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卡薩爾斯演奏的《布蘭登堡》可聽過?”

  “沒有。”

  “值得一聽。或許算不得正統,但絕對夠味兒。”

  “下次聽。”有沒有這個時間我都不知道。時間只剩18小時,還要稍睡一覺。縱令人生剩得再少,也不能眼皮不合地熬到天亮。

  “吃什麼去?”我試著問。

  “義大利風味如何?”

  “可以。”

  “我知道個地方,去那裡好了。挺近的。用料新鮮得很。”

  “肚子餓了。”我說,“螺絲釘好像都能吃進去。”

  “我也是。”她說,“咦,好一件襯衫!”

  “謝謝。”

  那飯店從圖書館要開車跑15分鐘。沿著彎彎曲曲的住宅街躲人躲自行車緩緩行駛之間,坡路上突然閃出義大利風味飯店。一座白木洋房,大概是將住宅直接轉做飯店,招牌也小,不注意怎麼也看不出是飯店。店四周是圍著高高圍牆的住宅地段,高聳的喜馬拉雅杉和松樹的枝條在薄暮的空中濃墨重彩地勾勒出樹的輪廓。

  “這種地方居然有飯店,實在不易發現。”我邊說邊把車停在店前。

  店內不很寬敞,只有3 張餐桌和一張可兼餐桌的櫃檯。身扎圍裙的男侍把我們領進最裡面的餐桌。桌靠窗,窗外可望見梅枝。

  “喝的東西,葡萄酒可好?”女孩問。

  “隨你。”

  葡萄酒不比啤酒,我所知無多。她就葡萄酒絮絮叨叨同男侍商議的時間裡,我觀賞窗外的梅樹。義大利風味飯店的院裡栽梅樹,這點總像有些不倫不類,實際上也許不足為奇。義大利也可能有梅樹。連法國都有水獺。葡萄酒定下後,我們打開食譜研究起來。點菜很費時間。先來個冷盤加小蝦色拉(淋糙莓汁的),又要了生牡蠣、意式牛肝醬、燉墨魚、奶油茄爪、醃公魚。另外要了通心粉,她挑了細麵條。

  “噯,再另要個澆魚醬的空心面,每人一半怎麼樣?”她提議。

  “好啊!”我說。

  “魚今天什麼樣的好?”她問男侍。

  “有新鮮的鱸魚進來。”男侍說,“來個巴旦豆燜鱸魚如何?”

  “好的。”

  “我也同樣。”我說,“再加個菠菜色拉和蘑菇飯。”

  “我加個清煮菜和番茄飯。”

  “飯里有不少鋇……”男侍不無擔心地說。

  “沒關係,我從昨天早上就幾乎沒吃東西,她是胃擴張。”我說。

  “就像個大黑洞。”她接道。

  “請稍候。”男侍說。

  “飯後要葡萄汁、檸檬蘇和蒸餾咖啡。”她加上一句。

  “我也是。”我說。

  男侍花了好些時間才寫好菜單。他離開後,女孩粲然一笑,看著我的臉。

  “不至於為配合我才點那麼多東西吧?”

  “真的是餓了。”我說,“好久都沒餓到這個程度。”

  “妙極!”她說,“我不相信飯量小的人,總懷疑那種人在別的地方補充給養。你說是不?”

  “不大明白。”我說。是不大明白。

  “不大明白是你的口頭禪,肯定。”

  “或許。”

  “或許也是口頭禪。”

  我無話可說,默默點頭。

  “為什麼?因為所有思想都飄忽不定?”

  不大明白,或許——我正在頭腦中竊竊私語,男侍走來以御用接骨醫為皇太子校正脫臼的姿勢,畢恭畢敬地拔下葡萄酒瓶軟木塞,斟入杯中。

  “‘怪不得我’這句話是《局外人》主人公的口頭禪吧,大概。那人叫什麼名字來著?呃——”

  “姆魯松。”我說。

  “對,是姆魯松。”她重複道,“高中時代讀過。如今的高中生卻根本不讀什麼《局外人》。近來圖書館做過調查。你喜歡什麼樣的作家?”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算不得很了不起的作家,又落後於時代。”

  “或許。”我說,“可我喜歡,福樓拜和哈代也蠻不錯。”

  “新的不看?”

  “毛姆有時讀一下。”

  “毛姆算新作家?這麼以為的人如今沒幾個。”她斜拿著葡萄酒杯說,“就跟投幣式自動唱機里不放格德曼的唱片一樣。”

  “不過挺有意思的。《刮須刀》我讀了三遍。雖說不很出色,但讀得下去,比相反的好得多。”

  “唔——”她顯得有些費解,“也罷。這件橙色襯衫你穿倒很適合。”

  “多謝。”我說,“你這連衣裙也無與倫比。”

  “太謝謝了。”

  她穿一件深藍色天鵝絨連衣裙,領口鑲條細細的白邊,脖子戴兩條銀項鍊。

  “接到你電話後回家換的。家離單位近也真是便利。”

  “有道理。”我說。是有道理。

  冷盤上來不止一個,我們便悶頭吃了一會。味道清淡質樸,材料也夠新鮮。牡蠣像剛從海底撈出一般縮成一團,帶有其賴以生息的大海的氣息。

  “對了,獨角獸的事進行得可順利?”她邊用叉子從殼裡剝牡蠣邊問。

  “一般。”我用餐巾擦去口角沾的墨魚汁。“基本告一段落。”

  “獨角獸在哪裡來著?”

  “在這裡。”說著,我用指尖戳了下自己的頭,“獨角獸在我腦袋裡,一大群哩。”

  “象徵性的?”

  “不,不是,幾乎沒有象徵性意義。而是實實在在地存在於我的意識中。一個人替我發現的。”

  “這倒像很有趣。想多聽聽,說呀!”

  “不怎麼有趣的。”說著,我把茄子盤推給她,她則把公魚盤轉過來。

  “但我想聽,非常想。”

  “事情是這樣的:每人意識底部都有個本人感覺不到的類似核的東西。就我來說,那是座鎮了。鎮上有一條河,四周圍著高高的磚牆。鎮上的居民不能外出,能外出的只有獨角獸。獨角獸像吸水紙一樣把人們的自我和自私吸光帶往鎮外。所以鎮上既無自我又無自私。我便住在這樣的鎮上。其實我並沒有親眼看過,更多的我也不知道。”

  “極有獨創性。”她說。

  向她說明完後,我才發覺老人一句也未提及河流。看來我正在被一步步拽往那個世界。

  “這可不是我故意捏造出來的。”我說。

  “即便不是故意,捏造的也是你吧?”

  “那倒是。”

  “這公魚不錯吧?”

  “不錯。”

  “不過,你不覺得這同我為你讀的那段俄國獨角獸的故事有些相似?”女孩邊用刀切茄子邊說,“烏克蘭獨角獸也是在四面都是絕壁的共同體中生息來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