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頁
宇文烺忙於調兵遣將,幾夜不眠不休,與朝臣商量制敵對策,在宇文烆不遠奉詔領兵,遼東軍隊不聽調遣的情況下,宇文烺手中掌握的兵馬卻不足以四處抗敵,最後不得已將京城中的禁軍都分派了出去,增援邊境。
禁軍守衛皇城宮廷,是護衛天子的最後一道防線,若連禁軍都派遣了出去,京城和宮廷的守衛必然鬆懈,萬一京城亂生變故,便守無可守,天子安危無從保障。
自然有大臣反對皇帝的這種一意孤行的決定,甚至有人提出暫時擱置崔家的罪行,重新啟用崔玢,命其戴罪立功,重新執掌遼東軍隊迎敵高麗。
宇文烺暴怒的拒絕了這種提議,甚至再有提出重新起用崔家者以與崔家同罪論處。同時表示,若邊境危矣,天子即便有兵馬萬千護佑,又有何安可言,然後堅決增派禁軍前往邊關增援。
而偏偏在這邊境四面楚歌,朝堂動盪之時,宮裡卻又同時傳出了太后歿逝的消息。
皇帝兼顧不暇之下,連崔太后的喪事都只能簡辦,只停靈一日命文武百官哭喪便匆匆下葬,實在沒有半分國喪的氣氛。
接連一月,邊境沒有一封捷報傳來,京城之中皆籠罩在凝重的氣氛之中,連姜鈺在宮裡都感受到了大家的惶惶不可終日,仿佛天都要塌了似的。
跟外面呈另外一副天地的恐怕也只有紫宸宮和太澹神宮了。
姜鈺懷孕後遲鈍十分,竟然一點都感受不到外面的氣氛。臨淵吧則可能活得時間太長了,什麼都看通透了,竟然也是什麼都影響不到他。
此時兩個人坐在太澹神宮裡下著棋,臨淵捏一顆棋子放入棋盤,看著便砸吧砸吧啃著青梅邊思索棋局的姜鈺,忍不住笑著說了聲道:“娘娘心寬。您難道就一點不擔心皇上?”
姜鈺道:“有什麼好擔心的,大不了敗了我們就一起死,我又不是沒有死過的人,也沒什麼好怕的。”
臨淵道:“難得,娘娘這般貪生的人,竟然能說出這樣的話。”
姜鈺道:“我告訴你臨淵,我這個人雖然貪生,但是該要我從容赴義的時候,我也是不怕死亡的。所謂死有重於泰山,亦有輕於鴻毛,我就是那個就算死也會重於泰山的人。”
姜鈺自覺這幾句話說得十分英勇無畏、捨生忘死,將自己的優秀的精神品質都表達出來了,臉上便有些驕傲。
臨淵笑著往棋盤上又放了一顆棋子,道:“娘娘說的不錯,在貧道心裡,娘娘的確是這樣的人。貪生卻不懼死。”
姜鈺懶得想他是不是在反諷,就當他是稱讚她的將他的恭維受下了。
臨淵接著又道:“不過娘娘,您最近有沒有發現宮裡少了個人呢?自從太后娘娘仙逝之後,就仿佛沒見到過淑妃了。”
姜鈺“嗯”了一下,道:“的確是好些日子沒看見過淑妃了,不過我跟淑妃不和,平日也不愛看見她,她不在我眼前晃悠正好。鬼知道她是不是趁亂瞎溜達出宮去了呢,跟人私奔了都說不定。”
臨淵笑著無奈搖了搖頭,不再說話。
第三百二十三章 終於反了
就在大周邊境烽火四起,京城內外都籠罩在愁雲慘澹之色之中的時候,蟄伏多時的崔家和齊王終於“揭竿而起”,打著“昏君殘暴不仁,寵幸奸妃,謀弒嫡母”的口號,領著崔家私養的兩萬私兵,從京城郊外一直衝進了京城,直往皇宮而來。
所謂的寵幸奸妃的這個奸妃自然指的是姜鈺,而所謂的謀弒嫡母則自然指的又是崔太后這個嫡母。
如果說所謂的寵幸奸妃而更像是為了起兵而隨便找的一個似是而非的藉口,畢竟姜鈺身處內宮,又未插手過朝政之事,就是在後宮有點霸道跋扈的名聲,也實在是無傷大雅的小事,實在配不上“奸妃”這麼狂霸吊炸天的稱呼。
相比起來,謀弒嫡母看起來就比較有理有據了。其證據就是從皇宮裡跑出去的淑妃孟萱玉的一封手血書。就像崔皇后和崔充儀身為崔家人親自出來舉告崔家很能讓人信服一樣,孟萱玉身為宇文烺的後宮親自出來指證皇帝謀害崔太后,也是很有說服力的,畢竟崔太后和宇文烺斗得你死我活這麼多年也不是什麼秘密的事情了。
按孟萱玉血書中所書的,皇帝這些年一直在往崔太后的飲食中下慢性毒藥,崔太后多年的頭風病其實就是中毒所致。她孟萱玉在崔太后死後,就是因為發現了這個秘密,所以才從皇宮私逃出來,秉承正義大義滅親,告知齊王崔太后死亡的秘密。
殺母之仇不共戴天啊,齊王反宇文烺簡直再情理之中不過了,甚至他這謀反都帶上了一股為母報仇的正義之感。
京中禁軍全部外派,只剩下少許的羽林軍戍衛皇宮。
而齊王和崔玢和崔玟手裡除了自己私養的私兵之外,還從遼東調遣回了一批十分忠心的將士,他們領著這些人踏進皇宮,簡直如入無人之境,極其的順暢,一舉將宇文烺和文武百官包圍在了含元殿中,十分有一種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氣勢。
宇文烺坐在含元殿上的龍椅中,身上的威嚴倒是不減,目光中的氣勢也依舊駭人。他看著提劍一步一步走進含元殿中的宇文炯、崔玢、崔玟甚至是……原本一直被認為選擇忠心宇文烺的禁軍大將軍周弼。
宇文烺將這些人掃過一番,最終將目光停留在宇文炯身上——這個自小藏身在崔太后羽翼下並不見多麼賢能的弟弟,此時一聲鎧甲加身,手提利劍,倒是難得的有了幾分宇文家人的血性。
宇文烺眼中無波,看著宇文烺道:“朕早就知道會有這一天,只是這一天比朕想像得晚。五弟,其實你挺讓朕失望。”
宇文炯“哼”了一聲,那雙肖似崔太后的皇上向上挑起,不屑道:“時至今日,皇兄又何必還呈口舌之快。”
宇文烺倒是不急不緩的道:“五弟,你自小便算不得賢能,既無領兵打仗之能,亦無經世治國之才,你真以為就算今日你能從朕手裡取走這皇位,你能坐得穩嗎?崔家的野心從不在於當一個臣子,你今日能幫著你反朕,他日他們反的就是你。”
崔玢斂著臉道:“皇上真是好口才,至今不忘挑撥臣與齊王殿下的關係。只是今日任你有藺相如之口才,又能不能憑這口才守住你的皇位。”
宇文烺卻沒有理他,轉而將目光放在了周弼身上,道:“朕一直以為周愛卿是朕的忠臣愛將,倒沒想到最後卻跟崔家狼狽為奸,周卿可真是辜負了朕的信任了。”
周弼仰著下巴道:“皇上莫怪,良禽擇木而棲,皇上既然不能許臣予以想要的,那就請皇上不要怪臣去找那能許給臣的人了。”
此種看似危急的情形,宇文烺甚至有心情笑了笑,問周弼道:“齊王許了你什麼?皇后之位?”
周弼道:“自然不止。”
宇文烺“哦”了一聲,道:“或許還有更多的兵權。”說著點了點自己的腦袋,道:“讓朕想一想,想必朕讓你領著十萬禁軍趕赴邊境增援,那些禁軍也並未前去吧。此時恐怕朕的禁軍反而已將朕的皇城包圍了。”
禁軍守衛皇城宮廷,是護衛天子的最後一道防線,若連禁軍都派遣了出去,京城和宮廷的守衛必然鬆懈,萬一京城亂生變故,便守無可守,天子安危無從保障。
自然有大臣反對皇帝的這種一意孤行的決定,甚至有人提出暫時擱置崔家的罪行,重新啟用崔玢,命其戴罪立功,重新執掌遼東軍隊迎敵高麗。
宇文烺暴怒的拒絕了這種提議,甚至再有提出重新起用崔家者以與崔家同罪論處。同時表示,若邊境危矣,天子即便有兵馬萬千護佑,又有何安可言,然後堅決增派禁軍前往邊關增援。
而偏偏在這邊境四面楚歌,朝堂動盪之時,宮裡卻又同時傳出了太后歿逝的消息。
皇帝兼顧不暇之下,連崔太后的喪事都只能簡辦,只停靈一日命文武百官哭喪便匆匆下葬,實在沒有半分國喪的氣氛。
接連一月,邊境沒有一封捷報傳來,京城之中皆籠罩在凝重的氣氛之中,連姜鈺在宮裡都感受到了大家的惶惶不可終日,仿佛天都要塌了似的。
跟外面呈另外一副天地的恐怕也只有紫宸宮和太澹神宮了。
姜鈺懷孕後遲鈍十分,竟然一點都感受不到外面的氣氛。臨淵吧則可能活得時間太長了,什麼都看通透了,竟然也是什麼都影響不到他。
此時兩個人坐在太澹神宮裡下著棋,臨淵捏一顆棋子放入棋盤,看著便砸吧砸吧啃著青梅邊思索棋局的姜鈺,忍不住笑著說了聲道:“娘娘心寬。您難道就一點不擔心皇上?”
姜鈺道:“有什麼好擔心的,大不了敗了我們就一起死,我又不是沒有死過的人,也沒什麼好怕的。”
臨淵道:“難得,娘娘這般貪生的人,竟然能說出這樣的話。”
姜鈺道:“我告訴你臨淵,我這個人雖然貪生,但是該要我從容赴義的時候,我也是不怕死亡的。所謂死有重於泰山,亦有輕於鴻毛,我就是那個就算死也會重於泰山的人。”
姜鈺自覺這幾句話說得十分英勇無畏、捨生忘死,將自己的優秀的精神品質都表達出來了,臉上便有些驕傲。
臨淵笑著往棋盤上又放了一顆棋子,道:“娘娘說的不錯,在貧道心裡,娘娘的確是這樣的人。貪生卻不懼死。”
姜鈺懶得想他是不是在反諷,就當他是稱讚她的將他的恭維受下了。
臨淵接著又道:“不過娘娘,您最近有沒有發現宮裡少了個人呢?自從太后娘娘仙逝之後,就仿佛沒見到過淑妃了。”
姜鈺“嗯”了一下,道:“的確是好些日子沒看見過淑妃了,不過我跟淑妃不和,平日也不愛看見她,她不在我眼前晃悠正好。鬼知道她是不是趁亂瞎溜達出宮去了呢,跟人私奔了都說不定。”
臨淵笑著無奈搖了搖頭,不再說話。
第三百二十三章 終於反了
就在大周邊境烽火四起,京城內外都籠罩在愁雲慘澹之色之中的時候,蟄伏多時的崔家和齊王終於“揭竿而起”,打著“昏君殘暴不仁,寵幸奸妃,謀弒嫡母”的口號,領著崔家私養的兩萬私兵,從京城郊外一直衝進了京城,直往皇宮而來。
所謂的寵幸奸妃的這個奸妃自然指的是姜鈺,而所謂的謀弒嫡母則自然指的又是崔太后這個嫡母。
如果說所謂的寵幸奸妃而更像是為了起兵而隨便找的一個似是而非的藉口,畢竟姜鈺身處內宮,又未插手過朝政之事,就是在後宮有點霸道跋扈的名聲,也實在是無傷大雅的小事,實在配不上“奸妃”這麼狂霸吊炸天的稱呼。
相比起來,謀弒嫡母看起來就比較有理有據了。其證據就是從皇宮裡跑出去的淑妃孟萱玉的一封手血書。就像崔皇后和崔充儀身為崔家人親自出來舉告崔家很能讓人信服一樣,孟萱玉身為宇文烺的後宮親自出來指證皇帝謀害崔太后,也是很有說服力的,畢竟崔太后和宇文烺斗得你死我活這麼多年也不是什麼秘密的事情了。
按孟萱玉血書中所書的,皇帝這些年一直在往崔太后的飲食中下慢性毒藥,崔太后多年的頭風病其實就是中毒所致。她孟萱玉在崔太后死後,就是因為發現了這個秘密,所以才從皇宮私逃出來,秉承正義大義滅親,告知齊王崔太后死亡的秘密。
殺母之仇不共戴天啊,齊王反宇文烺簡直再情理之中不過了,甚至他這謀反都帶上了一股為母報仇的正義之感。
京中禁軍全部外派,只剩下少許的羽林軍戍衛皇宮。
而齊王和崔玢和崔玟手裡除了自己私養的私兵之外,還從遼東調遣回了一批十分忠心的將士,他們領著這些人踏進皇宮,簡直如入無人之境,極其的順暢,一舉將宇文烺和文武百官包圍在了含元殿中,十分有一種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氣勢。
宇文烺坐在含元殿上的龍椅中,身上的威嚴倒是不減,目光中的氣勢也依舊駭人。他看著提劍一步一步走進含元殿中的宇文炯、崔玢、崔玟甚至是……原本一直被認為選擇忠心宇文烺的禁軍大將軍周弼。
宇文烺將這些人掃過一番,最終將目光停留在宇文炯身上——這個自小藏身在崔太后羽翼下並不見多麼賢能的弟弟,此時一聲鎧甲加身,手提利劍,倒是難得的有了幾分宇文家人的血性。
宇文烺眼中無波,看著宇文烺道:“朕早就知道會有這一天,只是這一天比朕想像得晚。五弟,其實你挺讓朕失望。”
宇文炯“哼”了一聲,那雙肖似崔太后的皇上向上挑起,不屑道:“時至今日,皇兄又何必還呈口舌之快。”
宇文烺倒是不急不緩的道:“五弟,你自小便算不得賢能,既無領兵打仗之能,亦無經世治國之才,你真以為就算今日你能從朕手裡取走這皇位,你能坐得穩嗎?崔家的野心從不在於當一個臣子,你今日能幫著你反朕,他日他們反的就是你。”
崔玢斂著臉道:“皇上真是好口才,至今不忘挑撥臣與齊王殿下的關係。只是今日任你有藺相如之口才,又能不能憑這口才守住你的皇位。”
宇文烺卻沒有理他,轉而將目光放在了周弼身上,道:“朕一直以為周愛卿是朕的忠臣愛將,倒沒想到最後卻跟崔家狼狽為奸,周卿可真是辜負了朕的信任了。”
周弼仰著下巴道:“皇上莫怪,良禽擇木而棲,皇上既然不能許臣予以想要的,那就請皇上不要怪臣去找那能許給臣的人了。”
此種看似危急的情形,宇文烺甚至有心情笑了笑,問周弼道:“齊王許了你什麼?皇后之位?”
周弼道:“自然不止。”
宇文烺“哦”了一聲,道:“或許還有更多的兵權。”說著點了點自己的腦袋,道:“讓朕想一想,想必朕讓你領著十萬禁軍趕赴邊境增援,那些禁軍也並未前去吧。此時恐怕朕的禁軍反而已將朕的皇城包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