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宮中要賜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多謝三嬸娘替我考慮得這麼周到。如今才剛回來,事情都還沒有理順,這些事情等過些日子再說。」沈靜秋含笑拒絕。

  羅王氏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還在自說自話。「五郎媳婦,這事關湘兒的前程,你可要上心。雖說咱們湘兒出身富貴,那是一等一的豪門閨女。可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家中有好女,就該讓世人都知道。如此將來才能替湘兒挑選一個如意郎君。」

  沈靜秋含笑說道:「湘兒還小,婚姻大事晚兩年再說也不遲。而且現在宮裡面不太平,這個時候過於高調,萬一將來……豈不是讓人看了笑話。」

  羅王氏心頭一驚,面容嚴肅的問道:「五郎媳婦,你今日進宮可有見到皇后娘娘。娘娘身體還好嗎?」

  沈靜秋嘆了一聲,面容有些哀戚,「娘娘的身子骨不太好。三嬸娘也知道,太子過世,二殿下瘋癲,這兩件事情對娘娘的打擊太大。若非還有齋哥兒,我都擔心娘娘能不能撐過去。」

  「這麼嚴重。」羅王氏完全沒想到。宮裡生的那些事情,延平帝下了封口令。就算消息傳了出來,也很難傳到羅王氏的耳朵里。羅王氏同大部分一樣,只以為皇后娘娘事傷心過度而已,休息一段時間就能養好。卻沒想到,事情遠遠比表面看到的嚴重得多。

  羅王氏緊張的問道:「那現在咱們該怎麼辦?要是皇后娘娘有個三長兩短,如今太子又沒了,咱們羅家會是個什麼下場。」

  沈靜秋輕描淡寫的說道:「下場不會太好。所以我和五郎才從金州趕回來。」

  羅王氏悚然一驚,「你們是為了皇后的事情趕回來,此事可有挽回的餘地?那齋哥兒也是皇后嫡子,總有機會吧。」

  沈靜秋輕笑一聲,「三嬸娘,侄兒媳婦說句不客氣的話,這些事情你最好莫要操心,更不要對諸位兄弟嫂嫂弟妹們提起,這樣對大家都好。總之,就算羅家要倒霉,最先倒下的也是我和國公爺。」

  羅王氏心中驚慌莫名,「五郎媳婦,你同嬸娘說實話,此事有多大把握?萬一皇后娘娘……我們是不是該事先做點準備。」

  「三嬸娘莫慌。你只需記住我的話,安心留在家中,如同往常一樣,不露任何聲色,等我的通知就行。」沈靜秋鄭重的對羅王氏說道。

  羅王氏連連點頭,嘴裡一直說道:「你放心,我肯定聽的,我誰也不說,就等你的通知。五郎媳婦,要是有個萬一,你可得及時通知嬸娘啊。那些年嬸娘是怎麼對你的,你心裡有數。嬸娘可沒做過對不起你的事情。」

  沈靜秋含笑說道:「嬸娘放心,我心裡頭是一直記著嬸娘的好處,自然不會忘了嬸娘。有了消息後,我會第一時間派人通知嬸娘。」

  「那就好,那就好。」羅王氏暫且放下心來。此刻羅王氏也沒有心思八卦羅家其他人,更沒有心思去關注沈靜秋如何安排湘兒的將來。她更關心羅皇后的下場,羅家的將來,以及羅家三房會受到什麼樣的牽連。

  羅王氏沒了說話的興趣,對兒媳婦的伺候也是橫挑鼻子豎挑眼,各種不順眼。

  沈靜秋耳朵邊清淨了,自然不再理會羅王氏的心情。沈靜秋繼續招呼其他人,表面看去,大家彼此之間也是其樂融融。

  招呼完了羅家人,沈靜秋又計劃著要去一趟沈家。先給沈家下了貼子,約定了時間。

  沈靜秋先叮囑三個孩子,到了外祖家一定要有禮貌,要知道進退。尤其是湘兒和望哥兒,都是第一次去沈家,也是回京後第一次出門做客,沈靜秋更是叮囑了又叮囑。望哥兒在沈靜秋面前老實的很,沈靜秋說什麼就聽什麼。至於湘兒,卻表現得有些不耐煩,叫道:「娘親,女兒都知道啦。娘親比在金州的時候囉嗦多了。」

  沈靜秋狠狠的敲了下湘兒的頭,「胡鬧。娘親這也是擔心你們。你倒好,不領情就算了,竟然還敢嫌棄娘親囉嗦,該打。」

  湘兒吐吐舌頭,「女兒知錯了。可是娘親也說外祖父和外祖母都是極好的人,就算女兒犯了些小錯誤,相信外祖父和外祖母也不會計較吧。至於小舅舅,他更不會同咱們計較。」

  「你又知道了。你倒是成了先知。」沈靜秋對湘兒很是無奈,這丫頭的性子太過跳脫。羅王氏說對了一句話,是該請兩個教養嬤嬤回來好好教導湘兒,不能再放縱她,得將她的性子收一收。沈靜秋暗暗下了決心,但是湘兒還樂呵呵的,不知道自己的苦日子快要到了。

  轉眼到了去沈家的日子,沈靜秋和湘兒坐上馬車,男孩子們和羅隱則是騎馬,全家啟程去沈家。

  十多年沒同父母見面,沈靜秋心中有些忐忑,有些近鄉情怯。不過聽到湘兒嘰嘰喳喳的吵鬧聲,沈靜秋的心情又很快平復下來。那是她的父母,她的家人,無論她生什麼樣的變化,無論大家多少年沒有見,她的親人都會一如既往的接納她。

  到了沈家,在二門下了馬車。就見到一個清俊斯文的年輕男子含笑站在門口迎接。沈靜秋張了張嘴,接著露出驚喜之色,「浩哥兒?」

  年輕男子面上露出一絲尷尬之色,「姐姐,弟弟早已成年。」

  沈靜秋哈哈一笑,說道:「好吧,不能再叫你浩哥兒,得叫你七弟。」

  沈靜浩笑了起來,「多謝三姐。這就是湘兒吧,長得真好,和三姐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將來長大後,怕是一家女百家求。」

  湘兒好奇的望著沈靜浩,「舅舅,什麼是一家女百家求。」

  望哥兒當即說道:「笨蛋,就是說你長得很好看。」

  湘兒吐吐舌頭,臉頰有些紅,顯得幾分羞澀。

  沈靜浩又認出望哥兒,隨意幾句話,就將望哥兒誇得眼睛亮,臉頰紅。接著又是羅朝,沈靜浩感慨了一句,「當年離開京城的時候,還只是一個小不點,一轉眼都成了大人了。要是在外面貿然見到,只怕一時間都不敢相認。」

  羅朝也有些激動,叫了聲舅舅。沈靜浩很大聲的應了下來。接下來,沈靜浩又同羅隱彼此見禮,兩人見面,貌似有些火花四濺。沈靜秋只裝作什麼都不知道。

  沈靜浩將沈靜秋一家人迎進二門,「父親母親早就在花廳里等著。得知三姐要帶著外甥們來,母親激動得昨兒都沒睡好。父親雖然什麼都沒說,但是我還是能看出來,父親也是極為激動的。」

  沈靜秋有些擔心的問道:「父親這兩年還好吧?身體如何?」沈青康在兩年前因為朝中鬥爭,以及延平帝的打壓,不得已只好辭官致仕,在家深居簡出。沈靜秋當初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還特意寫了一封信回來詢問情況。結果收到的回信只是幾句輕描淡寫的話。

  沈靜浩苦笑一聲,「要說父親過的不好,那也不盡然。說父親過的好,似乎也不是實話。總之,三姐自己看吧。」

  沈靜秋越擔心起來。

  到了花廳,見到明顯蒼老的余氏和沈青康,沈靜秋的眼淚瞬間就落了下來。

  余氏更是嚎啕大哭,「我的乖女兒,快點過來,讓娘親好好看看。」

  沈靜秋撲進余氏的懷裡,哭著說道:「女兒不孝,一走這麼多年,讓父親母親操碎了心。」

  兩母女抱頭大哭,沈青康哎呀了幾句,勸道:「人都回來了,大家都是好好的,有什麼值得哭的。趕緊別哭了,讓孩子們看笑話。」

  沈靜秋這才擦乾了眼淚,余氏嗔怪,對沈青康說道:「就你話多。」

  沈青康呵呵一笑,也不在意。

  沈靜秋起身,領著三個孩子上前給沈青康還有餘氏見禮。見到幾個外孫,沈青康連說了好幾個好字,激動心情溢於言表。余氏則急忙拿出見面禮來,送給三個孩子。三個孩子都恭敬的接受了。

  沈靜浩又帶著一個小婦人出來同沈靜秋他們見面。

  沈靜秋睜大了眼睛,好奇的打量那小婦人,「這就是弟妹吧。」

  沈宋氏恭敬的給沈靜秋見禮,「見過三姑太太,見過國公爺。」

  沈宋氏容長臉,膚色白皙,未語先笑,給人印象很好。出身書香門第,同沈靜浩站在一起,還真是一對璧人。沈靜秋好奇的問道:「弟妹娘家同越州宋氏可有關係?」

  沈宋氏掩嘴輕笑,說道:「高祖年輕時,就已經從越州宋氏分了出來。我們這一支是越州宋氏先祖嫡次子一脈,是正經的嫡出後裔。」

  沈靜秋連連點頭,「金州知府夫人,也姓宋,出身越州宋家。說起來你們還是本家。」

  沈宋氏笑道:「按照輩分,我得叫那位知府夫人一聲堂姐。」

  沈靜秋不得不感慨,這個世界真的很小。走了幾千里,也能見到共同認識的人。同沈宋氏見過後,大家分別落座。沈靜秋很是關心沈青康的情況。只是單從表面看,沈靜秋並不能看出什麼問題來。

  等到大家散去,沈靜秋同餘氏關起門來說話的時候,沈靜秋才直言不諱的問起沈青康的境況。

  余氏嘆了一聲,「說好不好說壞也不壞。你父親在朝中這麼多年,也是做了些實事。雖說時局艱難,好歹身在朝中,也能揮餘力。可是如今你父親不得不致仕養老,心中自然有些意難平。他常說他不在乎,可是我都知道,他還是時刻關注著朝中的動靜。好在,你父親性子淡薄,這致仕後的日子也不算太難過。畢竟當年在床上躺了那麼多年,都撐了過來。如今這點難處,還難不倒你父親。」

  沈靜秋鬆了一口氣,「其實父親致仕了也好。以當今陛下的性子,能夠容忍父親在朝中那麼多年,已經是出乎許多人的預料。父親如今離開了朝堂,雖說日子煩悶了一點,但是至少沒有性命之憂。」

  「是啊!這也算是致仕的好處之一。」余氏嘆了一聲,「也不知你父親怎麼想的,一直壓著靜浩,不讓靜浩去參加會試。當年靜浩得了鄉試解元,先生都說下一場會試靜浩定能奪狀元之位,只可惜你父親壓著他,不准他去參加那一年的會試。偏生靜浩也不反對,一味聽從你父親的話。到如今,靜浩還只是舉人功名,不曾出仕。」

  沈靜秋緩慢的說道:「女兒要是沒記錯的話,靜浩考中解元那一年,也不過十七八吧。」

  余氏一臉得意的說道:「虛歲十八,也事在那一年,你父親做主同宋家訂了親。次年就將宋氏娶了回來。」

  沈靜秋笑道:「高中解元,才不過十七八,這讓多少學子羨慕嫉妒恨。正所謂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十七八的解元,稱為天才都不為過。父親當年壓著他,不讓他參加會試,女兒認為這個決定是對的。正所謂少年得意易張狂,偏生官場上容不下張狂之人。為免禍端,父親才壓著靜浩,希望他多加歷練,將性子打磨一番,屆時再走上仕途,也不算晚。」

  見余氏依舊不太贊同,沈靜秋笑道:「娘親也別太操心了,靜浩自己都不介意,娘親何必一直計較。而且我看靜浩如今沉穩了許多,說不定後年,父親就會讓靜浩下場。屆時靜浩高中狀元,那可是一門兩父子雙狀元的美譽,全天下的人都要羨慕母親的福氣。」

  余氏哈哈大笑起來,「你啊,就是嘴甜。我想起當年你父親高中解元後,也沒著急著參加會試,而是出門遊歷數年。偏生也是因為這個落下病根。可就算如此,你父親拖著病體,竟然也能高中狀元,可見你父親的才華絕對是實至名歸。靜浩,是你父親親自啟蒙,想來也是繼承了你父親的衣缽。為娘不擔心靜浩能不能考上,為娘只擔心如此蹉跎下去,會耽誤了靜浩的大好年華。」

  沈靜秋笑了起來,直說余氏操心太多。都是做祖母的人了,這些事情交給兒子媳婦們操心就行了,安心享受兒孫們的孝敬,豈不是更好。

  余氏笑道:「我啊就是操心命。」

  沈青康同沈靜浩一起考察了羅朝和羅望的功課。沈青康連說羅隱是個蠢材,糊塗蟲,以羅朝的才華,本該從文,可是羅隱卻讓羅朝棄文從武,簡直是暴殄天物。當著兩個外孫的面,沈青康就將羅隱罵了個狗血噴頭。

  羅隱也不辯解,笑哈哈的,半點沒將沈青康的話放在心上。

  沈青康氣了七竅生煙,指著羅隱問:「你說,你到底是怎麼想的?這麼好的苗子,就被你這樣糟蹋,你於心何忍。」

  羅隱這才收起笑臉,嚴肅的回答道:「啟稟岳父大人,朝哥兒身為國公府的嫡長子,他的要任務就是繼承國公府,維持國公府的榮光。至於讀書考學不過是其次。而國公府是靠軍功起家,想要維持國公府,朝哥兒身為嫡長子,從軍是他必須必須選擇的道路。」

  「胡說八道。誰說身為國公府的嫡長子就不能讀書進學?你簡直是糊塗透頂。歷朝歷代,多少勛貴人家的子弟都棄武從文,做出了一番成就。為何換到羅朝這裡就不行。難道就你們定國公府特殊。」沈青康義憤填膺,指著羅隱大罵。

  羅隱面無表情的說道:「岳父大人所說的那些例子,小婿全都知道。但是小婿要斗膽問岳父一句,那些棄武從文的勛貴世家,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沈青康頓時語塞。

  羅隱繼續說道:「身為勛貴世家中的一員,同為勛貴世家出身的那些人才可能成為我們的臂膀,才有可能在關鍵時刻助我們一臂之力。身為勛貴世家,最重要的不是祖上多能幹,更不是讀書多厲害,而是手中一定要手握兵權,家中子弟一定要從軍,如此才能代代流傳,不至於斷了傳承。至於說到文臣,文臣向來視勛貴世家為仇寇,如果勛貴世家的子弟棄武從文能夠得到什麼結果?只會得到文臣的排擠,武將的打壓,最終落到兩頭不是人,兩頭得罪人的地步。當然,小婿也不否認天縱奇才的存在,可以在文臣和武將之間遊刃有餘。但是小婿不能讓朝哥兒去冒這個險,更不能將國公府陷入險境。」

  沈青康大皺眉頭,直言問道:「你是這麼想的?」

  羅隱點頭,「是,小婿就是這麼想的。這個道理小婿也同朝哥兒說的清清楚楚,朝哥兒自己也願意從軍,並無勉強之意。」

  沈青康長嘆一聲,「你們啊,真是暴殄天物,浪費人才。可惜可嘆,一個狀元之才就被你們給糟蹋了。」

  羅隱朝羅朝那裡看了眼,然後說道:「即便從軍,也能建功立業,名傳千古。至於從文,恕小婿冒犯,文臣中多半都是沽名釣譽之輩,小婿還真不屑同這樣的人打交道。」

  沈青康哈哈大笑起來,「雖說老夫對你很是不滿,不過老夫就是喜歡你說實話。這樣的實話,老夫可是好多年都沒聽到過了。」

  羅隱這才笑了起來,「多謝岳父大人的體諒。」

  沈青康轉眼又板著臉,「你別太得意。望哥兒,你到外祖父身邊來。外祖父問你,你是願意從軍還是願意從文?」

  望哥兒左右看看,先偷瞄了羅隱一眼,又朝羅朝那邊看去,最後猶豫著說道:「外祖父,孫兒還沒想好到底是要從文還是從武。孫兒兩個都喜歡,都覺著挺有意思的。」

  「是嗎?」沈青康摸摸望哥兒的頭,心裡頭有些遺憾。望哥兒讀書的天分比不上羅朝,性子也沒有羅朝那麼穩。不過孩子還小,還有足夠的時間去決定這一生要走什麼路。沈青康笑了笑,對望哥兒說道:「望哥兒,外祖父對你唯一的要求就是,無論是習文還是從軍,都需要百分百的投入,不可三心二意。還有無論身處何種環境,都不要忘記自己的本心本性,更不能忘記自己的志向。」

  望哥兒望著沈青康,問道:「外祖父的意思就是讓孫兒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是嗎?」

  沈青康笑著點頭,「正是。」

  望哥兒咧嘴笑道:「外祖父放心吧,孫兒不是土包子,什麼都見識過。想要收買孫兒,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至於所謂的困境,孫兒現在還沒遇到過,所以孫兒也不知道那時候自己會如何抉擇。不過外祖父放心,我肯定不會丟了國公府的臉面。」

  羅隱哈哈大笑起來,顯得十分得意,「不錯,不錯,不愧是我的兒子,就該有這份志氣。」

  沈青康也笑了起來,望哥兒雖說沒有羅朝有讀書天分,貌似也沒有羅朝聰明,但是小小年紀,心中如同明鏡一般,對自己有著清醒的認識,這一點當真是難能可貴。就算望哥兒將來做了紈絝子弟,也一定是一個清醒的紈絝子弟。沈青康連連點頭,羅隱和沈將秋將兩個孩子教得很好,這一點著實難得。至於湘兒那個孩子,一個姑娘家,大可放鬆一點,不需要那麼多的要求。

  望哥兒跑著去找沈靜秋,稟報外祖父考察的結果。在半路上遇上湘兒,結果就被湘兒拉走,去沈家後院探秘。

  沈青康則抽空過來同沈靜秋說話,直言不諱的問道:「靜秋,如今宮中局勢不穩,皇后娘娘隨時都有可能仙逝,你同羅隱到底有何打算?」

  沈靜秋好奇的問道:「父親沒問五郎嗎?」

  沈青康皺眉搖頭,「這些話問你更合適,羅定邦那小子,在老夫面前未必肯說實話。」

  沈靜秋失笑,然後說道:「父親既然已經知道宮中情況不妙,國公府自然不能坐以待斃。必要的時候,只怕要做一次亂臣賊子。」

  沈青康大皺眉頭,「你們想好了?上一次先帝過世,羅定邦就差點背上亂臣賊子的名聲。雖說後來化解了這個危機,但是老夫堅信,當初羅定邦拿出來的旨意,肯定有問題。雖然老夫不知道他是怎麼做到的。這一次,總不能同樣的手段再來一次。總之,你們切莫將世人當做傻子玩耍。」

  沈靜秋躬身說道:「父親誤會了,女兒同五郎從來不敢輕視朝中諸位大臣的智慧,更不敢欺騙世人。只是如今的局面同當年又有所不同。若是國公府束手待斃,父親可有想過那個後果?屆時國公府將被夷為平地,沈家也會受到牽連,所有人都沒可能獨善其身。父親對陛下的性子應該很清楚,陛下絕對不是一個大度的人。」

  沈青康嘆氣,「老夫自然知道陛下的性子。這麼多年下來,朝中從來就沒斷過廢后的聲音。而羅皇后能夠堅守這麼多年,也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以此可見,羅皇后也是一個奇女子。只可惜命不太好。靜秋,老夫不管你和羅定邦究竟要做什麼,老夫對你只有一個要求,務必保全自己。有時候低頭認輸也是一種策略。」

  沈靜秋鄭重說道:「父親的教誨,女兒牢記在心。父親放心,五郎做事有分寸,女兒也不是糊塗之人。而且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知道最終會是什麼結果。」

  沈青康再次嘆氣,他本想說,如果定國公府有什麼需要儘管開口。可是這句話最終也沒能說出來。他不僅是一個父親,更是一家之主。他的所言所行,關係著上百人的性命,所以他不能任性,更不能感情用事。他所能做的就只是叮囑沈靜秋注意安全,隨時留意宮中的情況。

  離開了沈家,坐在馬車上湘兒還嘰嘰喳喳的說著話,嚷著沈靜秋,說是以後要多出門,多見識見識。沈靜秋輕撫湘兒的頭,「喜歡到別人家做客嗎?」

  湘兒點頭,「喜歡。可以認識好多人,見識好多不同的事情。娘親,我們以後經常出門好不好?」

  沈靜秋笑了笑,應下來,「好!」

  沈靜秋同羅隱早在回京之前,就已經意識到日子不會太好過。只是沒想到延平帝的手段會這麼快。回京第五天,宮裡來了兩個內侍,說是延平帝召見羅隱進宮覲見,有要緊的事情相商。

  羅隱跟隨內侍進宮,沈靜秋在家處理內務。只是羅隱這一去,直到傍晚才回來。見羅隱一臉陰沉的模樣,沈靜秋心裡頭頓時咯噔了一下,「五郎,可是出了什麼事?」

  羅隱望著沈靜秋,嘆了一口氣,然後揮揮手,讓所有下人都退下去。等到書房裡只剩下他們兩人的時候,羅隱才說道:「今日陛下問起了朝哥兒的婚事。」

  沈靜秋心頭一驚,當即就有了很不好的預感,「陛下怎麼說?」

  羅隱咬牙說道:「陛下得知朝哥兒還沒有定親,有心做媒。想讓朝哥兒尚公主。」

  「尚公主,那怎麼可以。朝哥兒可是國公府的嫡長子,怎可尚公主。朝哥兒還是男子,陛下怎麼會對他如此防備。」沈靜秋激動的叫了起來。

  「陛下哪裡是在防備朝哥兒,他根本是在防備咱們,讓咱們噁心。」羅隱狠狠的錘了桌面一拳頭,心中怒氣橫生。

  沈靜秋頹然,「那該怎麼辦?宮裡還沒有下旨賜婚吧。」

  羅隱搖頭,「還沒有下旨,不過看陛下的意思,下旨賜婚不過是遲早的事情。」

  沈靜秋當即激動的說道:「不行,絕對不能讓朝哥兒娶公主,我絕對不會讓軒轅氏的女人做我的兒媳婦。五郎,此事無論如何都要想辦法攔下,就算是抗旨不尊也在所不惜。」

  羅隱蹙眉。

  沈靜秋又急切的問道:「五郎,今日你可有見到皇后娘娘?」

  羅隱搖頭。

  沈靜秋當即決定,明兒一早就往宮裡遞牌子,求見皇后娘娘。若說這世上還有誰能夠幫朝哥兒免除尚公主的禍事,那非皇后娘娘莫屬。羅隱點點頭,囑咐沈靜秋,見了皇后娘娘後,一定要小心說話。皇后娘娘的身體如今經不起刺激。

  沈靜秋說道:「五郎放心,我心裡頭有數。」夫妻二人一致決定,此事暫且不告訴羅朝,免得那孩子東想西想。

  次日一早,沈靜秋遞牌子進宮,事情很順利,只等了一個時辰,皇后宮中就來了人迎沈靜秋進宮。沈靜秋跟著內侍前往皇后宮中,一路上沉默不語,心裡頭又是擔心朝哥兒,又是擔心皇后娘娘的身體。

  到了皇后寢宮,經過通報,沈靜秋獨自前往。不出意外,軒轅齋依舊伺候在皇后娘娘身邊,寸步不離。沈靜秋上前,心疼的說道:「齋哥兒快去休息吧,這才幾天,人就瘦了一圈。」

  「舅母來了,我沒事,睡一覺就好了。」軒轅齋笑著說道。

  羅皇后又是擔心又是欣慰,她說道:「這孩子就是太固執,本宮早就叫他下去休息,就是不肯聽勸。瞧瞧,那小臉瘦的,本宮心疼的很。只怪本宮無能,竟不能讓孩子安心一天。」

  「母后千萬不要這樣說。」軒轅齋急切的說道,「兒子照顧母后,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母后再說下去,兒子該無地自容了。」

  沈靜秋拍拍軒轅齋的肩膀,「好孩子,我們都知道你孝順,不過你也要保重身體。我和你母后有些話要說,要不你先下去眯一會。等我們說完話後,我再讓人叫醒你。」

  軒轅齋很順從的答應下來,「我聽舅母的,這就下去休息。」

  沈靜秋看著軒轅齋的背影離去,對羅皇后說道:「齋哥兒長大了,可比以前懂事多了。」

  羅皇后幽幽一嘆,「他更聽你的話。本宮是個不稱職的母親,他不聽我的也是情有可原。」

  「娘娘千萬別這麼說。他只是還不習慣而已,等時日長了後,就不會這樣。」

  羅皇后輕聲一笑,「靜秋無需緊張,本宮不是小氣之人,更沒有怪罪誰的意思。本宮只是實話實說,反省自己這些年對齋哥兒究竟忽略到了何種程度。我雖生了他,卻沒有教養過他一天,他同本宮之間有隔閡,本是平常的事情。你雖是他的舅母,卻勝似生母,他聽你的也是他的孝心。」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