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他很親切地和她交談,絲毫不說嫌惡或喜歡她。如果愛著迪子,就應該慫恿她和阿久津分手,但他也沒有那種表示,寧可說是編袒著他。
所長是大人了?還是把迪子當作小女孩,不想自作多情?總之,冷冰冰的,舉止安穩,毫無輕挑之舉。
延續著寺院的石牆。迪子想再走得遠一些,無奈所長好像已經不想再走下去了。
所長見迪子沉默,以為她同意了。有拐往寺町大街去的地方,有一家叫“通遙”的小茶店。
兩人在“逍遙”角落的包廂裡面對面地坐下。店內空蕩蕩的,只有一夥客人散散落落地坐在左側的酒台前。
直到服務員端來咖啡,迪予一直感到心中倫恍一言不發。不久,咖啡放在兩人的面前時,所長說道:
“去參拜,明天還有一天吧。”
“我不去了。”
“為什麼?”
“因為今天回家時和所長談過話了。”
“這你不用介意。關鍵是拜廟時的心情。”
“很好。”
不知為何,迪子對拜廟之類已經不感興趣。
“如果能不去,那是最好不過了。”
“為什麼?”
“因為男人和女人,不是靠著祈禱就能輕易地分手或在一起的呀。”
“我想分手,我討厭總是被他牽著鼻子,這樣遲疑不決地過下去。”
“我理解你的話,但那也不是他一個人的責任吧。”
“呃?”
“可以說,正因為你喜歡他,所以結果便被他牽著走……”
“我已經不愛他了。”
迪子用倔強的口吻說道。所長仍然啜著咖啡。
“不用那麼勉強,倘若命該分手,到時候自然就會分手的。”
“我不喜歡這樣茫然地等待著,不知道什麼時候是結束。”
“分手不是按道理可以講通的,事物不會簡單得按著你的想法發展。正因為不能想當然,所以愛才是可貴的。”
所長的話,迪子仿佛感到自己能夠理解。兩人的愛不會按自己想的那樣發展。何況,即使在迪子自己的內心裡,還摻和著對阿久津的憎恨和愛慕。
“不過,一個人也不會一旦決定分手便馬上朝著那一方向發展吧。說任何事都由命運決定,是有賴於時間的。我想,這是順其自然的做法。可見,人還是有著作為人而應有的理性。”
心裡贊同所長的話,但嘴上,不知為何,迪子總想反駁。
“當然,能那樣做是最好的了。如果真能按你所想的那樣,我當然不反對。可是很多人就是因為做不到才感到惱火、痛苦。如果並不那麼喜歡,僅是逢場作戲,要做起來就很簡單,如若身心都深深地相愛著時,就非常困難了。”
“我要試試。不!非要試試。”
迪子清晰地想起自己現在是二十四歲。她不相信什麼結婚適齡期之類的無稽之談。她覺得這些話都是父母們任意杜撰的幻想,但實際上迪子也在為適齡期的逼近而焦躁。她深感不安,仿佛覺得再這樣拖延下去,就會失去以後無法彌補的極珍貴的東西。
“你還是希望堂皇而之地結婚吧。”
同意所長的話,作為永不後悔的女人,這是一種失敗,但她沒有勇氣完全否認它。迪子現在正處在倔帳迷亂的狀況里。
“你現在陷入在和有婦之夫的愛情僵局裡,想要從那裡擺脫出來,這樣的心情,我很理解。這的確很明智,但不能勉強,不能一味地希求擺脫而跳進一個更錯誤的地方。”
“我決不會那麼胡來。”
“若是那樣就好,按你的想法試試看。”
“分手的時候真地會來吧。”
雖說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但當所長真的提出去試試時,她便又感到倘倘不安了。
“男人和女人之間,在想要分手的時候卻怎麼也分不了,有時在意想不到的時候卻突然產生了分手的條件,而旦分手得也很順利。總之,不要太強求自己。”
一上了年齡就會產生所長那樣的寬容和耐心吧?或者那是在人生旅途中跋涉過來的人具有的真實體會?迪子望著所長那慈厚的表情,對將要來臨的未來感到一種不安和快意。她凝視著對面的白色牆壁。
07、殘火
接受撫愛情慾燃燒,這和以前無甚不同。
不!有時也燃燒得超過了以前。但是此後心靈急遂地醒來,一邊還殘留著撫愛的餘韻,一邊內心迅即地恢復平靜,玩味著孤寂的情感。即使身體對撫愛毫不掩飾地作出反應,心靈也總在別處彷徨……
迪子和阿久津的肉體關係,也許從慾火旺盛的夏季,越過一個頂峰,開始進入秋季……
一
迪子的無言脂結果以失敗而告終。
失敗的直接原因,是因為在第六天返回大橋的途中,開口和所長講話,以前的緊張心理因此而豁然消失。
然而,這僅僅是表面的理由,仍不能道盡所有的原因。
事後回想起來,她仿佛覺得,這次的無盲脂,從一開始就是勉為其強的。對阿久律並沒有完全死心,卻硬將自己的心拉向分手的一邊,這太心急了。人過著無盲脂,心裡卻但願自己失敗。她偶爾會後悔起和所長的談話,同時因為失敗,內心裡也會感到釋然。一開始就這樣瞻前顧後,便不會成功。
不過,迪子現在對無言脂的成敗已經不在乎了。寧可說她一時里為自己的軟弱感到可恥,竟然受那種迷信色彩的誘惑。即使不去御旅所參拜,只要自己的意志堅韌就值得慶賀。問題始終在於自己的內心世界。
到七月底之前,迪子靠著那種堅強的決意,沒有和阿久津見過面。當然在輸血中心也見面,但她總是留意著不要光兩個人,要趁著邊上有人的時候。交談時也是象客人一樣客氣地談著工作上的事情。
不出所料,阿久津看來氣急敗壞了,把寫著“為什麼突然不和我見面了”、“不喜歡我了嗎”等內容的紙條悄悄地放在她的桌子抽屜里。
但是,迪子沒有反應。現在要是突然露出一副欣喜的表情,便又會恢復到以前那樣的關係里,同樣只會感到嫉妒和哀傷。男人好像並不理解正因為喜歡才分手的講法。
儘管如此,阿久津失魂落魄地要求她馬上見面,她惟然若失,一時里競縮手無策了。甚至,她會懷疑起自己為何如此頑強地堅持著不和他見面了。
他說“六點在花山”時,六點鐘一臨近,她便會忐忑不安,一想到阿久津一個人孤零零地在店堂深處的包廂里等著,便不由憐憫起來。她想,可惡的不是阿久津,而是阿久津的妻子。所以她甚至感到,只和阿久津見見面也無妨。他是自己的上司,又只是在每天早晨見面一次,所以硬裝得如此冷淡,這會更加難以忍受。
索性另外有喜歡的人,就不用如此受折磨了。和那人在一起的話,就能忘記憂鬱。
但是,現在要在迪子的周圍馬上找到那樣的男人也不可能,通過說媒來見面的人全都回絕了,在輸血中心和阿久津的事已經鬧得沸沸揚揚,沒有人再會來和她親近遊玩的。雖然大學時代的男友也不是沒有,但到了現在自己恬不知恥地湊上前去,實在令人噁心。最後能使她穩下心的,就是所長和圭次那裡,但所長即使待她溫和,也不乏冷摸之處。總之,若被他看透自己的內心,她覺得反而可怕。
自從那次見面以後,圭次每半個月打來一次電話,道歉說“那時喝醉了酒很對不起”,令人難堪的事只宇末提,不得要領地講些時節或工作之類的事。他好像想來京都,但看來錢和時間都很拮据。
迪子有時想鼓起勇氣自己去東京。圭次總是要她去東京,所以如果去,興許還會有什麼事。為了忘掉阿久津,她甚至覺得還是那樣好。
她仿佛感到,在東京有著巨大而匣測的未來在等著她。陌生的大城市是令人危懼的,相反那裡有著嶄新的未知的新世界,至少不象京都那般嘴雜,愛管別人的閒事,無疑是更自由又更有生氣的城市。
利用星期六和星期天,馬上就能去東京,問題是要在外面過夜,怎樣才能使父母同意?藉口總是能找到的,作最壞的打算,也可以和妹妹同謀。但是,即使考慮到這些,她現在也下不了決心。總之,她還沒有感到非去不可。
包括修學旅行,東京她只去過三次,但每次去她都只感到人多嘈雜,僅此就使她百思不解。萬一在那樣的地方被獨自拋下,心中便會發慌。
但是,迪子真地不想去,理由看來不僅僅是這些,內心裡還是擺脫圭次是阿久津的妻弟這一事實。開始時是因為他的阿久津的妻弟才見面的,現在反而成了累贅。而且,說實話,迪子並不那麼喜歡圭次,至少她不想特地找藉口從京都趕去,若是阿久律一人在東京,她會請假去的,但對方是圭次,她沒有那樣的興致。說要見圭次,不如說她更想狠狠心去陌生的地方解解悶。
所長是大人了?還是把迪子當作小女孩,不想自作多情?總之,冷冰冰的,舉止安穩,毫無輕挑之舉。
延續著寺院的石牆。迪子想再走得遠一些,無奈所長好像已經不想再走下去了。
所長見迪子沉默,以為她同意了。有拐往寺町大街去的地方,有一家叫“通遙”的小茶店。
兩人在“逍遙”角落的包廂裡面對面地坐下。店內空蕩蕩的,只有一夥客人散散落落地坐在左側的酒台前。
直到服務員端來咖啡,迪予一直感到心中倫恍一言不發。不久,咖啡放在兩人的面前時,所長說道:
“去參拜,明天還有一天吧。”
“我不去了。”
“為什麼?”
“因為今天回家時和所長談過話了。”
“這你不用介意。關鍵是拜廟時的心情。”
“很好。”
不知為何,迪子對拜廟之類已經不感興趣。
“如果能不去,那是最好不過了。”
“為什麼?”
“因為男人和女人,不是靠著祈禱就能輕易地分手或在一起的呀。”
“我想分手,我討厭總是被他牽著鼻子,這樣遲疑不決地過下去。”
“我理解你的話,但那也不是他一個人的責任吧。”
“呃?”
“可以說,正因為你喜歡他,所以結果便被他牽著走……”
“我已經不愛他了。”
迪子用倔強的口吻說道。所長仍然啜著咖啡。
“不用那麼勉強,倘若命該分手,到時候自然就會分手的。”
“我不喜歡這樣茫然地等待著,不知道什麼時候是結束。”
“分手不是按道理可以講通的,事物不會簡單得按著你的想法發展。正因為不能想當然,所以愛才是可貴的。”
所長的話,迪子仿佛感到自己能夠理解。兩人的愛不會按自己想的那樣發展。何況,即使在迪子自己的內心裡,還摻和著對阿久津的憎恨和愛慕。
“不過,一個人也不會一旦決定分手便馬上朝著那一方向發展吧。說任何事都由命運決定,是有賴於時間的。我想,這是順其自然的做法。可見,人還是有著作為人而應有的理性。”
心裡贊同所長的話,但嘴上,不知為何,迪子總想反駁。
“當然,能那樣做是最好的了。如果真能按你所想的那樣,我當然不反對。可是很多人就是因為做不到才感到惱火、痛苦。如果並不那麼喜歡,僅是逢場作戲,要做起來就很簡單,如若身心都深深地相愛著時,就非常困難了。”
“我要試試。不!非要試試。”
迪子清晰地想起自己現在是二十四歲。她不相信什麼結婚適齡期之類的無稽之談。她覺得這些話都是父母們任意杜撰的幻想,但實際上迪子也在為適齡期的逼近而焦躁。她深感不安,仿佛覺得再這樣拖延下去,就會失去以後無法彌補的極珍貴的東西。
“你還是希望堂皇而之地結婚吧。”
同意所長的話,作為永不後悔的女人,這是一種失敗,但她沒有勇氣完全否認它。迪子現在正處在倔帳迷亂的狀況里。
“你現在陷入在和有婦之夫的愛情僵局裡,想要從那裡擺脫出來,這樣的心情,我很理解。這的確很明智,但不能勉強,不能一味地希求擺脫而跳進一個更錯誤的地方。”
“我決不會那麼胡來。”
“若是那樣就好,按你的想法試試看。”
“分手的時候真地會來吧。”
雖說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但當所長真的提出去試試時,她便又感到倘倘不安了。
“男人和女人之間,在想要分手的時候卻怎麼也分不了,有時在意想不到的時候卻突然產生了分手的條件,而旦分手得也很順利。總之,不要太強求自己。”
一上了年齡就會產生所長那樣的寬容和耐心吧?或者那是在人生旅途中跋涉過來的人具有的真實體會?迪子望著所長那慈厚的表情,對將要來臨的未來感到一種不安和快意。她凝視著對面的白色牆壁。
07、殘火
接受撫愛情慾燃燒,這和以前無甚不同。
不!有時也燃燒得超過了以前。但是此後心靈急遂地醒來,一邊還殘留著撫愛的餘韻,一邊內心迅即地恢復平靜,玩味著孤寂的情感。即使身體對撫愛毫不掩飾地作出反應,心靈也總在別處彷徨……
迪子和阿久津的肉體關係,也許從慾火旺盛的夏季,越過一個頂峰,開始進入秋季……
一
迪子的無言脂結果以失敗而告終。
失敗的直接原因,是因為在第六天返回大橋的途中,開口和所長講話,以前的緊張心理因此而豁然消失。
然而,這僅僅是表面的理由,仍不能道盡所有的原因。
事後回想起來,她仿佛覺得,這次的無盲脂,從一開始就是勉為其強的。對阿久律並沒有完全死心,卻硬將自己的心拉向分手的一邊,這太心急了。人過著無盲脂,心裡卻但願自己失敗。她偶爾會後悔起和所長的談話,同時因為失敗,內心裡也會感到釋然。一開始就這樣瞻前顧後,便不會成功。
不過,迪子現在對無言脂的成敗已經不在乎了。寧可說她一時里為自己的軟弱感到可恥,竟然受那種迷信色彩的誘惑。即使不去御旅所參拜,只要自己的意志堅韌就值得慶賀。問題始終在於自己的內心世界。
到七月底之前,迪子靠著那種堅強的決意,沒有和阿久津見過面。當然在輸血中心也見面,但她總是留意著不要光兩個人,要趁著邊上有人的時候。交談時也是象客人一樣客氣地談著工作上的事情。
不出所料,阿久津看來氣急敗壞了,把寫著“為什麼突然不和我見面了”、“不喜歡我了嗎”等內容的紙條悄悄地放在她的桌子抽屜里。
但是,迪子沒有反應。現在要是突然露出一副欣喜的表情,便又會恢復到以前那樣的關係里,同樣只會感到嫉妒和哀傷。男人好像並不理解正因為喜歡才分手的講法。
儘管如此,阿久津失魂落魄地要求她馬上見面,她惟然若失,一時里競縮手無策了。甚至,她會懷疑起自己為何如此頑強地堅持著不和他見面了。
他說“六點在花山”時,六點鐘一臨近,她便會忐忑不安,一想到阿久津一個人孤零零地在店堂深處的包廂里等著,便不由憐憫起來。她想,可惡的不是阿久津,而是阿久津的妻子。所以她甚至感到,只和阿久津見見面也無妨。他是自己的上司,又只是在每天早晨見面一次,所以硬裝得如此冷淡,這會更加難以忍受。
索性另外有喜歡的人,就不用如此受折磨了。和那人在一起的話,就能忘記憂鬱。
但是,現在要在迪子的周圍馬上找到那樣的男人也不可能,通過說媒來見面的人全都回絕了,在輸血中心和阿久津的事已經鬧得沸沸揚揚,沒有人再會來和她親近遊玩的。雖然大學時代的男友也不是沒有,但到了現在自己恬不知恥地湊上前去,實在令人噁心。最後能使她穩下心的,就是所長和圭次那裡,但所長即使待她溫和,也不乏冷摸之處。總之,若被他看透自己的內心,她覺得反而可怕。
自從那次見面以後,圭次每半個月打來一次電話,道歉說“那時喝醉了酒很對不起”,令人難堪的事只宇末提,不得要領地講些時節或工作之類的事。他好像想來京都,但看來錢和時間都很拮据。
迪子有時想鼓起勇氣自己去東京。圭次總是要她去東京,所以如果去,興許還會有什麼事。為了忘掉阿久津,她甚至覺得還是那樣好。
她仿佛感到,在東京有著巨大而匣測的未來在等著她。陌生的大城市是令人危懼的,相反那裡有著嶄新的未知的新世界,至少不象京都那般嘴雜,愛管別人的閒事,無疑是更自由又更有生氣的城市。
利用星期六和星期天,馬上就能去東京,問題是要在外面過夜,怎樣才能使父母同意?藉口總是能找到的,作最壞的打算,也可以和妹妹同謀。但是,即使考慮到這些,她現在也下不了決心。總之,她還沒有感到非去不可。
包括修學旅行,東京她只去過三次,但每次去她都只感到人多嘈雜,僅此就使她百思不解。萬一在那樣的地方被獨自拋下,心中便會發慌。
但是,迪子真地不想去,理由看來不僅僅是這些,內心裡還是擺脫圭次是阿久津的妻弟這一事實。開始時是因為他的阿久津的妻弟才見面的,現在反而成了累贅。而且,說實話,迪子並不那麼喜歡圭次,至少她不想特地找藉口從京都趕去,若是阿久律一人在東京,她會請假去的,但對方是圭次,她沒有那樣的興致。說要見圭次,不如說她更想狠狠心去陌生的地方解解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