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顧縝靠著謝九淵,二人都說不出此刻是什麼心情,唯一確定的就是,他們對文崇德沒有半分憐憫。

  到最後,那木牢中血肉遍地,半空中飄浮著一朵白色骨蓮,數萬冤魂化作蓮蕊,如燈芯點亮燈籠一般,將骨蓮照得幽然生出熒熒暗光。

  然後一點佛光憑空照下,骨蓮與滿地血肉全部消失不見,房內連一絲血腥味都沒留下。

  顧縝與謝九淵默默相視,握緊了彼此的手。

  【此生死後,不入輪迴。】

  所以,要好好把握現在。

  啟元十三年元月一日,扶桑侯病亡,啟元帝以侯禮葬之,無諡號。

  當日,科技發展部交由張遠與謝九淵共理。

  作者有話要說:

  *我貓叛逆傷透我心的五更

  第94章 來去新的起點

  啟元十三年春, 大楚完成第一次人口普查, 落定地方戶籍成冊之際,正式約定的十年期滿, 啟元帝通過撤國師、國寺稱號的方式, 開始了抑佛之路。

  直到啟元帝宣布對超出人數限制的寺廟征||稅, 岫雲寺長老這才察覺出來被啟元帝忽悠了,然而沒有了國師稱號的他, 沒有求見面聖的資格, 而經過官報一系列宣傳,民間和大臣們都對“不事生產”的出家人沒有什麼好印象, 長老只得打落牙齒和血吞, 還得一邊張羅善男信女幫忙籌措稅賦, 一邊思量著勸一批弟子還俗,那叫一個糟心。

  與此同時,世界上正是暗流洶湧,分為同盟國與協約國兩派, 戰爭一觸即發, 大楚再度重申中立立場時,趁機宣布了人才引進的種種優惠條件, 吸引各國人才到大楚落戶定居,只要通過審核, 便可進入大楚境內生活居住, 並開展學術研究或工商業活動。

  一時間,來往大楚的船隻更是絡繹不絕, 得意於此,很多項目都在飛速推進,追趕甚至趕超著與先進國的差距。

  五月春末,這一日,啟元帝擺駕御花園,謝首輔伴駕,聽來自法蘭西的詩人述說他們國家百年來的歷史。

  他們二人都鑽研過當今強|國的歷史變|革,各國的歷史書籍早有專人負責翻譯出版,但本國人口述的歷史到底是別有趣味,因此大楚君王和內閣首輔愛聽各國故事的名聲傳遍洋人圈,時不時就有官員推薦結交的洋人來為二人說事,也是忙中的一項閒暇放鬆。

  譯員兢兢業業地翻譯著詩人的話,從巴士底獄到確立君主立憲,而後又被共|和|國替代,國王被處死,再從雅各賓派、熱月黨人說到波旁復辟與七月ge命……那些失敗的嘗試、鮮血的代價,動盪與更迭都用詩句一般的言語娓娓道來,連宮人們都聽得入神,謝九淵卻皺起了眉。

  顧縝偷眼看去,猜到謝九淵在擔憂什麼,露了幾分笑意,詩人講到尾聲,一不小心瞄到大楚皇帝的笑容,登時跑了題,從歷史見聞一路跑偏說起了那些不如您美貌的玫瑰花雲朵和月亮,譯員尷尬地愣在原地,磕磕絆絆地給翻譯了,顧縝眼一抬,三寶公公立刻出來打出了話頭。

  “陛下有賞。”

  賞罷,宮人領著還想繼續稱讚顧縝容貌的詩人離開,幾乎是把人架走的。

  啟元帝屏退左右,謝九淵自覺地在他身邊坐下,顧縝點點他的眉頭,故意道:“首輔這是天增歲月多了皺紋?”

  謝九淵知道顧縝決心有多堅定,二人也已經因為這個問題爭論多次,再提出來,除了徒增煩惱外沒有別的用處,於是順著顧縝的話頭避而不談,玩笑道:“陛下這是嫌棄臣,人老珠黃?”

  顧縝偎過來和他肩靠肩,聞言樂了,一本正經地接道:“閣老放寬心,朕定不會辜負糟糠。”

  “學壞了”,謝九淵點他的鼻子。

  顧縝一挑眉,反手扣鍋:“都是老師教學有方。”

  二人低聲胡鬧著,三寶公公隔了老遠通傳道:“猿斗大人覲見。”

  猿斗好不容易在北斗軍校熬滿了兩年,一到期就催促著內政部給辦了手續,望眼欲穿地要回漠北,昨天手續剛下來,他就跑來辭行了,一臉的喜氣洋洋,顯然是十分思念塞外的風沙。

  俗話說,打擾情人胡鬧的人都該被驢踢,顧縝看著喜氣洋洋的猿斗十分手癢,可畢竟小猿將軍是大楚棟樑之才,而且這人在政務上比他哥嗅覺靈敏,在俗事上卻是憨呆得叫人唏噓,跟阿大卜羲朵住了兩年隔壁,昨兒臨走了還表示“我真佩服你們的朋友情誼,經常打架感情還那麼好”,什麼叫呆頭鵝,這就是。

  顧縝有模有樣指點激勵了兩句,揮揮手讓人趕緊滾了。

  話音剛落,猿斗一溜煙就跑沒了人影,顧縝看著好笑,轉頭想起了謝十一回朝的事,詢問謝九淵的意見。

  謝十一體恤民心的清官名聲都傳進了京城,功績自然是好看得很,再加上有謝九淵坐鎮內閣,基本上落在什麼好位置都不會有大聲質疑。

  謝九淵信顧縝自有安排,只說:“憑陛下做主。”

  顧縝知道他是不想干擾自己的判斷,也就乾脆道:“那朕就派他去跟著江大人了,到時候大石頭帶出小石頭,你可不要怪我。”

  這與謝九淵的猜測一致,謝九淵笑道:“他本來就是顆石頭,合適。”

  被兄“嫂”打趣的謝十一,此刻正赤足走在田埂上,觀察引進作物的生長情況,他官袍下擺撩起塞在腰帶里,身邊跟著兩個老鄉,三人時不時走進田中具體勘察,等摸清了情況,謝十一才走回田邊,在流經的水渠中洗了腳,穿回鞋襪,拒絕了老鄉的留飯,回了府。

  簡單用過清粥小菜,謝十一翻開記錄冊,將今日觀察到的情況一一記錄,一式兩份,一份準備移交給下一位赴任的官員,一份帶回京中交給科技發展部旗下的農機屬。

  月上中天時,謝十一才熄燈睡下,次日天蒙蒙亮就起床,練武健身後又去了田間,這次是要查看水渠的使用狀況。

  半月後,聖旨到,消息沒半日就傳遍了黔西,小謝大人被陛下欽點,要回京做官啦!百姓們帶著雜七雜八的心意呼啦啦都趕到了府衙。一到府衙,差役們不用百姓詢問就連忙擺手,大人不在,去哪兒啦?去上面幫大家催促落實試點新作物的減|稅去了。

  小謝大人真是個好官吶,百姓們一面感嘆,一面千方百計地繞過差役把胡蘿蔔、辣椒串、粗糖餅等等心意塞進府衙大門。

  謝十一回來一看,哭笑不得,留在府衙等待繼任來交接的下一個月,府衙一棵菜都沒買,到最後吃了還有剩餘,就留下當做給繼任的見面禮了。

  繼任是個在京中鍛鍊得很充分的年輕人,未免糟蹋謝十一在黔西的心血,顧縝特地派了個靠譜青年來接手,謝十一仔細地與他交接了政|務,靠譜青年被感動得拍胸脯保證,謝十一還是半懸著心,但也到了該走的時候了。

  小謝大人離開的那天,送行的百姓可謂是人山人海,他們也不打攪謝十一趕路,也不聽謝十一的勸說離開,一直將謝十一送離黔省。

  這事跡一路傳回京城,官員們都挺佩服,再怎麼眼紅人家有個首輔哥哥,民心究竟有多難得,做到這份上的有幾個,他們心裡帳目清楚得很,這可是從科舉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來的,不服不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