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迪子輕描淡寫地這麼說道,離開了家門。
母親和妹妹對迪子這幾天的舉止頗感懷疑,總覺得好像會有什麼事情,但她們不會直接追問。她們決不會莽撞地喧鬧起來,只是盯盯地注視著她。
路上行人還很稀少。風在夜雨濡濕的鋪道上掠過。人行道邊的落葉隨著風兒急速捲去。白色大衣的下擺在風中舞動著,用紐扣扣著的兜帽的一角在肩膀上發出“啪啪”的響聲。
迪子在船岡山乘上電氣列車,在北大路上向北駛去。
昨天,她在船岡山向西去,從衣簽山起,在徒野一帶彷徨著。
無論向西還是向東,她覺得自己都不在乎。
然而,迪子現在即使去輸血中心,也無心上班,待在家裡說不定會發瘋。不管哪裡,任憑著腳步走去,這是能鎮靜下來的唯一的路。
“高野橋到了。”
隨著售票員的喊聲,迪子下了電氣列車。平時她總是不下車一直乘下去的。
下了電氣列車,高野川在緊左邊流淌著。去年秋天,她曾和阿久津一起去過這條河的上游大原,一年的時間,現在回想起來,感到漫長又短暫。
迪子沿著高野川邊在東街慢慢地向南走去。她並沒有什麼急迫的目的,只是在風的輕拂下隨意通達。
不久,前邊露出下鴨神社那密密的樹林。樹葉幾乎變得通紅,落葉後變得溜尖的樹梢伸向陰沉沉的天空。迪子在神社跟前的木欄柵角上向右錫去。
風也在那條小路上拂動。電線桿上用鐵絲栓著的“七五三祭”(日本以奇數一、三、五、七、九為吉數,取其中段七、五、三表示吉利——譯者注)告示板,在風中“咯噔咯噔”地搖撇著。
在這風中,迪子忽然聞到了阿久津的體味。
那是什麼氣味?她無法表達清楚,既好像是摻雜著煙味、汗臭味等各種雜味似的氣味,但又似乎什麼都沒有。說是體昧,卻又不是純靠嗅覺所體察到的,而好像是被緊緊地擁抱著,受著溫柔的愛撫時,男人那熱烈的氣喘。
不知是隨著阿久津的家在靠近,風兒送來了他的氣息,還是迪子想起了他的喘息。總之,那樣的感覺滲透著她的體內。
感覺領先於她的心靈在懷念著阿久津。
他不是刁占的人。不知為何,迪子這麼想道。
在圍牆中斷的前端,有一家桂著“宇治茶”招牌的賣茶具的商店,在商店的前邊有幢圍著竹籬笆的房子。再過去是用大谷石圍著的二層樓房。那便是阿久律的家。
迪子在那石牆前佇立著。石牆的一端用楷書寫著“阿久津”,邊上設有信箱。
門柱並不那麼寬,在前邊往右稍稍拐彎的地方看得見正大門。從房門到正大門間隔有十米左右,其間擺著兩隻用維尼龍袋罩著的花圈。在花圈的邊上,木栓和繩子散了一地,也許昨天拴過紙帳篷之類的東西。
夜間守靈的人也許還在睡覺,或是聚集在寢樞邊商談,房門緊緊地關閉著,懸掛著寫有“忌中”的廉子。
迪子雙手插進大衣的口袋裡,忙立在道邊,任憑著風兒的吹拂。
現在只要按一下姓氏牌下邊的門鈴,也許幾分鐘後,阿久律就會出現。
在這淒例的晨風中,阿久津會說什麼?
滿臉驚訝地說“請進”?還是像平時那樣親熱地擁著她的肩膀,說“一起走吧”?一邊慢慢地走去,一邊囁嚅著說“妻子死了,可是我的心不變”?或者說“我要調整一下心情,現在什麼也不能考慮”?
不拘怎樣,迪子都已經毫不在乎。迪子現在需要的,不是阿久津的話語。
一旦從嘴裡出來的,全都是謊話,只有虛情假意,真情實意已經殆盡。在講出來之前,冥思苦索的一切想法全都消失,只剩下一片白花花的虛無。
人在語言上表達的,還不到內心的十分之一。不!也許連幾十分之一、幾百分之一都沒有達到。語言,已多此一舉,那種脫離現實的話已經沒有必要了。現在迪子需要的,只是阿久津的眼神。
每次愛撫之前,阿久津總是怔怔地注視著迪子。只要有那樣的充滿柔情的眼神,就能夠忘掉一切,就能夠把以前的一切作為往事,深深地埋在心靈深處。
兩年來的煩惱和愛戀,最後得到的,就是那眼神。眼神里隱念著對她一往情深的真情,所以迪子才會忍受著苦惱哏隨著阿久津。直到今天。
而且,只要有那種愛她的真實感,以後即使和阿久津分手,她也能夠生活下去。
風兒又在大街上吹拂。落時飛揚,前邊花圈那黑白相間的細繩脫開,隨風飄動著。
門,依然緊緊地關切著,沒有打開。
迪子站在蕭索的風裡,對著門,合起雙手。
在這房間裡,阿久津的妻子酣睡著。以往的惡作劇全都不是因為憎恨阿久津的妻子,而且她實在還想和她友好相處,關係更加融洽。若是和她,看來是能夠相處得很好的。
事情竟然會到這樣的地步。這是因為迪子太愛阿久津了。過份的愛戀,使迪子成了盲人,有恃無恐懵然無知。
“請原諒我。”
在淒淒的寒風中。迪子緊緊地瞑閉著眼睛。
不久,道路的前端駛來一輛車,緩緩地在門前停下。也許是親戚,穿著喪服的老婦人牽著孩子的手下車。
老婦人詫異地看了迪子一眼,然後走進正大門。
老婦人敲著門。一分鐘也不到,門從里側打開,女人鞠了個躬,消失在門裡。
房門又被關上,四周又只剩下悽苦的風兒。
上午八點。
迪子在路邊再一次合上手掌,然後輕聲呢哺道,“再見。”
這說是對阿久津妻子的,寧可說是對阿久津說的。
雖然沒有見到阿久津,但她愛他,現在依然愛著他。唯獨只有愛,永恆不變。
這是和他的妻子去世還是活著無關的、不容置疑的事實。
這一點,眼下在這清風中得到了證實,迪子為此而感到滿足了。
無疑,現在她確認她還愛著他,也得到著他的愛,所以迪子可以從阿久津那裡離開了。
“再見。”
迪子又說了一遍,然後沿著剛才來的高野川,頭也不回地逕自走去。
迪子去東山一乘寺附近的婦產科醫院,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
在高野川邊往北走去,在橋頭右拐就到了一乘寺。按電線桿上桂著的招牌,在小道上拐彎。
從小道的拐角拐去第三家,便是醫院。
迪子對婦產科醫院知道並不多,雖然婦產科醫院偶爾也向輸血中心申請要血,但那只是看單據,沒有再多的聯繫。
正因為不熟悉,所以去哪家醫院都是一樣的。
迪子現在還不知道哪家醫院安全可靠,值得信賴。即使出現失誤會死去,也毫無辦法。她仿佛感到那是上帝給予的、應得的懲罰。
哪裡都一樣刀匝著風兒走,去第一家看見的醫院。
她這麼想著,走著,最初看見的,就是這家醫院。
也許時間還早,候診室里沒有人。掛號室里的女人正整理著病歷卡架子。
“掛號嗎?”
“請吧。”
迪子報了姓名和年齡後,小聲告訴她,“我好像懷孕了。”
掛號室里的女人看來對這一類事情已經世空見慣,毫無表情地問了迪子的住所和聯絡地點後,說,“醫生馬上就來,請您等一下。”
迪子在候診室的長凳上坐下,望著窗外。窗戶外看得見夾著街道的、兩側的石牆和大銀杏樹。大銀杏樹的樹葉也隨風搖曳著。
醫院是二層樓房的私立醫院。掛號處左邊設有樓梯,樓上好像是病房。那裡,微微地傳來嬰兒的哭啼聲。生了孩子的女人和墮胎的女人都在一個醫院裡。
迪子又眺望著窗外,好像要從那樣的哭啼聲中逃避。
每起一陣風兒,大銀杏樹的樹枝便搖向右邊,隨之泛黃的樹葉在空中飄飄落下。
“有澤君!”
一陣清風吹過,窗外恢復短暫的寧靜時,有人招呼迪子。
“請進診察室。”
迪子把大衣和手提包拿在手裡,遲緩地推開診察室的門。
醫生約莫有四十歲,戴著眼鏡,是個溫厚的人。
“我好像懷孕了。”
“好的。”
醫生點點頭,在病歷卡里寫著什麼,然後問了她最後的經期和身體的症狀。
迪子回答著,醫生把它記入病歷卡,然後朝著白色帘子那邊示意道,“請去那邊。”
迪子一瞬間垂下眼險,然後遲疑地走進帘子的背後。
檢查的時間並不長,檢查肝腎化不了幾分鐘,但對迪子來說,是漫長難忍的。
母親和妹妹對迪子這幾天的舉止頗感懷疑,總覺得好像會有什麼事情,但她們不會直接追問。她們決不會莽撞地喧鬧起來,只是盯盯地注視著她。
路上行人還很稀少。風在夜雨濡濕的鋪道上掠過。人行道邊的落葉隨著風兒急速捲去。白色大衣的下擺在風中舞動著,用紐扣扣著的兜帽的一角在肩膀上發出“啪啪”的響聲。
迪子在船岡山乘上電氣列車,在北大路上向北駛去。
昨天,她在船岡山向西去,從衣簽山起,在徒野一帶彷徨著。
無論向西還是向東,她覺得自己都不在乎。
然而,迪子現在即使去輸血中心,也無心上班,待在家裡說不定會發瘋。不管哪裡,任憑著腳步走去,這是能鎮靜下來的唯一的路。
“高野橋到了。”
隨著售票員的喊聲,迪子下了電氣列車。平時她總是不下車一直乘下去的。
下了電氣列車,高野川在緊左邊流淌著。去年秋天,她曾和阿久津一起去過這條河的上游大原,一年的時間,現在回想起來,感到漫長又短暫。
迪子沿著高野川邊在東街慢慢地向南走去。她並沒有什麼急迫的目的,只是在風的輕拂下隨意通達。
不久,前邊露出下鴨神社那密密的樹林。樹葉幾乎變得通紅,落葉後變得溜尖的樹梢伸向陰沉沉的天空。迪子在神社跟前的木欄柵角上向右錫去。
風也在那條小路上拂動。電線桿上用鐵絲栓著的“七五三祭”(日本以奇數一、三、五、七、九為吉數,取其中段七、五、三表示吉利——譯者注)告示板,在風中“咯噔咯噔”地搖撇著。
在這風中,迪子忽然聞到了阿久津的體味。
那是什麼氣味?她無法表達清楚,既好像是摻雜著煙味、汗臭味等各種雜味似的氣味,但又似乎什麼都沒有。說是體昧,卻又不是純靠嗅覺所體察到的,而好像是被緊緊地擁抱著,受著溫柔的愛撫時,男人那熱烈的氣喘。
不知是隨著阿久津的家在靠近,風兒送來了他的氣息,還是迪子想起了他的喘息。總之,那樣的感覺滲透著她的體內。
感覺領先於她的心靈在懷念著阿久津。
他不是刁占的人。不知為何,迪子這麼想道。
在圍牆中斷的前端,有一家桂著“宇治茶”招牌的賣茶具的商店,在商店的前邊有幢圍著竹籬笆的房子。再過去是用大谷石圍著的二層樓房。那便是阿久律的家。
迪子在那石牆前佇立著。石牆的一端用楷書寫著“阿久津”,邊上設有信箱。
門柱並不那麼寬,在前邊往右稍稍拐彎的地方看得見正大門。從房門到正大門間隔有十米左右,其間擺著兩隻用維尼龍袋罩著的花圈。在花圈的邊上,木栓和繩子散了一地,也許昨天拴過紙帳篷之類的東西。
夜間守靈的人也許還在睡覺,或是聚集在寢樞邊商談,房門緊緊地關閉著,懸掛著寫有“忌中”的廉子。
迪子雙手插進大衣的口袋裡,忙立在道邊,任憑著風兒的吹拂。
現在只要按一下姓氏牌下邊的門鈴,也許幾分鐘後,阿久律就會出現。
在這淒例的晨風中,阿久津會說什麼?
滿臉驚訝地說“請進”?還是像平時那樣親熱地擁著她的肩膀,說“一起走吧”?一邊慢慢地走去,一邊囁嚅著說“妻子死了,可是我的心不變”?或者說“我要調整一下心情,現在什麼也不能考慮”?
不拘怎樣,迪子都已經毫不在乎。迪子現在需要的,不是阿久津的話語。
一旦從嘴裡出來的,全都是謊話,只有虛情假意,真情實意已經殆盡。在講出來之前,冥思苦索的一切想法全都消失,只剩下一片白花花的虛無。
人在語言上表達的,還不到內心的十分之一。不!也許連幾十分之一、幾百分之一都沒有達到。語言,已多此一舉,那種脫離現實的話已經沒有必要了。現在迪子需要的,只是阿久津的眼神。
每次愛撫之前,阿久津總是怔怔地注視著迪子。只要有那樣的充滿柔情的眼神,就能夠忘掉一切,就能夠把以前的一切作為往事,深深地埋在心靈深處。
兩年來的煩惱和愛戀,最後得到的,就是那眼神。眼神里隱念著對她一往情深的真情,所以迪子才會忍受著苦惱哏隨著阿久津。直到今天。
而且,只要有那種愛她的真實感,以後即使和阿久津分手,她也能夠生活下去。
風兒又在大街上吹拂。落時飛揚,前邊花圈那黑白相間的細繩脫開,隨風飄動著。
門,依然緊緊地關切著,沒有打開。
迪子站在蕭索的風裡,對著門,合起雙手。
在這房間裡,阿久津的妻子酣睡著。以往的惡作劇全都不是因為憎恨阿久津的妻子,而且她實在還想和她友好相處,關係更加融洽。若是和她,看來是能夠相處得很好的。
事情竟然會到這樣的地步。這是因為迪子太愛阿久津了。過份的愛戀,使迪子成了盲人,有恃無恐懵然無知。
“請原諒我。”
在淒淒的寒風中。迪子緊緊地瞑閉著眼睛。
不久,道路的前端駛來一輛車,緩緩地在門前停下。也許是親戚,穿著喪服的老婦人牽著孩子的手下車。
老婦人詫異地看了迪子一眼,然後走進正大門。
老婦人敲著門。一分鐘也不到,門從里側打開,女人鞠了個躬,消失在門裡。
房門又被關上,四周又只剩下悽苦的風兒。
上午八點。
迪子在路邊再一次合上手掌,然後輕聲呢哺道,“再見。”
這說是對阿久津妻子的,寧可說是對阿久津說的。
雖然沒有見到阿久津,但她愛他,現在依然愛著他。唯獨只有愛,永恆不變。
這是和他的妻子去世還是活著無關的、不容置疑的事實。
這一點,眼下在這清風中得到了證實,迪子為此而感到滿足了。
無疑,現在她確認她還愛著他,也得到著他的愛,所以迪子可以從阿久津那裡離開了。
“再見。”
迪子又說了一遍,然後沿著剛才來的高野川,頭也不回地逕自走去。
迪子去東山一乘寺附近的婦產科醫院,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
在高野川邊往北走去,在橋頭右拐就到了一乘寺。按電線桿上桂著的招牌,在小道上拐彎。
從小道的拐角拐去第三家,便是醫院。
迪子對婦產科醫院知道並不多,雖然婦產科醫院偶爾也向輸血中心申請要血,但那只是看單據,沒有再多的聯繫。
正因為不熟悉,所以去哪家醫院都是一樣的。
迪子現在還不知道哪家醫院安全可靠,值得信賴。即使出現失誤會死去,也毫無辦法。她仿佛感到那是上帝給予的、應得的懲罰。
哪裡都一樣刀匝著風兒走,去第一家看見的醫院。
她這麼想著,走著,最初看見的,就是這家醫院。
也許時間還早,候診室里沒有人。掛號室里的女人正整理著病歷卡架子。
“掛號嗎?”
“請吧。”
迪子報了姓名和年齡後,小聲告訴她,“我好像懷孕了。”
掛號室里的女人看來對這一類事情已經世空見慣,毫無表情地問了迪子的住所和聯絡地點後,說,“醫生馬上就來,請您等一下。”
迪子在候診室的長凳上坐下,望著窗外。窗戶外看得見夾著街道的、兩側的石牆和大銀杏樹。大銀杏樹的樹葉也隨風搖曳著。
醫院是二層樓房的私立醫院。掛號處左邊設有樓梯,樓上好像是病房。那裡,微微地傳來嬰兒的哭啼聲。生了孩子的女人和墮胎的女人都在一個醫院裡。
迪子又眺望著窗外,好像要從那樣的哭啼聲中逃避。
每起一陣風兒,大銀杏樹的樹枝便搖向右邊,隨之泛黃的樹葉在空中飄飄落下。
“有澤君!”
一陣清風吹過,窗外恢復短暫的寧靜時,有人招呼迪子。
“請進診察室。”
迪子把大衣和手提包拿在手裡,遲緩地推開診察室的門。
醫生約莫有四十歲,戴著眼鏡,是個溫厚的人。
“我好像懷孕了。”
“好的。”
醫生點點頭,在病歷卡里寫著什麼,然後問了她最後的經期和身體的症狀。
迪子回答著,醫生把它記入病歷卡,然後朝著白色帘子那邊示意道,“請去那邊。”
迪子一瞬間垂下眼險,然後遲疑地走進帘子的背後。
檢查的時間並不長,檢查肝腎化不了幾分鐘,但對迪子來說,是漫長難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