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即是說,當年只有十四歲的小王爺,在入城前便計劃好了一切,難怪蜀世國的三皇子要設計將他踢出來,否則豈不是多了一個強有力的對手?
戚南柯一時有些心情複雜,又敬佩欣賞,又覺心頭不是滋味——畢竟這是一個隨時想著通風報信,打算從大盛離開,又很可能會同蜀世國聯手的敵人。這個敵人長得秀美可愛,看起來如無辜幼獸,心思卻複雜難料,行為捉摸不透;若真成了敵人,捫心自問,戚南柯真不想同他在戰場相見。
何況,這個敵人還向大盛皇帝求婚,說對自己一見鍾情,可這一路不僅沒認出自己,現下知道了真相,還說要拒婚?
戚南柯感覺自己打了這麼多年仗,戰無不勝,卻從未遇到過這麼難的對手和戰場。
簡直讓他有點焦頭爛額了。
杜慈不知戚南柯在想什麼,道:“當年因本王被三哥哥算計,父王竟也點頭同意了,本王心中激憤,所以並未帶上這隻短笛。心腹送來的信里提到,他們是在城外將想溜進城內的蜀世國探子截下,在他身上發現了信和短笛。那探子是三哥哥派來的,意圖將蜀世國內亂的消息傳給本王,短笛則是三哥哥隨信送來,示意他還顧著兄弟之情,想接本王回去,但需要本王同他裡應外合,對付大盛,助他平了蜀世國內亂一事。”
戚南柯眉頭一揚:“你信嗎?”
杜慈冷笑一下:“自然是不信。”
杜慈將那短笛抬起,對著火光看,面無表情道:“這隻短笛根本不是本王的,當年父王在每隻短笛下都刻了印記,那印記很小,只有本王兄弟三人知道。牡丹是大哥哥,梅花是三哥哥,本王則是茉莉。”
戚南柯走過去接了那短笛,衝著火光一看,果然有朵不明顯的盛放“牡丹”在短笛下方。
“這是大哥的短笛,”杜慈道,“三哥哥估計是太著急了,竟拿錯了短笛。這隻有一種可能,便是大哥哥已被關押或者已死,他的競爭對手幾乎沒有了,他拿這個來籠絡本王,不過是知道本王不甘心待在大盛,給了本王一條看似生實則死的路。”
戚南柯道:“也有可能這本就是你大哥故意送出來的,讓你以為他出事了,逼迫你同三皇子聯手,再抓你們結黨營私的證據?”
杜慈點頭,指著楊大和楊二道:“也有可能,所以在見到他們之前,本王還不敢肯定究竟這事是大哥哥做的,還是三哥哥做的。不過現在事情已經清楚了,這是三哥哥的主意。”
戚南柯想了想就明白過來了:“三皇子根本沒打算接你回去,但卻給了你一個希望。你要是不想待在大盛,就必須接下他這根橄欖枝。他要得是你同他裡應外合,向他傳遞大盛的消息,他則同太子聯手,假意起兵,助太子得下大位後,太子將實現諾言割地西南,再助他奪位,如此他目的達到,既得了位,又擴大了疆域,於史冊也留下了一筆佳話,蜀世國的臣民想必只會敬佩於他,說蜀世國得了明君。至於王爺你……估計會被太子暗殺,為三皇子解決一個大麻煩,而你在這其中起到的作用,會被三皇子一筆抹掉,此後蜀世國再不會記得有九王爺這麼個人。”
杜慈彈了下舌,打了個響指:“所以你覺得,本王會答應他的要求嗎?本王看起來像個傻子嗎?”
戚南柯:“……”你一直就在裝傻,好意思說?
戚南柯見杜慈看得如此透徹,心裡也鬆了口氣,道:“那你離開王城到底是……?”
將軍何時來娶我
第14章 .真相大白
杜慈的存在對於三皇子來說,其實是個雙保險。
第一重保險,是幫他搜集大盛消息,幫他監視太子動向,好讓三皇子知道太子和他的合作是不是真心實意,會不會被倒打一耙,一旦事成,杜慈自然會被殺掉,太子和三皇子都不會想留下這麼個人;第二重保險,是一旦太子一心二用,表面上同三皇子合作,實則倒打一耙,真刀真槍同三皇子幹上——到時候別說是讓太子割地西南,恐怕蜀世國會因為內亂,反而被太子攻城掠地,直接滅了國。如此三皇子便成了罪人,得不償失,那麼杜慈此時的作用,就是拿著太子通敵叛國的證據,向原公皇帝交代一切,拉太子下水,表明蜀世國沒有反叛之心。
通敵叛國的證據,此時就在楊二手裡的木盒子裡。
楊大楊二本是普通山匪,楊大有一身好功夫,楊二則陰險狡詐,兩人被蜀國的探子瞧上,許以巨大的利益,幫助太子藏匿精兵在此;這山寨里自然也不是藏了一窩山匪,真正藏起來的,是蜀世國和太子的人馬——都是精兵良將。
太子的麒麟符和手諭也是被三皇子逼迫交出,否則兩方無法互相信賴。
要說這太子也是狗急跳牆,若是沒有明家如此強盛的勢力,眼看五皇子漸漸長大,原公皇帝正是不惑之年身體健壯,太子感覺繼位無望,否則也不會兵行險著,竟是將麒麟符和手諭都交了出來。
戚南柯前後一想便都明白了,那孔通判自然也是太子的人馬,才會行了這山匪窩的方便。只是山匪本性難移,哪怕等著幹大事,卻還要抽空下山劫掠,孔通判只能為其遮掩,卻不想撞上了戚南柯一行人。
戚南柯一時有些心情複雜,又敬佩欣賞,又覺心頭不是滋味——畢竟這是一個隨時想著通風報信,打算從大盛離開,又很可能會同蜀世國聯手的敵人。這個敵人長得秀美可愛,看起來如無辜幼獸,心思卻複雜難料,行為捉摸不透;若真成了敵人,捫心自問,戚南柯真不想同他在戰場相見。
何況,這個敵人還向大盛皇帝求婚,說對自己一見鍾情,可這一路不僅沒認出自己,現下知道了真相,還說要拒婚?
戚南柯感覺自己打了這麼多年仗,戰無不勝,卻從未遇到過這麼難的對手和戰場。
簡直讓他有點焦頭爛額了。
杜慈不知戚南柯在想什麼,道:“當年因本王被三哥哥算計,父王竟也點頭同意了,本王心中激憤,所以並未帶上這隻短笛。心腹送來的信里提到,他們是在城外將想溜進城內的蜀世國探子截下,在他身上發現了信和短笛。那探子是三哥哥派來的,意圖將蜀世國內亂的消息傳給本王,短笛則是三哥哥隨信送來,示意他還顧著兄弟之情,想接本王回去,但需要本王同他裡應外合,對付大盛,助他平了蜀世國內亂一事。”
戚南柯眉頭一揚:“你信嗎?”
杜慈冷笑一下:“自然是不信。”
杜慈將那短笛抬起,對著火光看,面無表情道:“這隻短笛根本不是本王的,當年父王在每隻短笛下都刻了印記,那印記很小,只有本王兄弟三人知道。牡丹是大哥哥,梅花是三哥哥,本王則是茉莉。”
戚南柯走過去接了那短笛,衝著火光一看,果然有朵不明顯的盛放“牡丹”在短笛下方。
“這是大哥的短笛,”杜慈道,“三哥哥估計是太著急了,竟拿錯了短笛。這隻有一種可能,便是大哥哥已被關押或者已死,他的競爭對手幾乎沒有了,他拿這個來籠絡本王,不過是知道本王不甘心待在大盛,給了本王一條看似生實則死的路。”
戚南柯道:“也有可能這本就是你大哥故意送出來的,讓你以為他出事了,逼迫你同三皇子聯手,再抓你們結黨營私的證據?”
杜慈點頭,指著楊大和楊二道:“也有可能,所以在見到他們之前,本王還不敢肯定究竟這事是大哥哥做的,還是三哥哥做的。不過現在事情已經清楚了,這是三哥哥的主意。”
戚南柯想了想就明白過來了:“三皇子根本沒打算接你回去,但卻給了你一個希望。你要是不想待在大盛,就必須接下他這根橄欖枝。他要得是你同他裡應外合,向他傳遞大盛的消息,他則同太子聯手,假意起兵,助太子得下大位後,太子將實現諾言割地西南,再助他奪位,如此他目的達到,既得了位,又擴大了疆域,於史冊也留下了一筆佳話,蜀世國的臣民想必只會敬佩於他,說蜀世國得了明君。至於王爺你……估計會被太子暗殺,為三皇子解決一個大麻煩,而你在這其中起到的作用,會被三皇子一筆抹掉,此後蜀世國再不會記得有九王爺這麼個人。”
杜慈彈了下舌,打了個響指:“所以你覺得,本王會答應他的要求嗎?本王看起來像個傻子嗎?”
戚南柯:“……”你一直就在裝傻,好意思說?
戚南柯見杜慈看得如此透徹,心裡也鬆了口氣,道:“那你離開王城到底是……?”
將軍何時來娶我
第14章 .真相大白
杜慈的存在對於三皇子來說,其實是個雙保險。
第一重保險,是幫他搜集大盛消息,幫他監視太子動向,好讓三皇子知道太子和他的合作是不是真心實意,會不會被倒打一耙,一旦事成,杜慈自然會被殺掉,太子和三皇子都不會想留下這麼個人;第二重保險,是一旦太子一心二用,表面上同三皇子合作,實則倒打一耙,真刀真槍同三皇子幹上——到時候別說是讓太子割地西南,恐怕蜀世國會因為內亂,反而被太子攻城掠地,直接滅了國。如此三皇子便成了罪人,得不償失,那麼杜慈此時的作用,就是拿著太子通敵叛國的證據,向原公皇帝交代一切,拉太子下水,表明蜀世國沒有反叛之心。
通敵叛國的證據,此時就在楊二手裡的木盒子裡。
楊大楊二本是普通山匪,楊大有一身好功夫,楊二則陰險狡詐,兩人被蜀國的探子瞧上,許以巨大的利益,幫助太子藏匿精兵在此;這山寨里自然也不是藏了一窩山匪,真正藏起來的,是蜀世國和太子的人馬——都是精兵良將。
太子的麒麟符和手諭也是被三皇子逼迫交出,否則兩方無法互相信賴。
要說這太子也是狗急跳牆,若是沒有明家如此強盛的勢力,眼看五皇子漸漸長大,原公皇帝正是不惑之年身體健壯,太子感覺繼位無望,否則也不會兵行險著,竟是將麒麟符和手諭都交了出來。
戚南柯前後一想便都明白了,那孔通判自然也是太子的人馬,才會行了這山匪窩的方便。只是山匪本性難移,哪怕等著幹大事,卻還要抽空下山劫掠,孔通判只能為其遮掩,卻不想撞上了戚南柯一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