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頁
“翁將軍,這次你該是以怎樣的身份與本王對峙?”廣陵王勒馬,朗聲道,“前朝舊臣?逆黨反賊?還是異族走狗?”
將軍騎著黑馬,按住腰間的長刀,笑道:“我就是來救個人而已。”
“救人需要帶著十萬兵馬?”
“我答應過他,要把我的浮雲雪山和千軍萬馬,都送給他。”
廣陵王施然一笑,畫戟橫於身後,說:“既然將軍這麼重情義,那就與本王結結實實打一場,成王敗寇,自有定奪。”
將軍沒說話,他的目光越過廣陵王的肩膀,看向他背後的巍峨城牆。他記得中秋節前回來的時候,丞相站在北城門上等他,放了一盞燈,燈上寫著“福壽綿長,萬壽無疆”。
梁顧昭走到廣陵王身側,他堅毅的眼神掃視著將軍的軍隊,旌旗林立,雲幡飄揚。
“梁叔?!”蒲川忽然驚呼,“他怎麼和狗王爺在一起?”
將軍按住他的手,示意他不要妄動。梁顧昭顯然在人群中認出了蒲川,登時一驚,反射性地驅馬要上前,但又猛然勒住了。
廣陵王察覺到了,他眼梢瞥過梁顧昭,再看看將軍,然後召梁顧昭前來。
“你來,拿著本王的畫戟,與翁將軍比試幾回。”
梁顧昭慌忙翻身下馬,走到廣陵王跟前,拱手行禮。他沒有多話,抬手要接過廣陵王手中的畫戟。
將軍皺起眉頭,手中的長刀悄然出鞘。蒲川遠遠地看著,咬緊了牙關,屏息凝神,手心死死攥著馬韁。
驀地,畫戟轉了個方向,廣陵王猛然抬臂,將畫戟貫穿了梁顧昭的胸膛!一股鮮血噴湧出來,原野上霎時一片寂靜,只有秋風在哭號。
“你根本就不是本王的人,本王早就察覺了,從本王說要殺了晏翎的那一刻開始。”
“亂臣賊子!天下本在皇家,豈能容你這種渣滓染指!”
梁顧昭瞪著廣陵王,眼中只餘下了滔天的憤怒和仇恨。奈何他的心臟已經被捅穿了,腦中那根弦一下子繃斷,嗡嗡聲裊裊如琴音。
廣陵王冷笑著狠狠扽了畫戟一下,把梁顧昭釘在地上。
渙散之際,他聽到蒲川撕心裂肺地呼喊。廣陵王把畫戟抽出,騎馬從他身旁走了過去。眼前越來越模糊,耳畔迴蕩著呼呼的風聲,十萬兵馬在將軍的號令下,席捲如東海海潮。
怪物逃出了地牢,此時它的身軀已經徹底長大,在街巷中奔跑的時候像移動的雕樓。怪物躍上城中的高台,高聳入雲的鼓樓上懸掛著銅鐘和大鼓。
丞相在房樑上跳躍,他追著怪物不放,七寶燕和錦衣各分兩路,往怪物逼去。怪物一蹄已斷,三蹄踏著高台,仰頭對著明月嘶吼,聲浪轟塌了一座樓房。
丞相從漫天煙塵中衝出,手中的鏈劍盤繞如群蛇,他盪過寶塔,從塔尖躍起。怪物正面對著丞相,黃金瞳飄搖如烈火,一輪明月在高遠的天幕之中。
全身的內力匯聚於劍尖,澎湃似錢塘大潮,殺氣在身後炸開,眼睛紅得要滴出血來。
他徹底瘋狂了,時間不能沖淡仇恨,只會讓仇恨發酵成烈酒,把人的神智慢慢吞噬。
半個時辰後,北疆的軍隊大半已進入城中。廣陵軍三面圍合,成麻繩絞殺之勢,城頭不斷投下火石,落地就炸開,飛濺的碎片能殺死不少人。
“盾兵布圓陣,步兵緊隨其後!弓箭手點火上弦,騎兵匯合,隊伍不要被衝散!”將軍策馬在馳道上狂奔,吼聲穿透爆炸,震起不少回音。
廣陵王奔至將軍身後,舉起手中的畫戟正要刺向將軍的後背,忽地眼前刀光一晃,將軍的長刀卡在畫戟上,洶湧的內力順著銅杆炸開來。
手一松,畫戟被內力震開,廣陵王在馬上翻身,一腿往將軍的頭踢下去,一手抓住畫戟。
將軍仰身避過,揮刀砍向廣陵王的腳踝,卻被他腳上穿著鐵甲彈開了。
二人混戰數十回合,負傷無數,但仍不見分曉。眼看就要這麼長時間耗下去,國師忽然出現了。
國師站在宮牆上頭,身穿鴉青道袍,袍袖鼓脹,獵獵有風。他本就是修行的人物,自然有仙家的風姿。國師的年齡已經不可考,少說也有上百歲了,可他看起來,還是年輕俊逸的模樣。
他垂眸看看城中的混亂景象,閉上眼睛,雙手結印,喃喃念起了咒。
天地霎時寂靜了一下,然後大地就震顫起來,街道上裂開了巨大的溝壑,嘶嘶的熱氣從地下衝出,隨之而來的還有泛黃的泉水。
“黃泉......”將軍看著那些橫流的泉水,突然想起了黃泉的傳說。
國師念咒的聲音愈來愈大,最後整個天宇都在響徹。小半片刻之後,聲音戛然而止,而後從溝壑中冒出濃黑的霧氣,很快籠罩了整座京城。
霧氣中漸漸亮起瑩綠的光,還有銅鈴叮噹作響。大片的黑影在霧氣中浮現,巨大的雲幡遮蔽了天空,竟是騎著戰馬的士兵,一望無際。
有的士兵看見這神鬼莫測的一幕,嚇破了膽子,頓時一陣鬼哭狼嚎:“陰兵!陰兵借道啦!國家要亡了!”
《舊紀》載:......翁渭僑率十萬兵馬進攻帝都,與廣陵君展開巷戰,久攻不下。正當時,國師立於宮牆,召喚陰兵千萬,助陣翁氏。廣陵軍寡不敵眾,大敗。翁氏生俘廣陵王,問之:‘汝有愧乎?’,廣陵王大笑,答:‘孤違天道,為阿姊尋仇,何愧之有?’,翁氏遂斬其於刀下,廣陵王薨。
將軍騎著黑馬,按住腰間的長刀,笑道:“我就是來救個人而已。”
“救人需要帶著十萬兵馬?”
“我答應過他,要把我的浮雲雪山和千軍萬馬,都送給他。”
廣陵王施然一笑,畫戟橫於身後,說:“既然將軍這麼重情義,那就與本王結結實實打一場,成王敗寇,自有定奪。”
將軍沒說話,他的目光越過廣陵王的肩膀,看向他背後的巍峨城牆。他記得中秋節前回來的時候,丞相站在北城門上等他,放了一盞燈,燈上寫著“福壽綿長,萬壽無疆”。
梁顧昭走到廣陵王身側,他堅毅的眼神掃視著將軍的軍隊,旌旗林立,雲幡飄揚。
“梁叔?!”蒲川忽然驚呼,“他怎麼和狗王爺在一起?”
將軍按住他的手,示意他不要妄動。梁顧昭顯然在人群中認出了蒲川,登時一驚,反射性地驅馬要上前,但又猛然勒住了。
廣陵王察覺到了,他眼梢瞥過梁顧昭,再看看將軍,然後召梁顧昭前來。
“你來,拿著本王的畫戟,與翁將軍比試幾回。”
梁顧昭慌忙翻身下馬,走到廣陵王跟前,拱手行禮。他沒有多話,抬手要接過廣陵王手中的畫戟。
將軍皺起眉頭,手中的長刀悄然出鞘。蒲川遠遠地看著,咬緊了牙關,屏息凝神,手心死死攥著馬韁。
驀地,畫戟轉了個方向,廣陵王猛然抬臂,將畫戟貫穿了梁顧昭的胸膛!一股鮮血噴湧出來,原野上霎時一片寂靜,只有秋風在哭號。
“你根本就不是本王的人,本王早就察覺了,從本王說要殺了晏翎的那一刻開始。”
“亂臣賊子!天下本在皇家,豈能容你這種渣滓染指!”
梁顧昭瞪著廣陵王,眼中只餘下了滔天的憤怒和仇恨。奈何他的心臟已經被捅穿了,腦中那根弦一下子繃斷,嗡嗡聲裊裊如琴音。
廣陵王冷笑著狠狠扽了畫戟一下,把梁顧昭釘在地上。
渙散之際,他聽到蒲川撕心裂肺地呼喊。廣陵王把畫戟抽出,騎馬從他身旁走了過去。眼前越來越模糊,耳畔迴蕩著呼呼的風聲,十萬兵馬在將軍的號令下,席捲如東海海潮。
怪物逃出了地牢,此時它的身軀已經徹底長大,在街巷中奔跑的時候像移動的雕樓。怪物躍上城中的高台,高聳入雲的鼓樓上懸掛著銅鐘和大鼓。
丞相在房樑上跳躍,他追著怪物不放,七寶燕和錦衣各分兩路,往怪物逼去。怪物一蹄已斷,三蹄踏著高台,仰頭對著明月嘶吼,聲浪轟塌了一座樓房。
丞相從漫天煙塵中衝出,手中的鏈劍盤繞如群蛇,他盪過寶塔,從塔尖躍起。怪物正面對著丞相,黃金瞳飄搖如烈火,一輪明月在高遠的天幕之中。
全身的內力匯聚於劍尖,澎湃似錢塘大潮,殺氣在身後炸開,眼睛紅得要滴出血來。
他徹底瘋狂了,時間不能沖淡仇恨,只會讓仇恨發酵成烈酒,把人的神智慢慢吞噬。
半個時辰後,北疆的軍隊大半已進入城中。廣陵軍三面圍合,成麻繩絞殺之勢,城頭不斷投下火石,落地就炸開,飛濺的碎片能殺死不少人。
“盾兵布圓陣,步兵緊隨其後!弓箭手點火上弦,騎兵匯合,隊伍不要被衝散!”將軍策馬在馳道上狂奔,吼聲穿透爆炸,震起不少回音。
廣陵王奔至將軍身後,舉起手中的畫戟正要刺向將軍的後背,忽地眼前刀光一晃,將軍的長刀卡在畫戟上,洶湧的內力順著銅杆炸開來。
手一松,畫戟被內力震開,廣陵王在馬上翻身,一腿往將軍的頭踢下去,一手抓住畫戟。
將軍仰身避過,揮刀砍向廣陵王的腳踝,卻被他腳上穿著鐵甲彈開了。
二人混戰數十回合,負傷無數,但仍不見分曉。眼看就要這麼長時間耗下去,國師忽然出現了。
國師站在宮牆上頭,身穿鴉青道袍,袍袖鼓脹,獵獵有風。他本就是修行的人物,自然有仙家的風姿。國師的年齡已經不可考,少說也有上百歲了,可他看起來,還是年輕俊逸的模樣。
他垂眸看看城中的混亂景象,閉上眼睛,雙手結印,喃喃念起了咒。
天地霎時寂靜了一下,然後大地就震顫起來,街道上裂開了巨大的溝壑,嘶嘶的熱氣從地下衝出,隨之而來的還有泛黃的泉水。
“黃泉......”將軍看著那些橫流的泉水,突然想起了黃泉的傳說。
國師念咒的聲音愈來愈大,最後整個天宇都在響徹。小半片刻之後,聲音戛然而止,而後從溝壑中冒出濃黑的霧氣,很快籠罩了整座京城。
霧氣中漸漸亮起瑩綠的光,還有銅鈴叮噹作響。大片的黑影在霧氣中浮現,巨大的雲幡遮蔽了天空,竟是騎著戰馬的士兵,一望無際。
有的士兵看見這神鬼莫測的一幕,嚇破了膽子,頓時一陣鬼哭狼嚎:“陰兵!陰兵借道啦!國家要亡了!”
《舊紀》載:......翁渭僑率十萬兵馬進攻帝都,與廣陵君展開巷戰,久攻不下。正當時,國師立於宮牆,召喚陰兵千萬,助陣翁氏。廣陵軍寡不敵眾,大敗。翁氏生俘廣陵王,問之:‘汝有愧乎?’,廣陵王大笑,答:‘孤違天道,為阿姊尋仇,何愧之有?’,翁氏遂斬其於刀下,廣陵王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