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
在血漿、泥土的混稠中,這張少年的臉,嘴角上翹,似乎在歡笑。
放眼望去,城下的周軍黑壓壓的,不停地往上攻殺。陣陣微風吹過,他們的黑衣如同一片巨大的烏雲翅膀,憑空壓來。
熠熠發光的鎧甲和槊尖,呼嘯著,前進著,逼上河陰的外城。
不得已,我率領守軍退入河陰子城⑨。
周軍各部,勢如破竹。周國的齊王宇文憲軍攻克武濟⑩,進圍洛口,並攻下洛口東西二城,燒毀浮橋。另外,周國大將李穆、於翼等人也進展順利,先後攻克我們北齊三十餘城。
別無他法,我們齊軍只能死守城池,被動防禦。
由於河陰子城堅厚,周國皇帝宇文邕猛攻不下,他就指揮軍隊,掉頭猛攻河陽三城。
周軍順利攻克河陽南城後,進圍河陽中潬城。
猛攻二旬,由於我們北齊援軍陸續來到,城堅壕深,中潬城終未被周軍攻克。
最後,宇文邕親率將士,對他們此次戰略行動的目標洛陽城展開強攻。
由於防禦有方,我被朝廷委派為洛陽城負責防禦的主將。
人上十萬,徹地連天。周軍一波一波,在洛陽城下發動了多次進攻。
周軍的臨戰隊形保持嚴密,一萬多輛戰車,分列兩翼,車上高揚抵擋箭矢的幔布,駕御者皆手執長槊,步兵躬身,手執短兵,夾在車兵間整齊有序地行進。身穿兩襠鎧甲的騎兵,列隊在車隊兩邊和部隊的最後端,保持高度警戒。陸進的同時,周軍安排得當,一直保持著水路的暢通。他們在黃河水道關隘處設置多層防禦,以保證大軍及其輜重能順利沿水路行進。
觀察著這支由步、騎、水、車四個兵種密集合成的作戰集團,看他們有條不紊地攜帶所有的武器裝備、抗騎兵和攻城、築壘等等器材,不停地展開進攻,就不得不心中暗暗佩服周人的組織和指揮能力。
周帝宇文邕,確實是一代英武帝王。
最早,我們東邊士兵的戰鬥力大大高於西邊的周國。神武帝高歡之所以成就霸業,起事之初,在軍事上依靠的都是鮮卑或鮮卑化了的敕勒等族種以及鮮卑化的漢人。後來,魏孝武帝西奔到長安,隨他入關的洛陽“六坊”鮮卑軍士,人數不過萬人,其餘十多萬“六坊”鮮卑兵,最後大都歸依了神武帝。
魏朝分裂為東西兩部後,當時我們東魏軍隊主力,都是鮮卑軍人,總數達二十萬以上。神武帝以鮮卑人打仗,以漢人務農納糧。當時軍中,也有漢人兵,但與鮮卑兵分開,單立一軍,由漢人豪族首領統率。其中最有名的,是高敖曹率領的漢人軍。文宣帝高洋建立北齊後,挑選鮮卑兵中勇力絕眾者,組成作戰能力絕強的精兵,號稱“百保鮮卑”。同時,他揀選漢人當中勇力絕倫者,謂之為“勇士”,派他們堅守邊境地區。日後,我大北齊正式以大量漢人服兵役,但仍採取神武帝高歡時的做法,以漢人兵單為一軍,不與鮮卑軍人雜處。
想當初,神武帝高歡在東魏任大丞相時,於丞相府內設內、外二曹主管兵事,內曹是騎兵曹,掌中兵鮮卑兵事;外曹是步兵曹,掌外兵漢人兵事。北齊代魏後,相府諸司,皆並於尚書省,唯內、外二曹一度不廢,改稱外兵省、騎兵省,仍掌管兵事。內、外二曹的設立,標誌著我們大北齊鮮明的夷漢分兵制。武成帝高湛時代,尚書省中的五兵尚書所轄尚書郎,還分為掌中兵鮮卑兵事及外軍漢人兵兩部分。
新帝繼位後,佞臣當道。掌管兵權的各級軍官,多是朝中寵臣的親戚故舊以及行賄得官的商賈,軍中鮮卑軍人和漢族軍人摩擦加劇,戰鬥力急劇降低。
與神武帝高歡為敵的宇文泰的西魏,當時他的手下將士,大多是關隴各族群賊出身,後來,加上隨魏朝孝武帝入關的“六坊”鮮卑兵萬餘人,主力軍總共也才七八萬人左右。隨著東西兩魏之間的不斷戰爭,由於居住在關隴地區的鮮卑人很少,西魏軍作戰士兵的補充日漸困難。為此,宇文泰不得不徵召漢人為兵,來擴充軍力。
為了協調治下的胡漢關係,宇文泰讓當地的漢人豪族大姓統領這些漢兵,提高士兵的身份,加強軍隊戰鬥力。他雜糅周官六軍制和鮮卑早期的部落兵制,創建所謂的“府兵制”。大齊天保元年,宇文泰仿拓跋部早期的八部之制,設立八柱國大將軍,正式建立府兵制。天保五年,宇文泰又仿拓跋部早期“統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的舊制,以其手下諸將功高者,為三十六國之後;次要戰功者,為九十九姓後。而府兵中統兵官,不論鮮卑、匈奴、漢人還是其他族,一律賜以鮮卑部落的舊姓,其所統將士,亦從主帥改姓。
府兵制下,共設八柱國大將軍。宇文泰自任其一,又兼任“都督中外諸軍”,實際上,他自己就成為府兵的最高統帥,而另外一個“柱國大將軍”、魏朝宗室元欣,僅掛一虛名。所以,西魏的實際領兵官,刨除宇文泰和元欣以外,實際上是六個“柱國大將軍”。他們各領一軍,是為六軍。六柱國下,各設兩大將軍,共十二大將軍;每大將軍,各設兩開府,共二十四開府;每開府下,各設兩儀同,共四十八儀同。
府兵的兵力配備,每儀同領兵千人,開府領兵兩千,大將軍領兵四千,柱國大將軍領兵八千,總兵力大概是五萬人。
早期,西魏府兵,包括鮮卑兵、關隴軍戶,以及關隴豪右所領鄉兵,沒有一般民戶。府兵另附軍籍,不被編入民籍,也不負擔賦稅。他們平時半月訓練,半月宿衛,戰時出征。宇文邕繼位為帝執掌實權後,他將府兵徵召對象擴大至上等民戶。後來,為了與我們北齊作戰和滅掉南朝,他把府兵的徵召又擴大至一般民戶。百姓們由於當府兵可以免除賦稅,參軍之人益眾。西魏境內漢人,大概有一半在軍隊之中。所以,如今陸續趕來與我們北齊作戰的軍隊,僅宇文邕手下的府兵就有近二十萬人。除府兵之外,周國還有另成系統的宮廷宿衛軍、鎮戍兵、州郡兵等諸軍。
宇文氏在西魏國內、軍隊中實行鮮卑化,只是形式上的鮮卑化,為兵將們改姓改名而已。不像我們北齊,鮮卑人高高在上,漢人廣受欺凌。
值得慶幸的是,現在我們北齊軍隊有堅城可守,如果是與周軍野戰,必敗無疑!
洛陽,四戰之地,自從神武帝高歡時代開始,防守嚴密。特別是城牆四周,除了正常的防禦器械以外,城頭遍布“萬鈞神弩”,一次可同時發she七支鐵羽箭的車弩,以及用數頭牛才能絞軸張弦的床弩。所有這些弩機,she程都多達七八百步,能夠有效地把周軍壓制在城牆稍遠處,she殺無數周軍。
很多次,弩機發she後,看著一隻弩箭有時候能同時she穿跑步行進中幾個身穿甲冑的周軍,在城牆上,我們的守軍總是發出興奮的呼喊聲。
膠著到九月,周軍依舊沒能在洛陽城下取得進展。而我們大齊皇帝的援軍,已經從晉陽出發,距離洛陽越來越近。
僅僅兩個月的時間,我瘦了二十斤。晝夜不停,我巡視著,在城牆四周的每一個角落巡視著,不敢有絲毫怠慢和懈怠。
放眼望去,城下的周軍黑壓壓的,不停地往上攻殺。陣陣微風吹過,他們的黑衣如同一片巨大的烏雲翅膀,憑空壓來。
熠熠發光的鎧甲和槊尖,呼嘯著,前進著,逼上河陰的外城。
不得已,我率領守軍退入河陰子城⑨。
周軍各部,勢如破竹。周國的齊王宇文憲軍攻克武濟⑩,進圍洛口,並攻下洛口東西二城,燒毀浮橋。另外,周國大將李穆、於翼等人也進展順利,先後攻克我們北齊三十餘城。
別無他法,我們齊軍只能死守城池,被動防禦。
由於河陰子城堅厚,周國皇帝宇文邕猛攻不下,他就指揮軍隊,掉頭猛攻河陽三城。
周軍順利攻克河陽南城後,進圍河陽中潬城。
猛攻二旬,由於我們北齊援軍陸續來到,城堅壕深,中潬城終未被周軍攻克。
最後,宇文邕親率將士,對他們此次戰略行動的目標洛陽城展開強攻。
由於防禦有方,我被朝廷委派為洛陽城負責防禦的主將。
人上十萬,徹地連天。周軍一波一波,在洛陽城下發動了多次進攻。
周軍的臨戰隊形保持嚴密,一萬多輛戰車,分列兩翼,車上高揚抵擋箭矢的幔布,駕御者皆手執長槊,步兵躬身,手執短兵,夾在車兵間整齊有序地行進。身穿兩襠鎧甲的騎兵,列隊在車隊兩邊和部隊的最後端,保持高度警戒。陸進的同時,周軍安排得當,一直保持著水路的暢通。他們在黃河水道關隘處設置多層防禦,以保證大軍及其輜重能順利沿水路行進。
觀察著這支由步、騎、水、車四個兵種密集合成的作戰集團,看他們有條不紊地攜帶所有的武器裝備、抗騎兵和攻城、築壘等等器材,不停地展開進攻,就不得不心中暗暗佩服周人的組織和指揮能力。
周帝宇文邕,確實是一代英武帝王。
最早,我們東邊士兵的戰鬥力大大高於西邊的周國。神武帝高歡之所以成就霸業,起事之初,在軍事上依靠的都是鮮卑或鮮卑化了的敕勒等族種以及鮮卑化的漢人。後來,魏孝武帝西奔到長安,隨他入關的洛陽“六坊”鮮卑軍士,人數不過萬人,其餘十多萬“六坊”鮮卑兵,最後大都歸依了神武帝。
魏朝分裂為東西兩部後,當時我們東魏軍隊主力,都是鮮卑軍人,總數達二十萬以上。神武帝以鮮卑人打仗,以漢人務農納糧。當時軍中,也有漢人兵,但與鮮卑兵分開,單立一軍,由漢人豪族首領統率。其中最有名的,是高敖曹率領的漢人軍。文宣帝高洋建立北齊後,挑選鮮卑兵中勇力絕眾者,組成作戰能力絕強的精兵,號稱“百保鮮卑”。同時,他揀選漢人當中勇力絕倫者,謂之為“勇士”,派他們堅守邊境地區。日後,我大北齊正式以大量漢人服兵役,但仍採取神武帝高歡時的做法,以漢人兵單為一軍,不與鮮卑軍人雜處。
想當初,神武帝高歡在東魏任大丞相時,於丞相府內設內、外二曹主管兵事,內曹是騎兵曹,掌中兵鮮卑兵事;外曹是步兵曹,掌外兵漢人兵事。北齊代魏後,相府諸司,皆並於尚書省,唯內、外二曹一度不廢,改稱外兵省、騎兵省,仍掌管兵事。內、外二曹的設立,標誌著我們大北齊鮮明的夷漢分兵制。武成帝高湛時代,尚書省中的五兵尚書所轄尚書郎,還分為掌中兵鮮卑兵事及外軍漢人兵兩部分。
新帝繼位後,佞臣當道。掌管兵權的各級軍官,多是朝中寵臣的親戚故舊以及行賄得官的商賈,軍中鮮卑軍人和漢族軍人摩擦加劇,戰鬥力急劇降低。
與神武帝高歡為敵的宇文泰的西魏,當時他的手下將士,大多是關隴各族群賊出身,後來,加上隨魏朝孝武帝入關的“六坊”鮮卑兵萬餘人,主力軍總共也才七八萬人左右。隨著東西兩魏之間的不斷戰爭,由於居住在關隴地區的鮮卑人很少,西魏軍作戰士兵的補充日漸困難。為此,宇文泰不得不徵召漢人為兵,來擴充軍力。
為了協調治下的胡漢關係,宇文泰讓當地的漢人豪族大姓統領這些漢兵,提高士兵的身份,加強軍隊戰鬥力。他雜糅周官六軍制和鮮卑早期的部落兵制,創建所謂的“府兵制”。大齊天保元年,宇文泰仿拓跋部早期的八部之制,設立八柱國大將軍,正式建立府兵制。天保五年,宇文泰又仿拓跋部早期“統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的舊制,以其手下諸將功高者,為三十六國之後;次要戰功者,為九十九姓後。而府兵中統兵官,不論鮮卑、匈奴、漢人還是其他族,一律賜以鮮卑部落的舊姓,其所統將士,亦從主帥改姓。
府兵制下,共設八柱國大將軍。宇文泰自任其一,又兼任“都督中外諸軍”,實際上,他自己就成為府兵的最高統帥,而另外一個“柱國大將軍”、魏朝宗室元欣,僅掛一虛名。所以,西魏的實際領兵官,刨除宇文泰和元欣以外,實際上是六個“柱國大將軍”。他們各領一軍,是為六軍。六柱國下,各設兩大將軍,共十二大將軍;每大將軍,各設兩開府,共二十四開府;每開府下,各設兩儀同,共四十八儀同。
府兵的兵力配備,每儀同領兵千人,開府領兵兩千,大將軍領兵四千,柱國大將軍領兵八千,總兵力大概是五萬人。
早期,西魏府兵,包括鮮卑兵、關隴軍戶,以及關隴豪右所領鄉兵,沒有一般民戶。府兵另附軍籍,不被編入民籍,也不負擔賦稅。他們平時半月訓練,半月宿衛,戰時出征。宇文邕繼位為帝執掌實權後,他將府兵徵召對象擴大至上等民戶。後來,為了與我們北齊作戰和滅掉南朝,他把府兵的徵召又擴大至一般民戶。百姓們由於當府兵可以免除賦稅,參軍之人益眾。西魏境內漢人,大概有一半在軍隊之中。所以,如今陸續趕來與我們北齊作戰的軍隊,僅宇文邕手下的府兵就有近二十萬人。除府兵之外,周國還有另成系統的宮廷宿衛軍、鎮戍兵、州郡兵等諸軍。
宇文氏在西魏國內、軍隊中實行鮮卑化,只是形式上的鮮卑化,為兵將們改姓改名而已。不像我們北齊,鮮卑人高高在上,漢人廣受欺凌。
值得慶幸的是,現在我們北齊軍隊有堅城可守,如果是與周軍野戰,必敗無疑!
洛陽,四戰之地,自從神武帝高歡時代開始,防守嚴密。特別是城牆四周,除了正常的防禦器械以外,城頭遍布“萬鈞神弩”,一次可同時發she七支鐵羽箭的車弩,以及用數頭牛才能絞軸張弦的床弩。所有這些弩機,she程都多達七八百步,能夠有效地把周軍壓制在城牆稍遠處,she殺無數周軍。
很多次,弩機發she後,看著一隻弩箭有時候能同時she穿跑步行進中幾個身穿甲冑的周軍,在城牆上,我們的守軍總是發出興奮的呼喊聲。
膠著到九月,周軍依舊沒能在洛陽城下取得進展。而我們大齊皇帝的援軍,已經從晉陽出發,距離洛陽越來越近。
僅僅兩個月的時間,我瘦了二十斤。晝夜不停,我巡視著,在城牆四周的每一個角落巡視著,不敢有絲毫怠慢和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