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趁我們軍隊稍稍緩攻的機會,平陽城內軍民、婦女,晝夜修城,三日而就。平陽百姓,本來為我大齊赤子,多年苦於苛政,如今都死心塌地歸隨周人。
大戰之中,在皇帝身邊的我們高姓宗室王爺,每人身邊都“配備”了六個甲士,名為衛士,實際上是佞臣們勸說皇帝派來監視我們動靜的耳目。
最終,我跪地泣陳,皇帝才放我出來,讓我帶領一隊兵馬,幫助指揮攻城。
觀察形勢後,我派遣精兵,連夜深挖地道,直達平陽城下。攻城尖錐轟然猛撞,大軍續進,城陷十餘步。守城的周軍,紛紛被先登的將士砍翻在地。我們北齊大軍,乘勢欲入!
千鈞一髮之時,忽然,皇帝發敕,下令暫停攻城。原來,他突發奇想,要讓馮淑妃親自觀看平陽城被大軍攻克的景象。
不料,馮小憐正在營帳中梳妝打扮,施塗粉黛,磨磨蹭蹭,沒有及時趕到近處觀看。
趁此機會,守城的周軍得到難得的喘息,他們在城崩處拋扔了幾百具屍體和數十根巨木,終於堵塞住缺口,城遂不下。
大軍氣餒之餘,馮小憐興趣十足,提出想欣賞晉州城西石上傳說中的聖人腳印。
為了提防周軍的弩矢會傷及馮小憐,皇帝命令從製造攻城器械的大木中抽取數千根,為馮小憐專門修造一座長長的、四圍都包裹木板的浮橋。而後,他自己執兵披甲,率領數千禁衛軍士兵,親自護送馮小憐過橋觀賞。
行至半道,木橋塌壞。聞訊後,我們齊軍不得不從平陽城下抽取數萬精兵勁卒,慌忙趕去護駕。
倉皇之中,皇帝與馮小憐踉踉蹌蹌,至夜乃還。
就這樣,戰機終被耽擱,平陽城未能如期攻克。
壞消息傳來。周帝宇文邕再髮長安。他自率勁旅,浩浩蕩蕩,重新渡過黃河,與周國諸軍相合。
十二月初四,宇文邕抵達平陽。
周軍諸軍總集,人數總共有八萬人。
周軍逼城置陳,東西二十餘里,漫無邊際。
至此,形勢大變。
我們北齊大軍剛開始進圍平陽的時候,為了防止周軍主力退而復來,在平陽城南挖掘了一條深長的塹壕,東起喬山④,西抵汾水。
所以,周帝率主力援軍再來,只能在塹壕南側列陣。我們大齊軍隊,嚴陣以待,列陣於塹壕以北。
與我們的皇帝的輕佻、輕易不同,周帝宇文邕,常常自乘御馬,身邊只率數名從人,親自巡陳。每到一處,他都親呼主帥姓名,躬自慰勉。周軍將士,喜於見知,咸思自奮。大戰開始之前,侍臣敦請周帝換乘上佳良馬,他推辭說:“朕獨乘良馬,難道想逃跑嗎!”周人聞之,感奮不已。
宇文邕本人英武,多次欲自率精兵進薄我軍,均礙塹而止。自旦時到申時,雙方相持不決。兩國兵士,隔著巨塹喝罵挑戰。
看到周軍如此勢盛,我們的皇帝開始生出怯意。他焦躁不安,問一直做軍中最高指揮的高阿那肱:“我們是開戰呢,還是不戰?”
高阿那肱畢竟是從前跟隨我二叔文宣帝高洋作戰多次的老將,半出膽怯,半出謹慎,說:“我們北齊兵數雖多,能戰者不過十萬,病傷及繞城砍柴汲水者,又三分居一。昔日神武帝大軍攻玉璧,敵人援軍一來即退。今日將士,豈勝神武帝之時!不如勿戰,退守高梁橋。”
不料,花白頭髮的胖子胡人安吐根卻在一旁大言:“如此一撮許賊,看我馬上刺取,擲向汾水中!皇帝御駕親征,如何不戰!”
皇帝猶豫未決。
他身邊那些平時舞刀弄劍、吹拉彈唱的內侍、佞臣們紛紛表示:“周國天子在,我們大齊天子也在。周國天子尚能從長安遠來,我們大齊天子怎能挖壕守塹示弱!”
更要命的是,馮小憐身騎一匹桃紅馬,也在一旁牽皇帝衣袖,要他主動出戰,擊敗周軍。
皇帝躍躍欲試。他大呼定議:“決此一戰!”
於是,他下令軍隊填塹南引,與周軍對決。
如此安排,正落周帝算內。他一直找不到機會逾塹對戰。如今,我們齊軍自己填壕,正好給了周軍極好的進攻機會。
皇帝興高采烈,似乎忘記了這是真刀真槍的實戰,與馮淑妃並騎觀戰。
暴土揚塵過後,巨大而長繞的壕塹終於被我軍填平。雙方兵馬才合,在周軍重甲騎兵的衝擊下,我們齊軍東側步兵軍陣搖動,偏軍小卻。
見此情景,馮小憐大怖,惶然失聲:“軍敗矣!”
皇帝愣怔之餘,時任錄尚書事的城陽王穆提婆高聲大呼:“皇帝快跑!皇帝快跑!”
不由自主,皇帝就和馮小憐一起,不顧一切地縱馬狂奔,逃往高梁橋方向。
我見狀大驚,趕忙策馬,與手下、開府儀同三司奚長拼命趕上,勸諫說:“陛下,半進半退,戰之常體。我軍如今兵眾全整,未有虧傷。陛下拋棄大軍,又能跑到哪裡!陛下乃軍中之膽,您馬足一動,人情駭亂,不可復振。願陛下速還,安慰軍心!”
正說話間,皇帝的幾個禁衛軍將領也陸續拍馬揚鞭趕來,都勸說道:“我們剛才已經收軍,甚為完整。不僅如此,我們北齊的圍城兵馬,都在原地堅守不動。皇帝應該回去,安慰軍心。如果不信,陛下可以先派內侍去觀察一下,再動身不遲,萬望陛下不要再跑!”
皇帝將信將疑,返轡掉頭,準備回到陣前軍中。
這個時候,穆提婆再次擋在皇帝面前。他慌忙抓住皇帝的臂肘,低聲說:“此言難信。如果陛下回返,正好趕上兵潰,哪裡還來得及逃出!”
馮小憐在側,失聲痛哭,梨花帶雨。
見此,皇帝不顧眾人勸阻,帶著馮小憐,拍馬就走。
皇帝忽然不見,軍中喪膽。沒過多久,我們齊軍一時大潰,僅僅摔死、被自己人踐踏而死的,就有一萬多人。周軍打獵一樣追殺,被殺又有萬餘人。
戰場之上,我們北齊的軍資器械,數百裡間,委棄山積。
好在我還能掌控一部分兵馬,邊打邊撤,最終挽回幾萬人的性命。
平陽大敗,我們北齊元氣大傷。而皇帝的昏庸和怯懦,更導致離心離德。軍將士卒,頓失為國捐軀之心。
皇帝逃到洪洞的時候,感覺即刻的危險消失,他就沒事人一樣,與馮小憐在一起,在營帳中以粉鏡自玩,互相欣賞,飲酒笑言。
不久,我們北齊從戰場上潰逃的後軍趕到。皇帝身邊的禁衛軍遙聞馬蹄聲聲,以為是周軍追至,齊聲吶喊,各自持械上馬。
聞亂,皇帝與馮小憐匆忙出帳,飛身上馬,拍馬狂逃。
此前,皇帝突發奇想,認為馮小憐有大功於社稷,要封她為左皇后,已經派遣內侍到晉陽取皇后服御禕翟等物。敗逃途中,他們恰好遇到取物之人。
望見惶然不知所措的來人,皇帝這才按轡不逃。他騎在馬上,喝令來人拿出服飾,讓馮小憐穿上嶄新的皇后裝束。
對著馬上搔首弄姿的絕世美人,他嘆息欣賞久之,然後才回奔晉陽。
大戰之中,在皇帝身邊的我們高姓宗室王爺,每人身邊都“配備”了六個甲士,名為衛士,實際上是佞臣們勸說皇帝派來監視我們動靜的耳目。
最終,我跪地泣陳,皇帝才放我出來,讓我帶領一隊兵馬,幫助指揮攻城。
觀察形勢後,我派遣精兵,連夜深挖地道,直達平陽城下。攻城尖錐轟然猛撞,大軍續進,城陷十餘步。守城的周軍,紛紛被先登的將士砍翻在地。我們北齊大軍,乘勢欲入!
千鈞一髮之時,忽然,皇帝發敕,下令暫停攻城。原來,他突發奇想,要讓馮淑妃親自觀看平陽城被大軍攻克的景象。
不料,馮小憐正在營帳中梳妝打扮,施塗粉黛,磨磨蹭蹭,沒有及時趕到近處觀看。
趁此機會,守城的周軍得到難得的喘息,他們在城崩處拋扔了幾百具屍體和數十根巨木,終於堵塞住缺口,城遂不下。
大軍氣餒之餘,馮小憐興趣十足,提出想欣賞晉州城西石上傳說中的聖人腳印。
為了提防周軍的弩矢會傷及馮小憐,皇帝命令從製造攻城器械的大木中抽取數千根,為馮小憐專門修造一座長長的、四圍都包裹木板的浮橋。而後,他自己執兵披甲,率領數千禁衛軍士兵,親自護送馮小憐過橋觀賞。
行至半道,木橋塌壞。聞訊後,我們齊軍不得不從平陽城下抽取數萬精兵勁卒,慌忙趕去護駕。
倉皇之中,皇帝與馮小憐踉踉蹌蹌,至夜乃還。
就這樣,戰機終被耽擱,平陽城未能如期攻克。
壞消息傳來。周帝宇文邕再髮長安。他自率勁旅,浩浩蕩蕩,重新渡過黃河,與周國諸軍相合。
十二月初四,宇文邕抵達平陽。
周軍諸軍總集,人數總共有八萬人。
周軍逼城置陳,東西二十餘里,漫無邊際。
至此,形勢大變。
我們北齊大軍剛開始進圍平陽的時候,為了防止周軍主力退而復來,在平陽城南挖掘了一條深長的塹壕,東起喬山④,西抵汾水。
所以,周帝率主力援軍再來,只能在塹壕南側列陣。我們大齊軍隊,嚴陣以待,列陣於塹壕以北。
與我們的皇帝的輕佻、輕易不同,周帝宇文邕,常常自乘御馬,身邊只率數名從人,親自巡陳。每到一處,他都親呼主帥姓名,躬自慰勉。周軍將士,喜於見知,咸思自奮。大戰開始之前,侍臣敦請周帝換乘上佳良馬,他推辭說:“朕獨乘良馬,難道想逃跑嗎!”周人聞之,感奮不已。
宇文邕本人英武,多次欲自率精兵進薄我軍,均礙塹而止。自旦時到申時,雙方相持不決。兩國兵士,隔著巨塹喝罵挑戰。
看到周軍如此勢盛,我們的皇帝開始生出怯意。他焦躁不安,問一直做軍中最高指揮的高阿那肱:“我們是開戰呢,還是不戰?”
高阿那肱畢竟是從前跟隨我二叔文宣帝高洋作戰多次的老將,半出膽怯,半出謹慎,說:“我們北齊兵數雖多,能戰者不過十萬,病傷及繞城砍柴汲水者,又三分居一。昔日神武帝大軍攻玉璧,敵人援軍一來即退。今日將士,豈勝神武帝之時!不如勿戰,退守高梁橋。”
不料,花白頭髮的胖子胡人安吐根卻在一旁大言:“如此一撮許賊,看我馬上刺取,擲向汾水中!皇帝御駕親征,如何不戰!”
皇帝猶豫未決。
他身邊那些平時舞刀弄劍、吹拉彈唱的內侍、佞臣們紛紛表示:“周國天子在,我們大齊天子也在。周國天子尚能從長安遠來,我們大齊天子怎能挖壕守塹示弱!”
更要命的是,馮小憐身騎一匹桃紅馬,也在一旁牽皇帝衣袖,要他主動出戰,擊敗周軍。
皇帝躍躍欲試。他大呼定議:“決此一戰!”
於是,他下令軍隊填塹南引,與周軍對決。
如此安排,正落周帝算內。他一直找不到機會逾塹對戰。如今,我們齊軍自己填壕,正好給了周軍極好的進攻機會。
皇帝興高采烈,似乎忘記了這是真刀真槍的實戰,與馮淑妃並騎觀戰。
暴土揚塵過後,巨大而長繞的壕塹終於被我軍填平。雙方兵馬才合,在周軍重甲騎兵的衝擊下,我們齊軍東側步兵軍陣搖動,偏軍小卻。
見此情景,馮小憐大怖,惶然失聲:“軍敗矣!”
皇帝愣怔之餘,時任錄尚書事的城陽王穆提婆高聲大呼:“皇帝快跑!皇帝快跑!”
不由自主,皇帝就和馮小憐一起,不顧一切地縱馬狂奔,逃往高梁橋方向。
我見狀大驚,趕忙策馬,與手下、開府儀同三司奚長拼命趕上,勸諫說:“陛下,半進半退,戰之常體。我軍如今兵眾全整,未有虧傷。陛下拋棄大軍,又能跑到哪裡!陛下乃軍中之膽,您馬足一動,人情駭亂,不可復振。願陛下速還,安慰軍心!”
正說話間,皇帝的幾個禁衛軍將領也陸續拍馬揚鞭趕來,都勸說道:“我們剛才已經收軍,甚為完整。不僅如此,我們北齊的圍城兵馬,都在原地堅守不動。皇帝應該回去,安慰軍心。如果不信,陛下可以先派內侍去觀察一下,再動身不遲,萬望陛下不要再跑!”
皇帝將信將疑,返轡掉頭,準備回到陣前軍中。
這個時候,穆提婆再次擋在皇帝面前。他慌忙抓住皇帝的臂肘,低聲說:“此言難信。如果陛下回返,正好趕上兵潰,哪裡還來得及逃出!”
馮小憐在側,失聲痛哭,梨花帶雨。
見此,皇帝不顧眾人勸阻,帶著馮小憐,拍馬就走。
皇帝忽然不見,軍中喪膽。沒過多久,我們齊軍一時大潰,僅僅摔死、被自己人踐踏而死的,就有一萬多人。周軍打獵一樣追殺,被殺又有萬餘人。
戰場之上,我們北齊的軍資器械,數百裡間,委棄山積。
好在我還能掌控一部分兵馬,邊打邊撤,最終挽回幾萬人的性命。
平陽大敗,我們北齊元氣大傷。而皇帝的昏庸和怯懦,更導致離心離德。軍將士卒,頓失為國捐軀之心。
皇帝逃到洪洞的時候,感覺即刻的危險消失,他就沒事人一樣,與馮小憐在一起,在營帳中以粉鏡自玩,互相欣賞,飲酒笑言。
不久,我們北齊從戰場上潰逃的後軍趕到。皇帝身邊的禁衛軍遙聞馬蹄聲聲,以為是周軍追至,齊聲吶喊,各自持械上馬。
聞亂,皇帝與馮小憐匆忙出帳,飛身上馬,拍馬狂逃。
此前,皇帝突發奇想,認為馮小憐有大功於社稷,要封她為左皇后,已經派遣內侍到晉陽取皇后服御禕翟等物。敗逃途中,他們恰好遇到取物之人。
望見惶然不知所措的來人,皇帝這才按轡不逃。他騎在馬上,喝令來人拿出服飾,讓馮小憐穿上嶄新的皇后裝束。
對著馬上搔首弄姿的絕世美人,他嘆息欣賞久之,然後才回奔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