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最讓歐陽不能理解的是,趙河明明喜歡他,但卻一次又一次地將他置於險境,逼著他上刀山,下火海,簡直像是生怕他死不掉一樣!
獵狗追捕到獵物的時候,還能從獵人的手裡分到些肉骨頭做獎賞呢!
趙河卻只給他畫了一張大餅,連真材實料都不捨得使用!
明知道他想要慶陽伯府的繼承權,趙河也不肯下一道聖旨,讓他得償所願,非得等到他自己動了手,把想要的東西全都得到了,這才屁顛屁顛地放了一記馬後炮,將慶陽伯的爵位送了過來。
——啊呸,誰還稀罕啊!
不知道趙河喜歡他的時候,歐陽還可以把這種行為當作是君王的馭下之道——皇帝嘛,從來都是不把別人的命當命的,總要玩些雷霆雨露俱是君恩的把戲才能彰顯自己的權威。
可一旦知道了趙河喜歡他,身邊還有一個同樣是皇帝,同樣喜歡他,做法卻截然不同的對照組,歐陽便覺得趙河的行為簡直不可理喻,完全就是心理變態,精神扭曲!
——他家皇帝夫人要是也像趙河一樣混蛋,歐陽早把他給“咬”死了!
歐陽其實並不是很想置趙河於死地。
但歐陽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卻不是因為趙河喜歡他,而是因為趙河是姐姐歐槿的丈夫,是姐姐想要為其誕下子嗣的男人。更主要的,趙河還給了他那塊含有靈髓的玉佩,讓他能夠死而不逝,保住生機,繼而得到了現在的一切。
歐陽記得這份人情,也同樣記得,是趙河讓他的人生出現了光明。
只是,光明與黑暗,一向都是如影隨形,不可分割。
趙河給他的光明有限,黑暗倒是一重接著一重。
如果趙河能有他家皇帝夫人的一半講究,或是他能像他家皇帝夫人的手下那樣心甘情願做一隻忠犬,那趙河與他或許也能君臣相得,渣賤相配。
可惜,趙河想要一隻認殺認剮的狗,他卻是一隻我行我素的貓。
若是趙河能有沈真人那樣的心境,碰壁之後,懂得知難而退,不強奪他人所好,那麼,即便是趙河乍一歸來就奪走了五條人命,歐陽也不是不能與他一笑泯恩仇,維持清淡如水的君子之交。
可惜,名為趙河的辭典早在誕生之初就是缺字少詞的,沒有“舍”,沒有“放棄”,也沒有“成人之美”……
總而言之,越是得不到的,趙河就越是想要。
歐陽甚至覺得,若是他老老實實地選了順從,把自己洗白白,乖乖送到趙河的床榻上,對他予取予求,恐怕用不了幾日,趙河便會棄他如敝履。
但歐陽從沒有自虐的喜好,更不會拿自己的身體和性命做賭注。
趙河不是戚雲恆。
戚雲恆即便想用鎖鏈鎖住他,都要選那種一掙就斷、不會傷了他肌膚的。
可同樣的遊戲若是換作趙河來玩,鞭子都只能算作開胃小菜,針刺穿環亦是不可避免,到最後,非把他玩成傳說中的破布娃娃不可!
明知道惡虎噬人,還偏要以身飼虎,這樣的聖人行徑,歐陽可效仿不來!
對於趙河,歐陽所能做出的最大讓步就是讓出先手,讓趙河執黑子先行。
只要趙河不曾落下棋子,歐陽就不會主動發起攻擊,將趙河置於死地。
然而,趙河會按兵不動,謹守楚河漢界,與他互不相擾嗎?
即便用腳趾頭去想,歐陽都知道,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所以,歐陽能做的,需要做的,就是抓緊時間,了卻其他瑣事,儘快將精力轉向防守反擊——無論趙河在哪裡落子,他都能迅速做出反應,將圍棋變為象棋,炮打隔山子,一步將軍。
第162章 宮裡宮外
鳳棲宮裡, 王皇后鬱悶地看著放在案幾的那本嶄新名冊,而將這本名冊送到她面前的內侍卻是戰戰兢兢,一臉忐忑。
這本名冊乃是參加複選的秀女名單。
三天後, 名單上的女子便會入住皇宮, 接受正式的甄選, 而王皇后需要做的,就是將這些待選的秀女安排在皇帝陛下指定的宮殿裡, 再從中挑選出參加終選的二十四人——可以少,但不能多。
王皇后對後宮會有新人加入的事早有心理準備, 但她怎麼都沒有想到, 皇帝陛下會把這件事情“丟”給她來處理。
沒錯,就是“丟”!
在皇宮裡住了三年多,王皇后就是再怎麼遲鈍也能看出皇帝陛下對女色根本就是毫無興趣。別說有了年紀的三妃,即便是宮中那些花一樣鮮嫩的宮女, 皇帝陛下也從不會多看她們一眼,身邊的四個桐字輩女官,更是個個貌美如花,個個完璧無暇。
雖然王皇后從未聽聞皇帝陛下曾在夏宮留宿, 看起來也很少涉足那裡,但宮人們的態度就是真相, 亦是皇宮裡最好的風向標。
夏宮的總管太監龐忠雖然沒有什麼實權, 只管著夏宮的一畝三分地,但走到哪裡都被宮人們捧著供著奉承著,連皇帝陛下身邊的魏岩見了他都要稱兄道弟, 客氣三分——鳳棲宮裡的總管太監可沒有這個待遇!
當然,這或許與夏宮那位皇夫九千歲掌管著皇帝陛下的內庫有著相當大的關係,但能夠抓到皇帝的錢袋子,僅此一點也足以說明那位九千歲在皇帝陛下心裡是怎樣一種無可匹敵的地位。
想起歐陽,王皇后愈發地意興闌珊。
在宮中待了三年,王皇后終於明白祖母為何總是強調“早生貴子”的重要性。
在宮中,兒子就是底氣。
比如高妃和陳妃,就因為她們有子伴身,即便她們放低姿態,謹守分寸,她這個皇后也不敢等閒視之,更不敢苛刻相待。
也正因為有子萬事足,即便是只有女兒的呂妃也從不關心皇帝陛下在哪裡過夜,更不會想方設法地把皇帝拉到自己宮裡。
到了這個時候,王皇后才開始後悔,為什麼沒有抓住機會,趕在歐陽回京之前懷上皇嗣。
但世上沒有後悔藥,王皇后也無法把自己變成男人去和歐陽爭寵——真要變成男人,這寵也就更加沒有必要去爭了,反正有沒有皇帝寵愛,男人都不可能生出孩子。
更何況,王皇后很清楚,皇帝陛下不給她孩子,和歐陽這個皇夫九千歲並沒有直接的關係,與王家以及她的祖父王績倒是有著很大的關係。
王皇后嘆了口氣,伸手把名冊拿了起來,從頭到尾翻看了一遍,很快就露出了笑顏。
王皇后也是見過初選名單的,知道那份名單里的秀女足足有數百人之多,而此刻送到她面前的這個名冊雖然看著很厚,每一頁卻只有一個名字,一個人,加在一起也不過五十多個。
更讓王皇后開心的是,王家送選的兩名秀女全都不在名冊之內,全被皇帝陛下淘汰出局。
對此,王皇后不免有些幸災樂禍,很是解恨。
這三年,王皇后與祖父祖母愈發疏遠。即便她已經開始認同祖母的一些理念,也不代表她就會任由祖母以及王家人擺布。
說到底,他們的利益、立場乃至立足點都是截然不同的。
對王家有利的事情,對她卻是弊大於利。
王家人想用別的女兒將她架空甚至取而代之的打算,王皇后亦是心知肚明。
可惜,或者說,幸好,皇帝陛下不吃王家人那一套,直接釜底抽薪,斷了他們的念想。
王皇后心下冷笑,又把名冊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很快就發現,陳妃家中送選的秀女也都沒了蹤影。
顯然,皇帝陛下對這種試圖以胞妹、侄女來幫助后妃固寵的行為很是不喜。
知曉皇帝秉性的高家就不曾做出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而呂家雖然比其他二妃更需要再添一個皇嗣,卻也如高家一樣沒有參與今年的選秀,不知是沒有合適的人選,還是其他什麼原因。
王皇后心念一轉,放下名冊,向那名送名冊過來的內侍說道:“請公公稟告陛下,本宮定會按照陛下的吩咐,盡力將此事辦好。只是本宮與陛下相處的時日尚短,對陛下的喜好也知之不詳,選出的秀女自然也未必能讓陛下滿意,倒不如請高、陳、呂三妃也加入進來,一同為陛下盡心盡力?”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獨自膈應也不如大家一起膈應!
反正大家都是在一條船上坐著的,本宮掉水裡不痛快了,你們也別想在船上看熱惱!
雖然一聽就知道王皇后提出這樣的要求肯定是沒安好心,但此舉對戚雲恆並無妨礙,再考慮到日後與這些秀女長相廝守的也確實是王皇后和三妃,戚雲恆便覺得,選幾個能讓她們都覺得順眼的,倒也不失為確保後宮和睦的一種辦法。
於是乎,戚雲恆便同意了王皇后的要求,發下明旨,命三妃協理此次選秀事宜,與皇后一同主持複選。
歐陽聽聞此事的時候,很是無語了一陣。
但歐陽這會兒也沒有閒工夫去同情戚雲恆的女人們,只在心裡腹誹了一下便將此事丟到一邊,該幹嘛就幹嘛去了。
複選名單公布的第三日,前朝貴妃嚴之湄就和與她一起被收監的大部分下人一起被放歸了嚴家,只有少數幾個曾與禁衛發生爭執的下人被永遠地留了下來,給嚴家人做了替死鬼。
而在嚴之湄被放出之前,她的父親嚴永昌便已抵達京城,為她的事情多方奔走,終是求得了皇帝陛下的原諒,使她得以被陛下赦免。
在那些不明真相的外人眼裡,嚴家此舉實屬不智,更得不償失,與其為了一個遠房親戚搭上家中長子和次子的大好前程,還不如與這個遠房親戚撇清關係,甚至是大義滅親。
而嚴家卻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再過幾日便是嚴永昌的壽辰,原本還想大辦一場,擴展一下京中人脈,如今也是辦不得了,只能一家人團聚一下,小酌幾杯。
這日,嚴永昌正獨坐在書房,琢磨著要從何處著手才能為嚴家尋得轉機,家中下人忽然過來稟告,說是冬淮先生過來求見。
這位冬淮先生乃是嚴家供奉,只是並非什麼幕僚謀士,而是一個擅長占卜相面的奇人異士。
嚴永昌的每一次重要抉擇都與這位冬淮先生脫不開關係。十多年前,亦是這位冬淮先生占出成國氣數已盡,這才讓嚴永昌下定決心,從成國的那灘渾水裡抽出身來,繼而又選定了如今這位皇帝陛下,早早讓次子過去投靠,為家中後代謀得出路。
而嚴之湄的事情雖然對嚴家有所影響,但嚴永昌覺得,這種影響尚未大到需要驚動冬淮先生的地步,也就沒有過去向冬淮先生問計。
此刻聽到冬淮先生主動過來,嚴永昌不由一愣,趕忙收起思緒,命下人將冬淮先生請進書房。
獵狗追捕到獵物的時候,還能從獵人的手裡分到些肉骨頭做獎賞呢!
趙河卻只給他畫了一張大餅,連真材實料都不捨得使用!
明知道他想要慶陽伯府的繼承權,趙河也不肯下一道聖旨,讓他得償所願,非得等到他自己動了手,把想要的東西全都得到了,這才屁顛屁顛地放了一記馬後炮,將慶陽伯的爵位送了過來。
——啊呸,誰還稀罕啊!
不知道趙河喜歡他的時候,歐陽還可以把這種行為當作是君王的馭下之道——皇帝嘛,從來都是不把別人的命當命的,總要玩些雷霆雨露俱是君恩的把戲才能彰顯自己的權威。
可一旦知道了趙河喜歡他,身邊還有一個同樣是皇帝,同樣喜歡他,做法卻截然不同的對照組,歐陽便覺得趙河的行為簡直不可理喻,完全就是心理變態,精神扭曲!
——他家皇帝夫人要是也像趙河一樣混蛋,歐陽早把他給“咬”死了!
歐陽其實並不是很想置趙河於死地。
但歐陽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卻不是因為趙河喜歡他,而是因為趙河是姐姐歐槿的丈夫,是姐姐想要為其誕下子嗣的男人。更主要的,趙河還給了他那塊含有靈髓的玉佩,讓他能夠死而不逝,保住生機,繼而得到了現在的一切。
歐陽記得這份人情,也同樣記得,是趙河讓他的人生出現了光明。
只是,光明與黑暗,一向都是如影隨形,不可分割。
趙河給他的光明有限,黑暗倒是一重接著一重。
如果趙河能有他家皇帝夫人的一半講究,或是他能像他家皇帝夫人的手下那樣心甘情願做一隻忠犬,那趙河與他或許也能君臣相得,渣賤相配。
可惜,趙河想要一隻認殺認剮的狗,他卻是一隻我行我素的貓。
若是趙河能有沈真人那樣的心境,碰壁之後,懂得知難而退,不強奪他人所好,那麼,即便是趙河乍一歸來就奪走了五條人命,歐陽也不是不能與他一笑泯恩仇,維持清淡如水的君子之交。
可惜,名為趙河的辭典早在誕生之初就是缺字少詞的,沒有“舍”,沒有“放棄”,也沒有“成人之美”……
總而言之,越是得不到的,趙河就越是想要。
歐陽甚至覺得,若是他老老實實地選了順從,把自己洗白白,乖乖送到趙河的床榻上,對他予取予求,恐怕用不了幾日,趙河便會棄他如敝履。
但歐陽從沒有自虐的喜好,更不會拿自己的身體和性命做賭注。
趙河不是戚雲恆。
戚雲恆即便想用鎖鏈鎖住他,都要選那種一掙就斷、不會傷了他肌膚的。
可同樣的遊戲若是換作趙河來玩,鞭子都只能算作開胃小菜,針刺穿環亦是不可避免,到最後,非把他玩成傳說中的破布娃娃不可!
明知道惡虎噬人,還偏要以身飼虎,這樣的聖人行徑,歐陽可效仿不來!
對於趙河,歐陽所能做出的最大讓步就是讓出先手,讓趙河執黑子先行。
只要趙河不曾落下棋子,歐陽就不會主動發起攻擊,將趙河置於死地。
然而,趙河會按兵不動,謹守楚河漢界,與他互不相擾嗎?
即便用腳趾頭去想,歐陽都知道,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所以,歐陽能做的,需要做的,就是抓緊時間,了卻其他瑣事,儘快將精力轉向防守反擊——無論趙河在哪裡落子,他都能迅速做出反應,將圍棋變為象棋,炮打隔山子,一步將軍。
第162章 宮裡宮外
鳳棲宮裡, 王皇后鬱悶地看著放在案幾的那本嶄新名冊,而將這本名冊送到她面前的內侍卻是戰戰兢兢,一臉忐忑。
這本名冊乃是參加複選的秀女名單。
三天後, 名單上的女子便會入住皇宮, 接受正式的甄選, 而王皇后需要做的,就是將這些待選的秀女安排在皇帝陛下指定的宮殿裡, 再從中挑選出參加終選的二十四人——可以少,但不能多。
王皇后對後宮會有新人加入的事早有心理準備, 但她怎麼都沒有想到, 皇帝陛下會把這件事情“丟”給她來處理。
沒錯,就是“丟”!
在皇宮裡住了三年多,王皇后就是再怎麼遲鈍也能看出皇帝陛下對女色根本就是毫無興趣。別說有了年紀的三妃,即便是宮中那些花一樣鮮嫩的宮女, 皇帝陛下也從不會多看她們一眼,身邊的四個桐字輩女官,更是個個貌美如花,個個完璧無暇。
雖然王皇后從未聽聞皇帝陛下曾在夏宮留宿, 看起來也很少涉足那裡,但宮人們的態度就是真相, 亦是皇宮裡最好的風向標。
夏宮的總管太監龐忠雖然沒有什麼實權, 只管著夏宮的一畝三分地,但走到哪裡都被宮人們捧著供著奉承著,連皇帝陛下身邊的魏岩見了他都要稱兄道弟, 客氣三分——鳳棲宮裡的總管太監可沒有這個待遇!
當然,這或許與夏宮那位皇夫九千歲掌管著皇帝陛下的內庫有著相當大的關係,但能夠抓到皇帝的錢袋子,僅此一點也足以說明那位九千歲在皇帝陛下心裡是怎樣一種無可匹敵的地位。
想起歐陽,王皇后愈發地意興闌珊。
在宮中待了三年,王皇后終於明白祖母為何總是強調“早生貴子”的重要性。
在宮中,兒子就是底氣。
比如高妃和陳妃,就因為她們有子伴身,即便她們放低姿態,謹守分寸,她這個皇后也不敢等閒視之,更不敢苛刻相待。
也正因為有子萬事足,即便是只有女兒的呂妃也從不關心皇帝陛下在哪裡過夜,更不會想方設法地把皇帝拉到自己宮裡。
到了這個時候,王皇后才開始後悔,為什麼沒有抓住機會,趕在歐陽回京之前懷上皇嗣。
但世上沒有後悔藥,王皇后也無法把自己變成男人去和歐陽爭寵——真要變成男人,這寵也就更加沒有必要去爭了,反正有沒有皇帝寵愛,男人都不可能生出孩子。
更何況,王皇后很清楚,皇帝陛下不給她孩子,和歐陽這個皇夫九千歲並沒有直接的關係,與王家以及她的祖父王績倒是有著很大的關係。
王皇后嘆了口氣,伸手把名冊拿了起來,從頭到尾翻看了一遍,很快就露出了笑顏。
王皇后也是見過初選名單的,知道那份名單里的秀女足足有數百人之多,而此刻送到她面前的這個名冊雖然看著很厚,每一頁卻只有一個名字,一個人,加在一起也不過五十多個。
更讓王皇后開心的是,王家送選的兩名秀女全都不在名冊之內,全被皇帝陛下淘汰出局。
對此,王皇后不免有些幸災樂禍,很是解恨。
這三年,王皇后與祖父祖母愈發疏遠。即便她已經開始認同祖母的一些理念,也不代表她就會任由祖母以及王家人擺布。
說到底,他們的利益、立場乃至立足點都是截然不同的。
對王家有利的事情,對她卻是弊大於利。
王家人想用別的女兒將她架空甚至取而代之的打算,王皇后亦是心知肚明。
可惜,或者說,幸好,皇帝陛下不吃王家人那一套,直接釜底抽薪,斷了他們的念想。
王皇后心下冷笑,又把名冊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很快就發現,陳妃家中送選的秀女也都沒了蹤影。
顯然,皇帝陛下對這種試圖以胞妹、侄女來幫助后妃固寵的行為很是不喜。
知曉皇帝秉性的高家就不曾做出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而呂家雖然比其他二妃更需要再添一個皇嗣,卻也如高家一樣沒有參與今年的選秀,不知是沒有合適的人選,還是其他什麼原因。
王皇后心念一轉,放下名冊,向那名送名冊過來的內侍說道:“請公公稟告陛下,本宮定會按照陛下的吩咐,盡力將此事辦好。只是本宮與陛下相處的時日尚短,對陛下的喜好也知之不詳,選出的秀女自然也未必能讓陛下滿意,倒不如請高、陳、呂三妃也加入進來,一同為陛下盡心盡力?”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獨自膈應也不如大家一起膈應!
反正大家都是在一條船上坐著的,本宮掉水裡不痛快了,你們也別想在船上看熱惱!
雖然一聽就知道王皇后提出這樣的要求肯定是沒安好心,但此舉對戚雲恆並無妨礙,再考慮到日後與這些秀女長相廝守的也確實是王皇后和三妃,戚雲恆便覺得,選幾個能讓她們都覺得順眼的,倒也不失為確保後宮和睦的一種辦法。
於是乎,戚雲恆便同意了王皇后的要求,發下明旨,命三妃協理此次選秀事宜,與皇后一同主持複選。
歐陽聽聞此事的時候,很是無語了一陣。
但歐陽這會兒也沒有閒工夫去同情戚雲恆的女人們,只在心裡腹誹了一下便將此事丟到一邊,該幹嘛就幹嘛去了。
複選名單公布的第三日,前朝貴妃嚴之湄就和與她一起被收監的大部分下人一起被放歸了嚴家,只有少數幾個曾與禁衛發生爭執的下人被永遠地留了下來,給嚴家人做了替死鬼。
而在嚴之湄被放出之前,她的父親嚴永昌便已抵達京城,為她的事情多方奔走,終是求得了皇帝陛下的原諒,使她得以被陛下赦免。
在那些不明真相的外人眼裡,嚴家此舉實屬不智,更得不償失,與其為了一個遠房親戚搭上家中長子和次子的大好前程,還不如與這個遠房親戚撇清關係,甚至是大義滅親。
而嚴家卻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再過幾日便是嚴永昌的壽辰,原本還想大辦一場,擴展一下京中人脈,如今也是辦不得了,只能一家人團聚一下,小酌幾杯。
這日,嚴永昌正獨坐在書房,琢磨著要從何處著手才能為嚴家尋得轉機,家中下人忽然過來稟告,說是冬淮先生過來求見。
這位冬淮先生乃是嚴家供奉,只是並非什麼幕僚謀士,而是一個擅長占卜相面的奇人異士。
嚴永昌的每一次重要抉擇都與這位冬淮先生脫不開關係。十多年前,亦是這位冬淮先生占出成國氣數已盡,這才讓嚴永昌下定決心,從成國的那灘渾水裡抽出身來,繼而又選定了如今這位皇帝陛下,早早讓次子過去投靠,為家中後代謀得出路。
而嚴之湄的事情雖然對嚴家有所影響,但嚴永昌覺得,這種影響尚未大到需要驚動冬淮先生的地步,也就沒有過去向冬淮先生問計。
此刻聽到冬淮先生主動過來,嚴永昌不由一愣,趕忙收起思緒,命下人將冬淮先生請進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