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蔡京終於死掉,終年八十二。可異的是,其祖父、父親,包括他自己,三世同忌日,祖孫三代皆在相同日子死掉,也算一奇。臨死,老才子還做詞一首:"八十一年住世,四

  千里外無家。如今流落向天涯,夢到瑤池闕下。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幾度宣麻。止因貪戀此榮華,便有如今事也!"

  蔡京身死,事未算完。其子蔡攸、蔡翛皆伏誅,蔡絛死於流放途中,"餘子及諸孫皆分徙遠惡郡。"報應雖不慡,卻一點也不慘。因為,欽宗竄逐這些惡臣子孫後,汴

  京被金人攻陷,這些壞分子們因貶竄而逃出大難,反倒是幾個月前剛剛召還京城的從前直正大臣們的後代及家屬慘遭荼毒,即使不死,也皆被金人擄至惡凍北方,死

  得更慘。真是蒼天無眼。

  宋欽宗即位,大臣孫覿彈劾蔡京,內容可謂一針見血。

  "自古書傳所記,臣jian老惡,未有如(蔡)京之甚者。太上皇(徽宗)屢因人言:‘灼見jian欺。’(蔡京)凡四罷免,而近幸小人,相為唇齒,惟恐失其憑依。故營護

  壅蔽,既去復用,(蔡)京益蹇然。(他)自謂羽翼已成,根深蒂固,是以凶焰益張,復出為惡。倡導邊隙,挑拔兵端,連起大獄,報及睚眥。怨氣沖塞,上干陰陽,水旱連

  年,赤地千里,盜賊 遍野,白骨如山,人心攜貳,天下解體。敵人(金兵)乘虛鼓行,如入無人之境"……

  蔡京四次入相(崇寧二年、大觀元年、政和二年、宣和六年),結黨營私,不僅他一個人壞,其家族及由他援引的親黨枝蔓方方面面,一個比一個壞,由此,他才

  能當得起"大jian臣"之名。

  其二:長鬍子的大公公――童貫

  童貫,少為大太監李憲所養。李憲沒老二的公公,卻也在西北做出過一番功績。王韶"熙河開邊",他一直是監軍,做戰也很勇敢。宋神宗五路大軍攻西夏,李憲作為

  統師,諸路損失慘重,惟他所率一軍"持重",死人丟物最少。大公公打仗上癮,又擁大軍屯蘭州,遭西夏五十萬大軍圍困,幾遭不免。"(李)憲以中人(宦者)為將,雖

  能拓地降敵,而惘上害民,終貽患中國",李憲五十一歲病死,還被宋廷諡為"敏恪"(後改"忠敏"),下場很不錯。

  權閹門下出權閹,童貫自是"門庭"光顯,"性巧媚,自給事宮推掖,即善策人主微指,先事順承".皇家專業服務行業出身的宦者,自然都是八面玲瓏討人喜歡。宋徽

  宋繼位後,在杭州設立明金局,即製作各種皇家專用奢侈品的專門作坊群,由童貫主持。巡視杭州時,童貫遇見了正鬱郁不得志的蔡京,二人一見如故,成為好友。日後

  蔡京重新入京,童貫出力不少。

  投桃報李,蔡京拜相後,宋朝致意於河湟地區,蔡京就推薦童貫作監軍,擁兵十萬,直奔青唐殺去。童貫春風得意,縱馬揚鞭,終於繼承了恩公李憲大太監的遺志,

  得以在西北展示威風。大軍到了湟川,宋徽宗因內宮失火,認為是上天阻止他用兵,下詔命童貫勿行。童大公公很有魄力,讀詔之後,放入靴中,沒事人一樣繼續督促大

  軍前行。旁邊有人問皇帝有何"指示",童公公一臉坦然,"皇上讓我們趕快成功".人算不如天算,命運青睞童公公,此次冒進貪功竟能一舉成功,加上對手是功力不深

  厚的吐蕃、雜羌,宋軍一鼓作氣,收復四州之地。如此"奇功",童貫得授景福殿使,襄州觀察使,內侍太監能身帶兩使,宋朝前無"古人".不久,童大公公憑藉手下大將

  出力,馳騁河湟,擊破諸雜蕃部落,收復積石軍舊壘以及洮州,宋廷又加其檢校司空。其實,宋朝在河湟擊吐蕃,完全是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把唃廝囉政權的繼承者打

  得灰溜溜,最終使得宋朝自己在西北喪失了最有力的同盟者。

  童大公公成為"天才指揮家",官越做越大,與宰相蔡京關係開始緊張,二人互相在底下琢磨對方。政和元年,童貫以國使身份出使遼國,蔡京在宋徽宗面前表示不

  滿:"以宦官為上介(國使),國無人乎?"不滿也沒用,童貫有拓地破敵之功,得封太尉,三鎮宣撫使,又"簽書樞密河西北兩房",接著"領院事",地位上與蔡京完全相

  當,時人稱蔡京為"公相",稱童貫為"媼相".(就是"母相"的意思,其實童貫是不公不母)。

  太監打起仗來上癮。童貫又將兵出河隴,想對西夏發動大規模戰事。在他催逼下,宋朝大將劉法不得已出兵,遇伏而死。這位西北名將被殺,"(宋朝)諸軍恟懼".

  童貫隱瞞敗報,上表稱大捷,"百官入賀,皆切齒,然莫敢言".

  政和元年,童貫出使遼國,歸途中燕雲一帶的漢人馬植秘密參見,獻"平燕之策",童貫喜功,聞言大喜,把馬植偷偷帶回京城。宋徽宗接見後,馬植獻計,竄掇皇帝

  聯絡女真,合擊遼國,趁機收復燕雲十六州。好大喜功的宋徽宗自然聽得受用,贈馬植國姓趙,改名良嗣,即大名鼎鼎的趙良嗣。趙良嗣受宋徽宗指派,以買馬為名,出

  使金國,相約夾攻遼國。宋徽宗在"御筆"書信中只要求得到"燕京並所管州城",趙良嗣力爭西京等地,金人稱宋帝都不提,關你屁事,至此,宋廷才知宋徽宗"御筆"誤

  事。此約由於是趙良嗣等人由登州渡海去談判,故稱"海上之盟".其後,宋朝"選健將勁卒,刻日發兵。"不巧的是,方臘在睦州反勢兇猛,於是宋徽宗忙改童貫為江浙淮

  南宣撫使,統西北精兵十餘萬先去摘除方臘這一"心腹之患".

  方臘是睦州富民,世居堨村,當地是唐朝女叛首陳碩真曾經起事的地方。這位女賊頭當時自稱"文佳皇帝",故而當地有"天子墓"、"萬年樓"的遺址,方臘認為自

  己可應此吉兆,便以邪教左道惑眾。江南地區因宋徽宗侫臣朱勔"花石綱"之困,不勝其擾,方臘"因民不忍,陰聚貧乏游手之徒",於宣和二年十一月造反,自號"聖公",

  建元"永樂","焚室廬,掠金帛子女,誘脅良民為兵。"由於江南多年未識戰事,各地守兵、人民"聞金鼓聲即斂手聽命",方臘賊勢"如火如荼",連陷睦州、歙州、衢州

  等地,並進逼江南重鎮杭州。"凡得官吏,必斷臠肢體,探其腸肺,或熬以膏油,從鏑亂she,備盡楚毒,以償怨心",方臘本人財主出身,根本不是"苦大仇深",只是藉此發

  泄平日交稅的怨氣和抒發其虐待狂的快意。

  方臘土賊,遇見童貫從西北帶來慣戰的十來萬正規軍,登時瓦解。方臘及妻子皆被活捉,賊徒被殺近十萬。宣和四年四月,方臘之亂完全平定。方臘之亂,"破六州

  五十二縣,戕平民二百萬,所掠婦女自賊洞逃出,裸而縊於林中者由湯岩、椔嶺八十五裡間,九村山谷相望。"可見,方臘亂軍不是人民的隊伍,而是"yín民"的隊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