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頁
謝景安的生意火爆,就有人的生意蕭條,幾乎沒花多少時間和力氣,其他賣鹽的鋪子就一蹶不振,世家商賈們就跟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般一窩蜂的湧進謝景安的王府,這熱鬧的場面不亞於謝景安設立商會那日了。
只是商會時是世家商賈不拿謝景安當回事,而今卻完全反了過來,整個商談的過程中世家商賈們都憋屈無比,最後更是在十分不情願的情緒下籤下了契約,他們不甘心,謝景安就很高興了,他籌謀了多年的事情,總算是達成了一半,而後就是設立市舶司,正式插手商船,統一管理收稅了。
這日目送著眾世家商賈們一臉豬肝色的出了王府後,謝景安很是興奮的在椅子上都坐不住,他乾脆站起身,在書房裡踱起步來,不過到底是穿越過來經歷過不少事了,這種興奮沒能維持多久,謝景安很快就冷靜下來,而且他同時意識到一件事情,只怕現下的平靜的局面維持不了多久了。
王府里其他人顯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尤其是林言,他早就從新衛軍中抽調了一批武藝不錯的好手,充當謝景安的宿衛,也是他安全的第二道防線。
若是從前謝景安定然不樂意,可他早不是從前那個他了,因此他在知道後沒有表達出反對的意思,反倒是誇了林言幾句,聽的林言以及其他人都放下心來。
謝景安這些年真是任性慣了,微服私訪的事不知做了多少回,他們真怕謝景安會不配合,一意孤行繼續做這種危險的事。
接下來的幾天果然不太太平,不過與謝景安預料的不同的是,他的封地並沒有什麼波瀾,而是長安那邊一片風雨,據暗衛從長安那邊傳來的消息說,不少世家聯合了大臣上摺子,瘋狂的彈劾謝景安,言語間完全將謝景安描述成了一個橫徵暴斂,貪得無厭不顧百姓死活的暴虐藩王。
對此謝景安早有預料,因此完全不慌張,而是拿出早就準備好的摺子,讓人快馬加鞭送往長安。
他了解康平帝的性子,訓斥大約是免不了的,駁斥他也有可能,但是讓他完全取消這次的計劃是不會的,畢竟他在摺子里用了很長一段文字敘述了他這麼做的原因,很大一部分都是那些商賈享受著大周朝帶來的一切,卻沒有任何付出的話,最後更是允諾將他收上來的賦稅劃撥一半每半年一次交給戶部,這可不是個小數字,再者康平帝什麼都不用做就能憑白得到這麼大一筆錢,還是源源不斷,相信他能頂住壓力不會叫謝景安失望。
果真後面的一段時日雖整個長安頗有些腥風血雨的味道,但謝景安的這個計劃卻沒受到什麼影響,除了康平帝接二連三發了幾道不痛不癢申飭他的聖旨外,再無其他。
既然連康平帝都變相的縱容了,謝景安就更不客氣,開始著手整頓滄州等臨海城鎮海港一事,與此同時楊太師來投奔他的好處也開始顯現出來。
短短半個月的功夫,來自大周朝各地前來投效他的讀書人就將近有三位數之多,其中大多數是楊太師的門生,喜的謝景安不知如何是好,若不是身份的顧忌,真想拉楊太師也效仿三國來個義結金蘭。
這一日謝景安又接見了幾個前來投效他的書生,很是禮賢下士和藹可親的交流了一番,剛將人送走,準備喚來魏長史劉主薄以及楊太師等人商議一番如何安排這些人等,就見崔同跨進門來,呈給了他一張燙了金的帖子。
如今他事務繁忙,除非大事崔同鮮少會拿這種事來煩他,因此帶著幾分好奇,一邊接過來打開翻看一邊隨口問:“誰遞進來的帖子?”
崔同道:“陳家遞來的,下月十是陳老太爺做整壽,想要請殿下過府,小的想著陳老太爺這些年為殿下辦過不少實事,於情於理殿下都應該去,小的便將帖子接了。”
陳老太爺的整壽,想著那個眼睛渾濁了但心很清明的老人,謝景安覺得要去,畢竟這幾年陳老太爺一直很支持他的各項政令,也算功不可沒,別的就罷了,像這種整壽是該去的,更何況陳老太爺都七十了,依這個年代的壽命,只怕他未必能參加下一次整壽。
這麼想著,謝景安翻看完帖子,便合上遞還給崔同,答應下來,“那便派個人去陳府知會一聲,本王必定到場。”
崔同應了一聲將帖子接過來,又問道:“那壽禮的事?殿下看是親自過問?還是交給秦總管去辦?”
謝景安沉吟了一番,也不知道能送什麼好,便道:“讓秦總管去準備罷,陳老太爺上了年紀,少不得要多備些藥材,讓秦總管多備些上了年份珍稀的好藥材,再搭些玩物,也就差不多了。”
崔同想了想,也覺得沒什麼可挑剔的地方,便也答應下來,只是臨告退下去時又想起一事,忍不住道:“那殿下周全……陳老太爺做整壽,那日定然要宴請不少人,這人多眼雜的,會不會有人乘機渾水摸魚?對殿下不利?”
謝景安倒沒想到這個,不禁怔了一下,深思了一會兒後搖搖頭道:“陳老太爺與本王是舊識,再者身家性命都在本王手裡,斷然不會做出對本王不利的事,至於其他人,讓姜錚沈衛多注意著就是,相信在本王的封地里,任那些人有三頭六臂,也休想近本王的身,傷害到本王。”
這倒是,如今的莫州被謝景安經營的幾乎是鐵桶一般,就算真有人行刺,依如今他身邊宿衛的人數,再加上林言的身手,只怕還沒到他面前就被砍殺了。
只是商會時是世家商賈不拿謝景安當回事,而今卻完全反了過來,整個商談的過程中世家商賈們都憋屈無比,最後更是在十分不情願的情緒下籤下了契約,他們不甘心,謝景安就很高興了,他籌謀了多年的事情,總算是達成了一半,而後就是設立市舶司,正式插手商船,統一管理收稅了。
這日目送著眾世家商賈們一臉豬肝色的出了王府後,謝景安很是興奮的在椅子上都坐不住,他乾脆站起身,在書房裡踱起步來,不過到底是穿越過來經歷過不少事了,這種興奮沒能維持多久,謝景安很快就冷靜下來,而且他同時意識到一件事情,只怕現下的平靜的局面維持不了多久了。
王府里其他人顯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尤其是林言,他早就從新衛軍中抽調了一批武藝不錯的好手,充當謝景安的宿衛,也是他安全的第二道防線。
若是從前謝景安定然不樂意,可他早不是從前那個他了,因此他在知道後沒有表達出反對的意思,反倒是誇了林言幾句,聽的林言以及其他人都放下心來。
謝景安這些年真是任性慣了,微服私訪的事不知做了多少回,他們真怕謝景安會不配合,一意孤行繼續做這種危險的事。
接下來的幾天果然不太太平,不過與謝景安預料的不同的是,他的封地並沒有什麼波瀾,而是長安那邊一片風雨,據暗衛從長安那邊傳來的消息說,不少世家聯合了大臣上摺子,瘋狂的彈劾謝景安,言語間完全將謝景安描述成了一個橫徵暴斂,貪得無厭不顧百姓死活的暴虐藩王。
對此謝景安早有預料,因此完全不慌張,而是拿出早就準備好的摺子,讓人快馬加鞭送往長安。
他了解康平帝的性子,訓斥大約是免不了的,駁斥他也有可能,但是讓他完全取消這次的計劃是不會的,畢竟他在摺子里用了很長一段文字敘述了他這麼做的原因,很大一部分都是那些商賈享受著大周朝帶來的一切,卻沒有任何付出的話,最後更是允諾將他收上來的賦稅劃撥一半每半年一次交給戶部,這可不是個小數字,再者康平帝什麼都不用做就能憑白得到這麼大一筆錢,還是源源不斷,相信他能頂住壓力不會叫謝景安失望。
果真後面的一段時日雖整個長安頗有些腥風血雨的味道,但謝景安的這個計劃卻沒受到什麼影響,除了康平帝接二連三發了幾道不痛不癢申飭他的聖旨外,再無其他。
既然連康平帝都變相的縱容了,謝景安就更不客氣,開始著手整頓滄州等臨海城鎮海港一事,與此同時楊太師來投奔他的好處也開始顯現出來。
短短半個月的功夫,來自大周朝各地前來投效他的讀書人就將近有三位數之多,其中大多數是楊太師的門生,喜的謝景安不知如何是好,若不是身份的顧忌,真想拉楊太師也效仿三國來個義結金蘭。
這一日謝景安又接見了幾個前來投效他的書生,很是禮賢下士和藹可親的交流了一番,剛將人送走,準備喚來魏長史劉主薄以及楊太師等人商議一番如何安排這些人等,就見崔同跨進門來,呈給了他一張燙了金的帖子。
如今他事務繁忙,除非大事崔同鮮少會拿這種事來煩他,因此帶著幾分好奇,一邊接過來打開翻看一邊隨口問:“誰遞進來的帖子?”
崔同道:“陳家遞來的,下月十是陳老太爺做整壽,想要請殿下過府,小的想著陳老太爺這些年為殿下辦過不少實事,於情於理殿下都應該去,小的便將帖子接了。”
陳老太爺的整壽,想著那個眼睛渾濁了但心很清明的老人,謝景安覺得要去,畢竟這幾年陳老太爺一直很支持他的各項政令,也算功不可沒,別的就罷了,像這種整壽是該去的,更何況陳老太爺都七十了,依這個年代的壽命,只怕他未必能參加下一次整壽。
這麼想著,謝景安翻看完帖子,便合上遞還給崔同,答應下來,“那便派個人去陳府知會一聲,本王必定到場。”
崔同應了一聲將帖子接過來,又問道:“那壽禮的事?殿下看是親自過問?還是交給秦總管去辦?”
謝景安沉吟了一番,也不知道能送什麼好,便道:“讓秦總管去準備罷,陳老太爺上了年紀,少不得要多備些藥材,讓秦總管多備些上了年份珍稀的好藥材,再搭些玩物,也就差不多了。”
崔同想了想,也覺得沒什麼可挑剔的地方,便也答應下來,只是臨告退下去時又想起一事,忍不住道:“那殿下周全……陳老太爺做整壽,那日定然要宴請不少人,這人多眼雜的,會不會有人乘機渾水摸魚?對殿下不利?”
謝景安倒沒想到這個,不禁怔了一下,深思了一會兒後搖搖頭道:“陳老太爺與本王是舊識,再者身家性命都在本王手裡,斷然不會做出對本王不利的事,至於其他人,讓姜錚沈衛多注意著就是,相信在本王的封地里,任那些人有三頭六臂,也休想近本王的身,傷害到本王。”
這倒是,如今的莫州被謝景安經營的幾乎是鐵桶一般,就算真有人行刺,依如今他身邊宿衛的人數,再加上林言的身手,只怕還沒到他面前就被砍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