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說完他就笑著走了,留下暗自思索的陳阿嬌。
只是該來的終究會來,誰也逃不了。
減宣早已經盯上了張湯,多方查證,又找了當年張湯治淮南王一案的卷宗,細細查找疑點,更找出了張湯在升任廷尉之前的許多案子斷得有不公正之處。他看出朝中朱買臣等人因張湯勢大,而對其不滿,因而拉攏朱買臣等人,朱買臣等人早就懷恨在心,有中傷張湯的事情絕不願意放棄,更何況此次可謂是證據確鑿,竟然聯合了眾多大臣,聯名上奏,彈劾張湯,要將之治罪!
陳阿嬌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已經晚了,張湯竟然已經被暫時扣押於詔獄之中。
她趕去宣室殿,一路冰雪之色封了容顏。
而劉徹那時候,正站在香爐前面,用銅扦子搗著香灰,似乎是在思考什麼問題,只是陳阿嬌的到來,打斷了他的思緒。
這一次,她沒有讓任何人通告,只這麼沉默而直接地走了進來。
劉徹頭也不回,問道:“你是來保張湯的嗎?”
“陛下要殺他嗎?”陳阿嬌站在他身後,看著他,還有前面那升著裊裊青煙的香爐。
“張湯升任廷尉以前有徇私枉法,這倒也罷了,朕知水至清則無魚,這滿朝文武,又有幾個是乾淨的?只是淮南王一案……”那是劉徹的心病,他緩緩地轉過了身來,抬手,握住了她的肩膀,手指似乎要深陷進去,他握得很用力,眼底一片寒色,卻似乎要滴血出來,“張湯是朕——視為兄弟手足者!他背叛朕!”
陳阿嬌很疼,可是她不說話,只是瞪大眼看他,“淮南王一案,不是陛下設計的嗎?張湯不過奉旨行事,哪裡錯了?”
劉徹聞言,終於鬆開了手,他忽然覺得很累:“淮南王一案,張湯本無過錯,然而他曾私放寧成,搭救寧成的族人,之後還有借淮南王與趙王一案的刀,殺了嚴助——你可知,朕並不想要嚴助的命。嚴助,是個忠臣,就像朕捨不得殺汲黯一樣。”
原來他竟然是沒有對嚴助動過殺心的,然而張湯借著將嚴助下詔獄的機會,殺了他,乃是為了殺人滅口,這一點陳阿嬌很清楚——可是她沒有想到,帝王之心,難測如斯。
劉徹不想枉殺一個忠臣,而張湯為殺人滅口,終於還是陷害了忠良。
陳阿嬌素知張湯不是什麼手段乾淨的人,甚至知道自己其實本不該為張湯求情,那都是張湯該得的業報……
只是……
她閉上眼,不由自主地退了一步。
劉徹道:“張湯……朕不會讓他死的……他是朕的手足,我們相知相交多年,並非只是君臣關係。當初厭次被困,若無張湯來找你救我,如今我不會是大漢的天子,甚至早就可能一命嗚呼。朕會革了他的職,放他去山山水水之間遊歷……”
他上前來,挽住陳阿嬌的手,捏的緊緊的,聲音里壓抑著什麼,有些顫抖,“阿嬌,我不殺他,朕不能殺他……你……”
陳阿嬌手指動了動,睜眼看劉徹,卻看到了他眼底的掙扎,忽然覺得自己是個很卑鄙的人。
罷了……
不殺已是大恩。
“放心吧,張湯於我有恩,我只是——不想見到他死。”
死的人,已經太多了。
劉徹點頭,外面又傳江充有事晉見,陳阿嬌得了他承諾,忽地有些疲憊,“陛下辦事吧,我先回宮。”
她離開了,回到宮中卻換了一身便裝,立刻安排了馥郁、旦白等人,悄悄出宮,卻是一路不動聲色,去找了汲黯。
汲黯怎麼也想不到陳阿嬌會來找自己,吃了一驚。
陳阿嬌只是說道:“汲黯大人,雖知張湯與您一向有隙,然則拋開個人恩怨,張湯治漢律,修鹽鐵,肅清官場,洞悉朝政。其才偉,其情高——如今他身陷囹圄,雖不知後事如何,但不管其為人如何,張湯於孤有大恩,不知汲黯大人可否行個方便,帶孤於詔獄之中與之一見?”
汲黯這病秧子,看了陳阿嬌很久,他似乎是在想事情,在想陳阿嬌口中的張湯,最終還是嘆了口氣:“皇后殿下,您出宮,陛下可曾知道?”
他這就已經是答應了。
陳阿嬌只是淡淡地搖頭,“汲黯大人既然已經知道,又何必多問呢?”
汲黯只能無言,素日只有他讓別人無言,今日卻輪到了自己。
只是張湯這麼個人,若真是這樣走了,他還覺得有些孤寂,日後沒了張湯,自己罵誰去呢?減宣之流,他便是罵,也懶得罵的。
陳阿嬌喬裝改扮一番,戴上了兜帽,跟著汲黯去了詔獄,卻聽聞減宣方從獄中出來,正巧撞上。
減宣冷哼了一聲:“汲黯大人好閒情,您探視張湯乃是合情合理,只是這人又是誰?藏頭露尾!”
陳阿嬌手指放在斗篷上面,聞言,卻在那隱著的陰影之中冷笑了一聲,這減宣的嘴臉……他日,定要此人為自己今日所作所為後悔不已,乃至於痛不欲生!
她壓下滿腔的殺意,冷冷淡淡地開口了:“減宣大人好大官威。”
減宣一聽這聲音就知道是誰了,他嚇出了一身冷汗,皇后有太子在膝下,並且當初平陽公主的慘禍便是她一手炮製,論起狠辣來,他竟然也只能自愧弗如。
皇后要進去看張湯麼……
減宣心中自有自己的打算,只是面上不露分毫,轉了口氣,客氣道:“既然是殿下要去,臣自然不敢阻攔,來人,放行!”
汲黯直覺這其中有詐,只是陳阿嬌已然無所畏懼,徑直進去了。
這是陳阿嬌第二次踏足詔獄,也是張湯第二次身陷囹圄。
她的腳步聲很輕,而他背後猶帶著帶血的鞭痕,卻還端坐在案前,雙膝上橫放著一口鮫皮連鞘的劍,他便雙手搭在膝上,也搭在那劍上,聽到腳步聲,他抬起頭來,看見了披著斗篷的人。
一抹窈窕的身影,便像是火焚長街那一日——她乘了馬車來詔獄,下令鴆殺了劉陵。
也是這一身斗篷,只是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物換星移,幾度秋寒?
☆、第一百零三章忘紅塵
“此地陰寒濕冷,殿下不該來的。”
終究還是張湯先說話了,他一動不動,依舊坐在那裡。
簡單的木簪將發豎起,不至於太過散亂,整個人的面容依舊帶著一種刻薄的森然和嚴肅。
陳阿嬌坐到他對面,汲黯在外面,她沉默,想說劉徹不殺他,卻無論如何也說不出口,那喉嚨不知道被什麼噎住了,即便是朱唇微啟,也是無聲。
滿室的陰冷cháo濕。
她沒有話,張湯卻有許多要說的,他胸腔之中已經是一派雪後晴空的坦蕩。
“罪臣還是稱殿下為夫人吧。”
他不習慣,從她成為皇后之後,就克制著這種不習慣。張湯並非是會為習慣束縛乃至於困囿的人,所以他想要與自己的習慣對抗,只是他如今才發現,沒有用。
改變習慣,無法改變內心。
張湯雙膝上橫躺著的帶鞘寶劍,從陳阿嬌的這個角度,是看不見的,張湯亦不會讓他看見。
“張湯與夫人,也算是相識有近二十年,往昔無甚交往,近年有仇怨。夫人當年蒙巫蠱之禍,受陷於衛子夫,便是張湯一手炮製……”
他的眼底,妖邪褪去,只剩下那佛性的淡然,就像是這世間,繁華散去,一地冷清。
張湯說的都是往事,人死之前,會有走馬燈,走馬觀花……回想自己這一生,滴滴點點,從升斗小吏,到權傾朝野,進可觀風雲變幻,退可算雨息風停……
他陰險,他機關算盡;他矛盾,他追名逐利;他狠毒,他不擇手段……
在大多數人的眼裡,他張湯,大約也像是當日寧成一家斬首於刑台之時,別人口中所說的“當死酷吏”。
陳阿嬌不想聽他說往事,可是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來這裡,本來想要告訴他,一切都好,必然不會有事,然而到了這裡,她發現自己不該來,卻又不敢走。
她來對了,也來錯了。
張湯微微彎唇,那笑弧淺淺的幾分,血腥氣湧上來,他知道自己這一輩子已經走到盡頭了,也不奢求太多。
“張湯曾問夫人,當真以為張湯是那追名逐利的陰險小人嗎——可是這個答案,早就在張湯自己的心中了。”
他就是那樣的人,也無怪乎別人這樣認為。
陳阿嬌終於能夠說話了,然而出口只一句:“何苦想這麼多,你不會有事的。”
“夫人知道嗎,人總是有活膩了的時候的。”
也許更準確地說,是活累的時候。
“我算計了大半輩子,在朝為官,兩度身陷囹圄,一而再,這一個‘再’字,卻已經回不去了。之子于歸……”
他似乎是還想要說些什麼,然而出口已然無言。
陳阿嬌心裡堵得厲害,只能轉移話題,“那一日,眼見得張湯大人也做些怡情養性的事情,侍弄花糙,盆栽,也養養碗蓮……如此不也很好麼?修身養性——張湯你,本不該染上這麼多的殺戮的。”
“此言差矣。”張湯搖頭,他的手指指腹從那冰冷的劍鞘上滑過去,劍鞘上的鱗紋像是刻入了他的指紋,清晰而深刻。
“夫人真正開始與張湯接觸的時候,張湯就已經染上了殺戮。修身養性,從來與張湯無關。用這一雙沾染無數鮮血的手,去侍弄花糙,怕是連花糙也會枯萎的。”
陳阿嬌從來不知道張湯內心之中是如此看待他自己,“你心中的正邪,從來不是別人的看法可以左右的。”
“我張湯,是正是邪,自己清楚。”言語之間有幾分冷淡,然而張湯卻笑了。
生生死死,他累了。
“從下面一點點地爬上來,我已經尊榮富貴,位極人臣過,所留的遺憾不多。”
也僅僅是不多而已。
這話又迴環的餘地,因為張湯的確是有遺憾的。
可是陳阿嬌已經懂了他的意思了。
張湯忽然覺出自己說錯話了,他看向陳阿嬌,笑道:“夫人讓人為我送酒吧,忽然想喝一點。”
“好。”
她回過頭,轉身去了,而張湯卻將自己膝上放著的長劍,放到了漆案下面,漆案上,還有筆墨紙硯,這是他這位列三公的重臣下詔獄的時候應有的待遇。
只是該來的終究會來,誰也逃不了。
減宣早已經盯上了張湯,多方查證,又找了當年張湯治淮南王一案的卷宗,細細查找疑點,更找出了張湯在升任廷尉之前的許多案子斷得有不公正之處。他看出朝中朱買臣等人因張湯勢大,而對其不滿,因而拉攏朱買臣等人,朱買臣等人早就懷恨在心,有中傷張湯的事情絕不願意放棄,更何況此次可謂是證據確鑿,竟然聯合了眾多大臣,聯名上奏,彈劾張湯,要將之治罪!
陳阿嬌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已經晚了,張湯竟然已經被暫時扣押於詔獄之中。
她趕去宣室殿,一路冰雪之色封了容顏。
而劉徹那時候,正站在香爐前面,用銅扦子搗著香灰,似乎是在思考什麼問題,只是陳阿嬌的到來,打斷了他的思緒。
這一次,她沒有讓任何人通告,只這麼沉默而直接地走了進來。
劉徹頭也不回,問道:“你是來保張湯的嗎?”
“陛下要殺他嗎?”陳阿嬌站在他身後,看著他,還有前面那升著裊裊青煙的香爐。
“張湯升任廷尉以前有徇私枉法,這倒也罷了,朕知水至清則無魚,這滿朝文武,又有幾個是乾淨的?只是淮南王一案……”那是劉徹的心病,他緩緩地轉過了身來,抬手,握住了她的肩膀,手指似乎要深陷進去,他握得很用力,眼底一片寒色,卻似乎要滴血出來,“張湯是朕——視為兄弟手足者!他背叛朕!”
陳阿嬌很疼,可是她不說話,只是瞪大眼看他,“淮南王一案,不是陛下設計的嗎?張湯不過奉旨行事,哪裡錯了?”
劉徹聞言,終於鬆開了手,他忽然覺得很累:“淮南王一案,張湯本無過錯,然而他曾私放寧成,搭救寧成的族人,之後還有借淮南王與趙王一案的刀,殺了嚴助——你可知,朕並不想要嚴助的命。嚴助,是個忠臣,就像朕捨不得殺汲黯一樣。”
原來他竟然是沒有對嚴助動過殺心的,然而張湯借著將嚴助下詔獄的機會,殺了他,乃是為了殺人滅口,這一點陳阿嬌很清楚——可是她沒有想到,帝王之心,難測如斯。
劉徹不想枉殺一個忠臣,而張湯為殺人滅口,終於還是陷害了忠良。
陳阿嬌素知張湯不是什麼手段乾淨的人,甚至知道自己其實本不該為張湯求情,那都是張湯該得的業報……
只是……
她閉上眼,不由自主地退了一步。
劉徹道:“張湯……朕不會讓他死的……他是朕的手足,我們相知相交多年,並非只是君臣關係。當初厭次被困,若無張湯來找你救我,如今我不會是大漢的天子,甚至早就可能一命嗚呼。朕會革了他的職,放他去山山水水之間遊歷……”
他上前來,挽住陳阿嬌的手,捏的緊緊的,聲音里壓抑著什麼,有些顫抖,“阿嬌,我不殺他,朕不能殺他……你……”
陳阿嬌手指動了動,睜眼看劉徹,卻看到了他眼底的掙扎,忽然覺得自己是個很卑鄙的人。
罷了……
不殺已是大恩。
“放心吧,張湯於我有恩,我只是——不想見到他死。”
死的人,已經太多了。
劉徹點頭,外面又傳江充有事晉見,陳阿嬌得了他承諾,忽地有些疲憊,“陛下辦事吧,我先回宮。”
她離開了,回到宮中卻換了一身便裝,立刻安排了馥郁、旦白等人,悄悄出宮,卻是一路不動聲色,去找了汲黯。
汲黯怎麼也想不到陳阿嬌會來找自己,吃了一驚。
陳阿嬌只是說道:“汲黯大人,雖知張湯與您一向有隙,然則拋開個人恩怨,張湯治漢律,修鹽鐵,肅清官場,洞悉朝政。其才偉,其情高——如今他身陷囹圄,雖不知後事如何,但不管其為人如何,張湯於孤有大恩,不知汲黯大人可否行個方便,帶孤於詔獄之中與之一見?”
汲黯這病秧子,看了陳阿嬌很久,他似乎是在想事情,在想陳阿嬌口中的張湯,最終還是嘆了口氣:“皇后殿下,您出宮,陛下可曾知道?”
他這就已經是答應了。
陳阿嬌只是淡淡地搖頭,“汲黯大人既然已經知道,又何必多問呢?”
汲黯只能無言,素日只有他讓別人無言,今日卻輪到了自己。
只是張湯這麼個人,若真是這樣走了,他還覺得有些孤寂,日後沒了張湯,自己罵誰去呢?減宣之流,他便是罵,也懶得罵的。
陳阿嬌喬裝改扮一番,戴上了兜帽,跟著汲黯去了詔獄,卻聽聞減宣方從獄中出來,正巧撞上。
減宣冷哼了一聲:“汲黯大人好閒情,您探視張湯乃是合情合理,只是這人又是誰?藏頭露尾!”
陳阿嬌手指放在斗篷上面,聞言,卻在那隱著的陰影之中冷笑了一聲,這減宣的嘴臉……他日,定要此人為自己今日所作所為後悔不已,乃至於痛不欲生!
她壓下滿腔的殺意,冷冷淡淡地開口了:“減宣大人好大官威。”
減宣一聽這聲音就知道是誰了,他嚇出了一身冷汗,皇后有太子在膝下,並且當初平陽公主的慘禍便是她一手炮製,論起狠辣來,他竟然也只能自愧弗如。
皇后要進去看張湯麼……
減宣心中自有自己的打算,只是面上不露分毫,轉了口氣,客氣道:“既然是殿下要去,臣自然不敢阻攔,來人,放行!”
汲黯直覺這其中有詐,只是陳阿嬌已然無所畏懼,徑直進去了。
這是陳阿嬌第二次踏足詔獄,也是張湯第二次身陷囹圄。
她的腳步聲很輕,而他背後猶帶著帶血的鞭痕,卻還端坐在案前,雙膝上橫放著一口鮫皮連鞘的劍,他便雙手搭在膝上,也搭在那劍上,聽到腳步聲,他抬起頭來,看見了披著斗篷的人。
一抹窈窕的身影,便像是火焚長街那一日——她乘了馬車來詔獄,下令鴆殺了劉陵。
也是這一身斗篷,只是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物換星移,幾度秋寒?
☆、第一百零三章忘紅塵
“此地陰寒濕冷,殿下不該來的。”
終究還是張湯先說話了,他一動不動,依舊坐在那裡。
簡單的木簪將發豎起,不至於太過散亂,整個人的面容依舊帶著一種刻薄的森然和嚴肅。
陳阿嬌坐到他對面,汲黯在外面,她沉默,想說劉徹不殺他,卻無論如何也說不出口,那喉嚨不知道被什麼噎住了,即便是朱唇微啟,也是無聲。
滿室的陰冷cháo濕。
她沒有話,張湯卻有許多要說的,他胸腔之中已經是一派雪後晴空的坦蕩。
“罪臣還是稱殿下為夫人吧。”
他不習慣,從她成為皇后之後,就克制著這種不習慣。張湯並非是會為習慣束縛乃至於困囿的人,所以他想要與自己的習慣對抗,只是他如今才發現,沒有用。
改變習慣,無法改變內心。
張湯雙膝上橫躺著的帶鞘寶劍,從陳阿嬌的這個角度,是看不見的,張湯亦不會讓他看見。
“張湯與夫人,也算是相識有近二十年,往昔無甚交往,近年有仇怨。夫人當年蒙巫蠱之禍,受陷於衛子夫,便是張湯一手炮製……”
他的眼底,妖邪褪去,只剩下那佛性的淡然,就像是這世間,繁華散去,一地冷清。
張湯說的都是往事,人死之前,會有走馬燈,走馬觀花……回想自己這一生,滴滴點點,從升斗小吏,到權傾朝野,進可觀風雲變幻,退可算雨息風停……
他陰險,他機關算盡;他矛盾,他追名逐利;他狠毒,他不擇手段……
在大多數人的眼裡,他張湯,大約也像是當日寧成一家斬首於刑台之時,別人口中所說的“當死酷吏”。
陳阿嬌不想聽他說往事,可是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來這裡,本來想要告訴他,一切都好,必然不會有事,然而到了這裡,她發現自己不該來,卻又不敢走。
她來對了,也來錯了。
張湯微微彎唇,那笑弧淺淺的幾分,血腥氣湧上來,他知道自己這一輩子已經走到盡頭了,也不奢求太多。
“張湯曾問夫人,當真以為張湯是那追名逐利的陰險小人嗎——可是這個答案,早就在張湯自己的心中了。”
他就是那樣的人,也無怪乎別人這樣認為。
陳阿嬌終於能夠說話了,然而出口只一句:“何苦想這麼多,你不會有事的。”
“夫人知道嗎,人總是有活膩了的時候的。”
也許更準確地說,是活累的時候。
“我算計了大半輩子,在朝為官,兩度身陷囹圄,一而再,這一個‘再’字,卻已經回不去了。之子于歸……”
他似乎是還想要說些什麼,然而出口已然無言。
陳阿嬌心裡堵得厲害,只能轉移話題,“那一日,眼見得張湯大人也做些怡情養性的事情,侍弄花糙,盆栽,也養養碗蓮……如此不也很好麼?修身養性——張湯你,本不該染上這麼多的殺戮的。”
“此言差矣。”張湯搖頭,他的手指指腹從那冰冷的劍鞘上滑過去,劍鞘上的鱗紋像是刻入了他的指紋,清晰而深刻。
“夫人真正開始與張湯接觸的時候,張湯就已經染上了殺戮。修身養性,從來與張湯無關。用這一雙沾染無數鮮血的手,去侍弄花糙,怕是連花糙也會枯萎的。”
陳阿嬌從來不知道張湯內心之中是如此看待他自己,“你心中的正邪,從來不是別人的看法可以左右的。”
“我張湯,是正是邪,自己清楚。”言語之間有幾分冷淡,然而張湯卻笑了。
生生死死,他累了。
“從下面一點點地爬上來,我已經尊榮富貴,位極人臣過,所留的遺憾不多。”
也僅僅是不多而已。
這話又迴環的餘地,因為張湯的確是有遺憾的。
可是陳阿嬌已經懂了他的意思了。
張湯忽然覺出自己說錯話了,他看向陳阿嬌,笑道:“夫人讓人為我送酒吧,忽然想喝一點。”
“好。”
她回過頭,轉身去了,而張湯卻將自己膝上放著的長劍,放到了漆案下面,漆案上,還有筆墨紙硯,這是他這位列三公的重臣下詔獄的時候應有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