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一邊不假思索道:“楊大人,朝廷賑災委實不假,可是那糧食都不知道流入哪些碩鼠倉里,平頭百姓那裡享的了那種福,自然只有餓死的分。”
朝廷風氣日下,任用庸才,歸根結底,不還是jian臣當道。
誰人不知,只要給那個人備上豐厚大禮,就可以青雲直上,任意魚肉百姓。
楊桃只是未料到,這個艷色禍水還真是禍及天下。
但憤怒之餘,楊桃只覺得這薊州總兵為人煞是奇怪,臉都要貼到自己鼻子尖上了,還擠眉弄眼的,讓人心裡無端的生出一種想一腳端在他臉上的念頭。
楊桃強忍著不躲,洪聲喝道:“難不成我臉上長了黑癬,你倒是瞅個什麼勁!”
吳連居然毫無畏懼,似乎等了許久一樣,規規矩矩的鞠了一躬,又起身道:“楊大人,當真不記得下官了?”
楊桃愕然,原來是故人,既然如此可要好好端詳一番。
如此,楊桃便湊上去定睛細看。
“吳大人,眼角有穢。”
吳連頹然,低頭擦了眼屎。
楊桃絞盡腦汁,也想不出這吳連之前在哪裡見過。
正欲開口詢問,吳連已擦好了眼屎,抬頭回話“楊大人,吳連幼年曾與大人共讀於一間學堂,就是被大人帶出去拍泥巴然後挨板子內個。”
楊桃有如醍醐灌頂,“你是吳郎中家的小公子!”
吳連欣喜萬分,“正是在下,闊別數十載,吳連不才,混跡地方,期間一直久仰楊大人盛名,未料今日一見,楊大人已然從懵懂幼齡長成了聲震四方的名臣了。”
楊桃想想自己幼時做的那些丟人事,只覺麵皮兒發紅, “不敢當不敢當。”
吳連不由得靠得楊桃近了些:“走,下官備了些薄酒,雖不及京城珍饈玉食,但鄉下野味還算新鮮,大人旅途勞累,國家大事先放一放,眼前接風洗塵才是正事。”
楊桃搖頭道:“城下饑民如此,邊城蠻夷虎視眈眈,我怎能貪圖一時享樂,而有所鬆懈,還是先去官邸商量一下攻防事宜。”
一邊站了許久的老僕忍不住開了口:“少爺,好歹先到新宅上歇息一下,換件衣裳,你這路上燒了兩日,渾身都汗透了,忒酸臭,估摸入水能下三兩泥。”
楊桃轉頭怒目而視:“你想嘔死我麼?”
吳連笑道:“既然如此,那楊大人先稍做歇息,待談完了軍機後,吳連再次與楊大人共續舊時。”
***
邊城距薊州,約莫百十里路程,待楊桃到了不久後,於松也風塵僕僕抵達離邊城最近的城市大同。
蠻夷距城門約二十里安營紮寨,數量不明。
於松連水都顧不上喝,直徑選了親信密談。
兩柱香的時辰後,滿滿七個斑駁的鐵皮大箱,用干糙覆蓋裝了馬車,浩浩蕩蕩出城。
為被避人耳目,表面順著南門而下,實則繞路北上。
於松不敢等到深夜行事,生怕晚一刻蠻夷就攻上來,到時候人財兩失,為時已晚。
於是,親信裝扮成了馬夫,載著於松為官多年的積蓄,出行談判。
估計到了對面敵營,應該天色正當傍晚。
於松立在城牆上,看遼遠盡頭升騰起的點點炊煙,仿佛對面兵營的火燃在了自己心頭一般,眼底儘是焦灼。
如若此計不成,那麼只能拼死一戰。
前幾日蠻夷剛已幾萬精騎擊潰邊城最為精銳的幾十萬大軍,所向披靡。
而現在,即便正由幾十萬援兵朝此地連夜奔襲,可最快也是隔日才會道。
大同駐兵僅一萬多人,面對著幾萬蠻夷。
勝負毫無懸念。
於松悲從心來,合掌額前,乞求上蒼保佑。
守城將士見於松面色淒淒,也都不由得鬥志全無。
於松站在牆頭吹風,一直吹到了日落西沉。
最後一抹猙獰的餘暉拉下了黑暗的簾幕,副將傳報,蠻夷拔營退兵了。
於松雙膝一軟,放鬆後才覺心力交瘁。
空蕩蕩的馬車進程,馬夫的臉色並不好看。
因為蠻夷收下了錢,答應了撤退,
可卻是撤出大同轉向薊州出發了。
***
此時楊桃已然全部參觀完了吳連的備戰陣勢,並得出了一個結論。
吳連為人雖忠直,但卻是個蠢材。
見楊桃面色陰沉,吳連不由得搓了搓手,“大人有何想法,不妨直說。“楊桃嘆了口氣,道“看著城外遍地的馬絆,坑地,你是想主守了?”
吳連點頭,“薊州存兵區區幾萬,就久歇未戰,實力較蠻夷天壤之別,出戰必定打敗,所以才與城外設埋伏,削弱蠻夷攻城勝算。“楊桃並不反駁,只是繼續問:“那既然守城,我見城外兩側修築的關道,多了兩個城門,豈不分散守城兵力?”
吳連如實相告:“是為了迎接援兵,薊州京城門戶,若染戰事,定會有大批援軍相助,設此關道,為避免其遭正門坑底馬絆之難。”
楊桃突然面色驟變:“未戰就如此強敵弱我,有將如此恐盡失軍心!況且你既住守,又修築關道以待援兵,若援兵未到你又如何?蠻夷抵達薊州也是過三關斬六將,恐援兵早就與前線陣亡,沒有援兵道薊州,你建的那些個關道城門,不過是讓你之前挖的那些個坑地都白費了功夫而已,蠻夷自會從關道入城。你生為武將,當熟讀兵法,用兵如此,委實荒誕!”
吳連抬起手背拭了拭腦門上的汗“還請督師指教。”
楊桃沉了嗓子“當先主守而後攻。堵死兩側關道,布城中所有火炮上城牆,若蠻夷進犯,則以火炮擊之,其威力較坑地而言,不可同日而語。將城門前馬絆去掉,備一萬精騎和幾萬步兵與城內,待炮火過後,蠻夷陣形已亂,此時騎兵率先出城,以速度徹底衝垮其戰線,趁其措手不及之時大傷其元氣,在以步兵出擊,制其殘兵。”
吳連自愧不如:“炮火轟,騎兵沖,步兵砍,楊大人,下官心服口服。”
楊桃面色愈加陰沉:“話雖如此,但是你手下兵從未經戰,倒時候出去了恐逃退現拙。“吳連面露尷尬道:“下官明日起定布炮強兵。”
燭心搖曳,困眼般懨懨欲睡。
楊桃的臉上彌了一層淡淡的金輝“別明日了,今晚就布袍防襲。”
京城內,吏部尚書府上仍舊燈火闌珊。
奔襲千里的使者得了信兒,勒馬府前,匆匆下了鞍,被幽竹引著進了府。
深夜,千里之外馬踏春泥,蠻夷揮軍而下。
***
天黑雲低。
楊桃從夢中驚醒。
門外是急促的敲門聲。
楊桃翻了個身,忙起身披了衣衫開門。
吳連點了一盞燈,面色如土。
“楊大人,這個剛從城外送來的……”說罷便塞過來一張書函。
楊桃展開書函,薄薄的一頁紙拿在手裡,就著微光,楊桃眉宇微蹙,又緩慢的舒展開了。
吳連滿臉細汗“……真是奇怪,怎的這樣快就到了,也沒有前方兵敗的信兒……”
楊桃將信慢慢折上,靜默不語。
信里寥寥數筆,卻字字錐心。
蠻夷稱其已屯兵十里外,若降,則只擄城中財物不動一兵一卒,反之,則二十萬大軍隨時攻城。
蠻夷自信滿滿,於斯可見。
吳連以手拭額上汗珠,“莫不是前面的將領降了?蠻夷集軍二十萬,意欲勸降,否則攻城,援軍又未到,薊州城內空虛,這可如何是好?”
楊桃怒目:“慌什麼!號稱二十萬大軍,騙的就是你這種昏將!兵臨城下,當沉著應戰,豈能動降敵之心。”
吳連喉頭一哽“大人,城中兵力兩萬,即便是謊稱,蠻夷少說也有七八萬,實力實在太過懸殊,不如詐降,先予以財富以撫敵心……”
楊桃怒不可遏:“你若畏戰,則可殺我而後叛,否則,我定與薊州共存亡,寧死不降!”
吳連屈膝跪下,聲淚俱下:“楊大人,我怎是那種卑劣小人!大人一片冰心,吳連自愧不如,只求大人不計前嫌,吳連定跟隨大人無二心,如再萎縮之意,請大人斬我於城牆,殺一儆百!”
楊桃見吳連如此,氣也消了大半,“既然如此,先前之計已然全無準備時間,當務之急是封城堵道,布置防務,徹查城外來人士以防細作。蠻夷此次夜襲,全城將士,當死守薊州!”
吳連領了命,匆匆離去。
薊州城徹夜未眠,烽火連城,數門紅衣大炮推上了城頭,弓箭手整裝待發,全城入口盡數堵死,城內民兵林立,以防內jian作祟。
楊桃執筆蘸墨,下書於蠻夷,並囑信使待防務布好後,在予以送敵。
信使走後,屋內空無一人。
楊桃負手立於案前,只覺心悸。
如若自己晚到一日,那麼薊州後果不堪設想,自己也恐將成了蠻夷刀下鬼。
然而此時應戰,也是朝不保夕,命若懸絲。
細究其因,也不知這等燃眉之急是拜誰所賜。
薊州戰事確實不該如此倉促而臨的。
天色透亮,
火把熄,青煙未盡。
涼風肆虐,吹的旗幟翻飛,
除城牆守衛,楊桃讓吳連集麾下全軍於城門處。
楊桃面色平靜,“今至城外賊傭兵數萬,駐營十里,致使吾等受圍與此。想在場多半將士都乃薊州人士,無人願見賊踐故里,母妻被擄,而唯一的擋賊於城外的活路只有同心協力,共同抗賊。縱援兵未到,敵我懸殊,但且人自為戰,定大功告成,反之,則必敗無疑。成敗之機,在此一舉,諸將當全力以赴,死守薊州!”
語畢,眾將沉聲喝諾。
楊桃轉身面朝吳連,“勞吳總兵分出五百弓箭手,於城牆上待命。”
吳連拱手道:“卑職以備伍仟,用以退敵。”
楊桃搖了搖頭:“這五百弓箭手並非用來殺敵。”
吳連面露惑色。
楊桃冷聲道:“令這五百弓箭手背敵面內,發現城內有動搖軍心意欲降敵者,無需奏報,格殺勿論!”
此言一出,全軍鴉雀無聲。
吳連立在一邊,攥緊了手,儘是一片汗液。
楊桃一撩官服,屈身跪拜“楊桃乃皇上欽點大學士督師,幸於諸將守薊州,楊桃願以性命相博,榮辱與共。”
朝廷風氣日下,任用庸才,歸根結底,不還是jian臣當道。
誰人不知,只要給那個人備上豐厚大禮,就可以青雲直上,任意魚肉百姓。
楊桃只是未料到,這個艷色禍水還真是禍及天下。
但憤怒之餘,楊桃只覺得這薊州總兵為人煞是奇怪,臉都要貼到自己鼻子尖上了,還擠眉弄眼的,讓人心裡無端的生出一種想一腳端在他臉上的念頭。
楊桃強忍著不躲,洪聲喝道:“難不成我臉上長了黑癬,你倒是瞅個什麼勁!”
吳連居然毫無畏懼,似乎等了許久一樣,規規矩矩的鞠了一躬,又起身道:“楊大人,當真不記得下官了?”
楊桃愕然,原來是故人,既然如此可要好好端詳一番。
如此,楊桃便湊上去定睛細看。
“吳大人,眼角有穢。”
吳連頹然,低頭擦了眼屎。
楊桃絞盡腦汁,也想不出這吳連之前在哪裡見過。
正欲開口詢問,吳連已擦好了眼屎,抬頭回話“楊大人,吳連幼年曾與大人共讀於一間學堂,就是被大人帶出去拍泥巴然後挨板子內個。”
楊桃有如醍醐灌頂,“你是吳郎中家的小公子!”
吳連欣喜萬分,“正是在下,闊別數十載,吳連不才,混跡地方,期間一直久仰楊大人盛名,未料今日一見,楊大人已然從懵懂幼齡長成了聲震四方的名臣了。”
楊桃想想自己幼時做的那些丟人事,只覺麵皮兒發紅, “不敢當不敢當。”
吳連不由得靠得楊桃近了些:“走,下官備了些薄酒,雖不及京城珍饈玉食,但鄉下野味還算新鮮,大人旅途勞累,國家大事先放一放,眼前接風洗塵才是正事。”
楊桃搖頭道:“城下饑民如此,邊城蠻夷虎視眈眈,我怎能貪圖一時享樂,而有所鬆懈,還是先去官邸商量一下攻防事宜。”
一邊站了許久的老僕忍不住開了口:“少爺,好歹先到新宅上歇息一下,換件衣裳,你這路上燒了兩日,渾身都汗透了,忒酸臭,估摸入水能下三兩泥。”
楊桃轉頭怒目而視:“你想嘔死我麼?”
吳連笑道:“既然如此,那楊大人先稍做歇息,待談完了軍機後,吳連再次與楊大人共續舊時。”
***
邊城距薊州,約莫百十里路程,待楊桃到了不久後,於松也風塵僕僕抵達離邊城最近的城市大同。
蠻夷距城門約二十里安營紮寨,數量不明。
於松連水都顧不上喝,直徑選了親信密談。
兩柱香的時辰後,滿滿七個斑駁的鐵皮大箱,用干糙覆蓋裝了馬車,浩浩蕩蕩出城。
為被避人耳目,表面順著南門而下,實則繞路北上。
於松不敢等到深夜行事,生怕晚一刻蠻夷就攻上來,到時候人財兩失,為時已晚。
於是,親信裝扮成了馬夫,載著於松為官多年的積蓄,出行談判。
估計到了對面敵營,應該天色正當傍晚。
於松立在城牆上,看遼遠盡頭升騰起的點點炊煙,仿佛對面兵營的火燃在了自己心頭一般,眼底儘是焦灼。
如若此計不成,那麼只能拼死一戰。
前幾日蠻夷剛已幾萬精騎擊潰邊城最為精銳的幾十萬大軍,所向披靡。
而現在,即便正由幾十萬援兵朝此地連夜奔襲,可最快也是隔日才會道。
大同駐兵僅一萬多人,面對著幾萬蠻夷。
勝負毫無懸念。
於松悲從心來,合掌額前,乞求上蒼保佑。
守城將士見於松面色淒淒,也都不由得鬥志全無。
於松站在牆頭吹風,一直吹到了日落西沉。
最後一抹猙獰的餘暉拉下了黑暗的簾幕,副將傳報,蠻夷拔營退兵了。
於松雙膝一軟,放鬆後才覺心力交瘁。
空蕩蕩的馬車進程,馬夫的臉色並不好看。
因為蠻夷收下了錢,答應了撤退,
可卻是撤出大同轉向薊州出發了。
***
此時楊桃已然全部參觀完了吳連的備戰陣勢,並得出了一個結論。
吳連為人雖忠直,但卻是個蠢材。
見楊桃面色陰沉,吳連不由得搓了搓手,“大人有何想法,不妨直說。“楊桃嘆了口氣,道“看著城外遍地的馬絆,坑地,你是想主守了?”
吳連點頭,“薊州存兵區區幾萬,就久歇未戰,實力較蠻夷天壤之別,出戰必定打敗,所以才與城外設埋伏,削弱蠻夷攻城勝算。“楊桃並不反駁,只是繼續問:“那既然守城,我見城外兩側修築的關道,多了兩個城門,豈不分散守城兵力?”
吳連如實相告:“是為了迎接援兵,薊州京城門戶,若染戰事,定會有大批援軍相助,設此關道,為避免其遭正門坑底馬絆之難。”
楊桃突然面色驟變:“未戰就如此強敵弱我,有將如此恐盡失軍心!況且你既住守,又修築關道以待援兵,若援兵未到你又如何?蠻夷抵達薊州也是過三關斬六將,恐援兵早就與前線陣亡,沒有援兵道薊州,你建的那些個關道城門,不過是讓你之前挖的那些個坑地都白費了功夫而已,蠻夷自會從關道入城。你生為武將,當熟讀兵法,用兵如此,委實荒誕!”
吳連抬起手背拭了拭腦門上的汗“還請督師指教。”
楊桃沉了嗓子“當先主守而後攻。堵死兩側關道,布城中所有火炮上城牆,若蠻夷進犯,則以火炮擊之,其威力較坑地而言,不可同日而語。將城門前馬絆去掉,備一萬精騎和幾萬步兵與城內,待炮火過後,蠻夷陣形已亂,此時騎兵率先出城,以速度徹底衝垮其戰線,趁其措手不及之時大傷其元氣,在以步兵出擊,制其殘兵。”
吳連自愧不如:“炮火轟,騎兵沖,步兵砍,楊大人,下官心服口服。”
楊桃面色愈加陰沉:“話雖如此,但是你手下兵從未經戰,倒時候出去了恐逃退現拙。“吳連面露尷尬道:“下官明日起定布炮強兵。”
燭心搖曳,困眼般懨懨欲睡。
楊桃的臉上彌了一層淡淡的金輝“別明日了,今晚就布袍防襲。”
京城內,吏部尚書府上仍舊燈火闌珊。
奔襲千里的使者得了信兒,勒馬府前,匆匆下了鞍,被幽竹引著進了府。
深夜,千里之外馬踏春泥,蠻夷揮軍而下。
***
天黑雲低。
楊桃從夢中驚醒。
門外是急促的敲門聲。
楊桃翻了個身,忙起身披了衣衫開門。
吳連點了一盞燈,面色如土。
“楊大人,這個剛從城外送來的……”說罷便塞過來一張書函。
楊桃展開書函,薄薄的一頁紙拿在手裡,就著微光,楊桃眉宇微蹙,又緩慢的舒展開了。
吳連滿臉細汗“……真是奇怪,怎的這樣快就到了,也沒有前方兵敗的信兒……”
楊桃將信慢慢折上,靜默不語。
信里寥寥數筆,卻字字錐心。
蠻夷稱其已屯兵十里外,若降,則只擄城中財物不動一兵一卒,反之,則二十萬大軍隨時攻城。
蠻夷自信滿滿,於斯可見。
吳連以手拭額上汗珠,“莫不是前面的將領降了?蠻夷集軍二十萬,意欲勸降,否則攻城,援軍又未到,薊州城內空虛,這可如何是好?”
楊桃怒目:“慌什麼!號稱二十萬大軍,騙的就是你這種昏將!兵臨城下,當沉著應戰,豈能動降敵之心。”
吳連喉頭一哽“大人,城中兵力兩萬,即便是謊稱,蠻夷少說也有七八萬,實力實在太過懸殊,不如詐降,先予以財富以撫敵心……”
楊桃怒不可遏:“你若畏戰,則可殺我而後叛,否則,我定與薊州共存亡,寧死不降!”
吳連屈膝跪下,聲淚俱下:“楊大人,我怎是那種卑劣小人!大人一片冰心,吳連自愧不如,只求大人不計前嫌,吳連定跟隨大人無二心,如再萎縮之意,請大人斬我於城牆,殺一儆百!”
楊桃見吳連如此,氣也消了大半,“既然如此,先前之計已然全無準備時間,當務之急是封城堵道,布置防務,徹查城外來人士以防細作。蠻夷此次夜襲,全城將士,當死守薊州!”
吳連領了命,匆匆離去。
薊州城徹夜未眠,烽火連城,數門紅衣大炮推上了城頭,弓箭手整裝待發,全城入口盡數堵死,城內民兵林立,以防內jian作祟。
楊桃執筆蘸墨,下書於蠻夷,並囑信使待防務布好後,在予以送敵。
信使走後,屋內空無一人。
楊桃負手立於案前,只覺心悸。
如若自己晚到一日,那麼薊州後果不堪設想,自己也恐將成了蠻夷刀下鬼。
然而此時應戰,也是朝不保夕,命若懸絲。
細究其因,也不知這等燃眉之急是拜誰所賜。
薊州戰事確實不該如此倉促而臨的。
天色透亮,
火把熄,青煙未盡。
涼風肆虐,吹的旗幟翻飛,
除城牆守衛,楊桃讓吳連集麾下全軍於城門處。
楊桃面色平靜,“今至城外賊傭兵數萬,駐營十里,致使吾等受圍與此。想在場多半將士都乃薊州人士,無人願見賊踐故里,母妻被擄,而唯一的擋賊於城外的活路只有同心協力,共同抗賊。縱援兵未到,敵我懸殊,但且人自為戰,定大功告成,反之,則必敗無疑。成敗之機,在此一舉,諸將當全力以赴,死守薊州!”
語畢,眾將沉聲喝諾。
楊桃轉身面朝吳連,“勞吳總兵分出五百弓箭手,於城牆上待命。”
吳連拱手道:“卑職以備伍仟,用以退敵。”
楊桃搖了搖頭:“這五百弓箭手並非用來殺敵。”
吳連面露惑色。
楊桃冷聲道:“令這五百弓箭手背敵面內,發現城內有動搖軍心意欲降敵者,無需奏報,格殺勿論!”
此言一出,全軍鴉雀無聲。
吳連立在一邊,攥緊了手,儘是一片汗液。
楊桃一撩官服,屈身跪拜“楊桃乃皇上欽點大學士督師,幸於諸將守薊州,楊桃願以性命相博,榮辱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