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建文帝嫡孫襲統,居正朔之位,竟敗於起兵反叛的藩王之手,實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出人意料的結局。總結起來,建文帝失敗原因不外如下:

  第一,建文柔仁。燕兵將皆勇戰驍勇之輩,建文帝竟於大戰前下明詔“莫傷害朕之叔父”,不明之至,致使朱棣多次絕處逢生,假使明軍在戰場上能“擒賊先殺王”,燕軍早就冰銷敗亡。

  第二,黃子澄、齊泰、方孝孺皆書生,蒼猝行削藩之計,不知兵事,沒有什麼大的戰略眼光,以致於誤已誤國,最後招致滅族慘禍。

  第三,單用一將統師軍隊。耿炳文一人統三十萬軍;李景隆兩次敗北,一戰統五十萬,一戰統三十萬;盛庸一人統二十萬。明軍“合天下之兵,握一人之手”,而反觀朱棣,單旅孤城,利於戰不利於守,利於合不利於分。如果當初下令山東、河北諸將各擁眾數萬,憑城堅守,年深日久,以叛臣賊子起兵的朱棣勝一仗敗兩仗,又一直逡巡在河北、山西狹窄地帶,熬過一陣熬不過兩陣,軍隊人心最終會轟然瓦解。

  第四,建文帝彷徨不決,總在關鍵時刻犯致命錯誤。如果當時朝廷不招徐輝祖回金陵,而是讓他留在原地與徐福合擊燕軍,很可能挽轉整個戰場形勢,給已經是強弩之末的燕軍以致命的最後打擊。

  另外,縱觀整個龍虎鬥過程,建文帝一方除盛庸、平安外有些智勇外,似乎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大師之才。這也要“歸功”於朱元璋,因為所有有智有勇有力的名將早已連子孫都被株除乾淨,留下的全是三、四流將領,自然不是燕王朱棣的對手。

  壬申殉難——朱棣殘殺建文臣子的倒行逆施

  朱棣入京後,立即揭榜(懸賞捉拿)黃子澄、齊秦、方孝孺、鐵鉉等建文帝臣子數十人,並清宮三日,誅殺宮人、女官以及內官無數,只留下一幫曾向他通過風報過信的沒老二太監。他又遷建文帝母親於懿文陵幽禁,殺掉建文帝三個兄弟。建文帝七歲太子朱文奎於亂中“不知所終”,肯定是被朱棣殺掉。另外的小兒子朱文圭當時才兩歲,還在懷抱之中,朱棣先把這個小孩幽閉於廣安宮,後來不知所終,想必也是被朱棣派人弄死以絕後患。(也有記載說朱文圭一直幽禁在鳳陽,至明英宗時才放出,已經五十七歲,尚不能分辯馬牛,完全被禁錮成一個痴呆)。

  朱棣派人撲滅皇宮大火後,首先做的就是召文學博士方孝孺來起糙自己的繼位詔書(朱棣的謀士姚廣孝曾在北平時對他講,方孝孺是天下“讀書種子,”絕不可殺)。

  方孝孺乃建文帝耿耿忠臣,身穿衰桎白衣大哭於闕下。朱棣召其入殿,方孝孺也不施禮,依舊嚎哭不已。

  朱棣勸說方孝孺:“我是效法周公輔佐成王啊。”

  方孝孺止住哭聲,厲聲反問:“成王安在?”

  “他自焚而死!”朱棣答道。

  方孝孺又問:“何不立成王之子?”

  朱棣回答:“國賴長君”(意指他自己)

  方孝孺咄咄逼人,“何不立成王之弟?”(意思是建文帝幾個弟弟都已成年),朱棣不得已,親自下殿走到方孝孺面前,苦笑著說:“這些都是朕的家事啊,先生你不要為這些事費神。”

  左右遞過紙筆,朱棣說:“詔天下,非先生不可。”

  方孝孺奪過詔紙,在上亂批數字,擲筆於地,邊哭邊罵道:“死即死耳,詔不可糙!”

  朱棣怒急,大聲叫道:“怎能讓你痛快一死,即死,難道你不怕我誅你九族嗎?”

  方孝孺大喝:“便誅十族又奈我何!”

  此時,朱棣已皇位在座,頓呈殘暴本性。他命衛士用大刀把方孝孺嘴唇割開,一直劃裂到耳邊。然後,命人逮捕其九族親眷外加學生,湊成十族,共八百七十三人,依次碎剮殺戮於方孝孺面前。方孝孺忍淚不顧,最後被凌遲於聚寶門外,時年四十六。

  孝孺臨刑前做絕命詩,曰:“天降亂離兮孰知其尤,jian臣得計兮謀國用猶。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嗚呼哀哉,庶不我尤!”

  建文帝兵部尚書鐵鉉被逮至京。朱棣坐於御座,鐵鉉背立殿廷,至死不轉身面對朱棣。朱棣派人割掉鐵鉉耳鼻,在熱鍋中燒熟,然後硬塞入這位忠臣口中,問:“此肉甘甜否?”鐵鉉歷聲回答:“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於是朱棣下令寸磔鐵鉉,這位忠臣至死罵不絕口。怨恨之下,朱棣又把鐵鉉八十多歲的老父老母投放海南做苦役,虐殺其十來歲的兩個兒子,並硬逼鐵鉉妻子楊氏和兩個女兒入教坊司充當jì女,任由兵士蹂躪。

  對建文帝刑部尚書暴昭,由於陛見抗罵,朱棣先去其齒,次斷手足,以刀慢割脖項而死。

  對禮部尚書陳迪,由於責問不屈,朱棣命衛士綁送他及其六個兒子一起至刑場凌遲。朱棣又先派人割下陳迪兒子陳鳳山的鼻子和舌頭,塞進這位忠臣嘴裡逼他下咽。陳迪雖為文士,至死不屈,怒罵而死。

  對建文帝右副御史練子寧,也因殿上怒罵,朱棣命人先割掉其舌,此後寸磔而死,其宗族被殺者一百五十一人。

  對建文帝兵部尚書齊秦,也是因其不屈,送刑場凌遲;對太常卿黃子澄,也赤其三族,凌遲處死。

  對建文帝監察御史高翔,因其喪服入見,朱棣命衛士殺之於殿上,沒產誅族,又掘發高氏宗族墓地,焚骨拋屍,交雜狗骨馬骨四散丟棄。

  對建文帝監察御史王度,宗人府經歷宋征、監察御史丁志、監察御史巨敬,朱棣皆施以族誅之刑。

  建文帝大理寺丞劉端棄官逃去,被抓入殿。朱棣問:“練子寧、方孝孺是什麼樣的人?”

  劉端笑答:“忠臣也!”

  朱棣問:“汝逃,忠乎?”

  劉端回答:“存身以圖報耳!”

  朱棣狼性大發,命人用刀割去劉端耳鼻,獰笑著問滿頭血污的劉端:“作如此面目,還成人否?”

  劉端罵道:“我猶有忠臣孝子面目,九泉之下也有面目去見皇祖!”

  朱棣狂怒,親手用棍棒把劉端捶擊而死。

  除了多位建文帝忠臣自己或全家自殺外,朱棣虐殺建文帝忠臣及其家屬共一萬多人。歷朝歷代異姓相伐相殺,從未有這樣慘屠對方官吏臣下的舉動。因此,清初史家谷應秦這樣嘆道:

  “嗟乎!暴秦之法,罪止三族;強漢之律,不過五宗……世謂天道好還,而人命至重,遂可滅絕至此乎!”

  話說回來,對建文忠臣殺則殺耳,殺之可成其千秋萬世之名。王朝皇族更迭,誅殺前臣也不算太過份的罪行。“古者但有刑誅,從無玷染。”而朱棣秉承朱元璋老混蛋血脈中yín暴兇殘的因子,把多位忠臣孝子的大好清白妻女送入教坊司(公家jì院)做性奴,每天受二十多精壯漢子輪jian,生下男丁當家奴,生下女孩長大後接著做jì女,死後便“著抬出城門餵狗吃了”……—— “此忠臣義士尤所為直發衝冠,椎胸而雪涕者也!”(谷應秦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