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頁
然後這幾位御史也都火了,大街小巷都在談論他們,罵他們,家喻戶曉了。這幾人的臉是綠了藍,藍了紫,紫了紅,弄的堂堂御史,整天都是道德模範,天天說別人,現在成了別人嘴裡的談資,是說也說不得,告也告不得。天下只有皇上不允許別人跟他重名,別人也沒有這方面的保護,弄的幾個御史,是天天在家坐著生氣,日日想著著惱。
幾個御史每天上朝,就被一些原來不對付的官員笑著談論劇情,御史哪有不得罪人的,今天彈劾這個,明天批評那個,大家都敢怒不敢言,這次終於揚眉吐氣了,這些平時高素質的官員,說的那叫一個起勁,還外帶預測以後的劇情發展。最後弄得這幾位都稱病不上朝了,不管是皇上還是民間,都對這幾個人沒有實質性的懲罰。皇上沒罷他們的官——他們也沒犯什麼錯誤,百姓也沒有去騷擾他們家——畢竟大家痛恨的是戲曲評書中的人,大家都各干各的。
可是這幾人還都是感到了壓力,對以後家人的嫁娶,就業,和學習都影響深遠,她們不再是清流勛貴結交的對象,也絕跡於上流社會的圈子,以後的摺子雖然皇上還接,可是都平平淡淡的了。再也沒有單獨分派過他們什麼事情,也沒有再召見過他們,幾家的後人,在以後的百年內,都發跡不起來。全都對先祖諱莫如深,雖然諱莫如深,可是這些人都是被重點記憶的。不說別人也知道。
這幾個倒霉孩子呀,不光把自己毀了,還把家人給毀了,毀了好幾代人。朝野上下,全都總結出一個經驗來。千萬不能跟蘇萱作對,不能跟佛門弟子作對,一個弄不就身敗名裂,臭名遠揚——雖然那人不是他們本人,但是誰願意和如此名聲同名同姓的人來往,不是也是了。
以後不管多大的官兒,多有錢有勢的人,對蘇萱都退避三舍,客氣非常,其中就包括吳王千歲這尊佛。這那是個菩薩呀。簡直就是個活閻王,殺人不見血,罵人都不帶髒字的。
通過這件事讓大家徹底重新認識了蘇萱。重新認識了護國寺,這也讓老皇帝深感憂慮。蘇萱的能量太大了,如果她又野心,如果她想,顛覆這個國家的政權也不是不可能的,唯一讓老皇帝慶幸的是,蘇萱是個女子,搶班奪權這活她本人做不了,那就善加利用吧。
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在護國寺法會舉行一個月後,悄然落下了帷幕,各名山古剎的主持長老都收拾行李要回去了,這都進了臘月,家家戶戶都開始過年的東西了,他們也要回去過年了。
蘇萱和戒色大師主席團一致評出了此次講經的前三甲,名當然是嵩山少林寺,名是洛陽的白馬寺——那是中國佛教的發源地,護國寺屈居名,後面的也沒什麼太大的異議,畢竟名山古剎出來的人,水平在那擺著呢,造詣和素質就是不一樣。
沒有進前三的,蘇萱都給了一百到幾百兩不等的香火錢,來護國寺好吃好喝,走的時候還有盤纏拿,大家也全都樂呵呵的,心滿意足的上路了。
戒色也開始張羅護國寺過年的各項事宜,雖然蘇萱給了重塑金身的錢,年前也不可能重塑了,一切等來年在說吧。蘇萱鄭重的謝過戒色大師,說這次如果沒有師兄,自己就是一個地主老財,空有許多金銀,還讓人看不起,即使有人不敢跟自己怎麼樣,那也是看著漕幫幫主,兩位王爺還有自己親親的師兄戒色大師的,通過這次的事件,讓人們重新認識自己了,以後不管遇到什麼事兒,那都是考慮的自己的影響力,別人得排在後面。
“萱兒,你是先師託夢讓收的弟子,是我護國寺名副妻實的明字輩弟子,是我戒色最小的師弟,貧僧不管別人是出於什麼目的,和什麼動機來詆毀你,這都是不行的。詆毀你就是詆毀貧僧,詆毀你就是詆毀護國寺,詆毀你就是詆毀佛教界百年不遇的佛門精子,詆毀你就是詆毀百姓這些信眾,這都是我們所不允許的,萱兒這已經不是你一個人的事情了,是佛陀大家的事情。”戒色大師目視前方,極其堅定的道。
蘇萱目瞪口呆的看著自己與世無爭的師兄,此事的師兄變得就像一隻鬥志昂揚的雄雞,渾身上下充滿了戰鬥的信息。
吳王在德馨齋也和一眾幕僚大眼瞪小眼兒的看著,吳王開始做的事情,大家包括鏡先生都是知道一二的,當時都抱著放任自流的態度,不就是一個無根無基的小女孩的產業嗎,在大家的思想中這就是吳王的。
只不不過蘇萱善於經營,精於此道,讓她管著罷了,現在吳王接管了,接管的成,接管不成讓吳王碰碰壁也沒什麼,反正這不是他們的主要任務。可是最後的結果卻成了這樣的,成就了蘇萱崇高的護國寺大師的地位,京城的百姓緊緊的團結在以蘇萱領導的護國寺周圍,佛教界也隱隱以蘇萱為旗幟了。那以後蘇萱的能量那就是一呼百應,她手裡雖然沒有軍隊,沒有文人,但是卻掌握著天下千千萬萬人的信仰,這是怎麼的一種力量呀!
她成了大齊,成了天下的無冕之王,只要她登高一呼,任何事情都可以發生,所有的一切都在這短短的一個多月里發生了,快的讓人應接不暇。快的讓人難以接受,這是吳王一手促成的,心裡什麼滋味只有他知道了。
鏡先生看著吳王道:“王爺也沒必要太擔心了,以後小心行事,以禮相待。尊敬有加就行了,萬不可在隨意冒犯,如果再惹怒蘇姑娘可就不是編幾本話本戲曲那麼簡單是事情了。事已至此。多想也無用,還請王爺放寬心,也請王爺放手,就是以後有什麼動作。也要來的隱蔽些。”
吳王木然的點點頭道:“我知道了,最讓我心疼的是。最可恨的是,萱兒給了漕幫十萬兩銀子,這次她賣糧是掙了錢,可是這冬季的施粥施糧也是一大部分呢,還這麼大筆一揮就送了漕幫了,這個死丫頭,不光到處噁心自己,還拿著自己的錢送人。”
對於吳王的心疼肉疼,鏡先生一眾謀士也是愛莫能助,這還不是你沒事去招惹的。好好的情愛不去談,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非要給蘇萱壓服。給她點顏色看看,這下好。一發不可收拾了。
吳王哀聲嘆氣的吩咐道:“大家都散了吧。”隨後叫丁申進去,商量了一個下午,決定派遣自己手中最為倚重的死士前去偵查蘇萱,並安排好人手進行滲透工作,兩人謹慎了再謹慎,努力做到不被蘇萱發現,如果發現了就一個結果——死,一定不要被蘇萱拿到證據,不讓蘇萱想到自己這裡來,其實這都是自欺欺人的手段,能用死士的,不用想就知道是那麼幾個人。
不管如何,大家都在排兵布陣,搶占先機。主子們絞盡腦汁的鬧騰,南方的晚稻也在快臘月的時候收穫了,新一輪的搶糧大戰又開始了。這次蜀王府給出的指示是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搶在漕幫和蘇萱前面把糧食收了。
蜀王府雖然財力雄厚,可是漕幫是名副其實的地頭蛇,讓那些米糧大戶很為難,最後兩邊就開始拼關係,拼完關係就拼銀子,漕幫的三當家親自坐鎮閩南,何家請得是當地的巡撫明里暗裡的和各大糧食大戶約談,讓她們把糧食賣給何家的糧行,打的旗號也冠冕堂皇,美其名曰為朝廷效力,為皇上分憂。
其實上層人士,心裡都明白是怎麼一回事,雖說官大一級壓死人,可是縣官不如現管,巡撫雖然大,可是干幾年就走了,漕幫雖然是三教九流,那是名副其實的地頭蛇,誰家要是不想在水上討生活了,儘管不買漕幫的帳,因此最後的結果就是收糧的價格比平時高了兩成,好點的人家是何家和漕幫五五分帳,有所偏頗的都是三七四六開,和誰關係好就多賣給誰一點,另外一方也不得罪,也會賣給點。
在米糧的收購上,是從市場打到了田裡,以至於這收購大戰從新米還在田裡就開始了,一直如火如荼的進行了三個多月,新米下來碾壓晾曬,然後兩家開始過稱,兩邊都開足了馬力幹活兒。
收購上,何家和漕幫各有輸贏,最後是漕幫小敗,實在是這價格,讓漕幫三當家的很是肝兒顫呀,不管如何,阻擊何家是第一要務,雖然收糧沒收過何家,物流運輸這一塊兒可是漕幫的天下,你何家有船怎麼樣,只要從運河上走,那就是漕幫想做什麼,那是如同探囊取物。所以三當家的並沒有特別著急。
事實證明,何家就是收了再多的糧,也是沒用的,漕幫不給放行,並不是何家要用漕幫的船,是漕幫的管著水道,在河面寬廣的地方,船多點也是可以通行的,可是水道又寬就有窄,窄的地方就顯出漕幫的霸氣來了,就像現代收過路費過橋費一樣,這裡都是要收費的。
何家自然不會少了這幾個錢,可是今年是不同的,他們成了競爭對手,這就不是錢能解決的問題,漕幫這邊得了蘇萱的指示,要何家的船押後一個月。本來漕幫擔心的是今年蘇萱會吃虧。正想著是不是在糧船上做手腳的時候,得到蘇萱的指示是讓他們延遲一個月就行了,漕幫的人很是不甘心,這些天的收糧大戰,戰的大家火氣都很大,被何家狠狠的壓著,早就等著在水道上出氣了,可是幫主指示讓大家押後一個月,真是不甘心。
大家的不甘心,都覺的這樣對何家太寬容了。執行這押後一個月就執行的尤其一絲不苟,何家不管塞多少銀子,就是不放行,理由是申請過卡子的船都排隊了,何家沒申請。只有等。
何家急得快吐血了,蜀王急的快心臟病了,最後何家家主親自前往漕幫。和白秀才談判,又拍給了白秀才兩千兩銀子。白秀才算了算時間也快到了,告訴他們他馬上就給那邊送信,讓她們放行。這連來帶去就十來天。
漕幫放行了,何家還有什麼怕得。只是這次的成本有些太高了,漕幫的保護費提高了一倍,耽誤的時間,還有各項雜七雜八的費用,這麼算算到了京城這一斤米賣七八文都是才能平本兒,要想賺錢是不可能的了,不過就是不能賺錢,也不要蘇萱賺錢,這次就拼了。
蘇萱不管這個,閩南的米她搶。以後七八月份湖廣的米下來,還要搶。蘇萱讓何家的米晚上了一個月,自己就又多賣了一個多月的高價米。何家開始買米的時候都將近四月份了。
何家的米行一開張,蜀王也放下心來。通過上次的法會時間。讓他對蘇萱徹底的改變了看法,這個女孩是追不來的,只能用來說話。她還在小九的羽翼之下,又受了皇后娘娘的喜愛,下手都絲毫不手軟。蘇萱對自己一直都是若即若離的,現在是不死不休的冤家對頭,或許只有打敗了蘇萱,她對自己才有可能,否則一切免談。
蘇萱這次可是賺得盆滿缽滿,四五百萬的成本,全部回本了,還輕輕鬆鬆的賺了一百多萬兩。第一天何家也開始賣米了,蘇萱聽傲兒回來說是十文錢一斤,就微微一笑,何家這是想和自己和平共處,但是不好意思,她不想。告訴鐘鼓樓的米鋪和自己合作的米鋪直接七文錢一斤,大家錯愕了一番,也沒說什麼,無條件的執行了,現在所有的人對蘇萱有了之中盲目的崇拜和信仰般的信任。
幾個御史每天上朝,就被一些原來不對付的官員笑著談論劇情,御史哪有不得罪人的,今天彈劾這個,明天批評那個,大家都敢怒不敢言,這次終於揚眉吐氣了,這些平時高素質的官員,說的那叫一個起勁,還外帶預測以後的劇情發展。最後弄得這幾位都稱病不上朝了,不管是皇上還是民間,都對這幾個人沒有實質性的懲罰。皇上沒罷他們的官——他們也沒犯什麼錯誤,百姓也沒有去騷擾他們家——畢竟大家痛恨的是戲曲評書中的人,大家都各干各的。
可是這幾人還都是感到了壓力,對以後家人的嫁娶,就業,和學習都影響深遠,她們不再是清流勛貴結交的對象,也絕跡於上流社會的圈子,以後的摺子雖然皇上還接,可是都平平淡淡的了。再也沒有單獨分派過他們什麼事情,也沒有再召見過他們,幾家的後人,在以後的百年內,都發跡不起來。全都對先祖諱莫如深,雖然諱莫如深,可是這些人都是被重點記憶的。不說別人也知道。
這幾個倒霉孩子呀,不光把自己毀了,還把家人給毀了,毀了好幾代人。朝野上下,全都總結出一個經驗來。千萬不能跟蘇萱作對,不能跟佛門弟子作對,一個弄不就身敗名裂,臭名遠揚——雖然那人不是他們本人,但是誰願意和如此名聲同名同姓的人來往,不是也是了。
以後不管多大的官兒,多有錢有勢的人,對蘇萱都退避三舍,客氣非常,其中就包括吳王千歲這尊佛。這那是個菩薩呀。簡直就是個活閻王,殺人不見血,罵人都不帶髒字的。
通過這件事讓大家徹底重新認識了蘇萱。重新認識了護國寺,這也讓老皇帝深感憂慮。蘇萱的能量太大了,如果她又野心,如果她想,顛覆這個國家的政權也不是不可能的,唯一讓老皇帝慶幸的是,蘇萱是個女子,搶班奪權這活她本人做不了,那就善加利用吧。
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在護國寺法會舉行一個月後,悄然落下了帷幕,各名山古剎的主持長老都收拾行李要回去了,這都進了臘月,家家戶戶都開始過年的東西了,他們也要回去過年了。
蘇萱和戒色大師主席團一致評出了此次講經的前三甲,名當然是嵩山少林寺,名是洛陽的白馬寺——那是中國佛教的發源地,護國寺屈居名,後面的也沒什麼太大的異議,畢竟名山古剎出來的人,水平在那擺著呢,造詣和素質就是不一樣。
沒有進前三的,蘇萱都給了一百到幾百兩不等的香火錢,來護國寺好吃好喝,走的時候還有盤纏拿,大家也全都樂呵呵的,心滿意足的上路了。
戒色也開始張羅護國寺過年的各項事宜,雖然蘇萱給了重塑金身的錢,年前也不可能重塑了,一切等來年在說吧。蘇萱鄭重的謝過戒色大師,說這次如果沒有師兄,自己就是一個地主老財,空有許多金銀,還讓人看不起,即使有人不敢跟自己怎麼樣,那也是看著漕幫幫主,兩位王爺還有自己親親的師兄戒色大師的,通過這次的事件,讓人們重新認識自己了,以後不管遇到什麼事兒,那都是考慮的自己的影響力,別人得排在後面。
“萱兒,你是先師託夢讓收的弟子,是我護國寺名副妻實的明字輩弟子,是我戒色最小的師弟,貧僧不管別人是出於什麼目的,和什麼動機來詆毀你,這都是不行的。詆毀你就是詆毀貧僧,詆毀你就是詆毀護國寺,詆毀你就是詆毀佛教界百年不遇的佛門精子,詆毀你就是詆毀百姓這些信眾,這都是我們所不允許的,萱兒這已經不是你一個人的事情了,是佛陀大家的事情。”戒色大師目視前方,極其堅定的道。
蘇萱目瞪口呆的看著自己與世無爭的師兄,此事的師兄變得就像一隻鬥志昂揚的雄雞,渾身上下充滿了戰鬥的信息。
吳王在德馨齋也和一眾幕僚大眼瞪小眼兒的看著,吳王開始做的事情,大家包括鏡先生都是知道一二的,當時都抱著放任自流的態度,不就是一個無根無基的小女孩的產業嗎,在大家的思想中這就是吳王的。
只不不過蘇萱善於經營,精於此道,讓她管著罷了,現在吳王接管了,接管的成,接管不成讓吳王碰碰壁也沒什麼,反正這不是他們的主要任務。可是最後的結果卻成了這樣的,成就了蘇萱崇高的護國寺大師的地位,京城的百姓緊緊的團結在以蘇萱領導的護國寺周圍,佛教界也隱隱以蘇萱為旗幟了。那以後蘇萱的能量那就是一呼百應,她手裡雖然沒有軍隊,沒有文人,但是卻掌握著天下千千萬萬人的信仰,這是怎麼的一種力量呀!
她成了大齊,成了天下的無冕之王,只要她登高一呼,任何事情都可以發生,所有的一切都在這短短的一個多月里發生了,快的讓人應接不暇。快的讓人難以接受,這是吳王一手促成的,心裡什麼滋味只有他知道了。
鏡先生看著吳王道:“王爺也沒必要太擔心了,以後小心行事,以禮相待。尊敬有加就行了,萬不可在隨意冒犯,如果再惹怒蘇姑娘可就不是編幾本話本戲曲那麼簡單是事情了。事已至此。多想也無用,還請王爺放寬心,也請王爺放手,就是以後有什麼動作。也要來的隱蔽些。”
吳王木然的點點頭道:“我知道了,最讓我心疼的是。最可恨的是,萱兒給了漕幫十萬兩銀子,這次她賣糧是掙了錢,可是這冬季的施粥施糧也是一大部分呢,還這麼大筆一揮就送了漕幫了,這個死丫頭,不光到處噁心自己,還拿著自己的錢送人。”
對於吳王的心疼肉疼,鏡先生一眾謀士也是愛莫能助,這還不是你沒事去招惹的。好好的情愛不去談,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非要給蘇萱壓服。給她點顏色看看,這下好。一發不可收拾了。
吳王哀聲嘆氣的吩咐道:“大家都散了吧。”隨後叫丁申進去,商量了一個下午,決定派遣自己手中最為倚重的死士前去偵查蘇萱,並安排好人手進行滲透工作,兩人謹慎了再謹慎,努力做到不被蘇萱發現,如果發現了就一個結果——死,一定不要被蘇萱拿到證據,不讓蘇萱想到自己這裡來,其實這都是自欺欺人的手段,能用死士的,不用想就知道是那麼幾個人。
不管如何,大家都在排兵布陣,搶占先機。主子們絞盡腦汁的鬧騰,南方的晚稻也在快臘月的時候收穫了,新一輪的搶糧大戰又開始了。這次蜀王府給出的指示是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搶在漕幫和蘇萱前面把糧食收了。
蜀王府雖然財力雄厚,可是漕幫是名副其實的地頭蛇,讓那些米糧大戶很為難,最後兩邊就開始拼關係,拼完關係就拼銀子,漕幫的三當家親自坐鎮閩南,何家請得是當地的巡撫明里暗裡的和各大糧食大戶約談,讓她們把糧食賣給何家的糧行,打的旗號也冠冕堂皇,美其名曰為朝廷效力,為皇上分憂。
其實上層人士,心裡都明白是怎麼一回事,雖說官大一級壓死人,可是縣官不如現管,巡撫雖然大,可是干幾年就走了,漕幫雖然是三教九流,那是名副其實的地頭蛇,誰家要是不想在水上討生活了,儘管不買漕幫的帳,因此最後的結果就是收糧的價格比平時高了兩成,好點的人家是何家和漕幫五五分帳,有所偏頗的都是三七四六開,和誰關係好就多賣給誰一點,另外一方也不得罪,也會賣給點。
在米糧的收購上,是從市場打到了田裡,以至於這收購大戰從新米還在田裡就開始了,一直如火如荼的進行了三個多月,新米下來碾壓晾曬,然後兩家開始過稱,兩邊都開足了馬力幹活兒。
收購上,何家和漕幫各有輸贏,最後是漕幫小敗,實在是這價格,讓漕幫三當家的很是肝兒顫呀,不管如何,阻擊何家是第一要務,雖然收糧沒收過何家,物流運輸這一塊兒可是漕幫的天下,你何家有船怎麼樣,只要從運河上走,那就是漕幫想做什麼,那是如同探囊取物。所以三當家的並沒有特別著急。
事實證明,何家就是收了再多的糧,也是沒用的,漕幫不給放行,並不是何家要用漕幫的船,是漕幫的管著水道,在河面寬廣的地方,船多點也是可以通行的,可是水道又寬就有窄,窄的地方就顯出漕幫的霸氣來了,就像現代收過路費過橋費一樣,這裡都是要收費的。
何家自然不會少了這幾個錢,可是今年是不同的,他們成了競爭對手,這就不是錢能解決的問題,漕幫這邊得了蘇萱的指示,要何家的船押後一個月。本來漕幫擔心的是今年蘇萱會吃虧。正想著是不是在糧船上做手腳的時候,得到蘇萱的指示是讓他們延遲一個月就行了,漕幫的人很是不甘心,這些天的收糧大戰,戰的大家火氣都很大,被何家狠狠的壓著,早就等著在水道上出氣了,可是幫主指示讓大家押後一個月,真是不甘心。
大家的不甘心,都覺的這樣對何家太寬容了。執行這押後一個月就執行的尤其一絲不苟,何家不管塞多少銀子,就是不放行,理由是申請過卡子的船都排隊了,何家沒申請。只有等。
何家急得快吐血了,蜀王急的快心臟病了,最後何家家主親自前往漕幫。和白秀才談判,又拍給了白秀才兩千兩銀子。白秀才算了算時間也快到了,告訴他們他馬上就給那邊送信,讓她們放行。這連來帶去就十來天。
漕幫放行了,何家還有什麼怕得。只是這次的成本有些太高了,漕幫的保護費提高了一倍,耽誤的時間,還有各項雜七雜八的費用,這麼算算到了京城這一斤米賣七八文都是才能平本兒,要想賺錢是不可能的了,不過就是不能賺錢,也不要蘇萱賺錢,這次就拼了。
蘇萱不管這個,閩南的米她搶。以後七八月份湖廣的米下來,還要搶。蘇萱讓何家的米晚上了一個月,自己就又多賣了一個多月的高價米。何家開始買米的時候都將近四月份了。
何家的米行一開張,蜀王也放下心來。通過上次的法會時間。讓他對蘇萱徹底的改變了看法,這個女孩是追不來的,只能用來說話。她還在小九的羽翼之下,又受了皇后娘娘的喜愛,下手都絲毫不手軟。蘇萱對自己一直都是若即若離的,現在是不死不休的冤家對頭,或許只有打敗了蘇萱,她對自己才有可能,否則一切免談。
蘇萱這次可是賺得盆滿缽滿,四五百萬的成本,全部回本了,還輕輕鬆鬆的賺了一百多萬兩。第一天何家也開始賣米了,蘇萱聽傲兒回來說是十文錢一斤,就微微一笑,何家這是想和自己和平共處,但是不好意思,她不想。告訴鐘鼓樓的米鋪和自己合作的米鋪直接七文錢一斤,大家錯愕了一番,也沒說什麼,無條件的執行了,現在所有的人對蘇萱有了之中盲目的崇拜和信仰般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