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周國方面,周帝宇文邕因為大戰後將士疲倦,本想引兵回還修整。堅守平陽立下大功的周臣梁士彥叩馬諫勸:“今齊師遁散,眾心皆動。趁著齊軍畏懼,我們應該不舍猛攻,其勢必勝!”

  周帝聞言,意決。

  周軍不少將領以兵疲為由,固請周帝西還修整。

  宇文邕發怒:“縱敵患生。卿等若疑,朕將獨往!”

  由此,周軍諸將乃不敢再言。

  周國君臣如此,直讓我大齊王公大臣汗顏。

  我們的皇帝回奔晉陽後,憂懼不知所之。沒辦法,只能先做個姿態,他宣布在國內大赦,想以此安撫民心。

  周軍馬不停蹄,乘勝直殺高壁⑤、介休二地,逼近晉陽。

  事已至此,皇帝不得不召集宗室大臣,詢問安國卻敵之計。

  “陛下應該在國內下詔,省賦息役,以慰民心;收遺兵,背城死戰,以安社稷。”

  大家雖然說的都是套話,卻極有道理。

  皇帝無主見。思前想後,在內侍、佞臣的勸說下,他想留下我高延宗和廣寧王高孝珩合力守晉陽。而他自己,準備避往北朔州⑥。

  皇帝諭示,如果晉陽被周軍攻下,他就逃入突厥避難。

  突厥人狼子野心,群臣皆以為不可,苦苦諫勸。

  皇帝不從。

  結果,當天深夜,平時擔任皇帝侍衛任務的開府儀同三司賀拔伏恩等宿衛近臣三十餘人,西奔周軍投降。對於這些人,周帝皆大加獎賞,以招徠更多我們北齊的逃人。

  即便如此,高阿那肱手下,還有精兵一萬多,駐守在高壁。其餘的我們北齊殘軍,退保洛女砦。

  周帝宇文邕引軍向高壁。令誰都意想不到的是,高阿那肱連戰也不戰,一矢不發,望風退走。

  周國的齊王宇文憲率軍攻打洛女砦,一戰拔之。

  皇帝肝膽欲碎,喚我入宮,說他要去北朔州躲避兵鋒。

  我跪地泣諫勸阻。皇帝不從。

  不與任何人再商量,皇帝密遣左右,先送一直被幽禁的皇太后胡氏和皇太子高恆於北朔州。

  此時,周帝與周國的齊王宇文憲,已經在介休城下會師。而守城的我們齊國開府儀同三司韓建業,一天不到,乖乖舉城投降。

  至此,晉陽又失一座屏障。

  消息傳來的當夜,皇帝又想遁逃,諸將不從。

  無奈何,聽從巫師之言,皇帝再次下詔大赦,改元隆化。

  如今,他倒是非常信任我們幾個宗室王爺,各自賞賜珍寶,下令以我安德王高延宗為相國、并州刺史,總領山西兵馬。

  臨了,他還對我說:“并州,兄自取之,兒今去矣!”

  我聲淚俱下,苦勸說:“為國家社稷,臣萬望陛下不要離開晉陽。臣為陛下出死力戰,必能破之!”

  穆提婆一旁叱責我:“皇帝計已成,安德王不得阻擋!”

  當夜,身為一國之君,皇帝竟然夜斬晉陽的五龍門而出,欲奔突厥。

  行至半路,從官多散。領軍梅勝郎叩馬死諫。

  皇帝不得已,只得改變逃跑方向,回返鄴城。當時,他左右只有高阿那肱等十餘騎相從。

  不久,廣寧王高孝珩、襄城王高彥道相繼追及,堂堂大齊帝王,身邊只有數十個人保護。

  皇帝失魂落魄,回到鄴城。

  更令軍心惶駭的是,皇帝言聽計從的寵臣、城陽王穆提婆,竟然連夜西奔周軍,自己一個人先投降了。

  周帝大喜,馬上封穆提婆為柱國、宜州刺史。他派人下詔,遍諭我們北齊全境:“凡來投歸大周者,即妙盡人謀,深達天命。官榮爵賞,各有加隆!”

  有了穆提婆這個樣板,我們北齊將士更加解體,相繼投附周軍。

  人在鄴城的陸令萱陸太姬聽說她兒子投降周國,知道自己難逃一死,彷徨久之,吞毒自殺。

  皇帝得知此訊,怒不可遏。他立刻下令,派人把鄴城內的穆提婆親屬,殺得一個不剩。親如兄弟的情分,頓成漫天仇怨。

  面對一堆爛攤子,我一籌莫展。

  我所守衛的晉陽,四面周軍密布。

  與我一起留守晉陽的錄尚書事唐邕,一直與皇帝寵臣高阿那肱有隙,意甚鬱郁。至此,他糾結并州將帥,各披鎧甲,忽然齊集於堂,對我高言:“安德王殿下,如果您不自己做天子,諸人實不能為王爺您出力死戰!”

  情勢如此,容不得我過多考慮。不得已,我在眾將擁推下即皇帝位。

  接著,我對國內下詔:

  “皇帝孱弱,政由宦豎。斬關夜遁,莫知所之。王公卿士,猥見推逼,今祗承寶位。”

  於是大赦,改元德昌。

  我以首先推舉我的唐邕為宰相,然後下詔,重用勛貴莫多婁敬顯、和阿乾子以及右衛大將軍段暢、開府儀同三司韓骨胡等人,他們皆為將為帥,以求新的振作。

  國眾聞之,不召而至者,前後相屬。

  為了鼓勵士氣,我大發晉陽府藏,連同後宮美女一起,大張旗鼓地賞賜給將士。為了爭取民心,我還下令在城內籍沒皇帝的佞臣、內侍十餘家,把他們的財產全部充公,以作軍用。

  雖然做了“皇帝”,我根本不住在宮內。我身披甲冑,天天在城周巡視。每見士卒,我皆執手稱名,流涕嗚咽。

  感奮之下,士眾踴躍效死。晉陽城內,連童兒女子,也乘屋攘袂,投磚拋石,挺身禦敵。

  在鄴城的皇帝聽說我做皇帝,大怒。他對近臣講:“我寧可使周國得并州,也不想讓不仁不義的安德王得之!”

  周軍圍晉陽,四合如黑雲。

  在我安排下,莫多婁敬顯、韓骨胡率軍於城南防禦;和阿乾子、段暢拒敵於城東;我本人,自率軍士,在城北嚴防周國的齊王宇文憲所率部隊。

  由於肚量洪大,我一直是個身材魁梧的大胖子,前如偃,後如伏,平時人常笑之。如今,身為皇帝,我騎馬奮大槊,往來督戰,勁捷若飛,所向無前。

  為此,士眾皆驚嘆不已。

  不料,周軍開始攻城沒多久,守城大將和阿乾子、段暢就率千騎奔降周軍。勛貴重臣,平素廣受國恩,臨危卻帶頭投降。

  城上大噪。守城軍將,為之寒心。

  黃昏時分,周帝宇文邕騎馬揮軍,自己冒陣,猛攻東門。

  現在,周軍在人數上,已經大占上風。他們在緊挨城牆的地方,用土壘起數條長長的、寬大的進攻斜坡。無數個攻城槌和移動塔架,忽然出現在城牆上方。

  周軍的攻城槌,非常巨大,都是由幾根裝有鐵頭的完整大樹幹製成。特別駭人的是,周軍的攻城槌,有的裝在輪子上,有的放在巨大的木塔架上,大概有上百個,從上而下,拼命撞擊城門和城牆。

  攻城突擊的時候,周軍士兵組成進攻方陣,每個方陣大概四千人,皆細步蹲行,高舉手中盾牌,連成一片,遮蔽於頭頂,組成了一個又一個巨大的、駭人的龜甲形的移動防護面。

  最終,幾個周軍方陣,全部接近到城牆下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