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太皇太后繼續嘮嘮叨叨在灑落皇帝和風將軍,於興昌啟奏道:“稟太皇太后娘娘,臣等正在跟陛下商議權jian禍國,力諫誅殺之事,還請娘娘……”

  於興昌還沒說完,太皇太后一口啐了過去:“混帳!你們以為哀家不知道你們在朝議什麼事……”

  “母后。”風染趕緊小聲提醒道:“後宮不得干政。”太皇太后真的出面干政,雖然風賀響響不敢真治太皇太后的罪,但後宮老是動不動就跑出來企圖干政,影響總不好。

  太皇太后一哼,拿眼一掃底下跪著的眾臣,森然說道:“哀家沒興趣干政,管的是家務。就是來看看,看誰膽敢殺我賀家三禮六聘迎娶進門的兒婿?哼,連先帝的人,你們也敢動?!當我賀家無人?我老婆子還在呢,想動我賀家的人,先問我老婆子答不答允!”

  ……

  朝堂上又是一片詭異地靜默。太皇太后不是一向看不順風將軍麼?怎麼忽然之間,轉了風向?

  潘文虹不得不硬著頭皮奏稟道:“先帝雖曾迎娶過風將軍。但是先帝臨終,遺言不許風將軍服喪送靈,便是先帝禠奪了風將軍服喪送靈的資格,不再承認結褵關係,其意是風將軍不配為先帝服喪送靈。先帝雖沒有下旨休棄,但在先帝眼裡,風將軍早已經不算是賀家之人了……”

  “哦呸!”太皇太后氣得直顫抖:“什麼褫奪服喪送靈資格?!不認結褵關係?!那是先帝體諒小染情深意重,怕他傷心傷身!哀家知道,聽聞先帝噩耗,小染已經暗地裡嘔了幾次血,大慟傷身,病到現在都沒好,若要叫他給先帝服喪送靈,不是想活生生要了他的命?!”

  風染跪下勸道:“母后,不要說了。”

  太皇太后輕輕撫著風染的肩頭,柔聲道:“你起來,哀家扶不動你。你是先帝明媒正娶的皇夫,便是哀家兒婿,今兒,哀家要給你作主。”又向大殿下跪一地的眾臣道:“小染心氣高,不屑於跟你們分辯,他心頭的苦,哀家要替他說!先帝是哀家兒子,他的心意,哀家不比你們這些個外臣清楚?你……你們……就是穿鑿附會,故意曲解先帝本意。不憤先帝偏袒小染,想陷害小染!這二十多年,小染陪伴先帝,出謀劃策,殫精竭智,跟先帝一文一武,攜手並肩,相互扶持,才驅逐霧黑蠻子,才有了今日鳳國一統河山的局面。小染實乃我兒良配,賀氏佳婿!如此良配佳婿,先帝豈會輕言休棄?爾等就會信口雌黃,顛倒黑白,讒言惑上,陷害忠良!”

  太皇太后年老體虛,提氣揚聲說這麼多話,便又喘又咳,風賀響響慌忙跟女官一起,給太皇太后撫胸拍背,助她順氣。太皇太后喘息稍定,板著臉,又一掃殿下跪著的眾臣,冷聲道:“你們!誰敢動先帝良配,賀氏佳婿?!潘大人,袁大人,於大人,你們得先帝倚重,指為顧命大臣,輔佐新帝理政。你們便替哀家睜大了眼睛瞧著,看是哪個不開眼的大臣,想動先帝的皇夫?”

  太皇太后雖然是個老婦人,但多年養優處尊,自有一股頤指氣使的上位者氣勢,潘文虹袁星波於興昌三個被太皇太后指名道姓地提出來質問,誰也不敢直承其事,只唯唯諾諾地答應下來。

  三位顧命大臣的“誠懇”態度似乎讓太皇太后緩和了情緒,又休息了一下,平息的喘氣,向風染說道:“小染,你還病著呢,跟哀家回宮歇著,莫跟朝堂上這些大人們閒磕牙。”一眾大臣聽了,只覺得萬分憋氣,他們議的可都是國家大事,哪裡是“閒磕牙”了?

  太皇太后對待自己的態度大幅反轉,不但承認自己是先帝良配,還承認自己是賀氏佳婿,風染也完全懵了。不過他看得出來,太皇太后分明是來維護自己的,一再地提及明媒正娶,三禮六聘,先帝良配,賀氏佳婿的皇夫身份,就是要讓朝堂大臣,不敢對自己下手。因此,風染便乖順地向太皇太后回道:“兒臣送母后回宮。”

  太皇太后在女官的扶持下,顫巍巍地坐起來,又向風賀響響道:“多跟你父皇學學,要顧著自己家的人!”又招招手,附在風賀響響耳邊,低聲道:“你有什麼疑惑,想問你父親,他有不肯說的,你來問奶奶。你父皇父親的事,奶奶都知道喔。”風染就站在太皇太后身側,再是附耳低語,憑風染的功力,聽得一清二楚,頓時心頭瞭然,猜測太皇太后態度忽然轉變,應該是賀月把自己跟他的事,都告訴了太皇太后,才能贏得太皇太后的體諒支持。也知道太皇太后故意跟風賀響響這麼說,是故意讓自己聽到,以釋自己的疑惑。

  風染跟隨太皇太后退入了後宮。朝堂上,風賀響響和大臣們面面相覷,好半天都沒反應過來該如何應對。大臣們正參劾風將軍罪狀,如火如荼地懇求誅殺權jian,難道被太皇太后這麼一鬧,眾臣就退縮了?那也太沒有面子了吧?

  正在這時,金鑾殿外,御前護衛跑進來稟告,說隆安門外忽然圍了幾萬成化城的百姓民眾,把隆安門外擠得水泄不通。百姓民眾聲稱聽說朝堂大臣要請誅風大將軍,百姓心頭為風大將軍抱打不平,自願聚集在隆安門外,替風大將軍請命。

  承乾帝和一眾大臣,在金鑾殿上,都隱隱能聽見隆安門外傳過來的喧鬧嘈雜之聲。風賀響響便叫宣幾個帶頭的百姓進殿問話。

  帶頭的幾個,顯得很具有代表性:一個鬚髮花白,精神矍爍顯得德高望重的老頭兒,一個忠厚而不失知書達理的中年婦人,一個一臉橫肉,顯然是個練家子的江湖男人,一個年輕的斯斯文文的白丁士子。

  四人進殿,主要是那白丁士子回話,侃侃呈詞,言說風大將軍實乃是鳳國開國之帝,是由風大將軍在稱帝期間,初定國號為“鳳”,後成德帝歸朝,才再定國號為“鳳”,風大將軍又率領鳳軍驅逐霧黑,一統鳳夢,才有了如今的太平年景,只要百姓們辛勤勞作,不出幾年,百姓生活富足,盛世可期。風大將軍有大功於國,有大恩於民,朝堂上的大人們怎麼能為自己私利私心,派系鬥爭,就讒言惑上,慫恿新帝殺父?讓新帝背負不孝不義,昏聵懦弱的罵名?風大將軍昔年或有過失,也請新帝看在風大將軍功勳卓著和父子情份上,寬赦風大將軍,讓其頤養天年。

  第495章小賀小月

  白丁士子回完了話,還拿出厚厚一摞陳情書遞上,除了前面白丁士子面稟的話之外,下面是密密麻麻百姓們摁的手指印。百姓們會寫字的簽名,不會寫字的摁指印,足足好幾十張宣紙,摁著紅彤彤的深深淺淺,大大小小,歪歪斜斜的各種指印,指印中間又夾雜著一些各樣字體的簽名,比當年太后搞出來的那份《勸進書》壯觀太多了!

  風賀響響接到萬民陳情書,鬆了口氣,說,這才是真正的民心民意!

  能站上朝堂的官吏,就沒有一個是蠢人。從顧命大臣昨日散朝之後到昭德殿勸諫,企圖裹挾皇帝誅殺權jian,到今天上朝朝議,前後還不到十二個時辰呢,朝堂上都還沒有結果定論,大臣意圖誅殺權jian的事怎麼就在成化城裡傳開了?還“自發”組織了幾萬百姓摁了手印,又到隆安門外為權jian請命,大家都不用謀生了?

  再說,一直以來,武將都不怎麼受百姓擁戴,因為武將總是在對敵軍作戰或鎮壓民亂,不僅不能給百姓帶來實在的好處,代表的還是徵兵,傷殘和死亡。相對來說,文官,尤其是地方官吏,只要辦一些實事,更容易得到一方百姓的愛戴。成化城這幾萬百姓,沒道理放棄謀生,跑來給一個並沒有為成化城做出過什麼切實好處的武將請命,這太不合常理了。

  當即就有大臣指出其可疑之處,認為這所謂的萬民請命,是有人在背後主使操縱,建議拿下四個帶頭的,細細審問。

  風賀響響臉一沉:“拿下帶頭的,隆安門外那幾萬百姓,你們去打發?!憑什麼你們說的就是民心民意,隆安門外切切實實站著的幾萬百姓就不是民心民意了?”

  大臣之中,也很有一些心思通透之人,一聽皇帝這口氣,立即就猜到,那所謂的萬民請命,就算不是皇帝授意組織的,至少也當知情,同時這也表明了皇帝想要保住風將軍的態度。因此一些見機得快的大臣,便見風使舵,閉口不言。但也有一些耿介的大臣,退而求其次,說顧命大臣所參劾的風將軍罪狀,條條俱實,連風將軍本人都承認了,就算不立即誅殺,也應該拿下天牢,由大理寺立案審理之後,按鳳國律例處置。

  承乾帝則認為顧命大臣參劾的基本是陳年舊事,當年先帝處置這些事件時,就已經對受害一方作出過補償,只是未對風將軍做出懲處,自己作為先帝之子,不該翻先帝處置過的舊案舊事。至於顧命大臣最新參劾的權jian意圖以風代賀,謀奪賀氏河山之罪,也多是猜揣之詞,拿不出真憑實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