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而後戚軍在北邊占了優勢,南邊如不派兵,就可徑直從北攻入,對班軍皖軍行程夾擊之勢。若南邊派兵增援,則南邊兵力也會減弱,也可攻入。
雁逸到應是會將西南一邊的兵力調走增員北邊,一因戚軍對西南一側的攻勢最弱,二則那邊有班國的幾萬弓兵、弩兵,正可彌補北部兵力不善遠戰的弱點。戚國可在西南一側附近先安放一支兵力蟄伏不動,等這方的弓弩兵撤走再行進攻,十拿九穩。
嬴煥讀完最後一卷竹簡時,只覺神清氣慡,抬眼一看才見外面天已漸明,走向床榻,想抓緊時間稍微睡一會兒。
剛離開案桌兩步,他倏然間渾身一震!
……雁逸怎知西南一邊多是弓弩兵?探子並未探到此事。
他循循地吸了口涼氣。
“來人。”嬴煥心中欣喜漸起,“告訴上將軍,他的要求,本王答應。”
“諾。”護衛一抱拳便要走,嬴煥又道:“等等。”
護衛定住腳。
他思緒轉了幾個來回,終於克制住激動,道:“從親衛里抽調二百人去守上將軍的帳子,不必讓他知道。”
“守上將軍的……帳子?”護衛不太明白,覺得戚王許是想說抽調二百親衛護上將軍周全?一道出征?
戚王強作鎮定道:“嗯,護他的帳子……他帶來的書卷太多了,有不少是從前戰事的記載,不可讓敵人得去。”
.
蘇洌帶著南束鐵騎抵達昱京時,昱京國府正有些暗涌著的混亂。
將蘇洌往裡請的官員都在冒冷汗,蘇洌拽了個人問原因,那人遲疑再三後,擦著冷汗說了。
大抵就是一直安靜無聲的弦公姜懷從幾日前開始,突然吵著要見戚王,道有緊要的大事要稟,必須立刻、馬上、半點都不能耽擱地見到戚王。
可是戚王親征去了。
留在此處的官員沒辦法,問他有何事,他又不肯同他們說,幾日之間這事已傳開了。貿然送此人去前線,他們不敢做主;蠻橫地讓這人閉嘴,也沒人敢去動手。
畢竟戚王一直沒殺他,不知是否有別的打算。
那官員稟完就看著蘇洌,大有請他拿主意救急的意思。
雖則請別國貴族來救這“急”也不合適,但實在沒別的辦法。眼下主上親征去了、上將軍前陣子也走了,國巫和雁夫人雖沒說離開,但去一問,都是婢子出來說“病了,不便見人”,官員們多少明白,要麼是也不在,要麼是不想管事。
是以蘇洌算是最適合拿主意的了,南束女王是他長嫂、現下各國還稱其一聲“睿國公子洌”。
蘇洌長吁了口氣定定神,就讓那官員將姜懷和老弦公都請出來,他問問究竟怎麼回事。
其實蘇洌心裡也不快,他不遠千裡帶著兩萬騎兵來接阿追,結果阿追走了?
戚王寫信託他護阿追周全,阿追扭頭找戚王去了嗎?
誰想收拾戚王和弦公間的爛攤子啊!
蘇洌在正殿裡一口口抿著茶,足足抿下去兩杯後還在不忿,但抬頭看見姜懷進來時,還是含笑迎了過去:“弦公別來無恙。”
“數月不見。”二人相互一揖,蘇洌這才注意到老弦公姜晉正慢吞吞地跟在後面,仔細看看,額角還青著一塊。
“這是……”蘇洌覺得詫異,再看姜懷也冷下去的面色,驚吸了口涼氣,“弦公怎可對長輩動手?”
“不是我打的。”姜懷切著齒深吸一口氣,“但他若不是我祖父……”
他將後一語忍下,向蘇洌頷首:“坐。”
三人各自落座,又讓旁人都退了出去,姜懷才鐵青著臉將始末說了。
他也是聽出端倪後“逼問”了祖父一番才得知,昔年父親和祖父慷慨地將國府後一半都劃給阿追,讓她與世隔絕,其實是另有打算。
用姜晉的話說:“弦國遲早要被別國吞併,但旁的國君多半也想重用阿追,她是弦國的最後一道保命符。”
從前的十幾年裡,她見過的人、經過的事太少,便不如旁人懂人情世故,不如旁人會冷靜思索。
遇到大事,她的愛恨就都會來得更凜冽。
已有數代國巫被各任弦公這樣壓制過,每一回都成效卓絕。從前雖不曾有這樣被滅國的事,但各樣的明爭暗鬥里,國巫不止一次因為這種“衝動”起到過緊要的作用。
“要不是後來去戚國待了幾年讓她接觸了外界,嗤……”姜晉說到這話時冷笑涔涔,“戚王攻下弦國當日,估計就被她一刀奪命了,再不然也從那時起就已對他恨之入骨,哪還需要後面的那些事?”
姜懷想起近來聽說過的阿追與期望翻臉後,讓戚國連吃了十幾場敗仗的事……狠抽了一口涼氣。
雖則他能體諒她的惱怒,但仔細想來,尋常女子大約也難做出這樣決絕得驚天動地的事。
而這還是在她與外界接觸過幾年、有所緩和的前提下。
“雁逸出征,有人說她跟去了……”姜懷齒間打著寒顫,“嬴煥與雁逸已生隔閡,如若嬴煥藉此殺了雁逸、又或雁逸藉此殺了嬴煥……甚至並不需哪一方真正動手,只要一方戰死,有一點地方讓她生疑……”
如若是她做的便罷了,而若非她本意,對她便是一記重擊。激憤之下,她會做出什麼,實在說不好。
姜懷無所謂嬴煥和雁逸哪一邊戰死或者兩方全死,但怕阿追搭進去。
蘇洌也略抽了口涼氣,站起身便往外走:“我帶了兩萬騎兵,勞弦公隨我同去曄郡。”
無論如何先搶她回來。?
☆、第 87 章 投壺
? 這一戰從天明打到黃昏,順利地攻下了半個曄郡。
戚軍已頗有些時日沒有過這樣的勝利了,晚上,撤回營地的軍隊便要歡慶一番。酒是不能飲的,但軍中為此宰了幾十頭牛,還從附近的村子買了些做好的雞鴨魚,乍看起來跟過年一樣。
從前這樣的小勝利在戚軍眼裡根本不值得一賀。雁逸回到帳中邊摘下頭盔邊笑嘆:“從前不知打過多少勝仗,唯這次,個個高興得像已奪得天下了一般。”
阿追遞茶給他的手一滯,雁逸將茶接過去喝了一口,要道謝時才見她面色不對:“阿追?”
“抱歉。”阿追輕聲一喟,更多的話卻不知要怎麼說了。
前面開戰的這一天,於她而言格外漫長。哪怕她昨夜已占卜了個徹底,不出意外一切都在她的預料之中,這一天裡她的擔憂也沒能淡去半分。
她控制不住地一直在想,刀劍無情,萬一雁逸戰死了呢?
或者萬一戚王……
每每想到此處,她就生生將思緒斬斷,搖搖頭,不許自己多想他。
此前在一次次讓戚軍戰敗的時候,她一直在對自己說,這樣的報復沒有什麼不好,也並沒有乍聽起來的那麼殘忍。雖說因此難免有很多戚軍戰死,但打仗這件事,不是戚軍戰死就是敵方的軍隊戰死。她所毀掉的只是戚王苦心孤詣的心血,實在說不上讓更多的人因此身亡。
如此這般,她也沒什麼立場去發善心——她憑什麼把戚軍的命看得比班軍皖軍值錢呢?
既然不論戰局如何都要死人,那還不如讓她來左右戰局,讓她來決定哪一方生、哪一方死。
她一直都是這樣想的,但在這短短的一日之內,她突然對此退卻了。
可能是因為她正置身戚軍大營的關係,也可能是因為她昨晚耗費了心力占卜戰況。這一天裡,她的心都在向著戚軍,希望他們贏、希望多一個人活著回來,繼而就止不住地在質疑,自己先前是不是不該那樣做?
不該用這種方式報復戚王。
她覺得這是他最在意的事情、是他多年來的心血,可這其實不止是他一個人的心血。
雁逸這個上將軍……不也是一次次地出生入死麼?
她沒頭沒腦地向雁逸道了句歉後就問他今晚軍中是什麼安排、她若想出去走走是否方便。
雁逸還在因為她的那句“抱歉”而一頭霧水,懵了會兒後才說:“全軍歡慶,還有附近村子的農婦來送吃的。你若想出去,我讓簡臨送她們離開時帶你一道。”
這樣的確不太容易被人發現。阿追點點頭,又向雁逸道:“多謝。”
二人間便安靜下來。阿追知道他是個很會給人留餘地的人,會讓對方難堪的話他便不會主動去說,而看出她有心事時,他也不會刻意去問。
阿追便很快調整好了心緒,催促他說:“快去和他們一起慶祝吧,上將軍是最不該遲到的一個。”
.
今天軍營里的歡慶確實不是做樣子,上面的將領們或許還冷靜些,底下的士兵們個個都是當真高興。錯落有致的營帳間點著篝火,士兵們十個八個湊上一堆,每三五堆間架個烤架,烤牛肉烤羊肉的都有。伙夫還燉了些湯出來,沒有酒喝,香濃的肉湯喝來倒是也慡快。
一片歡聲笑語裡,又開了個賭局。上回賭贏的只占一成,眼下個個拿回了十倍的錢。這回再開就已是三七分成了,賭下一戰輸的只剩三成。
將領們的“宴席”看起來正規些,設在主帳前的空地上,一人一案,菜餚更豐盛一點,酒也有,但論熱鬧肯定不及士兵們。
酒過三巡行起了酒令,武將們玩不來文人的雅令,行的便是簡單刺激些的通令。起初是划拳,後來是投壺,前者全憑運氣,後者就很靠技巧了。
規則是戚王親口定的:“投不中的罰酒一盞,三次加罰三盞,九次不中就出局。”
語畢一陣歡呼。這般比法只看自己的技巧如何,出局與否跟旁人全無干係,便也無需顧慮官場關係刻意讓誰。大大小小將領有十餘個,另又從戚王親衛里點了十幾個人過來助興同樂。
投壺的步驟很簡單,手執箭矢一支,一丈外設一高一尺二寸的壺,箭矢投入壺中便算中,不中則罰酒。
很快九輪過去,喝倒了十一個。
第十一個慘了些,最後一盞還沒喝完,驀地扔下酒爵闖開兩步就彎腰吐去了。
一陣哄堂大笑,戚王也笑笑,看向雁逸:“我記得你身邊的護衛長頗善投壺?”
“主上是說簡臨?”雁逸心弦一緊而未顯露,抿了口酒,“簡家在他之前都是文人墨客,玩樂的東西大多擅長。”
而後又平靜地續道:“主上若要叫他來,臣找人跟他輪個職?”
“孟哲君既然給他派了活,就不必讓他來回跑了。”戚王略一笑,看看正從壺前退開,懊惱地去飲罰酒的將領,一引,“該你了。”
雁逸也一笑,便起了身,取了箭矢站在壺前稍作瞄準,一投即中!
“好!”周圍一片叫好,有人起鬨道:“上將軍是不是從開局到現在沒喝過一杯罰酒?”
“哎?還真是!”有人進一步說,“是不是就上將軍還沒喝過罰酒?”
旋即就有人反應過來:“不是……”他一碰方才說話那人的胳膊,聲音低了,“主上也沒喝過。”
上將軍投完就是戚王投,這話說得實在“是時候”。眾人都不約而同地關注這一輪戚王會不會喝罰酒,弄得席間都安靜了。
嬴煥倒沒在意,彷如不知地一笑,離席去取箭。
他執箭間幾乎所有人都替他屏了息,或緊張或興奮地等著這一箭投出……
戚王卻忽地想起一事般:“雁逸。”
雁逸微凜,抱拳:“臣在。”
戚王偏頭看向他:“昨日你說此戰若贏,要本王應你一事,本王答應了。”
雁逸頷首未語,戚王一笑又道:“若這一箭未中,就算本王輸了,本王多應你一事,如何?”
雁逸愣住,一時不解其意,周遭起鬨的喊聲倒又掀了起來,於圍觀者而言,賭注加大總歸更刺激更有趣……
嬴煥深吸了口氣,忽然覺得渾身輕鬆,這輕鬆讓他不由自主地微笑起來,重新瞄了瞄後,手一施力,箭矢脫手而出。
羽箭在半空中劃了個弧度,“鐺”地撞在壺上,打橫落地。
看熱鬧的人群中難免有下意識地吁出來的,待得反應過來這是主上失利,頃刻就噤了聲。
嬴煥目光落在地上的羽箭上,嘖了聲嘴,再度看向雁逸時似有點賭輸後的窘迫:“嘖,說吧。”
雁逸心底倏然清明幾分,與他對視著,周身僵住。
“說吧,你到底要本王做什麼?”嬴煥平靜地垂眸,“先說你原本想提的那一件。”
雁逸強緩了三息,定下心神:“請主上放國巫走。”
氣氛驟凝間,戚王點了點頭。
雁逸又道:“不再有任何要挾,徹底放她走。”
嬴煥垂眸“嗯”了一聲,語聲平淡清朗:“睿國公子洌與蘇鸞本王早已放走。此番戰事結束,本王即令全軍撤出弦國,弦國歸還弦公姜懷。”
他又主動添了句:“我也不會拿姜晉當質子的。”
雁逸長舒了口氣,抱拳:“謝主上。”
戚王身形未動:“第二件呢?”
雁逸眉心微蹙,顯有遲疑。
嬴煥淡淡道:“說就是了,但不用給你自己求免死令,本王自己願意許的諾,不至於為這個報復你。”他想說他還沒有那樣小人,從來沒有過出爾反爾,也並不喜歡秋後算帳。
現在連“強人所難”也不想了。
雁逸思量了會兒,便想到了:“主上可否把神醫給國巫?”
“是因為她需要一直服藥?”戚王問了一句,卻未等雁逸作答,就又自顧自笑道,“那本王有更妥善的法子。”
雁逸到應是會將西南一邊的兵力調走增員北邊,一因戚軍對西南一側的攻勢最弱,二則那邊有班國的幾萬弓兵、弩兵,正可彌補北部兵力不善遠戰的弱點。戚國可在西南一側附近先安放一支兵力蟄伏不動,等這方的弓弩兵撤走再行進攻,十拿九穩。
嬴煥讀完最後一卷竹簡時,只覺神清氣慡,抬眼一看才見外面天已漸明,走向床榻,想抓緊時間稍微睡一會兒。
剛離開案桌兩步,他倏然間渾身一震!
……雁逸怎知西南一邊多是弓弩兵?探子並未探到此事。
他循循地吸了口涼氣。
“來人。”嬴煥心中欣喜漸起,“告訴上將軍,他的要求,本王答應。”
“諾。”護衛一抱拳便要走,嬴煥又道:“等等。”
護衛定住腳。
他思緒轉了幾個來回,終於克制住激動,道:“從親衛里抽調二百人去守上將軍的帳子,不必讓他知道。”
“守上將軍的……帳子?”護衛不太明白,覺得戚王許是想說抽調二百親衛護上將軍周全?一道出征?
戚王強作鎮定道:“嗯,護他的帳子……他帶來的書卷太多了,有不少是從前戰事的記載,不可讓敵人得去。”
.
蘇洌帶著南束鐵騎抵達昱京時,昱京國府正有些暗涌著的混亂。
將蘇洌往裡請的官員都在冒冷汗,蘇洌拽了個人問原因,那人遲疑再三後,擦著冷汗說了。
大抵就是一直安靜無聲的弦公姜懷從幾日前開始,突然吵著要見戚王,道有緊要的大事要稟,必須立刻、馬上、半點都不能耽擱地見到戚王。
可是戚王親征去了。
留在此處的官員沒辦法,問他有何事,他又不肯同他們說,幾日之間這事已傳開了。貿然送此人去前線,他們不敢做主;蠻橫地讓這人閉嘴,也沒人敢去動手。
畢竟戚王一直沒殺他,不知是否有別的打算。
那官員稟完就看著蘇洌,大有請他拿主意救急的意思。
雖則請別國貴族來救這“急”也不合適,但實在沒別的辦法。眼下主上親征去了、上將軍前陣子也走了,國巫和雁夫人雖沒說離開,但去一問,都是婢子出來說“病了,不便見人”,官員們多少明白,要麼是也不在,要麼是不想管事。
是以蘇洌算是最適合拿主意的了,南束女王是他長嫂、現下各國還稱其一聲“睿國公子洌”。
蘇洌長吁了口氣定定神,就讓那官員將姜懷和老弦公都請出來,他問問究竟怎麼回事。
其實蘇洌心裡也不快,他不遠千裡帶著兩萬騎兵來接阿追,結果阿追走了?
戚王寫信託他護阿追周全,阿追扭頭找戚王去了嗎?
誰想收拾戚王和弦公間的爛攤子啊!
蘇洌在正殿裡一口口抿著茶,足足抿下去兩杯後還在不忿,但抬頭看見姜懷進來時,還是含笑迎了過去:“弦公別來無恙。”
“數月不見。”二人相互一揖,蘇洌這才注意到老弦公姜晉正慢吞吞地跟在後面,仔細看看,額角還青著一塊。
“這是……”蘇洌覺得詫異,再看姜懷也冷下去的面色,驚吸了口涼氣,“弦公怎可對長輩動手?”
“不是我打的。”姜懷切著齒深吸一口氣,“但他若不是我祖父……”
他將後一語忍下,向蘇洌頷首:“坐。”
三人各自落座,又讓旁人都退了出去,姜懷才鐵青著臉將始末說了。
他也是聽出端倪後“逼問”了祖父一番才得知,昔年父親和祖父慷慨地將國府後一半都劃給阿追,讓她與世隔絕,其實是另有打算。
用姜晉的話說:“弦國遲早要被別國吞併,但旁的國君多半也想重用阿追,她是弦國的最後一道保命符。”
從前的十幾年裡,她見過的人、經過的事太少,便不如旁人懂人情世故,不如旁人會冷靜思索。
遇到大事,她的愛恨就都會來得更凜冽。
已有數代國巫被各任弦公這樣壓制過,每一回都成效卓絕。從前雖不曾有這樣被滅國的事,但各樣的明爭暗鬥里,國巫不止一次因為這種“衝動”起到過緊要的作用。
“要不是後來去戚國待了幾年讓她接觸了外界,嗤……”姜晉說到這話時冷笑涔涔,“戚王攻下弦國當日,估計就被她一刀奪命了,再不然也從那時起就已對他恨之入骨,哪還需要後面的那些事?”
姜懷想起近來聽說過的阿追與期望翻臉後,讓戚國連吃了十幾場敗仗的事……狠抽了一口涼氣。
雖則他能體諒她的惱怒,但仔細想來,尋常女子大約也難做出這樣決絕得驚天動地的事。
而這還是在她與外界接觸過幾年、有所緩和的前提下。
“雁逸出征,有人說她跟去了……”姜懷齒間打著寒顫,“嬴煥與雁逸已生隔閡,如若嬴煥藉此殺了雁逸、又或雁逸藉此殺了嬴煥……甚至並不需哪一方真正動手,只要一方戰死,有一點地方讓她生疑……”
如若是她做的便罷了,而若非她本意,對她便是一記重擊。激憤之下,她會做出什麼,實在說不好。
姜懷無所謂嬴煥和雁逸哪一邊戰死或者兩方全死,但怕阿追搭進去。
蘇洌也略抽了口涼氣,站起身便往外走:“我帶了兩萬騎兵,勞弦公隨我同去曄郡。”
無論如何先搶她回來。?
☆、第 87 章 投壺
? 這一戰從天明打到黃昏,順利地攻下了半個曄郡。
戚軍已頗有些時日沒有過這樣的勝利了,晚上,撤回營地的軍隊便要歡慶一番。酒是不能飲的,但軍中為此宰了幾十頭牛,還從附近的村子買了些做好的雞鴨魚,乍看起來跟過年一樣。
從前這樣的小勝利在戚軍眼裡根本不值得一賀。雁逸回到帳中邊摘下頭盔邊笑嘆:“從前不知打過多少勝仗,唯這次,個個高興得像已奪得天下了一般。”
阿追遞茶給他的手一滯,雁逸將茶接過去喝了一口,要道謝時才見她面色不對:“阿追?”
“抱歉。”阿追輕聲一喟,更多的話卻不知要怎麼說了。
前面開戰的這一天,於她而言格外漫長。哪怕她昨夜已占卜了個徹底,不出意外一切都在她的預料之中,這一天裡她的擔憂也沒能淡去半分。
她控制不住地一直在想,刀劍無情,萬一雁逸戰死了呢?
或者萬一戚王……
每每想到此處,她就生生將思緒斬斷,搖搖頭,不許自己多想他。
此前在一次次讓戚軍戰敗的時候,她一直在對自己說,這樣的報復沒有什麼不好,也並沒有乍聽起來的那麼殘忍。雖說因此難免有很多戚軍戰死,但打仗這件事,不是戚軍戰死就是敵方的軍隊戰死。她所毀掉的只是戚王苦心孤詣的心血,實在說不上讓更多的人因此身亡。
如此這般,她也沒什麼立場去發善心——她憑什麼把戚軍的命看得比班軍皖軍值錢呢?
既然不論戰局如何都要死人,那還不如讓她來左右戰局,讓她來決定哪一方生、哪一方死。
她一直都是這樣想的,但在這短短的一日之內,她突然對此退卻了。
可能是因為她正置身戚軍大營的關係,也可能是因為她昨晚耗費了心力占卜戰況。這一天裡,她的心都在向著戚軍,希望他們贏、希望多一個人活著回來,繼而就止不住地在質疑,自己先前是不是不該那樣做?
不該用這種方式報復戚王。
她覺得這是他最在意的事情、是他多年來的心血,可這其實不止是他一個人的心血。
雁逸這個上將軍……不也是一次次地出生入死麼?
她沒頭沒腦地向雁逸道了句歉後就問他今晚軍中是什麼安排、她若想出去走走是否方便。
雁逸還在因為她的那句“抱歉”而一頭霧水,懵了會兒後才說:“全軍歡慶,還有附近村子的農婦來送吃的。你若想出去,我讓簡臨送她們離開時帶你一道。”
這樣的確不太容易被人發現。阿追點點頭,又向雁逸道:“多謝。”
二人間便安靜下來。阿追知道他是個很會給人留餘地的人,會讓對方難堪的話他便不會主動去說,而看出她有心事時,他也不會刻意去問。
阿追便很快調整好了心緒,催促他說:“快去和他們一起慶祝吧,上將軍是最不該遲到的一個。”
.
今天軍營里的歡慶確實不是做樣子,上面的將領們或許還冷靜些,底下的士兵們個個都是當真高興。錯落有致的營帳間點著篝火,士兵們十個八個湊上一堆,每三五堆間架個烤架,烤牛肉烤羊肉的都有。伙夫還燉了些湯出來,沒有酒喝,香濃的肉湯喝來倒是也慡快。
一片歡聲笑語裡,又開了個賭局。上回賭贏的只占一成,眼下個個拿回了十倍的錢。這回再開就已是三七分成了,賭下一戰輸的只剩三成。
將領們的“宴席”看起來正規些,設在主帳前的空地上,一人一案,菜餚更豐盛一點,酒也有,但論熱鬧肯定不及士兵們。
酒過三巡行起了酒令,武將們玩不來文人的雅令,行的便是簡單刺激些的通令。起初是划拳,後來是投壺,前者全憑運氣,後者就很靠技巧了。
規則是戚王親口定的:“投不中的罰酒一盞,三次加罰三盞,九次不中就出局。”
語畢一陣歡呼。這般比法只看自己的技巧如何,出局與否跟旁人全無干係,便也無需顧慮官場關係刻意讓誰。大大小小將領有十餘個,另又從戚王親衛里點了十幾個人過來助興同樂。
投壺的步驟很簡單,手執箭矢一支,一丈外設一高一尺二寸的壺,箭矢投入壺中便算中,不中則罰酒。
很快九輪過去,喝倒了十一個。
第十一個慘了些,最後一盞還沒喝完,驀地扔下酒爵闖開兩步就彎腰吐去了。
一陣哄堂大笑,戚王也笑笑,看向雁逸:“我記得你身邊的護衛長頗善投壺?”
“主上是說簡臨?”雁逸心弦一緊而未顯露,抿了口酒,“簡家在他之前都是文人墨客,玩樂的東西大多擅長。”
而後又平靜地續道:“主上若要叫他來,臣找人跟他輪個職?”
“孟哲君既然給他派了活,就不必讓他來回跑了。”戚王略一笑,看看正從壺前退開,懊惱地去飲罰酒的將領,一引,“該你了。”
雁逸也一笑,便起了身,取了箭矢站在壺前稍作瞄準,一投即中!
“好!”周圍一片叫好,有人起鬨道:“上將軍是不是從開局到現在沒喝過一杯罰酒?”
“哎?還真是!”有人進一步說,“是不是就上將軍還沒喝過罰酒?”
旋即就有人反應過來:“不是……”他一碰方才說話那人的胳膊,聲音低了,“主上也沒喝過。”
上將軍投完就是戚王投,這話說得實在“是時候”。眾人都不約而同地關注這一輪戚王會不會喝罰酒,弄得席間都安靜了。
嬴煥倒沒在意,彷如不知地一笑,離席去取箭。
他執箭間幾乎所有人都替他屏了息,或緊張或興奮地等著這一箭投出……
戚王卻忽地想起一事般:“雁逸。”
雁逸微凜,抱拳:“臣在。”
戚王偏頭看向他:“昨日你說此戰若贏,要本王應你一事,本王答應了。”
雁逸頷首未語,戚王一笑又道:“若這一箭未中,就算本王輸了,本王多應你一事,如何?”
雁逸愣住,一時不解其意,周遭起鬨的喊聲倒又掀了起來,於圍觀者而言,賭注加大總歸更刺激更有趣……
嬴煥深吸了口氣,忽然覺得渾身輕鬆,這輕鬆讓他不由自主地微笑起來,重新瞄了瞄後,手一施力,箭矢脫手而出。
羽箭在半空中劃了個弧度,“鐺”地撞在壺上,打橫落地。
看熱鬧的人群中難免有下意識地吁出來的,待得反應過來這是主上失利,頃刻就噤了聲。
嬴煥目光落在地上的羽箭上,嘖了聲嘴,再度看向雁逸時似有點賭輸後的窘迫:“嘖,說吧。”
雁逸心底倏然清明幾分,與他對視著,周身僵住。
“說吧,你到底要本王做什麼?”嬴煥平靜地垂眸,“先說你原本想提的那一件。”
雁逸強緩了三息,定下心神:“請主上放國巫走。”
氣氛驟凝間,戚王點了點頭。
雁逸又道:“不再有任何要挾,徹底放她走。”
嬴煥垂眸“嗯”了一聲,語聲平淡清朗:“睿國公子洌與蘇鸞本王早已放走。此番戰事結束,本王即令全軍撤出弦國,弦國歸還弦公姜懷。”
他又主動添了句:“我也不會拿姜晉當質子的。”
雁逸長舒了口氣,抱拳:“謝主上。”
戚王身形未動:“第二件呢?”
雁逸眉心微蹙,顯有遲疑。
嬴煥淡淡道:“說就是了,但不用給你自己求免死令,本王自己願意許的諾,不至於為這個報復你。”他想說他還沒有那樣小人,從來沒有過出爾反爾,也並不喜歡秋後算帳。
現在連“強人所難”也不想了。
雁逸思量了會兒,便想到了:“主上可否把神醫給國巫?”
“是因為她需要一直服藥?”戚王問了一句,卻未等雁逸作答,就又自顧自笑道,“那本王有更妥善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