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夏百友立刻忘了追問,忙不迭的點頭。轉眼,二人各提了一壺酒從酒坊出來,往前走了幾步,醒林指著前方一座大茶坊,道:「我們進去歇歇,這裡常有說書的,說得不錯。」
茶坊夏百友所甚愛,聽書夏百友亦所甚愛。二人沒得二話說,志趣相投,一拍即合。
這茶坊甚乾淨,大中午客人也不少,醒林逕自走向後排小桌,似是來過許多回。
只是,此時說書人似是剛說完一段書,正在坐著歇息,台下的聽客正在天南海北的胡扯,說書人偶然也跟著打趣兩句。
醒林與夏百友也無甚正經事做,二人將方才買的酒開蓋,你聞一下,我聞一下,正在品評。
忽聽前方一客人道:「老漢,那魔尊與守燈人的書你還說不說了。」
另一客人道:「還說甚,不是早就說完了麼,東南海那邊也沒有新動靜,聽人說魔尊都遠走西海了,也不知真假。」
先前那人道:「東南海那邊的事,咱們這裡消息不靈通,可是玉房宮開榜之事,你們沒聽說麼。」
第四十一章
「玉房宮要開榜?什麼時候?」
「今年把春榜改為秋榜, 要入秋之後,算來沒多少天了。」
「這關魔尊什麼事, 那守燈人也定不會再去參榜,之前多少仙門請他都不露面。」
「這你就有所不知了吧,我聽小道消息說,這一榜他還要參加呢!」
「嚇,不可能吧!」
「怎不可能?」
「他之前是不是第九十九名來著?我要是他, 我就不去,怪丟人的。且到時候人多口雜,萬一有人說些難聽話……」
「人家當年,也是為仙門獻身,誰會在大場面上給人弄難看, 玉房宮也不許的……」
「那眾人之口, 他如何能堵住, 況且……這守燈人他到底圖什麼呀!」
夏百友偷偷去瞧醒林的臉色, 醒林雙手抱著酒壺,下巴擱在壇口上,正聽得認真。
聽到此處他笑了笑, 提著酒罈, 來至茶坊沿街的欄杆處,大街上行人不多,除了商鋪的各色旗幟在風中招搖,便只剩下遠處幾個淡淡的人影。他靠在欄杆上,就著街景, 灌了一大口烈酒。
身後的閒人還在議論。
「……管他圖什麼呢,到時候,眾人一鬧騰,他倆這名字又得被捆在一處,喧鬧一陣子。我總覺著,只要這般,故事就算沒講完呢。」
湖光粼粼,醒林與夏百友悠然打馬回家,出去一圈,買了許多新鮮玩意且又開心,二人各自有各自的心滿意足。
回到東山派,醒林每日早上雷打不動的來演武場修習,夏百友百無聊賴,自繼續陪著他,他有時在旁旁觀,心中簡直駭笑出聲。
醒林說自己在修習一事上,毫無天分,真不是在謙遜,三個月了,還是那一套入門劍法,他每日認認真真勤勤懇懇一招一式地演練,竟能保持無一分進益,簡直可怕。
三月之期快到,夏百友陪他餵招,餵著餵著忽而彎下腰笑了起來,笑的拿不住劍。
醒林繃著臉,扛劍望著他,撐了一會,自己也笑了。
夏百友笑的上氣不接下氣,好不容易笑完了,扶著肚子站起來,道:「醒林兄,你真是個修習奇才,我算是長見識了,佩服。」
醒林微笑著,也不著惱,他自己閒閒地揮著劍,演練入門劍法。
從小到大,他已習慣了。
夏百友望著隔壁演練場,荀未殊的身影翻飛,寒光閃爍,好一派瀟灑颯然的風姿。
他唇角掛著笑影,淡淡的對醒林道:「這二十幾年,你是怎麼熬過來的……」
醒林唰的一聲收回長劍,他曲起手指,在雪亮的劍身上輕輕一彈,看著長劍,道:「過去了,那些都不重要了。」
他望著夏百友,夏百友也望著他,真心實意地道:「那就好。」
三月之期已到,金秋十月,東山派的秋水湖正是秋水粼粼,魚肥蝦美之時,虞醒林荀未殊等人提前三日整頓好行李,收拾好各自的法寶武器。夏百友賴在別人家不走,混吃混喝三個月,隊伍只好捎上他。
凌晨時分,東方未明,雞鳴不已,虞上清帶著眾弟子,頂著一身寒露,登上駛往帝都的猛舟。
離東山派不遠處的紅雲教,也在差不多的時辰,朱若殷帶領許多身著紅衣的年輕女子,迎著還未徹底放明德雲霞,出發了。
西南大地,早幾日前,連綿十萬大山中,千仞高崖上,修建著一所精美絕倫,雲遮霧繞的道觀,道觀大門徐徐打開,一排弟子頭戴銀寶冠,身著如雲如霞般地紫衣,挺胸昂首地列隊步出。他們的目的地在東北方,正是帝都城畔的玉房宮。
東南海邊,海浪怒吼著拍打山岩,山岩壁高數丈,通體烏黑,無一棵草木,最高處坐落著一座肅穆樸素的院落,鎮九門的弟子穿著粗布褐衣,隨著師傅,依次從院門出來,最後壓陣的胡爭如鎖上院門。
鎮九門的弟子所行之處一片荒涼,村莊沒落,黃草漫坡,一排寒鴉從天上呀呀經過,東南海這些年飽受摧殘,正是休養生息之時。
偶然行過較大的村落,數十間土胚房連成一片,有的坍塌,有的還勉力支撐,掉了漆的小木門中,鬼鬼祟祟探出一兩顆腦袋,悄悄盯著這一路稀罕行人。
玉房宮再開榜的消息,席捲整個大陸,醒林要參榜的消息也不脛而走,東南海邊這片敏感之地,這些消息也在暗地裡洶湧流傳。
茶坊夏百友所甚愛,聽書夏百友亦所甚愛。二人沒得二話說,志趣相投,一拍即合。
這茶坊甚乾淨,大中午客人也不少,醒林逕自走向後排小桌,似是來過許多回。
只是,此時說書人似是剛說完一段書,正在坐著歇息,台下的聽客正在天南海北的胡扯,說書人偶然也跟著打趣兩句。
醒林與夏百友也無甚正經事做,二人將方才買的酒開蓋,你聞一下,我聞一下,正在品評。
忽聽前方一客人道:「老漢,那魔尊與守燈人的書你還說不說了。」
另一客人道:「還說甚,不是早就說完了麼,東南海那邊也沒有新動靜,聽人說魔尊都遠走西海了,也不知真假。」
先前那人道:「東南海那邊的事,咱們這裡消息不靈通,可是玉房宮開榜之事,你們沒聽說麼。」
第四十一章
「玉房宮要開榜?什麼時候?」
「今年把春榜改為秋榜, 要入秋之後,算來沒多少天了。」
「這關魔尊什麼事, 那守燈人也定不會再去參榜,之前多少仙門請他都不露面。」
「這你就有所不知了吧,我聽小道消息說,這一榜他還要參加呢!」
「嚇,不可能吧!」
「怎不可能?」
「他之前是不是第九十九名來著?我要是他, 我就不去,怪丟人的。且到時候人多口雜,萬一有人說些難聽話……」
「人家當年,也是為仙門獻身,誰會在大場面上給人弄難看, 玉房宮也不許的……」
「那眾人之口, 他如何能堵住, 況且……這守燈人他到底圖什麼呀!」
夏百友偷偷去瞧醒林的臉色, 醒林雙手抱著酒壺,下巴擱在壇口上,正聽得認真。
聽到此處他笑了笑, 提著酒罈, 來至茶坊沿街的欄杆處,大街上行人不多,除了商鋪的各色旗幟在風中招搖,便只剩下遠處幾個淡淡的人影。他靠在欄杆上,就著街景, 灌了一大口烈酒。
身後的閒人還在議論。
「……管他圖什麼呢,到時候,眾人一鬧騰,他倆這名字又得被捆在一處,喧鬧一陣子。我總覺著,只要這般,故事就算沒講完呢。」
湖光粼粼,醒林與夏百友悠然打馬回家,出去一圈,買了許多新鮮玩意且又開心,二人各自有各自的心滿意足。
回到東山派,醒林每日早上雷打不動的來演武場修習,夏百友百無聊賴,自繼續陪著他,他有時在旁旁觀,心中簡直駭笑出聲。
醒林說自己在修習一事上,毫無天分,真不是在謙遜,三個月了,還是那一套入門劍法,他每日認認真真勤勤懇懇一招一式地演練,竟能保持無一分進益,簡直可怕。
三月之期快到,夏百友陪他餵招,餵著餵著忽而彎下腰笑了起來,笑的拿不住劍。
醒林繃著臉,扛劍望著他,撐了一會,自己也笑了。
夏百友笑的上氣不接下氣,好不容易笑完了,扶著肚子站起來,道:「醒林兄,你真是個修習奇才,我算是長見識了,佩服。」
醒林微笑著,也不著惱,他自己閒閒地揮著劍,演練入門劍法。
從小到大,他已習慣了。
夏百友望著隔壁演練場,荀未殊的身影翻飛,寒光閃爍,好一派瀟灑颯然的風姿。
他唇角掛著笑影,淡淡的對醒林道:「這二十幾年,你是怎麼熬過來的……」
醒林唰的一聲收回長劍,他曲起手指,在雪亮的劍身上輕輕一彈,看著長劍,道:「過去了,那些都不重要了。」
他望著夏百友,夏百友也望著他,真心實意地道:「那就好。」
三月之期已到,金秋十月,東山派的秋水湖正是秋水粼粼,魚肥蝦美之時,虞醒林荀未殊等人提前三日整頓好行李,收拾好各自的法寶武器。夏百友賴在別人家不走,混吃混喝三個月,隊伍只好捎上他。
凌晨時分,東方未明,雞鳴不已,虞上清帶著眾弟子,頂著一身寒露,登上駛往帝都的猛舟。
離東山派不遠處的紅雲教,也在差不多的時辰,朱若殷帶領許多身著紅衣的年輕女子,迎著還未徹底放明德雲霞,出發了。
西南大地,早幾日前,連綿十萬大山中,千仞高崖上,修建著一所精美絕倫,雲遮霧繞的道觀,道觀大門徐徐打開,一排弟子頭戴銀寶冠,身著如雲如霞般地紫衣,挺胸昂首地列隊步出。他們的目的地在東北方,正是帝都城畔的玉房宮。
東南海邊,海浪怒吼著拍打山岩,山岩壁高數丈,通體烏黑,無一棵草木,最高處坐落著一座肅穆樸素的院落,鎮九門的弟子穿著粗布褐衣,隨著師傅,依次從院門出來,最後壓陣的胡爭如鎖上院門。
鎮九門的弟子所行之處一片荒涼,村莊沒落,黃草漫坡,一排寒鴉從天上呀呀經過,東南海這些年飽受摧殘,正是休養生息之時。
偶然行過較大的村落,數十間土胚房連成一片,有的坍塌,有的還勉力支撐,掉了漆的小木門中,鬼鬼祟祟探出一兩顆腦袋,悄悄盯著這一路稀罕行人。
玉房宮再開榜的消息,席捲整個大陸,醒林要參榜的消息也不脛而走,東南海邊這片敏感之地,這些消息也在暗地裡洶湧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