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如此狂奴,賣主求榮,還敢擊打北齊王爺!”
一個長髯大漢在旁怒喝。我眯著能視物的那隻眼睛,打量他。看他身上披風上的繡龍,我才知道,面前站著的,正是周國皇帝宇文邕。
宇文邕猛一揮手。
他身邊侍衛抽出刀,一刀就把那個帶周人追尋我的士兵砍翻在地。
吭都未及吭一聲,變節兵士本來就瘦削的腦袋,即刻被削去一半。紅白腦漿鮮血,噴濺一地。未及領取周國的賞金,他就一命嗚呼。
想不到,庶人布衣的仇恨,也能這麼鮮活和長久。
宇文邕上前,派從人用黃龍齒狀的“密佗僧”⑦為我療傷,並親執我手,一臉虔信地說:“兩國天子,非有怨惡。我此次興兵,只為一統江山,為百姓安寧而來。安德王,朕發誓,對你終不相害,勿怖勿憂!”
面對這個和我年紀相當的周帝,我輸得心服口服。
“我死人手,何敢迫至尊!在下何德,敢勞陛下握手慰問!”
周帝命人擺放兩個胡床,與我賓主對坐。
他仔細打量了我許久,問:“安德王,朕欲取鄴城,不知你能否給我出謀劃策?”
“此非亡國之臣所及。”我立刻回絕。
周帝宇文邕沉吟。
接著,他說:“北齊神武帝高歡,沐雨櫛風,信必賞,過必罰,辛勞多年,以成國家。當今齊主,雕牆峻宇,甘酒嗜音。視人如糙芥,從惡如順流。佞閹處當軸之權,婢媼擅回天之力。賣官鬻爵,亂政yín刑。如此窮極荒yín,朕自可一舉而滅!北齊天數既窮,安德王何可不言?”
知道無法直接回拒,我只能回答道:
“如果我十叔任城王高湝率領兵馬守衛鄴城,陛下大軍攻城結果,臣不能知;如果我們北齊皇帝自守,陛下可兵不血刃。”
周帝頷首。“鄴城之中,軍將大臣,何人能戰?”
我想了想,說:“佞臣居多,只有尉相願、斛律孝卿二人,勉強可使……”
①今山西稷山西南。
②今山西涑水河。
③今山西寧武西南管涔山上。
④今山西襄汾北。
⑤今山西靈石東南。
⑥今朔州市朔城區。
⑦出于波斯,一種氧化鉛,用於治療創傷,也可以治療痔瘡。
第四十四章 顫抖的大地
太陽蒸烤一樣高懸在空中,沒有任何熱度。冬末的天空,總是澄澈如鏡。
晉陽失陷。安德王高延宗被周人生俘。大北齊,當真是國祚到頭了。
身在鄴城,我,斛律孝卿,只能勉為其難,擔當起保衛國都的重任。但是,我並非皇帝信任的親舊,只能默默觀察情勢,盡力而已。
國家淪亡在即,我不想再不明不白地死於皇帝身邊的佞臣宵小之手。
含光殿的大殿中,王公群臣,誰也不說話,大家面面相覷。
一片烏雲的影子遮住了殿庭,長久的靜默。眾人噤口,只傳來陣陣令人心煩的鷓鴣啼叫。
風鈴叮噹,太陽耀眼地把黑雲穿透,重新把讓人驚嘆的金光瀉向大地。雲起一天山。漂流的滾風,吹推著這些雲朵,它們飄蕩、消失。
直至正午,大臣們依舊一籌莫展,愁眉苦臉。
碩大的殿庭之外,蜃氣漂流著,翻滾著,顯得陽光下的世界那樣不真實。
隱隱約約,我似乎能聽到,戰鼓聲聲。我能想像,在看不見的地平線上,周人的黑旗,已經越來越近。周軍點燃的紫色的煙柱,很可能就在近處的天空中扶搖直上。
最後,還是皇帝的堂兄、廣寧王高孝珩發言:“大敵既深,進逼鄴城。事已至此,我們應該隨機應變。陛下應該下詔,應該委派任城王高湝領幽州道兵入土門,對外聲稱向并州進發;派獨孤永業領洛州兵趕赴潼關,揚言攻打長安;臣請領京畿兵出滏口,大作聲威,鼓行逆戰。如此一來,周軍聽聞南北有兵,自然潰散……此外,大敵當前,請陛下收集宮中珍寶、宮女,賞賜將士,鼓舞士氣!”
未等皇帝答言,韓長鸞在一旁以腳躡之,以目示意。
皇帝會意。他對廣寧王搖搖頭。“哪能盡遣宗室出城抗敵。容朕細思。”
事已至此,我只能出頭:“陛下,大敵當前,為收取人心,您一定要親力親為,可召集兵將,舉行登壇拜將儀式。大軍齊集之時,陛下應該當眾發玉音,慷慨流涕,以此感激人心!”
皇帝低頭想了想,說:“這倒不難。朕現在就可以做。既然如此,朕就委任愛卿你為大將軍吧。登壇命將的儀式,我父皇武成帝在世的時候曾經演示過,大概過程,朕都記得。斛律愛卿,你先為朕擬辭,朕先背誦一下,省得當著大軍的面,我不知道講些什麼。”……
我們大齊命將出征的儀式,先由太卜官詣太廟,灼燒靈龜,察看吉凶,然後授鼓旗於太廟。皇帝陳法駕,服袞冕,親自步行至太廟,祭拜祖先諸帝。祭祀完畢,皇帝降就中階,親手挽住大將軍的手,操鉞授之,口中說:“從此,上至天,將軍制之!”又操斧授之,講:“從此下至泉,將軍制之!”大將軍既受斧鉞,跪稟:“國不可從外理,軍不可從中制。臣既受命,有鼓旗斧鉞之威,願陛下授威權於臣!”皇帝說:“苟利社稷,將軍裁之!”而後,大將軍上車,金鼓大作,載斧鉞而出。行進過程中,為表隆重其事,皇帝還會推轂度閫,指著大門對外高聲宣布:“從此以外,將軍制之!”
皇帝騎馬率眾抵達太廟後,儀式舉行。
命將出征儀式開始的時候,一切都有條不紊。
最後關頭,皇帝要對眾宣講,慷慨言辭,鼓舞士氣。
不料想,忽然之間,我先前為他撰寫的言辭,都被他忘得一乾二淨。俯首再三,他也想不起來要說什麼。
左思右想好久,他抬頭望向馮小憐。馮淑妃嫣然一笑。這個時候,可能皇帝想起了他們之間的什麼秘事,忽然哈哈大笑起來。
他這一笑,左右群小、佞臣,也跟著大笑。
如此莊嚴隆重的場面,被皇帝這渾無心肝的一笑,弄得一發不可收拾。
在場將士,心中莫不解體。
這時候,有人來報:“皇太后、皇太子到達鄴城!”原來,在晉陽時被送往北朔州的胡太后和皇太子高恆,已經被接回鄴城。
皇帝不知從哪個隨從手裡拿出一疊告身①,對韓長鸞講:“韓愛卿,你與義寧王斛律愛卿,自可封授官職。自大丞相已下,任愛卿等定奪!”言畢,皇帝帶著馮小憐離開太廟,去看望皇太后和皇太子。
韓長鸞大手筆,他抓起那一把告身,悉數帶回家中。而後,太宰、三師、大司馬、大將軍、三公等官,他全部增員而授,或三或四,不可勝數。只要有人給他送錢送物,官職任選。
沒過兩天,軍探急報:周國大軍已經向鄴城火速進發,能征慣戰的周國齊王宇文憲為先驅。
至此,周軍主力,距離鄴城僅僅不到百里。
一個長髯大漢在旁怒喝。我眯著能視物的那隻眼睛,打量他。看他身上披風上的繡龍,我才知道,面前站著的,正是周國皇帝宇文邕。
宇文邕猛一揮手。
他身邊侍衛抽出刀,一刀就把那個帶周人追尋我的士兵砍翻在地。
吭都未及吭一聲,變節兵士本來就瘦削的腦袋,即刻被削去一半。紅白腦漿鮮血,噴濺一地。未及領取周國的賞金,他就一命嗚呼。
想不到,庶人布衣的仇恨,也能這麼鮮活和長久。
宇文邕上前,派從人用黃龍齒狀的“密佗僧”⑦為我療傷,並親執我手,一臉虔信地說:“兩國天子,非有怨惡。我此次興兵,只為一統江山,為百姓安寧而來。安德王,朕發誓,對你終不相害,勿怖勿憂!”
面對這個和我年紀相當的周帝,我輸得心服口服。
“我死人手,何敢迫至尊!在下何德,敢勞陛下握手慰問!”
周帝命人擺放兩個胡床,與我賓主對坐。
他仔細打量了我許久,問:“安德王,朕欲取鄴城,不知你能否給我出謀劃策?”
“此非亡國之臣所及。”我立刻回絕。
周帝宇文邕沉吟。
接著,他說:“北齊神武帝高歡,沐雨櫛風,信必賞,過必罰,辛勞多年,以成國家。當今齊主,雕牆峻宇,甘酒嗜音。視人如糙芥,從惡如順流。佞閹處當軸之權,婢媼擅回天之力。賣官鬻爵,亂政yín刑。如此窮極荒yín,朕自可一舉而滅!北齊天數既窮,安德王何可不言?”
知道無法直接回拒,我只能回答道:
“如果我十叔任城王高湝率領兵馬守衛鄴城,陛下大軍攻城結果,臣不能知;如果我們北齊皇帝自守,陛下可兵不血刃。”
周帝頷首。“鄴城之中,軍將大臣,何人能戰?”
我想了想,說:“佞臣居多,只有尉相願、斛律孝卿二人,勉強可使……”
①今山西稷山西南。
②今山西涑水河。
③今山西寧武西南管涔山上。
④今山西襄汾北。
⑤今山西靈石東南。
⑥今朔州市朔城區。
⑦出于波斯,一種氧化鉛,用於治療創傷,也可以治療痔瘡。
第四十四章 顫抖的大地
太陽蒸烤一樣高懸在空中,沒有任何熱度。冬末的天空,總是澄澈如鏡。
晉陽失陷。安德王高延宗被周人生俘。大北齊,當真是國祚到頭了。
身在鄴城,我,斛律孝卿,只能勉為其難,擔當起保衛國都的重任。但是,我並非皇帝信任的親舊,只能默默觀察情勢,盡力而已。
國家淪亡在即,我不想再不明不白地死於皇帝身邊的佞臣宵小之手。
含光殿的大殿中,王公群臣,誰也不說話,大家面面相覷。
一片烏雲的影子遮住了殿庭,長久的靜默。眾人噤口,只傳來陣陣令人心煩的鷓鴣啼叫。
風鈴叮噹,太陽耀眼地把黑雲穿透,重新把讓人驚嘆的金光瀉向大地。雲起一天山。漂流的滾風,吹推著這些雲朵,它們飄蕩、消失。
直至正午,大臣們依舊一籌莫展,愁眉苦臉。
碩大的殿庭之外,蜃氣漂流著,翻滾著,顯得陽光下的世界那樣不真實。
隱隱約約,我似乎能聽到,戰鼓聲聲。我能想像,在看不見的地平線上,周人的黑旗,已經越來越近。周軍點燃的紫色的煙柱,很可能就在近處的天空中扶搖直上。
最後,還是皇帝的堂兄、廣寧王高孝珩發言:“大敵既深,進逼鄴城。事已至此,我們應該隨機應變。陛下應該下詔,應該委派任城王高湝領幽州道兵入土門,對外聲稱向并州進發;派獨孤永業領洛州兵趕赴潼關,揚言攻打長安;臣請領京畿兵出滏口,大作聲威,鼓行逆戰。如此一來,周軍聽聞南北有兵,自然潰散……此外,大敵當前,請陛下收集宮中珍寶、宮女,賞賜將士,鼓舞士氣!”
未等皇帝答言,韓長鸞在一旁以腳躡之,以目示意。
皇帝會意。他對廣寧王搖搖頭。“哪能盡遣宗室出城抗敵。容朕細思。”
事已至此,我只能出頭:“陛下,大敵當前,為收取人心,您一定要親力親為,可召集兵將,舉行登壇拜將儀式。大軍齊集之時,陛下應該當眾發玉音,慷慨流涕,以此感激人心!”
皇帝低頭想了想,說:“這倒不難。朕現在就可以做。既然如此,朕就委任愛卿你為大將軍吧。登壇命將的儀式,我父皇武成帝在世的時候曾經演示過,大概過程,朕都記得。斛律愛卿,你先為朕擬辭,朕先背誦一下,省得當著大軍的面,我不知道講些什麼。”……
我們大齊命將出征的儀式,先由太卜官詣太廟,灼燒靈龜,察看吉凶,然後授鼓旗於太廟。皇帝陳法駕,服袞冕,親自步行至太廟,祭拜祖先諸帝。祭祀完畢,皇帝降就中階,親手挽住大將軍的手,操鉞授之,口中說:“從此,上至天,將軍制之!”又操斧授之,講:“從此下至泉,將軍制之!”大將軍既受斧鉞,跪稟:“國不可從外理,軍不可從中制。臣既受命,有鼓旗斧鉞之威,願陛下授威權於臣!”皇帝說:“苟利社稷,將軍裁之!”而後,大將軍上車,金鼓大作,載斧鉞而出。行進過程中,為表隆重其事,皇帝還會推轂度閫,指著大門對外高聲宣布:“從此以外,將軍制之!”
皇帝騎馬率眾抵達太廟後,儀式舉行。
命將出征儀式開始的時候,一切都有條不紊。
最後關頭,皇帝要對眾宣講,慷慨言辭,鼓舞士氣。
不料想,忽然之間,我先前為他撰寫的言辭,都被他忘得一乾二淨。俯首再三,他也想不起來要說什麼。
左思右想好久,他抬頭望向馮小憐。馮淑妃嫣然一笑。這個時候,可能皇帝想起了他們之間的什麼秘事,忽然哈哈大笑起來。
他這一笑,左右群小、佞臣,也跟著大笑。
如此莊嚴隆重的場面,被皇帝這渾無心肝的一笑,弄得一發不可收拾。
在場將士,心中莫不解體。
這時候,有人來報:“皇太后、皇太子到達鄴城!”原來,在晉陽時被送往北朔州的胡太后和皇太子高恆,已經被接回鄴城。
皇帝不知從哪個隨從手裡拿出一疊告身①,對韓長鸞講:“韓愛卿,你與義寧王斛律愛卿,自可封授官職。自大丞相已下,任愛卿等定奪!”言畢,皇帝帶著馮小憐離開太廟,去看望皇太后和皇太子。
韓長鸞大手筆,他抓起那一把告身,悉數帶回家中。而後,太宰、三師、大司馬、大將軍、三公等官,他全部增員而授,或三或四,不可勝數。只要有人給他送錢送物,官職任選。
沒過兩天,軍探急報:周國大軍已經向鄴城火速進發,能征慣戰的周國齊王宇文憲為先驅。
至此,周軍主力,距離鄴城僅僅不到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