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他話音未落,擺飯的弟子從最下一層掏出三個碗,熟練地擺在桌上,掏完碗又去掏筷子,掏到一半,終於默默地抬起臉,察覺氣氛異樣,弟子頓了一頓,將多餘兩幅碗筷悄無聲息的裝了回去。
……
虞上清更尷尬了,胡言亂語道。「我這裡已備好了飯……我就不去了,不然你與我一起吃好了……」
醒林笑笑,向他行禮,道:「不必了,父親。」
他行了一禮,轉身出門,留下虞上清在空曠的大廳里。
餐桌上放著精緻豐盛的菜餚,虞上清有些疲憊,手撐著桌邊坐下。這麼些年來,沒人陪他用餐,可他不能總是一個人吃飯。
醒林一路不停,直走到幽獨小館外才頓住。
此時,天色已昏,幽獨小館的紙窗上映著昏黃燭光,不時傳來歡聲笑語,小女兒的獨有的嬌俏滑稽,引得謝氏又是笑,又是訓。
醒林在外含笑聽了一陣,這才進門。
母親見了他,倒是收了笑意,仿佛見了珍貴脆弱的古董,怕聲氣太大,震碎了他。只是溫言問他些起居日常。
方才館內親密放肆的氣氛大變,母親不敢多問,怕問多要掉眼淚,醒林也不敢多說,怕母親聽多掉眼淚。
二人同時懷揣著未對方著想的心,可說的反而泛泛。
一時傳來晚飯,自小,謝家規矩嚴明,餐桌上從來是食不言。可自母親走後,東山派便沒了這規矩,父親在餐桌上永遠談興最高,他耳濡目染,習慣了熱鬧的餐桌。
如今,再次與母親同桌而食,這樣寂靜的氣氛,似令他回到童年一般,反倒不適應了。
飯畢後,小妹困了,扭骨糖一般往母親懷裡鑽,母親左手拍右手般的撫著她的背,母女之間的親密無間,是成年兒子只能艷羨的。醒林在旁看了一陣,退了出去。
幽獨小館外,竹板小橋蜿蜒曲折,細雨伴著斜風鑽進寬鬆的衣領中,溫熱的肌膚乍遇冰涼,醒林不禁縮了縮脖子,雙手抱住臂彎。
他回首,身後的小館窗紙昏黃,上面映著母女倆的影子,還有笑聲隱隱。
斜風吹動額發,他低著頭,輕而淺的一笑,抱緊雙臂,在雨中小跑起來。
從幽獨小館回自己房內的路上,有兩條路,一條近些的大路,直接連通兩處。一條遠些的小路,要路經虞上清的後院。
醒林抱著雙臂在小路上一路小跑,路經後院時,偶然駐足,隔著女牆,隔不斷院內的燈火輝煌,大廳中人似在用餐,邊用餐邊有中年女子與年輕男子的說笑聲透過女牆,傳了過來,間或也有虞上清的說話聲。
父親最愛的便是這般熱鬧的餐桌。
女牆影暗,醒林聽了一陣,小跑著走了。
他走了一陣,念及自己臥房被寒燈冷,而如今夜還很長,不由得調轉腳步,隨意劃了小舟,向對岸小鎮上行去。
小鎮上沿岸燈火早熄滅了大半,只有逢霽樓燈火通明。
醒林停了小舟,棄船上岸,他進了逢霽樓和熟人打了招呼,在內湖對岸自己慣用的小廳安坐,這裡賓客歡飲,歌女穿梭,錦幔耀眼,燭火輝煌,人間喧鬧處,便是如此了。
他點了幾盤瓜子杏仁果脯肉乾,琳琅鋪了滿桌,他在滿桌吃食前,隨意趴下,安靜的聽著對岸的歌女唱新曲兒。
早先,逢霽樓跟著市井流行,偶然會有一兩首有關那魔窟的歌兒。
今夜,新曲兒一首接一首,或有抒情或有敘事,唱盡世間百態,醒林玩著茶杯,聽了一宿,並沒等到他想聽的。
老闆小心翼翼的親自上了新茶,察言觀色的陪他聊了幾句,醒林含笑送她離開,回到桌前,低頭想了想,失笑。
天已微亮,他出門,借了逢霽樓的馬,漫無目的的向遠處疾馳。
日上三竿時,路遇一座大些的縣城,他牽著馬,一路閒行,遇著最大的一座茶坊,裡面老先生抑揚頓挫的說書聲,伴著茶香,伴著上午時分特有的塵土味,從茶坊緩緩飄來。
醒林有些興致,將馬拴在茶坊外,進去點了茶果,預備在此處消遣一陣。
雖是上午,但聽書的閒人也不少,桌子滿了大半,醒林撿後面安靜處坐了。
台上說書人一直絮絮講著書生小姐的閨房故事,醒林茶喝了四輪,果盤空了一半,摸了摸飽脹的肚子,嘆了口氣,解下錢袋,喊了一聲,「小二哥……」
台上的說書人忽而一敲鑼鼓,換了個故事。
「這一段書說到此處,欲知後事如何,明日再續。咱們接著說昨日中午的故事,今這段名『守燈人巧計救胡俠,小魔尊痴送金蛇圈』」
小二哥正忙活,把白毛巾往肩膀一搭,一路小跑過來,笑道:「客官,您有甚吩咐?」
醒林把錢袋收了起來,一臉淡然,「再給我續一壺茶。」
小二哥麻利的提起茶壺,吆喝著,「好嘞!您稍等。」
第三十九章
那說書人鬚髮花白, 一張小鼓,一口禿牙, 故事講的一波三折,辭藻火辣,情節離奇,他講守燈人放走胡爭如,「他裹著黑衣, 將那美艷無雙的臉龐蒙上黑布,悄沒聲息的潛進養屍陣,那養屍陣洞口鎮守的一百八十號惡鬼,一聞活人氣味便猛地撲來,他們哪知道自己迎來的是何等人物!那守燈人身負天下至高的修為, 但凡出手, 必定屍堆成海, 血流成河, 只見他祭出寶劍,一劍滅一個惡鬼……」
……
虞上清更尷尬了,胡言亂語道。「我這裡已備好了飯……我就不去了,不然你與我一起吃好了……」
醒林笑笑,向他行禮,道:「不必了,父親。」
他行了一禮,轉身出門,留下虞上清在空曠的大廳里。
餐桌上放著精緻豐盛的菜餚,虞上清有些疲憊,手撐著桌邊坐下。這麼些年來,沒人陪他用餐,可他不能總是一個人吃飯。
醒林一路不停,直走到幽獨小館外才頓住。
此時,天色已昏,幽獨小館的紙窗上映著昏黃燭光,不時傳來歡聲笑語,小女兒的獨有的嬌俏滑稽,引得謝氏又是笑,又是訓。
醒林在外含笑聽了一陣,這才進門。
母親見了他,倒是收了笑意,仿佛見了珍貴脆弱的古董,怕聲氣太大,震碎了他。只是溫言問他些起居日常。
方才館內親密放肆的氣氛大變,母親不敢多問,怕問多要掉眼淚,醒林也不敢多說,怕母親聽多掉眼淚。
二人同時懷揣著未對方著想的心,可說的反而泛泛。
一時傳來晚飯,自小,謝家規矩嚴明,餐桌上從來是食不言。可自母親走後,東山派便沒了這規矩,父親在餐桌上永遠談興最高,他耳濡目染,習慣了熱鬧的餐桌。
如今,再次與母親同桌而食,這樣寂靜的氣氛,似令他回到童年一般,反倒不適應了。
飯畢後,小妹困了,扭骨糖一般往母親懷裡鑽,母親左手拍右手般的撫著她的背,母女之間的親密無間,是成年兒子只能艷羨的。醒林在旁看了一陣,退了出去。
幽獨小館外,竹板小橋蜿蜒曲折,細雨伴著斜風鑽進寬鬆的衣領中,溫熱的肌膚乍遇冰涼,醒林不禁縮了縮脖子,雙手抱住臂彎。
他回首,身後的小館窗紙昏黃,上面映著母女倆的影子,還有笑聲隱隱。
斜風吹動額發,他低著頭,輕而淺的一笑,抱緊雙臂,在雨中小跑起來。
從幽獨小館回自己房內的路上,有兩條路,一條近些的大路,直接連通兩處。一條遠些的小路,要路經虞上清的後院。
醒林抱著雙臂在小路上一路小跑,路經後院時,偶然駐足,隔著女牆,隔不斷院內的燈火輝煌,大廳中人似在用餐,邊用餐邊有中年女子與年輕男子的說笑聲透過女牆,傳了過來,間或也有虞上清的說話聲。
父親最愛的便是這般熱鬧的餐桌。
女牆影暗,醒林聽了一陣,小跑著走了。
他走了一陣,念及自己臥房被寒燈冷,而如今夜還很長,不由得調轉腳步,隨意劃了小舟,向對岸小鎮上行去。
小鎮上沿岸燈火早熄滅了大半,只有逢霽樓燈火通明。
醒林停了小舟,棄船上岸,他進了逢霽樓和熟人打了招呼,在內湖對岸自己慣用的小廳安坐,這裡賓客歡飲,歌女穿梭,錦幔耀眼,燭火輝煌,人間喧鬧處,便是如此了。
他點了幾盤瓜子杏仁果脯肉乾,琳琅鋪了滿桌,他在滿桌吃食前,隨意趴下,安靜的聽著對岸的歌女唱新曲兒。
早先,逢霽樓跟著市井流行,偶然會有一兩首有關那魔窟的歌兒。
今夜,新曲兒一首接一首,或有抒情或有敘事,唱盡世間百態,醒林玩著茶杯,聽了一宿,並沒等到他想聽的。
老闆小心翼翼的親自上了新茶,察言觀色的陪他聊了幾句,醒林含笑送她離開,回到桌前,低頭想了想,失笑。
天已微亮,他出門,借了逢霽樓的馬,漫無目的的向遠處疾馳。
日上三竿時,路遇一座大些的縣城,他牽著馬,一路閒行,遇著最大的一座茶坊,裡面老先生抑揚頓挫的說書聲,伴著茶香,伴著上午時分特有的塵土味,從茶坊緩緩飄來。
醒林有些興致,將馬拴在茶坊外,進去點了茶果,預備在此處消遣一陣。
雖是上午,但聽書的閒人也不少,桌子滿了大半,醒林撿後面安靜處坐了。
台上說書人一直絮絮講著書生小姐的閨房故事,醒林茶喝了四輪,果盤空了一半,摸了摸飽脹的肚子,嘆了口氣,解下錢袋,喊了一聲,「小二哥……」
台上的說書人忽而一敲鑼鼓,換了個故事。
「這一段書說到此處,欲知後事如何,明日再續。咱們接著說昨日中午的故事,今這段名『守燈人巧計救胡俠,小魔尊痴送金蛇圈』」
小二哥正忙活,把白毛巾往肩膀一搭,一路小跑過來,笑道:「客官,您有甚吩咐?」
醒林把錢袋收了起來,一臉淡然,「再給我續一壺茶。」
小二哥麻利的提起茶壺,吆喝著,「好嘞!您稍等。」
第三十九章
那說書人鬚髮花白, 一張小鼓,一口禿牙, 故事講的一波三折,辭藻火辣,情節離奇,他講守燈人放走胡爭如,「他裹著黑衣, 將那美艷無雙的臉龐蒙上黑布,悄沒聲息的潛進養屍陣,那養屍陣洞口鎮守的一百八十號惡鬼,一聞活人氣味便猛地撲來,他們哪知道自己迎來的是何等人物!那守燈人身負天下至高的修為, 但凡出手, 必定屍堆成海, 血流成河, 只見他祭出寶劍,一劍滅一個惡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