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寧氏的聰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904章 寧氏的聰明

  杜儲來了後,便忍不住來到了傅氏的身邊,看到傅氏瘦了不少,心頭有些難受。

  傅氏一看到九爺,便朝他笑了笑,問起女兒的近況,杜儲知無不言,恨不能多在傅氏面前表現一下,傅氏卻有些不好意思了。

  旁邊的媳婦寧氏卻是問起京城裡的情況。

  寧氏不愧是京城裡的貴女,雖說只是寧家三姑娘,庶出的,從小看著也不見她有什麼作為,更是低調,可是她卻有一顆七竅玲瓏之心,她眼下擔心朝中有人會對自己的丈夫不利。

  杜儲不太了解朝堂,他便安慰著兩人,畢竟他們家還有一位側妃呢,蘇東家可有能耐了,不必擔心便是。

  杜儲只將這一批糧食送來,必須馬上回去,中間分了兩批的,還有一批在半路,他擔心有流寇或者山匪,於是當日又帶著人馬匆匆走了。

  寧氏醫術不錯,會施針,在這兒幫助了不少百姓,先前失蹤了一千人,如今在此地駐紮,居然病死的不出五十人,著實是年邁受不得折騰了,便是寧氏也無回天之力。

  蘇義得了杜儲的幫助,沒有了後顧之憂,於是帶著兩位工部的官員,帶上了乾糧,便一同上河道上看情況去了。

  蘇義在河道上呆了一日,那兩位工部官員都有些受不住了,蘇義卻似乎看出了些什麼。

  夜裡回到寺廟,蘇義點了油燈在燈下計算,他先前在寺廟的坡頂做了聚雨盆,他每日都會計量著降雨的量,以及測量著每日潮水退去的時間。

  於是這麼忙碌了兩日後,蘇義面色嚴肅的叫來兩位工部官員,說道:「我有一個法子,能將那分流的堤壩再次做分流,若是萬一成了,咱們的水災便能早些止住,百姓們便能回家園,只是我沒有十足的把握。」

  蘇義看著二人,想與二人好好商量一下,可是兩人卻是在這一次嚇破了膽子,其中一人小聲說道:「蘇大人,咱們若無十足把握,若是再讓百姓有了損失,恐怕不好交代。」

  另一人一聽也是附和,蘇義聽後卻是心情不太好,這兩人猶如驚弓之鳥一般,他心頭也有些猶豫起來,看著百姓們守在寺廟裡,親眼看著自己的家園被毀,還不得下山,雖說病情都有控制,糧食暫且也不缺,可是根據這降雨量來計算,時日怕是還得拖更久了,到時山坡上沒有了藥草,糧食也有吃完的時候,他們該當如何,又是等著朝廷來救濟嗎?

  蘇義見兩人不願意支持,他便自己做下了決定,有些時候,他該像他姐姐一樣,抱著富貴險中求的精神,他必須早早做打算。

  於是當日夜裡,蘇義帶著人馬上了山,隨後派了差兵在山頭劃木,按著他的圖紙,開始做船。

  臨時做的木船,通過三日三夜的功夫,終於將木船做好,而後蘇義帶著人馬去拉沙石,隨後將沙石繫於船底,按著他核算的最大重量,將船連在了一起。

  一番忙碌,轉眼過去了五日的功夫,寺廟裡,寧氏看著連綿的雨水發愁,傅氏也是心神不寧,而工部兩位官員卻是看著坡下的河水仍舊川流不息,心裡又想起了蘇義的提議。

  卻是在這時,只聽到河水嘩嘩流動的聲音,寺廟裡的所有人都忍不住朝坡下看去,只見河水瞬間漲上來一丈之高,雨也越下越大了,一時間嚇得寺里的百姓們驚惶失措。

  工部兩位官員臉色蒼白如紙,心想著當初蘇大人不將他們叫回來,怕是已經回京城了,如今困於此,蘇大人非得要去治水,眼下卻是人不見,幾日下來,效果沒有看到,反而漲水了,再這樣下去,恐怕半夜便要淹到寺里來了。

  一時間差兵已經無法維持治安,百姓們開始哭天搶地,更有甚者,有怕死的百姓將這一切怪責到新知縣的身上,有人開始對知縣家的女眷生出歹心。

  雲霞幫著一位病人餵下湯藥,那病著的百姓便拉著她的手,小聲說道:「姑娘,你們是好人,我病著的這段時間可是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我不得不告訴你們,我聽他們說了,就在今夜,他們說要將知縣大人家的女眷抓起來祭天,求平安,你們還是快逃吧。」

  雲霞聽到,臉色大變,連忙提著藥缸便跑去找寧氏,將此事告訴了寧氏。

  寧彩宓臉色不太好看,卻還是鎮定,她在原地來回踱了幾步,隨後看向雲霞,說道:「雲霞,大人沒在,咱們只能自救,眼下差兵太少,青衣和白衣跟著大人前去治水了,而工部兩位官員沒有什麼能耐,又是文臣,連自保都成問題。」

  「眼下咱們只能勸說寺里的僧人,直接做一場法事。」

  寧氏的話雲霞根本聽不懂,寧氏便在雲霞耳連低語了幾聲,雲霞臉色微變,連忙退下辦事兒去了。

  沒多會,天還沒有黑的時候,原本低調的寺里僧人忽然穿上袈裟,一群人來到寺中正殿,開始施法,向上頭祈求,懇求上天不再下雨。

  世人有見過求雨的,卻沒有見過懇求上天別降雨的,這事兒透著古怪,可是卻正中眼下百姓們的心態,他們倒是沒有想到,說什麼捉了知縣大人的女眷祭天,怎麼就沒有想到直接讓寺里的和尚祈求呢,他們是寺里的僧人,平素供俸著菩薩,菩薩更會聽他們的祈求才是。

  一時間百姓們都來了大殿,也都紛紛坐下與寺里的僧人們一起向上天祈求。

  寧氏一招更化解了百姓心中的恨意,百姓們心頭有了寄託,似乎更是不懼外頭的洪水了。

  工部兩位官員本是飽讀詩書的文臣,自是不太相信這些,可是眼下居然也坐於人群中,與百姓們一起祈福。

  也就在這日子夜時分,原本往上漲趨勢的河水莫名又降了幾分,有熟悉水性的過去打探了,的確降下去了一些,百姓們認為是他們的誠心感動了上蒼,於是更加虔誠了。

  而此時堤壩上,蘇義帶著差兵和鏢師們泡在水中,就這樣築成人牆將堤壩給生生堵住,河水又分流了,看著河面一點一點的降下去,而後不再往外流,反而順著河道往下流去,一行人已經在水中泡了兩日兩夜,便是吃的也只有泡開了的饅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