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啟元帝對使臣們敏銳的嗅覺感到滿意,點頭應過,該賞的都賞過,吩咐眾人下去休息。
謝九淵本也要退下,文崇德近日又病了一場,張遠一個人忙不過來,謝九淵只得分擔著接了革新所的活兒,結果被顧縝留下了。
顧縝留他,為的是件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事。
事情要從柳瑩回朝說起,啟元帝一早看都御史不順眼,這都御史是個牆頭草,沒少跟著文謹禮瞎搞事,關鍵是他又不是文謹禮手下的人,還跟文謹禮沒有半點錢財往來,所以文謹禮倒台的時候,這人倒是清清白白,半點事都沒有,輕輕鬆鬆就轉換了陣營,站在帝黨這邊胡亂噴人。
啟元帝覺得,這人大概是槓子精轉世,不抬槓不舒服,站哪邊都無所謂,只要能噴人就行。
既然柳瑩磨練出來了,啟元帝就讓都御史卷包袱回家養老,換了柳瑩上陣。
柳瑩也沒辜負啟元帝的期待,一直做得相當不錯,但柳瑩有個心結,那就是蘭芷,或者說葛琴思。
自從那日擋刀傷了臉,葛琴思臉上明晃晃的一道刀疤,人眼見著就憔悴了下去,她本是才貌雙絕的美人,如今傷了臉,心裡自然是非常難受,往日裡她不屑一顧的俗人,如今都能夠對她不屑一顧,這讓心高氣傲的她怎麼受得了。
葛琴思其實一直想嫁人,倒不是心戀紅塵,她在瑤仙閣冷眼看著,早對世間男子死了心,主要是因為葛家被滅了族,她雖流落煙花,骨子還是個傳統閨秀,覺得自己一人飄零人世,不能入夫家的族譜,那到死了都無墳可入,是個孤魂野鬼,好不淒涼。
可如今,她看得上眼的男子,是不會娶她為妻的,就連以前她勉強可以將就的,現在也不會將就她了。
柳瑩百般安慰無用,也是束手無策,她是個敢叛出家族的女子,並不覺得非要嫁個人入族譜才行,兩人觀念從根子裡就不一樣,柳瑩安慰不了她,葛琴思越想越悽慘,連死志都存了幾分,又說要出家當尼姑去,總之都是些極端念頭。
不說二人同甘共苦的姐妹情誼,就是單看救命之恩,柳瑩都不可能坐視葛琴思折騰。
最後,柳瑩想了個沒辦法的辦法,她說陛下准我自開家譜,要麼我求陛下給我倆主婚,你就掛在我柳家名下,冠我柳瑩的姓氏,死後,葬進我柳家的墳,如何?
葛琴思一想,又不必受夫家閒氣,又能正經地待在柳府,當即就應了,催促柳瑩去求旨。
於是柳瑩就跪去了御書房。
顧縝心裡苦啊,這倆姑娘膽大包天,一個個乾的都是踩著宗族禮法的事,還大著臉皮來跟他求旨賜婚,他要是能給她們賜婚,他早就是謝府的人了,還等著她倆占這個先?
柳瑩也不知道是不是那次被啟元帝說通了任督二脈,現在儼然也是一根老油條,跪在啟元帝面前好似冬天裡的小白菜,可憐得不得了,耷拉著腦袋,眼淚汪汪地說救命之恩以身相許,臣不能看蘭芷姑娘無依無靠成孤魂野鬼,若是蘭芷姑娘朕要去當尼姑,臣就是不仁不義之徒,求陛下為我倆做主啊!
這要是個男的,啟元帝一腳就踹過去了。
啟元帝沉思了半晌,最後嘆了口氣,說你先回去吧,朕得好好琢磨琢磨。柳瑩一聽有門兒,歡天喜地的磕了頭走了。
那日,啟元帝和謝九淵二人一商議,覺得這事也不是絕對不可能,但做成了也沒啥好處,最後想想就當是行善積德。
啟元帝和謝九淵的辦法很簡單,找了愛好寫戲文的風流客來,寫一出假鳳真凰的新戲,說說女巡按與當□□姬忠君報國的故事。
話說菩薩面前的金童玉女,下凡歷劫,結果金童誤投了女胎,但不論男女,到底是仙姿卓絕,一朝狀元高中,救得玉女出火坑,二人代君巡遊,解救百姓於水火之中,玉女甚至為金童擋刀毀了容,陛下有感菩薩傳召,按照仙命特賜二人結為連理,成全佛前共修之誼。
故事編得俗套了些,就需要戲詞來成全,沒想到這風流客寫著寫著就寫歪了筆,非添了個風流倜儻的世家公子上去,跟兩個女主角都勾勾搭搭得不清不楚,把啟元帝氣得夠嗆。
顧縝把謝九淵留下來,就是把這戲文給他看,謝九淵看完也是十分的無奈,顧縝越想越氣,謝九淵拍拍他的背,安撫道:“彆氣了,不值當,你看著,我來改。”
說完,謝九淵那筆沾了墨,讀一段就改出一段,而且對仗工整、詞藻通俗有趣,改出的戲文瞬時比先前高出幾座山的格調,顧縝一邊笑話他“閣老少年時定是專看這些艷曲”,一邊趴在謝九淵肩頭凝神默念他改出的戲文,一時竟是看得痴了。
是改到二人洞房花燭一段,謝九淵下筆如龍,顧縝看著謝九淵筆下二人對話,不禁念出了聲。
“……同修姻緣天訂,人間一世連理……念菩薩慈悲,成全你我,既是姊妹情深,亦是夫妻比翼……佛祖看花不是花,你我非男亦非女,仙山紅塵,上天入地,你是你,我是我,一雙蝴蝶,一對鴛鴦,總不過你挨著我、我依著你,佛前共修來,塵世同渡去,朝朝暮暮,永不分離……”
到謝九淵改完,顧縝還思念著一句“朝朝暮暮,永不分離”,跟魔怔了似的,謝九淵看得好笑,拉著他在御書房慢慢走著,晃了幾圈終於晃回了神,顧縝靠在謝九淵背上,沉默了半晌才開口,說是想吃娘做的糯米糕。
“好”,謝九淵自然答應,“我回去讓娘給你做。”
顧縝在他背後蹭了蹭,輕聲說:“要做成白兔樣子的。”
謝九淵悶笑,也應了:“好,做成白兔樣子。”
這齣戲最後取名為《金玉良緣》,作者署名雲中客,交給了京中大熱的靈侖班,一經演出便大獲好評,雖然兩位主角化名為“柳鶯鶯”和“梅雪”,可原型還是一看即知,民間熱熱鬧鬧地猜了兩三個月,啟元帝還真的就下旨給柳瑩和蘭芷賜了婚。
有了戲文做鋪墊,民間反應倒確實不大。
一方面,到底是兩個姑娘,百姓們心中同情一點,何況一個被趕出家族一個毀了容,大家都覺得很慘,兩個人做個伴也不怎麼樣。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許多人脫離了田地進入工廠做工,宗族勢力的影響小了許多,禮教也顯得落伍起來,女子也在官方的鼓勵下進入工廠自給自足,說話有了底氣,她們對柳瑩和蘭芷的支持態度也影響了身邊人的看法。
柳瑩帶著蘭芷謝恩離去,顧縝就臉色不善地在紙上瞎劃拉,他難得這麼幼稚,謝九淵自然要逗他,“羨慕了?”
“是啊”,顧縝拿眼睛看他,“閣老不羨慕?”
“羨慕”,謝九淵從善如流,“臣羨慕死了。”
顧縝好笑,拿奏摺輕輕拍謝九淵額頭,然後打開一看,喲,外國打起來了。
謝九淵側過臉一起看,笑道:“王大人可得失望了,他還想出海去買膠捲呢。”
“玩物喪志”,顧縝渾然忘記了被他小心收好的那張照片,張口就是訓斥,轉而也笑起來,“海貿縮減,小嬸又得給朕臉色看了,這可怎麼辦是好?”
謝九淵本也要退下,文崇德近日又病了一場,張遠一個人忙不過來,謝九淵只得分擔著接了革新所的活兒,結果被顧縝留下了。
顧縝留他,為的是件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事。
事情要從柳瑩回朝說起,啟元帝一早看都御史不順眼,這都御史是個牆頭草,沒少跟著文謹禮瞎搞事,關鍵是他又不是文謹禮手下的人,還跟文謹禮沒有半點錢財往來,所以文謹禮倒台的時候,這人倒是清清白白,半點事都沒有,輕輕鬆鬆就轉換了陣營,站在帝黨這邊胡亂噴人。
啟元帝覺得,這人大概是槓子精轉世,不抬槓不舒服,站哪邊都無所謂,只要能噴人就行。
既然柳瑩磨練出來了,啟元帝就讓都御史卷包袱回家養老,換了柳瑩上陣。
柳瑩也沒辜負啟元帝的期待,一直做得相當不錯,但柳瑩有個心結,那就是蘭芷,或者說葛琴思。
自從那日擋刀傷了臉,葛琴思臉上明晃晃的一道刀疤,人眼見著就憔悴了下去,她本是才貌雙絕的美人,如今傷了臉,心裡自然是非常難受,往日裡她不屑一顧的俗人,如今都能夠對她不屑一顧,這讓心高氣傲的她怎麼受得了。
葛琴思其實一直想嫁人,倒不是心戀紅塵,她在瑤仙閣冷眼看著,早對世間男子死了心,主要是因為葛家被滅了族,她雖流落煙花,骨子還是個傳統閨秀,覺得自己一人飄零人世,不能入夫家的族譜,那到死了都無墳可入,是個孤魂野鬼,好不淒涼。
可如今,她看得上眼的男子,是不會娶她為妻的,就連以前她勉強可以將就的,現在也不會將就她了。
柳瑩百般安慰無用,也是束手無策,她是個敢叛出家族的女子,並不覺得非要嫁個人入族譜才行,兩人觀念從根子裡就不一樣,柳瑩安慰不了她,葛琴思越想越悽慘,連死志都存了幾分,又說要出家當尼姑去,總之都是些極端念頭。
不說二人同甘共苦的姐妹情誼,就是單看救命之恩,柳瑩都不可能坐視葛琴思折騰。
最後,柳瑩想了個沒辦法的辦法,她說陛下准我自開家譜,要麼我求陛下給我倆主婚,你就掛在我柳家名下,冠我柳瑩的姓氏,死後,葬進我柳家的墳,如何?
葛琴思一想,又不必受夫家閒氣,又能正經地待在柳府,當即就應了,催促柳瑩去求旨。
於是柳瑩就跪去了御書房。
顧縝心裡苦啊,這倆姑娘膽大包天,一個個乾的都是踩著宗族禮法的事,還大著臉皮來跟他求旨賜婚,他要是能給她們賜婚,他早就是謝府的人了,還等著她倆占這個先?
柳瑩也不知道是不是那次被啟元帝說通了任督二脈,現在儼然也是一根老油條,跪在啟元帝面前好似冬天裡的小白菜,可憐得不得了,耷拉著腦袋,眼淚汪汪地說救命之恩以身相許,臣不能看蘭芷姑娘無依無靠成孤魂野鬼,若是蘭芷姑娘朕要去當尼姑,臣就是不仁不義之徒,求陛下為我倆做主啊!
這要是個男的,啟元帝一腳就踹過去了。
啟元帝沉思了半晌,最後嘆了口氣,說你先回去吧,朕得好好琢磨琢磨。柳瑩一聽有門兒,歡天喜地的磕了頭走了。
那日,啟元帝和謝九淵二人一商議,覺得這事也不是絕對不可能,但做成了也沒啥好處,最後想想就當是行善積德。
啟元帝和謝九淵的辦法很簡單,找了愛好寫戲文的風流客來,寫一出假鳳真凰的新戲,說說女巡按與當□□姬忠君報國的故事。
話說菩薩面前的金童玉女,下凡歷劫,結果金童誤投了女胎,但不論男女,到底是仙姿卓絕,一朝狀元高中,救得玉女出火坑,二人代君巡遊,解救百姓於水火之中,玉女甚至為金童擋刀毀了容,陛下有感菩薩傳召,按照仙命特賜二人結為連理,成全佛前共修之誼。
故事編得俗套了些,就需要戲詞來成全,沒想到這風流客寫著寫著就寫歪了筆,非添了個風流倜儻的世家公子上去,跟兩個女主角都勾勾搭搭得不清不楚,把啟元帝氣得夠嗆。
顧縝把謝九淵留下來,就是把這戲文給他看,謝九淵看完也是十分的無奈,顧縝越想越氣,謝九淵拍拍他的背,安撫道:“彆氣了,不值當,你看著,我來改。”
說完,謝九淵那筆沾了墨,讀一段就改出一段,而且對仗工整、詞藻通俗有趣,改出的戲文瞬時比先前高出幾座山的格調,顧縝一邊笑話他“閣老少年時定是專看這些艷曲”,一邊趴在謝九淵肩頭凝神默念他改出的戲文,一時竟是看得痴了。
是改到二人洞房花燭一段,謝九淵下筆如龍,顧縝看著謝九淵筆下二人對話,不禁念出了聲。
“……同修姻緣天訂,人間一世連理……念菩薩慈悲,成全你我,既是姊妹情深,亦是夫妻比翼……佛祖看花不是花,你我非男亦非女,仙山紅塵,上天入地,你是你,我是我,一雙蝴蝶,一對鴛鴦,總不過你挨著我、我依著你,佛前共修來,塵世同渡去,朝朝暮暮,永不分離……”
到謝九淵改完,顧縝還思念著一句“朝朝暮暮,永不分離”,跟魔怔了似的,謝九淵看得好笑,拉著他在御書房慢慢走著,晃了幾圈終於晃回了神,顧縝靠在謝九淵背上,沉默了半晌才開口,說是想吃娘做的糯米糕。
“好”,謝九淵自然答應,“我回去讓娘給你做。”
顧縝在他背後蹭了蹭,輕聲說:“要做成白兔樣子的。”
謝九淵悶笑,也應了:“好,做成白兔樣子。”
這齣戲最後取名為《金玉良緣》,作者署名雲中客,交給了京中大熱的靈侖班,一經演出便大獲好評,雖然兩位主角化名為“柳鶯鶯”和“梅雪”,可原型還是一看即知,民間熱熱鬧鬧地猜了兩三個月,啟元帝還真的就下旨給柳瑩和蘭芷賜了婚。
有了戲文做鋪墊,民間反應倒確實不大。
一方面,到底是兩個姑娘,百姓們心中同情一點,何況一個被趕出家族一個毀了容,大家都覺得很慘,兩個人做個伴也不怎麼樣。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許多人脫離了田地進入工廠做工,宗族勢力的影響小了許多,禮教也顯得落伍起來,女子也在官方的鼓勵下進入工廠自給自足,說話有了底氣,她們對柳瑩和蘭芷的支持態度也影響了身邊人的看法。
柳瑩帶著蘭芷謝恩離去,顧縝就臉色不善地在紙上瞎劃拉,他難得這麼幼稚,謝九淵自然要逗他,“羨慕了?”
“是啊”,顧縝拿眼睛看他,“閣老不羨慕?”
“羨慕”,謝九淵從善如流,“臣羨慕死了。”
顧縝好笑,拿奏摺輕輕拍謝九淵額頭,然後打開一看,喲,外國打起來了。
謝九淵側過臉一起看,笑道:“王大人可得失望了,他還想出海去買膠捲呢。”
“玩物喪志”,顧縝渾然忘記了被他小心收好的那張照片,張口就是訓斥,轉而也笑起來,“海貿縮減,小嬸又得給朕臉色看了,這可怎麼辦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