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回顧中國上世紀四十年代開始的思想文化運動,也許就是對你所說的“精英墮落”造成的可怕災難的最好註解。
王躍文:
恐怕是這樣。且不管別人怎麼對精英作學術上的定義,我所指的精英,是那些文化素質較高且置身於權力場的人。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能夠決定社會的命運。上世紀我們國家那麼多大規模的思想政治運動,哪一次不是從所謂的精英層開始的?上世紀五十年代,梁漱溟為農民呼籲,說城裡人生活在九天,農民生活在九地。梁漱溟為此受到大批判,被視為從來就反黨反人民的反動知識分子。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批林批孔的時候,梁漱溟又被作為孔子的孝子賢孫橫遭批判。但梁漱溟從不低頭,說“三軍可以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這是真正知識分子的楷模,令我敬重。可悲可嘆的是,幾十年的思想政治運動中,像梁漱溟這樣的硬骨頭知識精英,僅寥寥幾人!大多知識分子都在歷史思想政治中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不同的只是台上台下而已。
伊渡:
你覺得官場腐敗是中國政治文明難度增加的最大障礙嗎?
王躍文:
我覺得你的問題把因果關係顛倒了。首先應該建設好的政治文明,才會出現人們希望的所謂好的官場或好的官員。我們不能把社會的希望寄托在官場中人的道德自律上,而應在制度建設上尋找出路,那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政治文明。
我老家縣裡有位我原來的同事,當年他給我的印象是正直而善良。他很想在政界有所建樹,做個實實在在的好官。我一直把他引為朋友。可是,多年不見之後,我對他不敢相認了。他最初的政治目標是至少也要做到縣委書記或縣長。但是,官運不濟,他只干到科級幹部。他因為替縣裡領導車前馬後多年,資歷也算老了,被安排到一個較有實權的單位。我聽縣裡的人講,他已經變得貪婪而冷酷。他甚至把自己的孩子都教育得市儈、世俗。他的孩子正好同我一個親戚的孩子同班,只要同學們議論官場腐敗,他的孩子就要站出來罵人,似乎只要有人講腐敗,就是講他父親。我不說這就是精英的墮落,但那位老同事至少也是知識分子。
二十多年來,我見過太多純良青年最後變成庸俗自私的小官僚,也見過太多德高望重的官員最後淪為階下囚。真是令人沮喪!有的官員,也許幾天前還與我同桌吃飯,非常理解地對我說,躍文呀,你的小說我很喜歡看。你放肆寫,沒什麼可怕的。這個社會需要你這樣的作家啊!可是過後我會突然聽說,這位官員因為貪污腐敗被“雙規”了。
伊渡:
不談國事了,還是回到文學本身吧。上世紀九十年代你的長篇小說《國畫》發表,半年之內再版了五次,次次脫銷。現在正版《國畫》已經不僅僅具有閱讀意義,而且有了收藏意義。聽說網上的“孔夫子舊書店”,你的一本親筆簽名書已拍賣到兩千塊錢以上。後來的《梅次故事》、《西州月》、《亡魂鳥》,以及你的中短篇集《官場春秋》、《沒這回事》、《官場無故事》、《王躍文作品精選》等等,只要出版,都必然熱銷,甚至冒用你名字出版的書也走得很好,用一個詞,就是“風靡”。你怎麼看這種現象?
王躍文:我並不認為自己的小說寫得多麼好,中國比我優秀的小說家比比皆是,我在湖南也不是最好的小說家。我幾乎不同作家朋友談文學,因為我還有自知之明。我雖然曾在回答某位官員的責難時憤然作色,說自己的《國畫》將是不朽的,但冷靜地說,我並沒有這個自信。馬爾克斯把《百年孤獨》寄給出版商後,生怕遭遇退稿,惶惶不可終日;後來出版商決定印八千冊,馬爾克斯不同意,還擔心印多了賣不出去而丟醜。馬爾克斯都有不自信的時候,我等算什麼呢?讀者接受我的小說,我非常感激。我的小說之所以引起讀者的共鳴,也許因為它寫出了人性在官場中的複雜,讀者“於我心有戚戚焉”。有讀者緣當然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這並不是文學成功的惟一標準。
伊渡:我覺得你的小說最擅長的是心理刻畫,精微傳神到既凸現人物,又氤氳氣氛,還推動情節進展。我感到你的小說中的人物心理描寫,本身就是情節,所以我斗膽為你的小說創用一個新詞,即“心理情節”,只是不知那些苛刻的文學批評家們又會怎樣嗤鼻而笑。
王躍文:評論家?我不打算理會有些批評家的高見,因為我看過有些批評家的大作,發現有些人根本沒有讀過我的小說,卻在那裡指手畫腳。沒有讀人家的作品而寫出那麼洋洋灑灑的批評文章,真是辛苦他們了。特此致敬!
伊渡:文學批評也是要有良知的。有些文學批評家以為自己握有生殺予奪的大權,要你活你死不得,要你死你活不成。殊不知如果沒有作家和作品,文學批評充其量也只是屠龍之技。又好比你到一個根本就不吃飯的地方去吹噓你的廚藝,好笑之極也。說到文學良心,有一次談到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的《寒冬夜行人》,你說:“文學是良心,不是玩具。”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
王躍文:我覺得,不僅僅是文學,包括哲學、心理學、自然科學等等,都是人類對自身命運的認識、思考和探索。所不同的只是有的是直接觀照人類自身,有的是間接的。從這種意義上講,文學就是一種承擔,應該呈現一種真實的東西,或者說是真理,不管你以什麼形式來呈現。我認為,哪怕最離奇的幻想,也必然是來源於現實,呈現出真實。這就是良心。我不明白的是現在中國的文學作品哪怕稍微忠實於生活就不見容,而很多低俗甚至惡俗的東西卻大行其道。
伊渡:你寫作考慮讀者的欣賞趣味嗎?如果把你歸為暢銷書作家,你怎麼看?
王躍文:有些真正的天才寫作也許不會考慮讀者,比如卡夫卡和喬依斯,他們是天縱英才。但我相信大多數作家如果在寫作時考慮讀者的閱讀,也許會寫得更好。這並不影響作品的藝術品質。暢銷的並不全是好的,但好的也不一定就不能暢銷。《紅樓夢》並不因為它暢銷兩百多年了,就影響了它的藝術品質。
可是,有的作家一提到文學的暢銷性就冒火三丈,余秋雨、韓寒、郭敬明的書發行量令有些作家憤憤不平。看到有些美女作家的書好銷,也有人撐不住風度。我覺得大可不必。撇開別的東西不說,一味攻擊暢銷書,也是對讀者的不敬重。作家寫出一本讀者不願看的書,更是對讀者的不敬重。未必看暢銷書的讀者都是沒長腦子的。寫作與閱讀,都應有各自的自由。我並不認為所有暢銷書都是好書,而是不必太認真了。就當推動了造紙業、印刷業和出版業的發展,也沒有什麼不妥。
伊渡:你還開始電視劇本了吧?《龍票》嗎?小說《龍票》出來後,又成了暢銷書。你是在怎樣的情形下開始寫電視劇本的?它與你的小說有什麼相承關係嗎?這是不是意味著你創作的轉型?
王躍文:《龍票》寫的是晚清山西票號的故事。有人見我開始寫古代題材了,立即問我的創作為什麼轉型了。其實,這是新聞記者們的思維模式。我寫《龍票》並不具備創作轉型之類的象徵意義,只是偶然機緣,不必細說。《龍票》寫的是古代權利場。顧名思義,官場是權力場,商場是利益場。但是,官場又是利益豐厚的所在,誰都知道,權能生利。而商人無論大小,都是需要某種權力保護的。小商小販需要流氓地痞的保護,流氓地痞也是一種權力;豪商巨賈則需要達官貴人的庇護,生意越大,越需要更大的保護傘。然而,中國官場同商場從來都是相生相剋的,而且商最後總是輸給官,沒有百年不衰的紅頂商人。這是中國歷史為我們提供的無可爭辯的史實。只要官場權力還能尋租,就會有紅頂商人出現,紅頂商人的悲喜劇也就會不斷上演。從近幾年中國、俄羅斯等國家曝光的案例看,沒有哪個翻了船的大商人不是同貪官緊密勾結的。同官場勾結,神話般成就了那些商人,而同官場糾纏過深又恰恰是他們覆亡的最重要的原因。我們不要忙著為歷史或現實下結論,相信事實是最要緊的。
王躍文:
恐怕是這樣。且不管別人怎麼對精英作學術上的定義,我所指的精英,是那些文化素質較高且置身於權力場的人。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能夠決定社會的命運。上世紀我們國家那麼多大規模的思想政治運動,哪一次不是從所謂的精英層開始的?上世紀五十年代,梁漱溟為農民呼籲,說城裡人生活在九天,農民生活在九地。梁漱溟為此受到大批判,被視為從來就反黨反人民的反動知識分子。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批林批孔的時候,梁漱溟又被作為孔子的孝子賢孫橫遭批判。但梁漱溟從不低頭,說“三軍可以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這是真正知識分子的楷模,令我敬重。可悲可嘆的是,幾十年的思想政治運動中,像梁漱溟這樣的硬骨頭知識精英,僅寥寥幾人!大多知識分子都在歷史思想政治中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不同的只是台上台下而已。
伊渡:
你覺得官場腐敗是中國政治文明難度增加的最大障礙嗎?
王躍文:
我覺得你的問題把因果關係顛倒了。首先應該建設好的政治文明,才會出現人們希望的所謂好的官場或好的官員。我們不能把社會的希望寄托在官場中人的道德自律上,而應在制度建設上尋找出路,那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政治文明。
我老家縣裡有位我原來的同事,當年他給我的印象是正直而善良。他很想在政界有所建樹,做個實實在在的好官。我一直把他引為朋友。可是,多年不見之後,我對他不敢相認了。他最初的政治目標是至少也要做到縣委書記或縣長。但是,官運不濟,他只干到科級幹部。他因為替縣裡領導車前馬後多年,資歷也算老了,被安排到一個較有實權的單位。我聽縣裡的人講,他已經變得貪婪而冷酷。他甚至把自己的孩子都教育得市儈、世俗。他的孩子正好同我一個親戚的孩子同班,只要同學們議論官場腐敗,他的孩子就要站出來罵人,似乎只要有人講腐敗,就是講他父親。我不說這就是精英的墮落,但那位老同事至少也是知識分子。
二十多年來,我見過太多純良青年最後變成庸俗自私的小官僚,也見過太多德高望重的官員最後淪為階下囚。真是令人沮喪!有的官員,也許幾天前還與我同桌吃飯,非常理解地對我說,躍文呀,你的小說我很喜歡看。你放肆寫,沒什麼可怕的。這個社會需要你這樣的作家啊!可是過後我會突然聽說,這位官員因為貪污腐敗被“雙規”了。
伊渡:
不談國事了,還是回到文學本身吧。上世紀九十年代你的長篇小說《國畫》發表,半年之內再版了五次,次次脫銷。現在正版《國畫》已經不僅僅具有閱讀意義,而且有了收藏意義。聽說網上的“孔夫子舊書店”,你的一本親筆簽名書已拍賣到兩千塊錢以上。後來的《梅次故事》、《西州月》、《亡魂鳥》,以及你的中短篇集《官場春秋》、《沒這回事》、《官場無故事》、《王躍文作品精選》等等,只要出版,都必然熱銷,甚至冒用你名字出版的書也走得很好,用一個詞,就是“風靡”。你怎麼看這種現象?
王躍文:我並不認為自己的小說寫得多麼好,中國比我優秀的小說家比比皆是,我在湖南也不是最好的小說家。我幾乎不同作家朋友談文學,因為我還有自知之明。我雖然曾在回答某位官員的責難時憤然作色,說自己的《國畫》將是不朽的,但冷靜地說,我並沒有這個自信。馬爾克斯把《百年孤獨》寄給出版商後,生怕遭遇退稿,惶惶不可終日;後來出版商決定印八千冊,馬爾克斯不同意,還擔心印多了賣不出去而丟醜。馬爾克斯都有不自信的時候,我等算什麼呢?讀者接受我的小說,我非常感激。我的小說之所以引起讀者的共鳴,也許因為它寫出了人性在官場中的複雜,讀者“於我心有戚戚焉”。有讀者緣當然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這並不是文學成功的惟一標準。
伊渡:我覺得你的小說最擅長的是心理刻畫,精微傳神到既凸現人物,又氤氳氣氛,還推動情節進展。我感到你的小說中的人物心理描寫,本身就是情節,所以我斗膽為你的小說創用一個新詞,即“心理情節”,只是不知那些苛刻的文學批評家們又會怎樣嗤鼻而笑。
王躍文:評論家?我不打算理會有些批評家的高見,因為我看過有些批評家的大作,發現有些人根本沒有讀過我的小說,卻在那裡指手畫腳。沒有讀人家的作品而寫出那麼洋洋灑灑的批評文章,真是辛苦他們了。特此致敬!
伊渡:文學批評也是要有良知的。有些文學批評家以為自己握有生殺予奪的大權,要你活你死不得,要你死你活不成。殊不知如果沒有作家和作品,文學批評充其量也只是屠龍之技。又好比你到一個根本就不吃飯的地方去吹噓你的廚藝,好笑之極也。說到文學良心,有一次談到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的《寒冬夜行人》,你說:“文學是良心,不是玩具。”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
王躍文:我覺得,不僅僅是文學,包括哲學、心理學、自然科學等等,都是人類對自身命運的認識、思考和探索。所不同的只是有的是直接觀照人類自身,有的是間接的。從這種意義上講,文學就是一種承擔,應該呈現一種真實的東西,或者說是真理,不管你以什麼形式來呈現。我認為,哪怕最離奇的幻想,也必然是來源於現實,呈現出真實。這就是良心。我不明白的是現在中國的文學作品哪怕稍微忠實於生活就不見容,而很多低俗甚至惡俗的東西卻大行其道。
伊渡:你寫作考慮讀者的欣賞趣味嗎?如果把你歸為暢銷書作家,你怎麼看?
王躍文:有些真正的天才寫作也許不會考慮讀者,比如卡夫卡和喬依斯,他們是天縱英才。但我相信大多數作家如果在寫作時考慮讀者的閱讀,也許會寫得更好。這並不影響作品的藝術品質。暢銷的並不全是好的,但好的也不一定就不能暢銷。《紅樓夢》並不因為它暢銷兩百多年了,就影響了它的藝術品質。
可是,有的作家一提到文學的暢銷性就冒火三丈,余秋雨、韓寒、郭敬明的書發行量令有些作家憤憤不平。看到有些美女作家的書好銷,也有人撐不住風度。我覺得大可不必。撇開別的東西不說,一味攻擊暢銷書,也是對讀者的不敬重。作家寫出一本讀者不願看的書,更是對讀者的不敬重。未必看暢銷書的讀者都是沒長腦子的。寫作與閱讀,都應有各自的自由。我並不認為所有暢銷書都是好書,而是不必太認真了。就當推動了造紙業、印刷業和出版業的發展,也沒有什麼不妥。
伊渡:你還開始電視劇本了吧?《龍票》嗎?小說《龍票》出來後,又成了暢銷書。你是在怎樣的情形下開始寫電視劇本的?它與你的小說有什麼相承關係嗎?這是不是意味著你創作的轉型?
王躍文:《龍票》寫的是晚清山西票號的故事。有人見我開始寫古代題材了,立即問我的創作為什麼轉型了。其實,這是新聞記者們的思維模式。我寫《龍票》並不具備創作轉型之類的象徵意義,只是偶然機緣,不必細說。《龍票》寫的是古代權利場。顧名思義,官場是權力場,商場是利益場。但是,官場又是利益豐厚的所在,誰都知道,權能生利。而商人無論大小,都是需要某種權力保護的。小商小販需要流氓地痞的保護,流氓地痞也是一種權力;豪商巨賈則需要達官貴人的庇護,生意越大,越需要更大的保護傘。然而,中國官場同商場從來都是相生相剋的,而且商最後總是輸給官,沒有百年不衰的紅頂商人。這是中國歷史為我們提供的無可爭辯的史實。只要官場權力還能尋租,就會有紅頂商人出現,紅頂商人的悲喜劇也就會不斷上演。從近幾年中國、俄羅斯等國家曝光的案例看,沒有哪個翻了船的大商人不是同貪官緊密勾結的。同官場勾結,神話般成就了那些商人,而同官場糾纏過深又恰恰是他們覆亡的最重要的原因。我們不要忙著為歷史或現實下結論,相信事實是最要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