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呃——,先是想不起自己的名字,後來導致某種重病——這樣的例子沒有的麼?”瑞紀問。
“這個麼,具有這樣特定初期徵兆的疾病,我想是沒有的。”咨導員說,“只是,症狀在一年時間裡一點點發展,總有些讓人放心不下。的確,這成為某種導火線引發其他症狀出現,或者記憶缺損不為擴展到其他方面……這樣的可能性未必沒有。因此,最好慢慢商量,趁早把病源找到。再說您又外出工作,如果想不起自己名字來,現實性的不便怕也不少。”
坂木這位咨導員首先就瑞紀如今的生活提出了幾個基本問題:結婚幾年了?在單位做什麼漾的工作?身體狀況如何?其次就兒童時代這個那個問了一些:關於家庭成員,關於學校生活,開心的事,不太開心的事,擅長的事,不太擅長的事。瑞紀儘可能誠實地、簡要地、準確地回答每一個提問。
生長在普普通通的家庭,父親在大型人壽保險公司工作。家境雖不特別優裕,但記憶中不曾為金錢困擾過。父母雙全,有一個姐姐。父親做事一絲不苟,母親總的說來性格細膩,喜歡嘮叨。姐姐是優等生類型(讓瑞紀說來),為人不無淺薄和功利之處。但迄今為止家庭並沒有什麼問題,基本保持良好關係,不曾發生大的爭吵。比較說來,她本身是個不顯眼的孩子。健康,什麼病也沒得過,但運動能力卻不出眾。對容貌雖不曾有過自卑感,但也沒被人誇獎長得漂亮。機靈之處雖自以為並非沒有,但沒有在某個特殊領域出類拔萃。學校里的成績也不上不下,無非從前邊數比從後邊數稍微快些那個程度。學生時代有幾個要好的朋友,但由於婚後天各一方,如今沒什麼親密交往。
現在的婚姻生活也沒發現有什麼值得提出異議的地方。起初一段時間反覆出現過例行的差錯,但後來兩人還算順利地確立了共同的生活。丈夫當然不是完人(例如愛掰理,服裝品位存在問題),但另一方面長處也很多(熱情,責任心強,整潔,吃東西不挑肥揀瘦,不發牢騷)。單位里的人事關係也沒什麼突出問題,和同事也好和上司也好都大致處得不錯,感覺不到精神壓力。當然,很難說是愉快的事情也時有發生,但那種事情也是在所難免的,畢竟大家在狹窄的場所天天見面。
可話又說回來,這是何等索然無味的人生啊——瑞紀在如實回答自己人生的過去和現在當中再次不勝感慨。回想起來,她的人生幾乎找不出戲劇性因素。以圖像打比方,就像是以催眠為目的製作的低成本環境錄像帶。色調暗淡的風景接二連三地淡淡推出。沒有場面切換,沒有特寫,沒有高cháo,沒有低谷,沒有引人入勝的趣聞,沒有預兆,沒有暗示。認真傾聽如此身世故事,此人難道不感到無聊?瑞紀不由得湧起了對諮詢員的惻隱之情。不會很快就打哈欠的麼?假如是我,天天從別人口裡沒完沒了地聽這種話,不在某一時刻無聊死才怪。
然而,坂木哲子專心致志地傾聽瑞紀的講述,用原子筆扼要地做著記錄,這裡那裡追加必要的提問。但除此以外,她似乎儘量控制發言,將注意力集中在聽取瑞紀話語這一作業上,非開口不可時,也可從其溫和的語聲中感覺出她深切的真正的關心,不耐煩的表示全然看不出。只消聽到她那個性化的慢條斯理的語聲,瑞紀的心情就能奇異地沉靜下來。回想之下,迄今為止,如果認真傾聽自己話語的人此外好像從未有過。一消失稍多一點兒的面談結束時,她切實地感到背上的重負多少有所減輕了。
“那麼,安藤女生,下星期三同一時間還能來嗎?”坂木哲子笑眯眯問道。
“嗯,來是能來,”瑞紀說,“再來也沒關係嗎?”
“那還用說。只要你沒關係。這種情況麼,喏,不談很多很多次,是很難有進展的。畢竟不是廣播裡的人生諮詢節目,不可能拿出一個合適答案,道一聲‘行啦,往下好好努力吧’。有可能要花些時間,反正都是品川居民,慢慢來吧!”
那麼,你身上可有在名字方面能想得起來的什麼事?“第二次剛一開始面談,坂木哲子就問道,”自己的名字也好、別人的名字也好、養的動物的名字也好、去過的地方的名字也好、諢名也好,凡是名字方面的什麼都行。如果有同名字相關的什麼記憶,可能告訴我一點兒?“
“同名字相關的?”
“嗯。姓名、取名、簽名、點名……隨便什麼都沒關係。只要是涉及名字的,再瑣碎的也無妨。試著想想看!”
瑞紀沉思良久。
“沒有在名字發哪個面記得特別清楚的那類事情。”她說,“至少現在腦海里一下子浮現不出來。只是……是啊,關於名牌倒是有一件事記得。”
“那好,就說說名牌。”
“但那不是我的名牌。”瑞紀說,“是別人的名牌。”
“無所謂的,說一下!”咨導員說。
“上個星期也說了,從初中到高中,我上的是一貫制私立女校。”瑞紀說,“學校在橫濱,家在名古屋,於是住進了校園裡的宿舍。每到周末就回家。星期五夜裡乘新幹線回家,星期日夜間回宿舍。從橫濱到名古屋兩個小時就夠了,沒覺得多麼寂寞。”
咨導員點頭道:“名古屋也有很多不錯的私立女校,是吧?何苦離開父母道橫濱上學呢?”
“那裡是母親的母校。她非常喜歡那所學校,希望送一個女兒去那裡。而且,我也多少有點想同父母分開生活的心情。學校雖是基督教系統的,但校風比較寬鬆。要好的朋友也交了幾個,都是從地方上來的孩子。和我的情況一樣,很多人的母親都是那裡的。大體說來,覺得在那裡的六年時間過得是愉快的,儘管每天的伙食吃的辛苦些。”
咨導員微微一笑:“記得你說有個姐姐來著?”
“是的,大我兩歲,姐妹兩人。”
“你姐姐沒去橫濱那所學校?”
“姐姐上的是本地學校,那期間當然一直在父母身邊。姐姐不是積極跑去外面那一類型,從小身體就比較弱……所以,作為母親就想把我送進那所學校。因為我大體健康,自立精神也比姐姐強。這樣,小學一畢業就問我樂意不樂意去橫濱上學,我回答去也可以。每個周末乘新幹線回家,當時也讓我覺得是件開心事。”
“對不起,插了一句話。”說著,咨導員淡然一笑,“清繼續說下去。”
“宿舍原則上兩人一個房間,但到高中三年級,作為特權可得到單人房間,僅限一年時間。那件事就發生在我住單人房間的時候。因為我年級最高,所以當時算是住宿生代表那樣的角色。宿舍大門口掛有木板,我們每個住宿生都有自己的名牌。名牌正面用黑字、反面用紅字寫著自己的名字。外出時一定要把名牌翻過來,回來再恢復原樣。就是說,名牌的黑字那面表示人在宿舍,紅字那面表示人已外出。如果在外面留宿或者請長假不在,名牌就得摘掉。門口傳達室由住宿生輪流值班,外邊有電話打來時,一看名牌就知道那個人此時在不在宿舍,是一項十分方便的制度。”
“這個麼,具有這樣特定初期徵兆的疾病,我想是沒有的。”咨導員說,“只是,症狀在一年時間裡一點點發展,總有些讓人放心不下。的確,這成為某種導火線引發其他症狀出現,或者記憶缺損不為擴展到其他方面……這樣的可能性未必沒有。因此,最好慢慢商量,趁早把病源找到。再說您又外出工作,如果想不起自己名字來,現實性的不便怕也不少。”
坂木這位咨導員首先就瑞紀如今的生活提出了幾個基本問題:結婚幾年了?在單位做什麼漾的工作?身體狀況如何?其次就兒童時代這個那個問了一些:關於家庭成員,關於學校生活,開心的事,不太開心的事,擅長的事,不太擅長的事。瑞紀儘可能誠實地、簡要地、準確地回答每一個提問。
生長在普普通通的家庭,父親在大型人壽保險公司工作。家境雖不特別優裕,但記憶中不曾為金錢困擾過。父母雙全,有一個姐姐。父親做事一絲不苟,母親總的說來性格細膩,喜歡嘮叨。姐姐是優等生類型(讓瑞紀說來),為人不無淺薄和功利之處。但迄今為止家庭並沒有什麼問題,基本保持良好關係,不曾發生大的爭吵。比較說來,她本身是個不顯眼的孩子。健康,什麼病也沒得過,但運動能力卻不出眾。對容貌雖不曾有過自卑感,但也沒被人誇獎長得漂亮。機靈之處雖自以為並非沒有,但沒有在某個特殊領域出類拔萃。學校里的成績也不上不下,無非從前邊數比從後邊數稍微快些那個程度。學生時代有幾個要好的朋友,但由於婚後天各一方,如今沒什麼親密交往。
現在的婚姻生活也沒發現有什麼值得提出異議的地方。起初一段時間反覆出現過例行的差錯,但後來兩人還算順利地確立了共同的生活。丈夫當然不是完人(例如愛掰理,服裝品位存在問題),但另一方面長處也很多(熱情,責任心強,整潔,吃東西不挑肥揀瘦,不發牢騷)。單位里的人事關係也沒什麼突出問題,和同事也好和上司也好都大致處得不錯,感覺不到精神壓力。當然,很難說是愉快的事情也時有發生,但那種事情也是在所難免的,畢竟大家在狹窄的場所天天見面。
可話又說回來,這是何等索然無味的人生啊——瑞紀在如實回答自己人生的過去和現在當中再次不勝感慨。回想起來,她的人生幾乎找不出戲劇性因素。以圖像打比方,就像是以催眠為目的製作的低成本環境錄像帶。色調暗淡的風景接二連三地淡淡推出。沒有場面切換,沒有特寫,沒有高cháo,沒有低谷,沒有引人入勝的趣聞,沒有預兆,沒有暗示。認真傾聽如此身世故事,此人難道不感到無聊?瑞紀不由得湧起了對諮詢員的惻隱之情。不會很快就打哈欠的麼?假如是我,天天從別人口裡沒完沒了地聽這種話,不在某一時刻無聊死才怪。
然而,坂木哲子專心致志地傾聽瑞紀的講述,用原子筆扼要地做著記錄,這裡那裡追加必要的提問。但除此以外,她似乎儘量控制發言,將注意力集中在聽取瑞紀話語這一作業上,非開口不可時,也可從其溫和的語聲中感覺出她深切的真正的關心,不耐煩的表示全然看不出。只消聽到她那個性化的慢條斯理的語聲,瑞紀的心情就能奇異地沉靜下來。回想之下,迄今為止,如果認真傾聽自己話語的人此外好像從未有過。一消失稍多一點兒的面談結束時,她切實地感到背上的重負多少有所減輕了。
“那麼,安藤女生,下星期三同一時間還能來嗎?”坂木哲子笑眯眯問道。
“嗯,來是能來,”瑞紀說,“再來也沒關係嗎?”
“那還用說。只要你沒關係。這種情況麼,喏,不談很多很多次,是很難有進展的。畢竟不是廣播裡的人生諮詢節目,不可能拿出一個合適答案,道一聲‘行啦,往下好好努力吧’。有可能要花些時間,反正都是品川居民,慢慢來吧!”
那麼,你身上可有在名字方面能想得起來的什麼事?“第二次剛一開始面談,坂木哲子就問道,”自己的名字也好、別人的名字也好、養的動物的名字也好、去過的地方的名字也好、諢名也好,凡是名字方面的什麼都行。如果有同名字相關的什麼記憶,可能告訴我一點兒?“
“同名字相關的?”
“嗯。姓名、取名、簽名、點名……隨便什麼都沒關係。只要是涉及名字的,再瑣碎的也無妨。試著想想看!”
瑞紀沉思良久。
“沒有在名字發哪個面記得特別清楚的那類事情。”她說,“至少現在腦海里一下子浮現不出來。只是……是啊,關於名牌倒是有一件事記得。”
“那好,就說說名牌。”
“但那不是我的名牌。”瑞紀說,“是別人的名牌。”
“無所謂的,說一下!”咨導員說。
“上個星期也說了,從初中到高中,我上的是一貫制私立女校。”瑞紀說,“學校在橫濱,家在名古屋,於是住進了校園裡的宿舍。每到周末就回家。星期五夜裡乘新幹線回家,星期日夜間回宿舍。從橫濱到名古屋兩個小時就夠了,沒覺得多麼寂寞。”
咨導員點頭道:“名古屋也有很多不錯的私立女校,是吧?何苦離開父母道橫濱上學呢?”
“那裡是母親的母校。她非常喜歡那所學校,希望送一個女兒去那裡。而且,我也多少有點想同父母分開生活的心情。學校雖是基督教系統的,但校風比較寬鬆。要好的朋友也交了幾個,都是從地方上來的孩子。和我的情況一樣,很多人的母親都是那裡的。大體說來,覺得在那裡的六年時間過得是愉快的,儘管每天的伙食吃的辛苦些。”
咨導員微微一笑:“記得你說有個姐姐來著?”
“是的,大我兩歲,姐妹兩人。”
“你姐姐沒去橫濱那所學校?”
“姐姐上的是本地學校,那期間當然一直在父母身邊。姐姐不是積極跑去外面那一類型,從小身體就比較弱……所以,作為母親就想把我送進那所學校。因為我大體健康,自立精神也比姐姐強。這樣,小學一畢業就問我樂意不樂意去橫濱上學,我回答去也可以。每個周末乘新幹線回家,當時也讓我覺得是件開心事。”
“對不起,插了一句話。”說著,咨導員淡然一笑,“清繼續說下去。”
“宿舍原則上兩人一個房間,但到高中三年級,作為特權可得到單人房間,僅限一年時間。那件事就發生在我住單人房間的時候。因為我年級最高,所以當時算是住宿生代表那樣的角色。宿舍大門口掛有木板,我們每個住宿生都有自己的名牌。名牌正面用黑字、反面用紅字寫著自己的名字。外出時一定要把名牌翻過來,回來再恢復原樣。就是說,名牌的黑字那面表示人在宿舍,紅字那面表示人已外出。如果在外面留宿或者請長假不在,名牌就得摘掉。門口傳達室由住宿生輪流值班,外邊有電話打來時,一看名牌就知道那個人此時在不在宿舍,是一項十分方便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