成了笑柄。
最慘的是, 太師是名士, 門生遍布天下,順王以後有了這麼一個人在身邊, 還怕沒有能人異士投效他嗎?想想太師在文人中的名聲, 太子就覺得恐慌,第一次深深後悔自己當初怎麼做了那麼一件蠢事, 一個劉家而已, 與太師比起來微不足道, 他當初怎麼就捨不得。
如此陰鬱的沉默了幾天,太子越想越覺得不能放任順王這樣下去,不然即便他無心爭儲, 可依順王的本事和現今他封地的發展速度,等到自己日後繼位,也是一個大敵,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他必須想法子除掉順王。
太子一開始並未打算使行刺一類的手段,不到萬不得已,他還不想背上殺害兄弟的名聲,恰巧此時有對順王不利的消息傳進長安,朝臣們大為震動,再加上之前朝臣們被順王毆打,心中都含著一股想要報仇的怒氣,因此彈劾的摺子如潮水般湧向宮中。
這真是天時地利人和,太子幾乎都預見了順王的下場,畢竟他動了那麼多世家的利益,不管是朝臣也好,商賈也罷,都勢必要反抗到底,他看遍前朝那麼多與民爭利的,就沒有一個是好下場,可讓太子萬萬沒想到的是,也不知順王給康平帝灌了什麼迷魂湯,康平帝只下旨斥責,卻並未勒令停止順王在封地乾的那些事,這等於是變相的縱容了。
這對太子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他從前一直以為康平帝即便寵愛其他皇子,也是極其有限,只要犯了什麼錯,還會一樣不顧念情分,順王不就是這樣嗎?當初憑著在康平帝面前裝乖賣巧得寵這麼多年,可一旦犯了錯,依舊被遠遠發配到那種荒僻地之藩。
他原以為,這次也一樣,即使不傷筋動骨,也會掉一層皮,卻不想這麼輕描淡寫就過去了,太子立即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感,他幾乎沒怎麼思考,就決定了一件事,不能再這樣下去,順王非死不可,不然依康平帝對他如今的疼寵,最後登上那個位置的人是誰還真是未可知。
定下要除掉順王的心後,太子挑了個日子,用極為正當不會惹人注意的藉口去見了皇后。
皇后這些日子也過的尤為不順心,哪怕用心遮掩,也免不了露出一副倦容,她早就料到太子會來尋她,因此並不意外,同往常一樣等太子向她請過安後,皇后就將殿裡的人都打發了出去,一個人都沒留,讓他們在殿外好生看著,與太子說起話來。
“母后,”待人一出去,殿門關上,太子就迫不及待的道:“朝堂上彈劾順王一事,你聽說了嗎?”
提到朝堂,皇后立即皺起眉頭,露出一個厭惡的表情,道:“前朝鬧得那麼大,我又怎會不知曉,我原以為以你父皇的性子定要嚴懲那個賤種,卻不想只下了幾道斥責的聖旨就輕飄飄放過,也不知那賤種給你父皇喝了什麼迷魂湯。”
皇后出自高門,往常即便心中再有氣,也不會如此刻薄,可如今竟說出賤種等污言穢語,可想而知心中是多麼的厭惡和憤怒。
太子同樣如此,緊緊皺著眉頭道:“連這麼大的事與民爭利父皇都不管,那以後無論他做什麼父皇都會縱容了?那孩兒這個儲君之位呢?若是他有心爭,孩兒能爭的過嗎?”
這也是皇后煩心的,只是她理智仍在,淡淡道:“怕什麼,你是我所出,雖不是長子,卻是嫡出,再者你做儲君之位多年,他又是個之了藩的藩王,即便有心,又如何與你爭?你只要日後聽話些,多順著你父皇,辦幾件風光的差事,你父皇自然就會不再計較你從前做的那些錯事了,人生在世的,誰能不糊塗幾次,就是你父皇也不是一輩子都英明。”
不然也不會發生現下這種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事了,太子聽明白了皇后的意思,嘆息一聲,道:“孩兒自然知曉母后說的道理,只是如今父皇康健,孩兒儲君之位還不知要做多少年,但順王羽翼逐漸豐滿,即使孩兒最後繼了位,那順王就能放過孩兒了嗎?母后或許不知曉,從前在孩兒身邊做太子太師的楊先生去了莫州,他在文人中有極高的威望,有他在順王身邊,孩兒即便是正統,能拉攏的能人異士也只怕比不上他,這一樁樁一件件下來,孩兒真的能坐穩那個位子嗎?”
太子說的,皇后又豈會不明白,她不禁看了太子片刻,遲疑的道:“你的意思是……”
太子往殿門的方向看了一眼,才壓低了聲音,極小聲的道:“斬草除根。”
這四個字太子說的極輕,但皇后卻聽了個清清楚楚,神色有些驚疑不定,半晌道:“他如今可極得你父皇喜歡,萬一不成事,你可知會面對何樣的後果?”
太子自然知曉,可比起他讓他恐慌的下場,這些冒險都不算什麼。
第205章 眼熟
謝景安的封地進入快速發展期, 還頗為順風順水, 可長安城的太子日子就不好過了, 自打他知曉了楊太師決議辭官的消息後, 心裡就一直有不好的預感, 之後果然收到了楊太師北上莫州, 去投效順王的消息。
這個消息無異於在他臉上狠狠打了一個耳光,他是東宮太子,是國之儲君, 太師本是與他除康平帝等皇室人之外最親近的人,如今卻投靠了順王, 這讓他如何面對天下人, 一旦這個消息傳開,他豈不成了笑柄。
最慘的是, 太師是名士, 門生遍布天下,順王以後有了這麼一個人在身邊, 還怕沒有能人異士投效他嗎?想想太師在文人中的名聲, 太子就覺得恐慌,第一次深深後悔自己當初怎麼做了那麼一件蠢事, 一個劉家而已, 與太師比起來微不足道, 他當初怎麼就捨不得。
如此陰鬱的沉默了幾天,太子越想越覺得不能放任順王這樣下去,不然即便他無心爭儲, 可依順王的本事和現今他封地的發展速度,等到自己日後繼位,也是一個大敵,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他必須想法子除掉順王。
太子一開始並未打算使行刺一類的手段,不到萬不得已,他還不想背上殺害兄弟的名聲,恰巧此時有對順王不利的消息傳進長安,朝臣們大為震動,再加上之前朝臣們被順王毆打,心中都含著一股想要報仇的怒氣,因此彈劾的摺子如潮水般湧向宮中。
這真是天時地利人和,太子幾乎都預見了順王的下場,畢竟他動了那麼多世家的利益,不管是朝臣也好,商賈也罷,都勢必要反抗到底,他看遍前朝那麼多與民爭利的,就沒有一個是好下場,可讓太子萬萬沒想到的是,也不知順王給康平帝灌了什麼迷魂湯,康平帝只下旨斥責,卻並未勒令停止順王在封地乾的那些事,這等於是變相的縱容了。
這對太子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他從前一直以為康平帝即便寵愛其他皇子,也是極其有限,只要犯了什麼錯,還會一樣不顧念情分,順王不就是這樣嗎?當初憑著在康平帝面前裝乖賣巧得寵這麼多年,可一旦犯了錯,依舊被遠遠發配到那種荒僻地之藩。
他原以為,這次也一樣,即使不傷筋動骨,也會掉一層皮,卻不想這麼輕描淡寫就過去了,太子立即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感,他幾乎沒怎麼思考,就決定了一件事,不能再這樣下去,順王非死不可,不然依康平帝對他如今的疼寵,最後登上那個位置的人是誰還真是未可知。
定下要除掉順王的心後,太子挑了個日子,用極為正當不會惹人注意的藉口去見了皇后。
皇后這些日子也過的尤為不順心,哪怕用心遮掩,也免不了露出一副倦容,她早就料到太子會來尋她,因此並不意外,同往常一樣等太子向她請過安後,皇后就將殿裡的人都打發了出去,一個人都沒留,讓他們在殿外好生看著,與太子說起話來。
“母后,”待人一出去,殿門關上,太子就迫不及待的道:“朝堂上彈劾順王一事,你聽說了嗎?”
提到朝堂,皇后立即皺起眉頭,露出一個厭惡的表情,道:“前朝鬧得那麼大,我又怎會不知曉,我原以為以你父皇的性子定要嚴懲那個賤種,卻不想只下了幾道斥責的聖旨就輕飄飄放過,也不知那賤種給你父皇喝了什麼迷魂湯。”
皇后出自高門,往常即便心中再有氣,也不會如此刻薄,可如今竟說出賤種等污言穢語,可想而知心中是多麼的厭惡和憤怒。
太子同樣如此,緊緊皺著眉頭道:“連這麼大的事與民爭利父皇都不管,那以後無論他做什麼父皇都會縱容了?那孩兒這個儲君之位呢?若是他有心爭,孩兒能爭的過嗎?”
這也是皇后煩心的,只是她理智仍在,淡淡道:“怕什麼,你是我所出,雖不是長子,卻是嫡出,再者你做儲君之位多年,他又是個之了藩的藩王,即便有心,又如何與你爭?你只要日後聽話些,多順著你父皇,辦幾件風光的差事,你父皇自然就會不再計較你從前做的那些錯事了,人生在世的,誰能不糊塗幾次,就是你父皇也不是一輩子都英明。”
不然也不會發生現下這種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事了,太子聽明白了皇后的意思,嘆息一聲,道:“孩兒自然知曉母后說的道理,只是如今父皇康健,孩兒儲君之位還不知要做多少年,但順王羽翼逐漸豐滿,即使孩兒最後繼了位,那順王就能放過孩兒了嗎?母后或許不知曉,從前在孩兒身邊做太子太師的楊先生去了莫州,他在文人中有極高的威望,有他在順王身邊,孩兒即便是正統,能拉攏的能人異士也只怕比不上他,這一樁樁一件件下來,孩兒真的能坐穩那個位子嗎?”
太子說的,皇后又豈會不明白,她不禁看了太子片刻,遲疑的道:“你的意思是……”
太子往殿門的方向看了一眼,才壓低了聲音,極小聲的道:“斬草除根。”
這四個字太子說的極輕,但皇后卻聽了個清清楚楚,神色有些驚疑不定,半晌道:“他如今可極得你父皇喜歡,萬一不成事,你可知會面對何樣的後果?”
太子自然知曉,可比起他讓他恐慌的下場,這些冒險都不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