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旨意一出,餘糧不夠的糧商紛紛捶胸頓足,又聽九州王說“以後還有仰仗各位的地方”,眼前頓時一亮,他們還是有機會的嘛。
糧商散去,荀宇伸了一個懶腰,看著帳本合計處的十萬五千六百擔糧草,頗有種空手套白狼的感覺。
卻不想若非他是九州王,掌毓、尹、潞三州的軍政大權,想開先例讓商人子弟參加科考談何容易?沒有這塊肥肉吊著,想讓這些老油條吐血又談何容易?
哎,果然還是涉世未深啊!
第54章 五十四隻小傻瓜
傍晚時分,劉信等人回來復命。
四郡受災的百姓十二萬餘人,約占尹州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僅江南一郡,便有六萬災民。這十二萬人中,不幸遇難的有九千餘人,包括被洪水沖走的兩千三百多人,因傷病死亡的約四千七百人,還有染上瘟疫不治身亡的小兩千人。剩下的十一萬人,七萬人守在原鄉,忍飢挨餓,四萬多人逃荒在外,生死不知。
這些逃難的人將瘟疫傳到了其他地方,所以即便沒有遭受洪災的地方,也出現了疫情。其他州郡不清楚,但整個尹州染上瘟疫的百姓已經有兩萬多人。各縣縣城外設立了隔離所,染了瘟疫的病人會在三日之內全部住進去……
大水倒灌,摧毀良田一萬三千四百五十二頃,損失耕牛七百三十二頭,房屋毀損四千八百三十五戶……
一天時間,劉信能整理出這麼多消息,實在出乎荀宇的意料,他再次覺得自己撿到寶的同時,也有一絲絲壓榨老人的愧疚。
“劉大人辛苦了。”
“不敢言苦,若能解了尹州之難,臣粉身碎骨又有所何惜?”劉信一躬到底,泛白的頭髮亂糟糟的染著無數風塵。
他這樣豪情壯志,荀宇剛冒出頭的不忍心瞬間就被打散了,“好好,有大人這樣的忠臣義士,尹州之難何愁不解?”
劉信被這頂花花轎子抬得老樹開新花,渾身透出一股□□。
“願為王爺肝腦塗地。”
“哈哈……”
讀史的時候,荀宇就總是被文人這種誇張的情懷逗笑,又總是被他們感動,因為有些人真的能做到。而從劉信眼裡,他看到了粉身碎骨肝腦塗地的決絕。
放下這些閒思,荀宇正色道,“今天城中的糧商捐了四十多萬擔糧食,明天劉大人和鞏將軍帶著糧食去四郡二十三縣賑災,能起鍋灶的人家直接發糧,每戶按人頭給,一人兩斗。另外在各城門口搭鍋施粥讓流民果腹,早晚兩回,粥要插筷不倒……”
四十多萬擔糧草?劉信和鞏梵以為自己聽錯了,可看荀宇還有話要吩咐的樣子,忍著一肚子好奇上前領旨。
荀宇又看向荊楚,“荊將軍,你著人去各州郡傳本王的命令,嚴禁各州長官收容尹州的流民,同時在各城中散布消息,就說朝廷的賑糧和賑銀半月後就到了,賑糧每人兩擔,賑銀每人五兩,先到先得,賑完即止,童叟無欺……”
“噗嗤——”不知誰笑了出來。
荀宇咳了一聲,“別笑,不管怎麼說,要讓百姓自覺自愿的、馬不停蹄的回來。”
他語氣輕鬆,心裡卻是沉甸甸,瘟疫若是隨著流民傳出了尹州,整個大齊都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荊楚抱拳,“是,王爺。”
“至於滎陽,你親自帶人去。”荀宇從袖裡掏出一封信,“將這封信交給陛下,父皇看了,自然知道怎麼做。”
荊楚雙手接過書信,“末將領命。”
荀宇吐出一口氣,最後將目光落在王留春身上,“王院正,這瘟疫你可有把握?”
王留春站起身,拱手,“明早就能定下疫方。”
“……”
他這般輕描淡寫,荀宇覺得也許是自己把瘟疫想的太兇險了。
“那我就靜候王院正的佳音了。”
瘟疫一解,其他的不足為懼,荀宇徹底放下心,“諸位忙了一天,都去歇息吧。”
“……”
王爺你好像有什麼謎底還沒揭。
話題突轉,劉信,鞏梵、荊楚你看我我看你,後兩人更是推推搡搡,最後還是劉信站出來,醞釀了一會兒措辭,語重心長道,“王爺啊,把流民收攏回尹州是對的,可若是失信於民——”
每人兩擔賑糧,十萬人就是二十萬擔,每人五兩賑銀,十萬人就是五十萬兩。這麼多錢,這麼多糧,要從天上取啊?王爺要是兌現不了承諾,民變事小,對他的聲譽的打擊卻是毀滅性的。
荀宇領會他的好意,笑著搖頭,“劉大人不必擔心,錢糧都已經在路上了,半月之內就能到達尹州。”
竟然是真的! 也對,王爺那麼受寵,皇上同意讓他來賑災肯定是有準備的。
劉信心裡自動給荀宇的話做了註解,鞏梵和荊楚亦是一臉恍然大悟,顯然也是想到了這裡。
荀宇看在眼裡,泛起笑容,這樣也好,省得他費心解釋了。
“是臣多慮了。”
“無礙,大人也是為了本王好。”
兩人對視一會兒,劉信沒有挪動腳步的打算,荀宇也不好意思出聲攆人,只能繼續看著他滿是褶子的老臉。
“王爺,嗯,那十萬擔糧草,能否為下官解惑?”尹州的糧商有多摳他是知道的,一口氣捐十萬擔,王爺這是吐了多少血?
劉信問的這麼委婉,荀宇卻不覺得有什麼好隱瞞的,“捐萬擔者本王承諾他們三代科考,捐千擔者本王許他們的名字寫進尹州志。”
“這樣啊……”劉信神情恍惚地走出去。
鳥為食人求名,自己十年寒窗苦讀,二十載小心為官,竟敵不過人家捐幾粒糧食?真是太難過了。
“……”
後面三人一臉迷茫地看著突然失意的劉信,紛紛搖頭,老男人的心也很難懂啊 !
……
此後五日,一切似乎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尹州城中不見一個流民,大部分是領著糧食回家了,小部分在城外搭起草棚,還有一些是被送到了隔離所。隔離所里疫病患者的病情慢慢好轉,亂葬崗里屍首堆積的速度越來越慢……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瘟疫會這般逐漸銷聲匿跡的時候,劉信帶回來的消息打亂了荀宇的陣腳。
“你說又有許多人得了瘟疫?之前不是把所有病人都隔離了嗎?怎麼會這樣?”荀宇驚得幾乎跳起來,然後是一連串的發問。
“臣也不知道。”劉信苦著面色搖頭,“臣確定兩天前所有病人俱已住進隔離所。然而今天下面來報,又有數百人開始嘔吐盜汗,其中不少人正是剛剛返鄉的流民。”
“……”
隔離所的疫情得到控制,說明太醫們給出的方子沒問題。這樣一來就只有兩個可能,一是原本得了瘟疫的病人還有漏網之魚,二是除了病人會傳染,還有其他的東西可以致病。而前者的可能性非常小,即便有幾條漏網之魚,也不可能在一兩天內傳染百千人。那麼就是有其他的傳染源頭了。是什麼呢?水?糧食?
糧商散去,荀宇伸了一個懶腰,看著帳本合計處的十萬五千六百擔糧草,頗有種空手套白狼的感覺。
卻不想若非他是九州王,掌毓、尹、潞三州的軍政大權,想開先例讓商人子弟參加科考談何容易?沒有這塊肥肉吊著,想讓這些老油條吐血又談何容易?
哎,果然還是涉世未深啊!
第54章 五十四隻小傻瓜
傍晚時分,劉信等人回來復命。
四郡受災的百姓十二萬餘人,約占尹州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僅江南一郡,便有六萬災民。這十二萬人中,不幸遇難的有九千餘人,包括被洪水沖走的兩千三百多人,因傷病死亡的約四千七百人,還有染上瘟疫不治身亡的小兩千人。剩下的十一萬人,七萬人守在原鄉,忍飢挨餓,四萬多人逃荒在外,生死不知。
這些逃難的人將瘟疫傳到了其他地方,所以即便沒有遭受洪災的地方,也出現了疫情。其他州郡不清楚,但整個尹州染上瘟疫的百姓已經有兩萬多人。各縣縣城外設立了隔離所,染了瘟疫的病人會在三日之內全部住進去……
大水倒灌,摧毀良田一萬三千四百五十二頃,損失耕牛七百三十二頭,房屋毀損四千八百三十五戶……
一天時間,劉信能整理出這麼多消息,實在出乎荀宇的意料,他再次覺得自己撿到寶的同時,也有一絲絲壓榨老人的愧疚。
“劉大人辛苦了。”
“不敢言苦,若能解了尹州之難,臣粉身碎骨又有所何惜?”劉信一躬到底,泛白的頭髮亂糟糟的染著無數風塵。
他這樣豪情壯志,荀宇剛冒出頭的不忍心瞬間就被打散了,“好好,有大人這樣的忠臣義士,尹州之難何愁不解?”
劉信被這頂花花轎子抬得老樹開新花,渾身透出一股□□。
“願為王爺肝腦塗地。”
“哈哈……”
讀史的時候,荀宇就總是被文人這種誇張的情懷逗笑,又總是被他們感動,因為有些人真的能做到。而從劉信眼裡,他看到了粉身碎骨肝腦塗地的決絕。
放下這些閒思,荀宇正色道,“今天城中的糧商捐了四十多萬擔糧食,明天劉大人和鞏將軍帶著糧食去四郡二十三縣賑災,能起鍋灶的人家直接發糧,每戶按人頭給,一人兩斗。另外在各城門口搭鍋施粥讓流民果腹,早晚兩回,粥要插筷不倒……”
四十多萬擔糧草?劉信和鞏梵以為自己聽錯了,可看荀宇還有話要吩咐的樣子,忍著一肚子好奇上前領旨。
荀宇又看向荊楚,“荊將軍,你著人去各州郡傳本王的命令,嚴禁各州長官收容尹州的流民,同時在各城中散布消息,就說朝廷的賑糧和賑銀半月後就到了,賑糧每人兩擔,賑銀每人五兩,先到先得,賑完即止,童叟無欺……”
“噗嗤——”不知誰笑了出來。
荀宇咳了一聲,“別笑,不管怎麼說,要讓百姓自覺自愿的、馬不停蹄的回來。”
他語氣輕鬆,心裡卻是沉甸甸,瘟疫若是隨著流民傳出了尹州,整個大齊都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荊楚抱拳,“是,王爺。”
“至於滎陽,你親自帶人去。”荀宇從袖裡掏出一封信,“將這封信交給陛下,父皇看了,自然知道怎麼做。”
荊楚雙手接過書信,“末將領命。”
荀宇吐出一口氣,最後將目光落在王留春身上,“王院正,這瘟疫你可有把握?”
王留春站起身,拱手,“明早就能定下疫方。”
“……”
他這般輕描淡寫,荀宇覺得也許是自己把瘟疫想的太兇險了。
“那我就靜候王院正的佳音了。”
瘟疫一解,其他的不足為懼,荀宇徹底放下心,“諸位忙了一天,都去歇息吧。”
“……”
王爺你好像有什麼謎底還沒揭。
話題突轉,劉信,鞏梵、荊楚你看我我看你,後兩人更是推推搡搡,最後還是劉信站出來,醞釀了一會兒措辭,語重心長道,“王爺啊,把流民收攏回尹州是對的,可若是失信於民——”
每人兩擔賑糧,十萬人就是二十萬擔,每人五兩賑銀,十萬人就是五十萬兩。這麼多錢,這麼多糧,要從天上取啊?王爺要是兌現不了承諾,民變事小,對他的聲譽的打擊卻是毀滅性的。
荀宇領會他的好意,笑著搖頭,“劉大人不必擔心,錢糧都已經在路上了,半月之內就能到達尹州。”
竟然是真的! 也對,王爺那麼受寵,皇上同意讓他來賑災肯定是有準備的。
劉信心裡自動給荀宇的話做了註解,鞏梵和荊楚亦是一臉恍然大悟,顯然也是想到了這裡。
荀宇看在眼裡,泛起笑容,這樣也好,省得他費心解釋了。
“是臣多慮了。”
“無礙,大人也是為了本王好。”
兩人對視一會兒,劉信沒有挪動腳步的打算,荀宇也不好意思出聲攆人,只能繼續看著他滿是褶子的老臉。
“王爺,嗯,那十萬擔糧草,能否為下官解惑?”尹州的糧商有多摳他是知道的,一口氣捐十萬擔,王爺這是吐了多少血?
劉信問的這麼委婉,荀宇卻不覺得有什麼好隱瞞的,“捐萬擔者本王承諾他們三代科考,捐千擔者本王許他們的名字寫進尹州志。”
“這樣啊……”劉信神情恍惚地走出去。
鳥為食人求名,自己十年寒窗苦讀,二十載小心為官,竟敵不過人家捐幾粒糧食?真是太難過了。
“……”
後面三人一臉迷茫地看著突然失意的劉信,紛紛搖頭,老男人的心也很難懂啊 !
……
此後五日,一切似乎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尹州城中不見一個流民,大部分是領著糧食回家了,小部分在城外搭起草棚,還有一些是被送到了隔離所。隔離所里疫病患者的病情慢慢好轉,亂葬崗里屍首堆積的速度越來越慢……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瘟疫會這般逐漸銷聲匿跡的時候,劉信帶回來的消息打亂了荀宇的陣腳。
“你說又有許多人得了瘟疫?之前不是把所有病人都隔離了嗎?怎麼會這樣?”荀宇驚得幾乎跳起來,然後是一連串的發問。
“臣也不知道。”劉信苦著面色搖頭,“臣確定兩天前所有病人俱已住進隔離所。然而今天下面來報,又有數百人開始嘔吐盜汗,其中不少人正是剛剛返鄉的流民。”
“……”
隔離所的疫情得到控制,說明太醫們給出的方子沒問題。這樣一來就只有兩個可能,一是原本得了瘟疫的病人還有漏網之魚,二是除了病人會傳染,還有其他的東西可以致病。而前者的可能性非常小,即便有幾條漏網之魚,也不可能在一兩天內傳染百千人。那麼就是有其他的傳染源頭了。是什麼呢?水?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