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呃……嘿!」老公公噎住了,反而說不上話來。他現在才明白了三兒媳婦的心計,意在報復他對她的二姑的那次不禮貌接待。她可真是心眼多端。老漢又一時不好意思否認自己的家規和家風,氣悶悶地抽起煙來。
四妹子怕老公公真的犯了心病,又裝作毫不介意地說:「爸吔!其實我是故意讓你跟那些幹部多接觸接觸。我看你總是怯那些幹部。你接觸多了,也就明白,他們是幹部,可也是人,沒啥好害怕的……」
那位記者的文章在報紙上一發表,四妹子的小院裡就更加熱鬧,好多有組織的代表團前來參觀,從早到晚絡繹不絕,縣委書記和縣長來了,大加讚揚,說她是他們領導下的河口縣的第一個養雞專業戶,應該大大地宣傳一番,她給全縣的婦女蹚開了一條致富的門路,無疑是一個典型。有人要請她介紹經驗,有人要總結她的最新材料。有人來說要寫她的報告文學。有人要她填一張表,補選縣人民代表……
她被熱情的波浪包圍著,衝擊著。她不能離開屋院了,給南工地食堂送雞蛋的事也辦不到了,老公公主動承擔了。
老公公第一次給南工地食堂送雞蛋回來,把一根甘蔗塞給孫子,然後從內衣口袋掏出錢來,交給她。她從老公公手裡接過錢的時候,突然想起剛到這個家庭以後,老公公給她五塊錢並且因為她花掉了而鬧出家庭糾紛的事,現在,老公公向她交錢了。
這天晚上,吃罷晚飯,一家人都在逗著小兒子取笑,四妹子從抽屜里取出五十塊錢,對老公公說:「爸吔!你和俺媽給我幫忙整一月了,這是我給你們二位老人的工資,每人按二十五元一月,這是五十塊。日後,養雞場發展了我再給您增加……」
一家人全驚呆了。老公公瞅著她,半天才說:「這算啥話?啊?這算啥話!一家人,還發工——資?那我跟你媽不是成了你長工了?」
老婆婆也附合說:「你不怕人笑話嗎?失情薄意的!」
建峰卻不開口。
四妹子說:「我不能讓您二老白乾呀!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是:按勞取酬。您幹了就該有報酬,這是合情合理的事。」
「哈呀!哪有老子掙兒子的錢這號事?」老公公說,「我要錢做啥?只要你們過得好……」
四妹子卻毫不動搖:「你要是不受錢,我就不好讓您二老繼續幹下去了。我就要另外在村里僱人……」
老公公更加吃驚,睜大眼睛:「你可不敢胡來!雖說目下政策寬了,僱人可是剝削,是共產黨頭號反對的事!」他自解放以來,最擔心的就是怕被升格為地主——剝削階級,而鄉村里作為剝削的最主要標誌,就是僱工。
「我不怕。」四妹子說,「我給人家開工資。我也不知道這算不算剝削。」
「既是這話,你先甭著急雇旁人。」老公公把五十塊錢接過來,「我就收下這錢,免得你再雇旁的人來,日後萬一有人追究起來,我說是給兒子幫忙,也留一步退路……」
過了幾天,那位解記者又來了,詢問雞場的發展。四妹子卻想,記者們消息都很靈通,就探問可不可以僱工和僱工算不算剝削的事。記者似乎還沒有獲得這個具體問題的權威答案,說得含含糊糊。由此卻引出了四妹子給公公婆婆開工資的事,解記者大感興趣,追根刨底,問得四妹子簡直都無法回答了。幾天之後,報紙上就有一條顯赫的標題——
媳婦給公婆發工資
——中國農村家庭結構的質變
四妹子接到解侃寄來的報紙,看了,看得似懂非懂。她真服了這個耍筆桿子的,一件在自己看來毫不起眼的小事,讓他給分析出那麼多的意思來,真是了不起!
這年到頭,四妹子給兩位老人做了一身新衣服,而且買回一台電視機。大年三十晚上,一家老少歡聚一堂,真是「春滿乾坤福滿門」。包完餃子,四妹子就說出了下一年的發展計劃,她算了養雞賣蛋的帳,獲利雖不少,還是不理想。她要買一台孵化雛雞的機器,那利潤比養雞強多了,大多了。她說,政府現在宣傳鼓勵農民搞好家庭副業,好些鄉村女人眼見她養雞得了利,發了財,都眼熱手癢了,來年春天的雛雞無疑會是緊俏貨。四妹子說:「這一步棋瞅准了,下手要早,單是忙前這一季,賺上萬把塊錢不成問題。」
老公公不由得愣愣地盯住了三兒媳婦,心裡暗暗佩服。這個陝北女人對明年可能出現的小雞熱銷的估計完全對頭,趁此機會孵化小雞是有眼光的。他想熱烈地肯定兒媳的這「一步棋」,臨到開口時,卻說成了這種話:「這步棋倒是看準了。我說嘛!要那麼多錢做啥?就這三百母雞,收入的錢夠吃夠穿夠用了,算咧!一下子抓到那麼多錢,萬一日後政策上有個閃失,錢多反倒成了禍害了……」
「從目下形勢看,政府號召農民掙錢發家哩!廣播上從早到晚都在說這號話。」建峰插言說,「至於日後會不會變卦,怕是神仙也難預料。」他說這話,用的是一種不介入的清高語調,沒有明顯的傾向性。
「變了卦再說變了卦的打算。現在允許咱掙錢我就要掙。」四妹子毫不動搖,「爸吔!你甭怕,萬一日後把我當新地主鬥爭,連累不了你的,你是我雇來的長——工嘛!」
老漢扭過頭笑了。
「買下孵化器,就得僱人了。」四妹子說,「需要好幾個人哩!」
「不敢!」老公公堅決反對,「共產黨允許農民掙錢,可不准雇長工呀!這是明擺著的道理,你甭胡來。」
「那怎麼辦?」四妹子也不敢堅持,「可那孵化器,一裝上雞蛋,黑天白日不能離人,要控制溫度,要翻搗雞蛋。小雞出來了,要餵食餵水,還要檢查種蛋……」
「讓建峰迴家來幫忙。」婆婆說。
「我正在鑽研修理電視機的技術哩!」建峰說,「我見不得那些毛糙貨!一看見雞呀蛋呀,就煩,一聽母雞叫喚,腦子就暈了……」
「那……這樣吧,讓你大嫂二嫂過來干吧,還有那幾個侄兒侄女,都能幹活了。」老公公想出了萬全之策,「一來可以免去僱工剝削之嫌,二來也成全了你的兩個哥哥。你們的日月過得好了,也幫他倆一下。你大哥教書掙那幾個工資,現時看起來就不如養一窩母雞了……」
四妹子同意了。老公公的話,她不能不同意,那畢竟是親兄弟啊!
新年的鐘聲響了,悠揚,雄渾…… 兄弟三家聯合經營的養雞場辦起來了。
一台淺藍色的嶄新的孵化器買回來了,在靠著街門一側的土打圍牆前,臨時修蓋起兩間油毛氈苫頂的泥皮房子,做為機房,第一窩雛雞的孵化工作從選擇種蛋開始,直到小雞破殼而出,四妹子幾乎寸步不離。春節前,當她產生了隨之決定了要走這一步棋的時候,她就趕到二十里遠的紫坡國營養雞場去,在那裡從選擇種蛋到小雞出殼看了一個全過程,她自己掏錢在國營養雞場的職工食堂搭夥,無代價地跟班勞動,陪著值夜班的工人一起值班。現在,她在自己家裡開始第一窩小雞的孵化工作了。
她告訴侄女雪蘭和二嫂,在電燈光下,可以看到蛋殼內有一個黑點的雞蛋是受過孕的種蛋,而沒有黑點的蛋是水蛋,孵不出小雞來的。她告訴她們怎樣控制孵化機的溫度,直到幫她們辨識那隻溫度計上的刻度。侄女雪蘭畢竟有點文化,多說兩遍也就記住了。而二嫂則白眨著一雙眼睛,今日剛記住一點兒,睡過一夜又忘了。這個罵大街一罵三天可以不罵重樣話的愚蠢的二嫂,卻總是記不住機器上頭那些旋鈕的名稱和作用,最後只好換由她的二女子小紅來替代。四妹子帶著兩個侄女,終於孵出第一窩小雞來,兩個侄女高興得把剛剛出殼的第一隻小雞搶來奪去,在她們的臉上撫摩,甚至用嘴親那細茸茸的辱白色的絨毛。
對這件事最稱心的要數呂克儉老漢了。
老漢從早到晚,沒有閒暇的工夫。他攪拌飼料,打掃雞圈,背上大籠到河溝里去挖水芹菜,那是母雞最喜歡吃的青飼料了。挑滿一籠青糙,夕陽隱沒,涼颼颼的山風吹著肌膚,老漢點燃一袋旱菸,在溝坎上美滋滋地抽著。
三個兒子又合為一家了。在春節期間,由他出面,又由他主持,終於促成了三兄弟三妯娌的聯合。他原先只是想讓老大和老二的女人或兒女過來給老三家幫忙,由三媳婦給開工資,一來免去了僱工剝削的嫌疑,二來使老大老二家也增加經濟收入。當他提出這個對無論哪個兒子都只有好處而沒有壞處的想法時,作教員的大兒子卻提出三家聯營。這樣就徹底解除了僱工之嫌,而且可以使雞場進一步擴大,增加自己也增加老三家的收入。譬如說,不僅搞孵化小雞,原先的蛋雞完全可以由現有的三百隻擴大到七八百隻,甚至上千隻。老二也擁護大哥的辦法。老漢把這種想法和四妹子一說,四妹子開頭似乎有點不大樂意,隨之就慡然應承了,說:「兩位哥哥既然說出口了,我就同意這麼辦。」
又是由老大出主意,由四妹子出面向公社信用社貸款,因為四妹子目下有了名聲,任何單位都願意支持這個新生事物,而由他或老二貸款。就困難多了。他把一切都經過過細的考慮,由四妹子出面申請,將款子貸到老大女人和老二的名下,作為老大老二的投資,再把雞場現有的活雞作價入股,這個雞場就屬於三家聯營了。
現在,三個兒子和三個妯娌以及孫兒孫女們,都奇蹟般地統一在一個目的上了,出現了一種空前的繁榮興旺諧調的局面,這是老漢夢想過而始終沒有實現過的一種生氣勃勃而又融洽的家庭氣氛。他不願意看見一個兒子富得流油而另一個兒子窮困難過,三個兒子齊頭並進,這是最使人舒心的事了。由於三家聯合的形成,老漢自覺停止了繼續領取工資,只說由兒子們憑良心給他供給吃穿就行了。他有使不完的勁,心情也是從未有過的舒展和暢快,現在不大提階級鬥爭了,看來短期內不會有人在他的成份上再為難了,四清補訂的幾家地主和富農成份又恢復了中農。他想看見自己三個兒子都成為呂家堡最富裕的家庭,至於自己要不要掙兒子們的錢,有什麼意思呢?
這個三家聯營的雞場,把分裂的三兄弟三妯娌又扭結在一起了。老大在臨近的小學校教書,過去一直是食宿在校,周六才回到家中過禮拜,現在,他每天傍晚騎自行車趕回家來,匆匆吃一碗飯,就自動在雞場尋活兒干,直到半夜。
老漢背起一籠青糙,在夕陽餘輝中,走下山溝來了,回去鍘碎了好餵雞啊!
四妹子卻感到了一種威脅。她已得知,僅是這個不足兩萬人口的小小公社裡,已經有三家農民辦起了孵化場,看來瞅著這步棋的,不只是她一個人。競爭是明擺在眼前的。呂家堡村街巷裡最顯眼的牆壁上,並排貼著那三家出售小雞的GG。而國營紫坡養雞場的GG也派推銷人員下鄉來逐村張貼,什麼「本場有十五年孵化小雞的歷史,經驗豐富,小雞健壯,成活率高達98%」等等,人們尊崇習慣,習慣是紫坡養雞場的小雞最保險了。
四妹子怕老公公真的犯了心病,又裝作毫不介意地說:「爸吔!其實我是故意讓你跟那些幹部多接觸接觸。我看你總是怯那些幹部。你接觸多了,也就明白,他們是幹部,可也是人,沒啥好害怕的……」
那位記者的文章在報紙上一發表,四妹子的小院裡就更加熱鬧,好多有組織的代表團前來參觀,從早到晚絡繹不絕,縣委書記和縣長來了,大加讚揚,說她是他們領導下的河口縣的第一個養雞專業戶,應該大大地宣傳一番,她給全縣的婦女蹚開了一條致富的門路,無疑是一個典型。有人要請她介紹經驗,有人要總結她的最新材料。有人來說要寫她的報告文學。有人要她填一張表,補選縣人民代表……
她被熱情的波浪包圍著,衝擊著。她不能離開屋院了,給南工地食堂送雞蛋的事也辦不到了,老公公主動承擔了。
老公公第一次給南工地食堂送雞蛋回來,把一根甘蔗塞給孫子,然後從內衣口袋掏出錢來,交給她。她從老公公手裡接過錢的時候,突然想起剛到這個家庭以後,老公公給她五塊錢並且因為她花掉了而鬧出家庭糾紛的事,現在,老公公向她交錢了。
這天晚上,吃罷晚飯,一家人都在逗著小兒子取笑,四妹子從抽屜里取出五十塊錢,對老公公說:「爸吔!你和俺媽給我幫忙整一月了,這是我給你們二位老人的工資,每人按二十五元一月,這是五十塊。日後,養雞場發展了我再給您增加……」
一家人全驚呆了。老公公瞅著她,半天才說:「這算啥話?啊?這算啥話!一家人,還發工——資?那我跟你媽不是成了你長工了?」
老婆婆也附合說:「你不怕人笑話嗎?失情薄意的!」
建峰卻不開口。
四妹子說:「我不能讓您二老白乾呀!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是:按勞取酬。您幹了就該有報酬,這是合情合理的事。」
「哈呀!哪有老子掙兒子的錢這號事?」老公公說,「我要錢做啥?只要你們過得好……」
四妹子卻毫不動搖:「你要是不受錢,我就不好讓您二老繼續幹下去了。我就要另外在村里僱人……」
老公公更加吃驚,睜大眼睛:「你可不敢胡來!雖說目下政策寬了,僱人可是剝削,是共產黨頭號反對的事!」他自解放以來,最擔心的就是怕被升格為地主——剝削階級,而鄉村里作為剝削的最主要標誌,就是僱工。
「我不怕。」四妹子說,「我給人家開工資。我也不知道這算不算剝削。」
「既是這話,你先甭著急雇旁人。」老公公把五十塊錢接過來,「我就收下這錢,免得你再雇旁的人來,日後萬一有人追究起來,我說是給兒子幫忙,也留一步退路……」
過了幾天,那位解記者又來了,詢問雞場的發展。四妹子卻想,記者們消息都很靈通,就探問可不可以僱工和僱工算不算剝削的事。記者似乎還沒有獲得這個具體問題的權威答案,說得含含糊糊。由此卻引出了四妹子給公公婆婆開工資的事,解記者大感興趣,追根刨底,問得四妹子簡直都無法回答了。幾天之後,報紙上就有一條顯赫的標題——
媳婦給公婆發工資
——中國農村家庭結構的質變
四妹子接到解侃寄來的報紙,看了,看得似懂非懂。她真服了這個耍筆桿子的,一件在自己看來毫不起眼的小事,讓他給分析出那麼多的意思來,真是了不起!
這年到頭,四妹子給兩位老人做了一身新衣服,而且買回一台電視機。大年三十晚上,一家老少歡聚一堂,真是「春滿乾坤福滿門」。包完餃子,四妹子就說出了下一年的發展計劃,她算了養雞賣蛋的帳,獲利雖不少,還是不理想。她要買一台孵化雛雞的機器,那利潤比養雞強多了,大多了。她說,政府現在宣傳鼓勵農民搞好家庭副業,好些鄉村女人眼見她養雞得了利,發了財,都眼熱手癢了,來年春天的雛雞無疑會是緊俏貨。四妹子說:「這一步棋瞅准了,下手要早,單是忙前這一季,賺上萬把塊錢不成問題。」
老公公不由得愣愣地盯住了三兒媳婦,心裡暗暗佩服。這個陝北女人對明年可能出現的小雞熱銷的估計完全對頭,趁此機會孵化小雞是有眼光的。他想熱烈地肯定兒媳的這「一步棋」,臨到開口時,卻說成了這種話:「這步棋倒是看準了。我說嘛!要那麼多錢做啥?就這三百母雞,收入的錢夠吃夠穿夠用了,算咧!一下子抓到那麼多錢,萬一日後政策上有個閃失,錢多反倒成了禍害了……」
「從目下形勢看,政府號召農民掙錢發家哩!廣播上從早到晚都在說這號話。」建峰插言說,「至於日後會不會變卦,怕是神仙也難預料。」他說這話,用的是一種不介入的清高語調,沒有明顯的傾向性。
「變了卦再說變了卦的打算。現在允許咱掙錢我就要掙。」四妹子毫不動搖,「爸吔!你甭怕,萬一日後把我當新地主鬥爭,連累不了你的,你是我雇來的長——工嘛!」
老漢扭過頭笑了。
「買下孵化器,就得僱人了。」四妹子說,「需要好幾個人哩!」
「不敢!」老公公堅決反對,「共產黨允許農民掙錢,可不准雇長工呀!這是明擺著的道理,你甭胡來。」
「那怎麼辦?」四妹子也不敢堅持,「可那孵化器,一裝上雞蛋,黑天白日不能離人,要控制溫度,要翻搗雞蛋。小雞出來了,要餵食餵水,還要檢查種蛋……」
「讓建峰迴家來幫忙。」婆婆說。
「我正在鑽研修理電視機的技術哩!」建峰說,「我見不得那些毛糙貨!一看見雞呀蛋呀,就煩,一聽母雞叫喚,腦子就暈了……」
「那……這樣吧,讓你大嫂二嫂過來干吧,還有那幾個侄兒侄女,都能幹活了。」老公公想出了萬全之策,「一來可以免去僱工剝削之嫌,二來也成全了你的兩個哥哥。你們的日月過得好了,也幫他倆一下。你大哥教書掙那幾個工資,現時看起來就不如養一窩母雞了……」
四妹子同意了。老公公的話,她不能不同意,那畢竟是親兄弟啊!
新年的鐘聲響了,悠揚,雄渾…… 兄弟三家聯合經營的養雞場辦起來了。
一台淺藍色的嶄新的孵化器買回來了,在靠著街門一側的土打圍牆前,臨時修蓋起兩間油毛氈苫頂的泥皮房子,做為機房,第一窩雛雞的孵化工作從選擇種蛋開始,直到小雞破殼而出,四妹子幾乎寸步不離。春節前,當她產生了隨之決定了要走這一步棋的時候,她就趕到二十里遠的紫坡國營養雞場去,在那裡從選擇種蛋到小雞出殼看了一個全過程,她自己掏錢在國營養雞場的職工食堂搭夥,無代價地跟班勞動,陪著值夜班的工人一起值班。現在,她在自己家裡開始第一窩小雞的孵化工作了。
她告訴侄女雪蘭和二嫂,在電燈光下,可以看到蛋殼內有一個黑點的雞蛋是受過孕的種蛋,而沒有黑點的蛋是水蛋,孵不出小雞來的。她告訴她們怎樣控制孵化機的溫度,直到幫她們辨識那隻溫度計上的刻度。侄女雪蘭畢竟有點文化,多說兩遍也就記住了。而二嫂則白眨著一雙眼睛,今日剛記住一點兒,睡過一夜又忘了。這個罵大街一罵三天可以不罵重樣話的愚蠢的二嫂,卻總是記不住機器上頭那些旋鈕的名稱和作用,最後只好換由她的二女子小紅來替代。四妹子帶著兩個侄女,終於孵出第一窩小雞來,兩個侄女高興得把剛剛出殼的第一隻小雞搶來奪去,在她們的臉上撫摩,甚至用嘴親那細茸茸的辱白色的絨毛。
對這件事最稱心的要數呂克儉老漢了。
老漢從早到晚,沒有閒暇的工夫。他攪拌飼料,打掃雞圈,背上大籠到河溝里去挖水芹菜,那是母雞最喜歡吃的青飼料了。挑滿一籠青糙,夕陽隱沒,涼颼颼的山風吹著肌膚,老漢點燃一袋旱菸,在溝坎上美滋滋地抽著。
三個兒子又合為一家了。在春節期間,由他出面,又由他主持,終於促成了三兄弟三妯娌的聯合。他原先只是想讓老大和老二的女人或兒女過來給老三家幫忙,由三媳婦給開工資,一來免去了僱工剝削的嫌疑,二來使老大老二家也增加經濟收入。當他提出這個對無論哪個兒子都只有好處而沒有壞處的想法時,作教員的大兒子卻提出三家聯營。這樣就徹底解除了僱工之嫌,而且可以使雞場進一步擴大,增加自己也增加老三家的收入。譬如說,不僅搞孵化小雞,原先的蛋雞完全可以由現有的三百隻擴大到七八百隻,甚至上千隻。老二也擁護大哥的辦法。老漢把這種想法和四妹子一說,四妹子開頭似乎有點不大樂意,隨之就慡然應承了,說:「兩位哥哥既然說出口了,我就同意這麼辦。」
又是由老大出主意,由四妹子出面向公社信用社貸款,因為四妹子目下有了名聲,任何單位都願意支持這個新生事物,而由他或老二貸款。就困難多了。他把一切都經過過細的考慮,由四妹子出面申請,將款子貸到老大女人和老二的名下,作為老大老二的投資,再把雞場現有的活雞作價入股,這個雞場就屬於三家聯營了。
現在,三個兒子和三個妯娌以及孫兒孫女們,都奇蹟般地統一在一個目的上了,出現了一種空前的繁榮興旺諧調的局面,這是老漢夢想過而始終沒有實現過的一種生氣勃勃而又融洽的家庭氣氛。他不願意看見一個兒子富得流油而另一個兒子窮困難過,三個兒子齊頭並進,這是最使人舒心的事了。由於三家聯合的形成,老漢自覺停止了繼續領取工資,只說由兒子們憑良心給他供給吃穿就行了。他有使不完的勁,心情也是從未有過的舒展和暢快,現在不大提階級鬥爭了,看來短期內不會有人在他的成份上再為難了,四清補訂的幾家地主和富農成份又恢復了中農。他想看見自己三個兒子都成為呂家堡最富裕的家庭,至於自己要不要掙兒子們的錢,有什麼意思呢?
這個三家聯營的雞場,把分裂的三兄弟三妯娌又扭結在一起了。老大在臨近的小學校教書,過去一直是食宿在校,周六才回到家中過禮拜,現在,他每天傍晚騎自行車趕回家來,匆匆吃一碗飯,就自動在雞場尋活兒干,直到半夜。
老漢背起一籠青糙,在夕陽餘輝中,走下山溝來了,回去鍘碎了好餵雞啊!
四妹子卻感到了一種威脅。她已得知,僅是這個不足兩萬人口的小小公社裡,已經有三家農民辦起了孵化場,看來瞅著這步棋的,不只是她一個人。競爭是明擺在眼前的。呂家堡村街巷裡最顯眼的牆壁上,並排貼著那三家出售小雞的GG。而國營紫坡養雞場的GG也派推銷人員下鄉來逐村張貼,什麼「本場有十五年孵化小雞的歷史,經驗豐富,小雞健壯,成活率高達98%」等等,人們尊崇習慣,習慣是紫坡養雞場的小雞最保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