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蕭敬這時候才終於有了膽魄,道:“這麼說來,你倒是主,我倒是客了?”

  今上聽後哈哈大笑,道:“你這小輩真有意思,如若成王當年有你一半的氣魄,哪還會有今日的你。”

  蕭敬一步步往前走,一邊還道:“可惜世事無常,你見不到成王,也見不到今後的我了。”

  今上臉上閃過一絲詫異,接著又消失了,然後笑道:“我可是逼死了顧春朝的,你難道不對此感激一番?”

  蕭敬一聽,胸中怒火立時燃起,大聲道:“你生性多疑愛算計,便以為人人都如此嗎?”

  今上聽後嗤笑了一聲,從那台階之上走了下來,到得蕭敬面前,才道:“等你坐到我那個位置,你也會變成我這樣的。你真以為你有什麼不一樣嗎?這天底下的人,盯著的都只有位置,何曾盯著人。”

  蕭敬此時已聽不進今上的話,正要拔劍殺了這人的時候,卻見他已經抽出袖中藏著的匕首,自行了斷了。血從那人身上流出,沒有什麼特別的味道,也只是血的味道。

  這天下,真到了蕭敬手中了。

  蕭敬不由自主地轉過身去,身後那群人立即跪下身來,山呼萬歲。這聲音從近處綿延到遠處,一聲聲沒有停歇,整個京中都知道,這天兒又變了。曾經的痴兒,做了皇帝了。

  幾個好事的聚在一起,悄悄地問道:“這痴兒做了皇帝,那那個可怕的秦遙夜是不是要做皇后了呀?”雖然秦遙夜離開京中已多年,可她曾經做下的“壞事”卻還是牢牢地印在人們腦中。不過,這些人還是沒有討論出個所以然來。因為他們覺得,這痴兒如今坐擁後宮佳麗三千,估計沒那個閒工夫去管秦遙夜了。

  事實上,蕭敬也是想管秦遙夜的,但是,她卻已不要他管了。他以為她還在為當時他把她交給張掾一事而生氣,遂打算先處理好一應政務,再來與她細說。

  等到他處理好張氏一族人和不願投降的舊臣的時候,已經是兩個月以後了。因為秦遙夜和張掾的關係,蕭敬對張氏一族還算客氣,找了個好地方把他們安置下了,其實也是變相的□□。而對不願意投降的舊臣,蕭敬本是打算把他們貶了官,令他們回鄉便了。可是蕭騖卻告訴他,道:“你如今縱虎歸山,是希望這王朝再起一次戰亂嗎?”無奈之下,他只好以各種罪名處置了其中格外激憤的幾個,這才讓剩下的人偃旗息鼓,心甘情願。

  處理好這些以後,蕭敬去張掾府上找秦遙夜。張掾卻攔住他,道:“莫要為難我,她是不願見的。”

  蕭敬想著如今的自己是天下至尊,哪有什麼得不到的,便對張掾道:“你如今還有官職,不過是我賞你的。如若你還攔住我,我可以讓你變得一文不值。”

  張掾苦笑一聲,立時跪下,道:“陛下今日要是想見她,就請從我的血肉之軀上踏過去!”

  蕭敬甩了袖子,正要走,卻又不甘心,迴轉身來,問道:“是你不想讓她見我?還是她不想見我?”

  張掾沒有站起身來,依舊跪著道:“臣以為,陛下當是個明白人。她自小就是個聰慧的人,跟在陛下身邊這麼多年,陛下何曾讓她的聰慧有過用武之地?”

  這話問到了蕭敬的心中,他指著張掾說不出話來,只能一步步往後退,輕輕地說了句:“我當初說去留皆由她,我自是個守信的人。你……照顧好她。”

  蕭敬攥緊了手中的香囊,那裡裝著他跟秦遙夜的一縷頭髮。他下了一個決定,要讓張掾有多遠走多遠,不然他一定會不擇手段地把秦遙夜搶回來。

  次日,張掾接到了一旨詔令,蕭敬讓他在半月之內去南方一個偏僻州城任太守一職。他並無半點怨憤,接過了詔令之後,他就想起了當年他違抗軍令回到京中時做的那個夢。原來,有些事情早已在夢中有了揭示。他笑了,他願意為了那一縷香永遠陷入泥潭之中。

  張掾問過秦遙夜的意思,她也願意跟著他走。所以,不過幾日,他們就往南方去了。臨走之前,秦遙夜把一把匕首拿了出來,扔進了府里的湖中。那匕首,是蕭敬當年送給她的,也是她用來殺了太子的利刃。如今,也該一刀兩斷了。

  結果張掾前腳才走,蕭騖當晚就帶人闖進了張氏一族人現在住著的地方。他從頭到尾只說了一個字——“殺”。很快,這裡的幾百口人都丟了性命,有的連哀嚎都沒來得及發出。

  血水遍地流淌,殘損的軀體似乎還在顫抖,每一幕都讓蕭騖想起了多年前的成王府。那時候,也是這般景象。如今,終於血債血償。

  蕭騖揮了揮手,讓他的手下先走了。他隨便找了個地方坐下,在這個充滿了血的味道的地方深深吸了口氣。過往的記憶都被這味道徹底喚醒了。

  那是一年冬天,成王府迎來了一旨詔令,說是成王意圖謀反篡位,當誅之。成王同黨汝陰侯理應株連九族,但念在蕭家為國盡忠多年,成王又有意以一己之身擔了重罪,因而僅對成王治罪。成王接過那杯毒酒,一飲而盡。接著,不露痕跡地轉動眼珠往後看了一眼,那裡躲著一個人——蕭騖。

  很快,成王就毒發身亡。而宮裡來的人並沒有按照詔令辦事,而是將成王府上上下下全都殺了。蕭騖在慌亂中帶著成王那懷孕了的小妾躲進了地下室,這才得以躲過這一劫。但是,等到他平靜下來,他才發現自己全身顫抖,淚水布滿了整張臉。那小妾雖沒有見過多少世面,卻也還是神色平常,對蕭騖說道:“王爺生前最擔心的就是公子,公子無論如何也要保重啊!”

  就因為這句話,蕭騖隱忍了幾十年,就為了等待這一刻,讓同樣的事情發生在那個人的後代身上。那個人是誰呢?就是那個染指了藍玉的皇帝,曾經也被成王稱為兄長,是成王最是信任不過的人。

  可就是這個人,聯合秦家陷害蕭家與成王意圖謀反篡位。就是這個人,建議殺了成王府滿門。成王勢大是真,成王想要爭奪皇位是真,可是成王從未想過要篡位。成王與蕭家關係好是因為蕭騖,成王與蕭家有了隔閡是因為蕭騖,最後成王願意飲下毒酒也是為了蕭騖。

  史書不可盡信,野史亦不可盡信,因為真相就是被所謂的史書與野史掩蓋沒了的。成王之禍,是此之謂。

  蕭騖在那裡待了很久,久到天色將明之時,他才提了劍往回走。隱約間,似乎有一個灑脫不羈的少年郎從他身上消失了,永遠地消失了。風吹刮著,帶來了一聲輕輕的“成王哥哥”。

  第45章 算而今一曲終了

  蕭敬得知蕭騖血洗了張氏一族後怒不可遏,趕忙去了蕭騖府上,問他是何意圖。蕭騖將手中劍往地上一扔,道:“當年成王府就是這麼沒的,你以為我為了什麼。”

  蕭敬目瞪口呆,可還是對蕭騖不放心,接著道:“難道你隱忍這麼多年,就是為了幫成王報仇?”

  蕭騖覺得可笑,眼前的蕭敬果真是個合格的帝王了,卻丟了很多珍貴的寶物。他想起了成王,那個說著要為他奪得江山,然後與他在一起的成王。如果那時候成王和蕭家沒有被秦家陷害,如果成王真的贏了天下,他是不是也會和蕭敬一樣,容不得他們這些舊人呢?他不敢往深處想,因為越想心中的寒意越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