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好形勢下,宗澤上書高宗趙構,表示自己已經連兵百萬眾,準備分路並進,收復山河,泣求高宗還京,以圖中興大業。史書上講,"黃潛善等忌(宗)澤成功,從中

  沮之",其實,仍舊是高宗怯懦加私心,他根本沒有中原的打算。不久,黃、汪二人又派郭仲荀為東京副留守以"伺察"宗澤,不停在高宗趙構耳邊說宗澤有反心。憂慮成

  疾,老將宗澤急火攻心,八月間,他忽發重疾。

  眾將問疾,宗澤強打精神,奮然道:"我以二帝蒙塵,憤憤至此。汝等如能殲敵,則我死亦無恨!"眾將聞言,皆感慨流涕,齊聲回答:"敢不盡力!"

  臨死,老英雄嘆道:"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咽下最後一口氣前,宗澤三聲大叫:過河!過河!過河!

  史臣有言:"夫謀國用兵之道,有及時乘銳而可以立功者,有養威持重而後能有為者,二者之設施不同,其為忠一而已。方金人逼二帝北行,宗社失主,宗澤一呼,而

  河北義旅數十萬眾若響之赴聲,實由(宗)澤之忠忱義氣有以風動之,抑斯民目睹君父之陷於塗淖,孰無憤激之心哉。使當其時(宗)澤得勇往直前,無或齟齬牽制

  之,則反二帝,復舊都,特一指顧間耳。黃潛善、汪伯彥嫉能而惎功,使(宗)澤不得信其志,發憤而薨,豈不悲哉!"

  宗澤卒年七十。汴京兵民聞訊,號慟滿路。宗澤死後,其子宗穎素得將士心,汴京兵民紛紛上書請宗穎代其父任。高宗君臣當然不答應,派杜充前來任東京留守。這

  位杜充"酷而無謀",到任後,盡反宗澤措置,"於是豪傑不為用,群聚城下者復去為盜,而中原不守矣。"

  "八字軍"首領王彥得知宗澤病逝,立刻以手下眾軍付予東京留守司,只率數名親兵趨 行在(揚州,皇帝臨時駐地稱"行在"),進見黃潛善、汪伯彥,力陳已見,

  要高宗皇帝順行眾望,北還擊賊。汪、黃二人就恨外來將師言兵言恢復,大怒,馬上向高宗匯報,於是降旨免對(即皇上不親見召見),以王彥為御營平寇統領。王彥

  得知新職的頂頭上司御營使是曾經降金的范瓊,深以為恥,便稱疾致仕,離朝而去。

  宗澤死後,建炎二年九月,金人攻陷冀州,守將李政死節;十月,金將訛里朶在五馬山大破宋朝宗室信王趙榛。這位信王是趙構的弟弟,北遷途中乘間逃出,被兩

  河一帶漢人擁戴,故而金軍集大軍一舉攻滅之,趙榛亡走,不知所終,估計為亂兵所殺;(史家一般認為這個信王不是真的,但也無明據)。年底,金軍攻克延安府,宋

  朝通判魏彥明死節;完顏婁室破潼關,"秦隴皆震";金軍又陷濮州、相州、德州等地。宋臣楊粹中、趙不試、趙叔皎等死節;而後,宋朝的東平府、河中府皆告陷

  落。

  金軍元帥粘罕(完顏宗翰,又名粘沒喝)攻陷襲慶府,有金兵欲掘孔子墓。粘罕粗人,問漢人通事(翻譯)高慶裔:"孔子是什麼人?"高通事回答:"是古代大聖人

  ."粘罕雖是大老粗,聞言也大怒:"好大的膽子,古代大聖人的墓也敢發掘!"立即下令斬殺發墓的金兵。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將完顏婁室破晉寧軍,宋臣徐徽言死節。八月,接替宗澤的東京留守杜充棄東京汴梁而逃。臨行,大將岳飛苦諫:"中原地尺寸不可棄

  ,今一舉足,此地非我有。他日取之,非數十萬眾不可!"杜充卑鄙小人,惜命要緊,根本不聽,匆匆逃回揚州。

  轉年三月,金人攻入汴京,代理留守上官悟出奔,在外為盜所殺。至此,宋朝四京皆陷於金人之手。中原兩河之地完全成為異壤。

  ――苗傅、劉正彥

  中原塗炭,身在揚州的高宗趙構並未"介懷".建炎二年十一月,他下詔讓官員先奉元佑皇太后以及後宮、皇子等人到杭州,為自己起行做準備。同時,他又正式任

  用黃潛善、汪伯彥兩個jian賊為尚書左右仆she兼門下中書侍郎,並高興地對二人說:"潛善作左相,伯彥作右相,朕何患國事不濟!"jian君jian臣,氣味相投似膠漆。 金軍的

  速度奇快。轉年三月,完顏宗翰(粘罕)大軍已直指揚州,轉眼就攻至天長軍(今安徽的天長)。當時,高宗皇帝正摟著幾個美女在床上天地一家春。扈衛將忽然闖宮

  ,報告說金軍近在咫尺,嚇得高宗腎驚腦駭,落下了陽萎的殘疾(精神性外加器質性),趙構從此小雞雞再也無用武之地,喪失任何生育功能。蒼惶之間,趙構僅帶數

  騎,逃過長江。日後有好事者渲染,神祠中泥馬顯靈渡趙構,即"泥馬渡康王"的故事,此種無稽之談,宋朝的官私雙方均皆津津樂道,渲染高宗的"正統性".其實,高宗

  過江,是狼狽不堪、雞雞鬆軟的逃跑劇。

  金人鐵蹄迅猛,揚州一片混亂,宋朝軍民死傷無數。高宗趙構由於自己中間一條腿失去功能,深恨起一直在身邊勸慰自己周遭"太平"的黃、汪二人,把二人罷相,

  轉任朱勝非為右相,王淵為簽書樞密院事(三軍副總司令)併兼御營都統制(御林軍司令)。

  王淵,字幾道,熙州人,善騎she,有智謀,早年擊夏國、破方臘,均有戰功。靖康之變後,是最早投附趙構的軍官之一。後來,他為制置使,率宋軍為趙構幸東南打前

  哨戰,剿平了江南不少股乘亂而起的盜賊。但是,金軍攻揚州,王淵主管海上江船,誤了宋軍渡江大事,"自是(王)淵失諸將心".高宗趙構原本想逃至江北的鎮江暫

  避金人,群臣亦以為然,惟獨王淵力爭,認為杭州有"重江之險",是日後南宋定京(行在)杭州的定策者之一。揚州敗後,王淵理應被責處,因為他與康履等高宗寵信

  的宦官關係好,反而被升官,諸將怨憤。為了平息眾怒,高宗收回對他"簽書樞密院事"的任命,仍讓他擔任禁衛軍都統制之職。

  高宗駐蹕杭州,以杭州為行宮,基本上決定在此呆下去。為了做樣子,他下詔"罪已",大赦天下,"放還士大夫被竄斥者,惟李綱不赦",目的在於"罪(李)綱而謝

  金(人)也".都什麼時候了,被金人追著屁股攆殺,還念念不放討好金人,高宗君臣確實混蛋。

  很快,杭州發生戲劇性一幕,於高宗趙構而言,險過剃頭――此幕重頭戲,以禁衛軍軍官苗傅、劉正彥為主角,史稱"苗劉之變".

  苗傅,上黨人。其伯父苗授在元豐年間曾為殿前都指揮使,應該說是武將世家。靖康亂起,苗傅與張俊、楊沂中等人首歸康王趙構。劉正彥也是門之子,其父劉法

  死於宋夏戰爭(當時,劉法被童貫大公公逼迫出戰)。所以,劉正彥是正牌"烈士後代".王淵曾在劉法手下當過差,為了報答當年老上司對自己的恩德,他推薦劉正彥

  入朝。劉正彥能幹,在討伐巨賊丁進戰鬥中立大功,後隨苗傅一起統掌御林軍。高宗從鎮江跑到杭州,當時諸大將如劉光世、張俊、楊沂中、韓世忠等人皆被外派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