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自蕭懷朔回京以來,如意便一直炙手可熱。不少讀書人都想走她的門路。雖說她的志向不在於朝堂,生活不奢靡、作風也很正派,堪稱她這一輩公主的表率。但勢力在那裡,她的一舉一動依舊是最招惹眼睛和閒話的。
蕭懷朔有所動搖,坊間關於她的流言便驟然泛濫開來。
五代光去公主府鬧事的內幕,再度眾說紛紜、甚囂塵上。甚至有似模似樣的貧女換金枝的說法流傳出來。直說舞陽公主就是五代光的女兒,因徐思的孩子早死,先皇為免她過於悲痛便以貧女替之。如今身世被揭破,舞陽公主貪戀權勢不肯認下貧父,故而殺他滅口。天子知道公主不肖,這才不肯冊封……
而蕭懷朔偏偏在這個當口,將五代光放出來了。
如此,如意殺五代光滅口的謠言當然不攻自破,但五代光哪裡是什麼本分人?這一次他也聽說了如意是他女兒的流言。不敢再到如意跟前去鬧,便以悔過的姿態,賴在了莊七娘家門口。
莊七娘於是再度發病了。
但是看戲的人同情的反而是五代光,紛紛指指點點的說男人都已經悔過了,夫妻之間什麼恩怨還過不去?難不成還真要讓他露宿街頭?只見過男人將女人趕出家門的,還真沒見過女人霸產驅夫的。
連莊七娘的兩個老姊妹都心軟了,想來勸說莊七娘。
如意去探望莊七娘,正撞見鄭婆在罵五代光,說是罵,話中卻多有“別怪你娘子心硬,實在是你過去太混帳了。你也別有怨言,好好的認罪賠禮誠心悔過,等你娘子回心轉意”的言辭……如意聽出她話中傾向,胸中一口悶氣咽不下去,便直接從公主府調派侍衛過來,將院門圍得水泄不通。
鄭婆想要進去時,被侍衛的惡臉一嚇,連聲也不敢吭一吭,訕訕的退走了。
五代光倒是想闖,直接讓侍衛拎起來丟出去。闖了兩回,便不敢再靠前。然而依舊徘徊在街口不肯離開。
如意便令人雇了幾個流氓去羞辱他,也不打不罵,只有空便去街口嘲笑他當年如何坑蒙拐騙,為了騙取富貴人家的小寡婦,而虐待謀害一直供養他的髮妻。
如意答應過莊七娘,不殺五代光。但她看不得五代光這樣的惡棍年紀大了就出來悔過賣可憐,而後就有無數看客買帳。這樣莊七娘未免就太可憐了。
這法子居然很有效——初時看客聚集,紛紛指指點點,說什麼的都有。可不過七八天後,看客食飽了故事,就開始對此間熱鬧感到厭煩。五代光也就徹底淪為街頭落魄狼狽、無人問津的流浪漢了。
但如意也並非沒有付出代價。
冬至前最後一個望日,如意入宮向徐思請安,正逢徐儀的母親郗夫人入宮覲見。
命婦朝見都是卯時入宮,朝見完畢也還不到辰時,因此郗夫人去的比如意早些。如意到時,她就已在徐思殿裡說話了。
如意在徐思這裡算是半個主人,常常不經通報就直接進去,殿內侍女也都習以為常。
這一日她來到殿裡,便先回了自己房裡換了一身衣靴——昨日後半夜就開始下雪,此刻也還簌簌的落著。建康冬天冷不透,只是cháo濕。連雪也待凝不凝、待化不化。積在地上,看上去厚實得很。如意一時抽風,放著掃好的路不走,想去踩一踩積雪,結果灌了一靴子冰水。
等她換好衣衫要去見徐思時,走到門口,便聽見郗夫人道,“……如今外頭流言蜚語,放任人議論可不是個辦法。你是她的母親,沒人比你更清楚。她是不是你生的,你先給個準話。”
如意的腳步就頓了一頓。
只這片刻遲疑,她就已錯過了露面的最好時機。
徐思道,“她當然是我的女兒。你怎麼越活越回去了,你越把這些無根由的謠言當一回事,人傳的就越起興。”
郗夫人嘆道,“你是不知道外面的風頭……說的有模有樣,甚至有人說陛下要褫奪她的封號,不肯給她晉大長公主的。三郎同她有婚約,傳出這種消息來,來我這裡看熱鬧的人尾巴都翹上天了。”
如意便明白——郗夫人是坐不住了,特地來向徐思告二郎的狀,逼宮中彌謗。
但她心情並沒有半分輕鬆,她很了解郗夫人——這位真正的世家閨秀極度看重口碑人言,她不可能止步於此。
果然,郗夫人又道,“如意也是,明知道外頭謠言洶湧,卻非要把那個瘋女人接到家裡親自奉養,半點都不知道避嫌。就算那人對她有什麼恩情,她多雇些人照料著也就盡心了,何必親自照料?她畢竟是公主之尊,卻如此行事,不正是授人以柄嗎?”
她言之有理,徐思無言以對。
郗夫人便又進一步說,“就算她灑脫不在意流言,也該顧慮一下三郎啊。日後他們成了婚,莫非要三郎和她一道侍奉那個瘋女人?三郎無辜被人取笑也就罷了。如意是堂堂公主,太后之女、天子之姊,卻讓人說成是那個瘋女人的孝順女兒,豈不是連你們的名聲一併連累了?個中輕重、取捨,她心裡還沒有個數嗎?怎麼能如此行事?”
她說,“你也勸勸她,讓她把那個瘋女人送走吧。她是先帝親封的公主,尊位在那裡,就該和一些事、一些人劃清界限。”
短短几句話,不管如意還是徐思都聽懂了。
郗夫人也許已經什麼都知道了……
這是很自然的事——那些聽命於徐思的人,不少早年都曾侍奉過徐家。如意和徐思知道的事,大約也很難瞞得過徐茂。郗夫人若有心探聽,也並不難。
就算沒探聽出來也罷,橫豎這件事是不能戳破的,她也懶得計較。總之她接受這個兒媳婦——不管是因為從小看到大的感情,還是因為不接受也得認了。但讓她全盤接受如意的身世,卻不可能。她只肯接受她作為公主的那部分,並且希望如意能主動剔除她身上生來貧賤的那部分。
誰都只想要好,不想要不好。她說的不近人情,但站在她的立場上,又是情理之中的要求。
站在她的立場上是情理之中,可對他們該當家人對待的準兒媳而言,卻是冷漠、自大至極的要求。
——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像徐思那樣,真正顧及如意自己的感受。
徐思停了片刻,道,“我會和如意提這件事。不過……”她看著郗夫人,淡淡的說,“如意有自己的府宅和產業,就算她不肯將莊七娘送走,大約也無需三郎和她一道奉養。她自己就能奉養得了,這你倒不必操心。”
“當然,若左右都不滿意,也不必各自委屈勉強。雖說先皇當年過問過,但有我在,這樁婚事還是能再商榷的。”
第九十六章
如意沒有進屋。
徐思已說到這一步,她也沒什麼可辯解和補充的了——她當然不會要求徐儀接受莊七娘活著幫她一道扶養她,但她也絕不可能為了和徐儀在一起,而和莊七娘劃清界限。
如果徐家實在不能接受,也確實唯有取消婚約一途可走。
當然,如果徐儀能及時趕回來,就一定還有轉圜的餘地——徐儀必定有辦法安撫住徐茂和郗夫人,他也必定不會強人所難,逼如意將莊七娘送走。
但她和徐儀之間真正的阻礙,又何嘗是郗夫人。
外頭雪漸漸的停了。
僕役們已開始清掃庭院,竹帚掃在冰雪上,沙沙作響。
如意聽得心煩意亂,便回屋披了的斗篷,出院子往西殿小佛堂里去。
她便在佛堂里誦了一卷經,約莫郗夫人差不多已經離開了,才闔上經書回北殿去。
待進院子時,卻又見蕭懷朔從竹林那頭來。他顯然也望見了如意,抬手屏退隨從,獨自往如意這邊來。
如意略頓了頓,屈膝行禮。
蕭懷朔停住了腳步,很長時間內他只是沉默不語。當他迫使如意“認清自己的身份”時,他就已料想到會有這樣的結果,可當他直面這結果時,要接受起來也並不容易。事實上他只感到自己被諷刺了,如意向他屈膝,就仿佛是在嘲諷“如果這就是你想要的,那麼你得到了”,可是他偏偏是他唯一不想要的。
他曾告訴自己不要著急,很多事都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就能改變的。可這一刻他還是不能自抑的感到了煩躁。
“你在和我置氣。”他終於還是開口了。
如意顯然知道他為何這麼說,便道,“……先習慣習慣也好,日後見面總歸是要行禮的。”
她果然是在諷刺他,蕭懷朔想——她果然還是逃避了最關鍵的問題,不肯直視他的心意。而寧願去質疑他的品性。
“……外面冷,快些進去吧。”她眉目冷淡,面容平靜,說道。
她這個人確實有個極糟糕的毛病,對那些她覺得發脾氣也沒用的事和人,她便只用冷淡和沉默應對,連怒容都不肯擺出來。這使得許多人覺得她品性傲慢,打從心底里瞧不起人——琉璃對她越攢越多的怨氣,也正是因為如此。
但這只是針對那些她不想白費力氣去應付的人,對待蕭懷朔她從來都是有脾氣發脾氣,道理講不通,也不是沒動過手。
可現在她卻不願在他身上消耗力氣。
蕭懷朔不由也惱火起來,上前拉住她的手。
她終於露出了厭煩的表情,回身用力揮開,全身的刺都張開了一般,怒視著他退了一步。
蕭懷朔臉色已變——她的袖口掃過蕭懷朔的鼻端時,他嗅到了佛前青銅器和白檀混合後特有的冷香。
“……你從小佛堂回來?”
如意道,“是。”
蕭懷朔忽就有些不好的預感,他不由放輕了聲音,道,“你什麼時候也開始信佛了?”
他注視著如意,如意的面色從不耐煩轉而了悟,了悟之後又從覺著好笑再到茫然、沉寂……
她說,“從此刻信起也不晚。”
蕭懷朔沒有作聲。
有那麼片刻他腦中一片空白。
待他回過神時,如意已獨自攬裙進了院子裡。
他口不擇言道,“舅母來過了,對嗎?”
必定是為了同徐家的婚事——蕭懷朔想,今日命婦入宮朝覲太后,郗夫人想必留下來同徐思說話了。
如意果然停住了腳步。
“是。”她回身直視著他,目光隱含諷刺,“想來舅母說什麼事,你也已經知道了吧。”
蕭懷朔方寸已亂,只憑本能同她針鋒相對,“徐家不肯娶你了?”
他話音才落,如意已紅了眼圈——蕭懷朔於是知道,他說中了。
他心裡又暢快又窒悶,他只覺得失控。不論自己的情緒還是眼下的局面,都背離了他的初衷。
他試圖粉飾太平,說出來卻覺著是自欺欺人,“……所以你才遷怒到我身上?”
他的話卻不知怎麼激怒了如意。
“遷怒?”她揚起頭來,下定了某種決心一般,忽然便問,“如果第五讓不去鬧事,你打算怎麼揭開我的出身?還是說,如果我肯追查到底,你就願意按下這件事,不強去揭開了?”
蕭懷朔有所動搖,坊間關於她的流言便驟然泛濫開來。
五代光去公主府鬧事的內幕,再度眾說紛紜、甚囂塵上。甚至有似模似樣的貧女換金枝的說法流傳出來。直說舞陽公主就是五代光的女兒,因徐思的孩子早死,先皇為免她過於悲痛便以貧女替之。如今身世被揭破,舞陽公主貪戀權勢不肯認下貧父,故而殺他滅口。天子知道公主不肖,這才不肯冊封……
而蕭懷朔偏偏在這個當口,將五代光放出來了。
如此,如意殺五代光滅口的謠言當然不攻自破,但五代光哪裡是什麼本分人?這一次他也聽說了如意是他女兒的流言。不敢再到如意跟前去鬧,便以悔過的姿態,賴在了莊七娘家門口。
莊七娘於是再度發病了。
但是看戲的人同情的反而是五代光,紛紛指指點點的說男人都已經悔過了,夫妻之間什麼恩怨還過不去?難不成還真要讓他露宿街頭?只見過男人將女人趕出家門的,還真沒見過女人霸產驅夫的。
連莊七娘的兩個老姊妹都心軟了,想來勸說莊七娘。
如意去探望莊七娘,正撞見鄭婆在罵五代光,說是罵,話中卻多有“別怪你娘子心硬,實在是你過去太混帳了。你也別有怨言,好好的認罪賠禮誠心悔過,等你娘子回心轉意”的言辭……如意聽出她話中傾向,胸中一口悶氣咽不下去,便直接從公主府調派侍衛過來,將院門圍得水泄不通。
鄭婆想要進去時,被侍衛的惡臉一嚇,連聲也不敢吭一吭,訕訕的退走了。
五代光倒是想闖,直接讓侍衛拎起來丟出去。闖了兩回,便不敢再靠前。然而依舊徘徊在街口不肯離開。
如意便令人雇了幾個流氓去羞辱他,也不打不罵,只有空便去街口嘲笑他當年如何坑蒙拐騙,為了騙取富貴人家的小寡婦,而虐待謀害一直供養他的髮妻。
如意答應過莊七娘,不殺五代光。但她看不得五代光這樣的惡棍年紀大了就出來悔過賣可憐,而後就有無數看客買帳。這樣莊七娘未免就太可憐了。
這法子居然很有效——初時看客聚集,紛紛指指點點,說什麼的都有。可不過七八天後,看客食飽了故事,就開始對此間熱鬧感到厭煩。五代光也就徹底淪為街頭落魄狼狽、無人問津的流浪漢了。
但如意也並非沒有付出代價。
冬至前最後一個望日,如意入宮向徐思請安,正逢徐儀的母親郗夫人入宮覲見。
命婦朝見都是卯時入宮,朝見完畢也還不到辰時,因此郗夫人去的比如意早些。如意到時,她就已在徐思殿裡說話了。
如意在徐思這裡算是半個主人,常常不經通報就直接進去,殿內侍女也都習以為常。
這一日她來到殿裡,便先回了自己房裡換了一身衣靴——昨日後半夜就開始下雪,此刻也還簌簌的落著。建康冬天冷不透,只是cháo濕。連雪也待凝不凝、待化不化。積在地上,看上去厚實得很。如意一時抽風,放著掃好的路不走,想去踩一踩積雪,結果灌了一靴子冰水。
等她換好衣衫要去見徐思時,走到門口,便聽見郗夫人道,“……如今外頭流言蜚語,放任人議論可不是個辦法。你是她的母親,沒人比你更清楚。她是不是你生的,你先給個準話。”
如意的腳步就頓了一頓。
只這片刻遲疑,她就已錯過了露面的最好時機。
徐思道,“她當然是我的女兒。你怎麼越活越回去了,你越把這些無根由的謠言當一回事,人傳的就越起興。”
郗夫人嘆道,“你是不知道外面的風頭……說的有模有樣,甚至有人說陛下要褫奪她的封號,不肯給她晉大長公主的。三郎同她有婚約,傳出這種消息來,來我這裡看熱鬧的人尾巴都翹上天了。”
如意便明白——郗夫人是坐不住了,特地來向徐思告二郎的狀,逼宮中彌謗。
但她心情並沒有半分輕鬆,她很了解郗夫人——這位真正的世家閨秀極度看重口碑人言,她不可能止步於此。
果然,郗夫人又道,“如意也是,明知道外頭謠言洶湧,卻非要把那個瘋女人接到家裡親自奉養,半點都不知道避嫌。就算那人對她有什麼恩情,她多雇些人照料著也就盡心了,何必親自照料?她畢竟是公主之尊,卻如此行事,不正是授人以柄嗎?”
她言之有理,徐思無言以對。
郗夫人便又進一步說,“就算她灑脫不在意流言,也該顧慮一下三郎啊。日後他們成了婚,莫非要三郎和她一道侍奉那個瘋女人?三郎無辜被人取笑也就罷了。如意是堂堂公主,太后之女、天子之姊,卻讓人說成是那個瘋女人的孝順女兒,豈不是連你們的名聲一併連累了?個中輕重、取捨,她心裡還沒有個數嗎?怎麼能如此行事?”
她說,“你也勸勸她,讓她把那個瘋女人送走吧。她是先帝親封的公主,尊位在那裡,就該和一些事、一些人劃清界限。”
短短几句話,不管如意還是徐思都聽懂了。
郗夫人也許已經什麼都知道了……
這是很自然的事——那些聽命於徐思的人,不少早年都曾侍奉過徐家。如意和徐思知道的事,大約也很難瞞得過徐茂。郗夫人若有心探聽,也並不難。
就算沒探聽出來也罷,橫豎這件事是不能戳破的,她也懶得計較。總之她接受這個兒媳婦——不管是因為從小看到大的感情,還是因為不接受也得認了。但讓她全盤接受如意的身世,卻不可能。她只肯接受她作為公主的那部分,並且希望如意能主動剔除她身上生來貧賤的那部分。
誰都只想要好,不想要不好。她說的不近人情,但站在她的立場上,又是情理之中的要求。
站在她的立場上是情理之中,可對他們該當家人對待的準兒媳而言,卻是冷漠、自大至極的要求。
——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像徐思那樣,真正顧及如意自己的感受。
徐思停了片刻,道,“我會和如意提這件事。不過……”她看著郗夫人,淡淡的說,“如意有自己的府宅和產業,就算她不肯將莊七娘送走,大約也無需三郎和她一道奉養。她自己就能奉養得了,這你倒不必操心。”
“當然,若左右都不滿意,也不必各自委屈勉強。雖說先皇當年過問過,但有我在,這樁婚事還是能再商榷的。”
第九十六章
如意沒有進屋。
徐思已說到這一步,她也沒什麼可辯解和補充的了——她當然不會要求徐儀接受莊七娘活著幫她一道扶養她,但她也絕不可能為了和徐儀在一起,而和莊七娘劃清界限。
如果徐家實在不能接受,也確實唯有取消婚約一途可走。
當然,如果徐儀能及時趕回來,就一定還有轉圜的餘地——徐儀必定有辦法安撫住徐茂和郗夫人,他也必定不會強人所難,逼如意將莊七娘送走。
但她和徐儀之間真正的阻礙,又何嘗是郗夫人。
外頭雪漸漸的停了。
僕役們已開始清掃庭院,竹帚掃在冰雪上,沙沙作響。
如意聽得心煩意亂,便回屋披了的斗篷,出院子往西殿小佛堂里去。
她便在佛堂里誦了一卷經,約莫郗夫人差不多已經離開了,才闔上經書回北殿去。
待進院子時,卻又見蕭懷朔從竹林那頭來。他顯然也望見了如意,抬手屏退隨從,獨自往如意這邊來。
如意略頓了頓,屈膝行禮。
蕭懷朔停住了腳步,很長時間內他只是沉默不語。當他迫使如意“認清自己的身份”時,他就已料想到會有這樣的結果,可當他直面這結果時,要接受起來也並不容易。事實上他只感到自己被諷刺了,如意向他屈膝,就仿佛是在嘲諷“如果這就是你想要的,那麼你得到了”,可是他偏偏是他唯一不想要的。
他曾告訴自己不要著急,很多事都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就能改變的。可這一刻他還是不能自抑的感到了煩躁。
“你在和我置氣。”他終於還是開口了。
如意顯然知道他為何這麼說,便道,“……先習慣習慣也好,日後見面總歸是要行禮的。”
她果然是在諷刺他,蕭懷朔想——她果然還是逃避了最關鍵的問題,不肯直視他的心意。而寧願去質疑他的品性。
“……外面冷,快些進去吧。”她眉目冷淡,面容平靜,說道。
她這個人確實有個極糟糕的毛病,對那些她覺得發脾氣也沒用的事和人,她便只用冷淡和沉默應對,連怒容都不肯擺出來。這使得許多人覺得她品性傲慢,打從心底里瞧不起人——琉璃對她越攢越多的怨氣,也正是因為如此。
但這只是針對那些她不想白費力氣去應付的人,對待蕭懷朔她從來都是有脾氣發脾氣,道理講不通,也不是沒動過手。
可現在她卻不願在他身上消耗力氣。
蕭懷朔不由也惱火起來,上前拉住她的手。
她終於露出了厭煩的表情,回身用力揮開,全身的刺都張開了一般,怒視著他退了一步。
蕭懷朔臉色已變——她的袖口掃過蕭懷朔的鼻端時,他嗅到了佛前青銅器和白檀混合後特有的冷香。
“……你從小佛堂回來?”
如意道,“是。”
蕭懷朔忽就有些不好的預感,他不由放輕了聲音,道,“你什麼時候也開始信佛了?”
他注視著如意,如意的面色從不耐煩轉而了悟,了悟之後又從覺著好笑再到茫然、沉寂……
她說,“從此刻信起也不晚。”
蕭懷朔沒有作聲。
有那麼片刻他腦中一片空白。
待他回過神時,如意已獨自攬裙進了院子裡。
他口不擇言道,“舅母來過了,對嗎?”
必定是為了同徐家的婚事——蕭懷朔想,今日命婦入宮朝覲太后,郗夫人想必留下來同徐思說話了。
如意果然停住了腳步。
“是。”她回身直視著他,目光隱含諷刺,“想來舅母說什麼事,你也已經知道了吧。”
蕭懷朔方寸已亂,只憑本能同她針鋒相對,“徐家不肯娶你了?”
他話音才落,如意已紅了眼圈——蕭懷朔於是知道,他說中了。
他心裡又暢快又窒悶,他只覺得失控。不論自己的情緒還是眼下的局面,都背離了他的初衷。
他試圖粉飾太平,說出來卻覺著是自欺欺人,“……所以你才遷怒到我身上?”
他的話卻不知怎麼激怒了如意。
“遷怒?”她揚起頭來,下定了某種決心一般,忽然便問,“如果第五讓不去鬧事,你打算怎麼揭開我的出身?還是說,如果我肯追查到底,你就願意按下這件事,不強去揭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