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見,無論列寧還是普列漢諾夫,對王安石變法的內容都是皮毛之見,正如我們國人常常說起亞里斯多德、赫拉克里特、柏拉圖等人名一樣,對於這些"高人們"

  真正的思想,根本不知就裡(倒是知道柏拉圖的"精神戀愛"和《米老鼠和唐老鴨》中的一條狗名字叫柏拉圖)。王安石變法,從來沒有"土地國有"的一絲一毫內容,

  倒是其反對派諸如大儒程顥等人一直主張倒退到中國上古的"井田制",那才是真正的"土地國有".(李在山先生為此對《列寧全集》做過逐頁考證,在下也曾詳細

  地爬梳一番)

  王安石變法,近一千年來 臧否不一,眾口紛紜,好的說他"富國強民",壞的說他"剝民興利",其實,現代以來,對王安石最為推崇的倒是孫中山和他的國民黨。三

  民主義中的"民生主義"就與王安石"抑制尊並"、"均濟貧乏"一拍而合,而後,國民政府的"保衛團法"基本就是王安石"保甲法"的現代版。

  王安石是個什麼樣的人?王安石變法當初倒底是什麼內容?變法的前因、後果又如何呢?所有這一切,當從宋真宗崩後加以交待。

  ――真宗皇后劉氏的十一年之政

  宋真宗晚年,得了半身不遂的毛病,凡事多決於劉皇后。

  說起這位劉皇后,那真是歷史一大傳奇式人物,典型的中國版灰姑娘遇王子,是好夢成真大美滿真人劇。不知為何,後世評書藝人和勞動人民不買帳,又有戲劇《

  狸貓換太子》對 她大肆"誣衊",把她刻劃成陰險婦人,真是匪夷所思。

  "章獻明肅(諡號)劉皇后,其先家太原,後徙益州,為華陽人。祖(劉)延慶,在(後)晉、(後)漢為右驍衛大將軍;(其)父(劉)通,虎捷都指揮使、嘉

  州刺史,從征太原,道卒。"《宋史》雖是官修正史,但上述內容,除了"益州"兩字,沒一句是真。劉皇后就是益州人,完完全全不摻假的川妹子,她之所以編出其祖父是

  從太原來,無非是想冒充是北漢劉氏皇族的支屬,想抬高自己的門望。其祖其父也沒有做過什麼將軍、刺史,皆是小買賣人,土得掉渣的蜀地漢人,絕非是北漢劉氏沙

  陀種。

  《宋史》又講,劉皇后自小就父母雙亡,由姥姥養大,擅長"播鼓",實際上是做小買賣時搖撥浪鼓以招徠客人。"蜀人龔美者,以鍛銀為業,攜之入京師。"正史中這

  句更有貓膩,銀匠龔美為何把劉氏這麼個少女帶入京師做買賣呢,實際上,是劉氏家窮,十二、三歲即賣給了龔銀匠做老婆,當壚播鼓,招徠顧客。時為襄王的宋真宗

  微服行於街上,看見這位川妹子貌美如花,很快就勾引到手,給老實頭龔美不少金銀,把劉氏弄入自己的襄王府中藏嬌。別人沒說什麼,同是勞動人民出身的宋真宗辱

  母王氏不干,認為劉氏出身太微賤,向宋太宗告狀。太宗不滿,時為太子的宋真宗不得不忍痛割愛,把劉氏小姑娘"斥去",其實,是把她送到與自己關係不錯的張耆家

  中躲避。宋真宗即位,馬上把劉氏迎入宮中立為美人,後又進為德妃,最後封為皇后。

  宋真宗如此迷戀劉皇后,一方面是小姑娘貌美,另一方面估計是劉氏破瓜早,深曉雲雨之事,比起宮中那些大家閨秀出身床上放不開的嬪妃,自然另有一番風情。

  宋真宗待劉皇后前夫銀匠龔美也不薄,讓他改姓劉,以劉氏的兄長相稱。後來,這位"劉美"一直做皇家包工頭,還做到武勝軍節度觀察留後的大官。六十花甲之年,老

  劉才善終病死。宋朝皇帝就是仁德,如果放在北朝或是以後的明朝,肯定要誅殺成千上萬的人來保守這個"秘密",真宗皇帝竟如此"和平"解決了"同情兄"的問題,讓

  人大翹拇指!

  劉皇后不僅僅是漂亮,"性警悟,曉書史,聞朝廷事,能記其本末。真宗退朝,閱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劉皇)後皆預聞。宮闈中有事,輒傅以故實相對。"可見,劉皇

  後雖沒受過什麼系統教育,卻冰雪聰明,不是那種只有漂亮臉蛋子的無腦美女。

  真宗皇帝多病,劉皇后當權,大臣寇準、李迪深以為憂。真宗皇帝的病時好時壞,一次,他清醒時,枕著太監周懷政的大腿,與這位公公商議太子監國的事情。周懷

  政本人就是太子宮屬,當然希望小主人(日後的宋仁宗)秉政,就出宮與寇準等人密議。寇準酒後失言,消息泄露,周懷政頗不自安,就與幾個太監密謀,要殺掉丁謂,

  以寇準為宰相,擁真宗為天上皇,讓當時還是太子的宋仁宗為帝,並罷黜劉皇后。與周懷政共謀的太監想立功,反而密告丁謂。丁謂連夜行動,派人逮捕周懷政等人,並

  把審訊結果上呈真宗皇帝和劉皇后。宋真宗聽說周公公想把自己架空,自然很惱怒,下詔殺掉了周懷政。丁謂也添油加醋,把本不預謀的寇準也外貶,並欲置之死地。

  想當初,丁謂正是由於寇準的提拔才得以入朝參知政事,恩將仇報,自然是小人慣有的"品德".

  真宗皇帝下詔,表示軍國大事仍舊由自己親決,"其餘皆委皇太子同宰相、樞密等參議施行",皇太子當時是十來歲的小孩子,真正的朝中大事是劉皇后和丁謂說

  了算。大臣王曾有大略遠謀,他私勸與劉皇后有姻親關係的錢惟誼說:"太子幼,非中宮(劉皇后)不能立;中宮(劉皇后)非倚太子則人心亦不附。(皇)後若加恩

  太子則太子安,太子安則劉氏(宗族)安矣。"錢惟誼乘間以王曾之言進勸劉皇后,"(皇)後深納焉".所以,這位王曾實際上比寇準和李迪有遠見。寇、李二人雖是

  大忠臣,但他們只想著怎樣去掉母后干政的威脅擁立太子,沒有想深一步――天下治道,以孝為先。劉皇后乃太子嫡母,總不能把媽殺了,再立一個少年為帝吧。

  真宗皇帝崩,遺詔太子趙受益更名趙楨,柩前即位,是為宋仁宗,時年才十三歲。王曾奉遺詔入殿廬糙擬制書,"命皇后權處分軍國事,輔太子聽政".丁謂想去掉"

  權"字,因為"權"是"暫時"的意思。王曾力爭,認為"權"字不可去,不得壞祖宗成法。丁謂無奈,只得依從。其實,丁謂之意,並非是給劉太后手中加權力,而是想打著劉

  太后的旗號,自己可以長期在朝中掌政。

  丁謂大權在握,馬上結交時為"內押班"的太監曹允恭,密請太后降手書:"帝(仁宗)朔望見群臣,大事則太后召輔臣決之;非大事,則令(雷)允恭傳奏禁中畫

  可以下。"如此,丁謂完全可以自決政事,扯虎皮做大旗,凡事以"太后"說事,同列官員則"不敢爭".另外一個惡果,則是"兩宮異處而柄歸宦官",雷允恭這個太監作為

  宮內外的"傳話筒",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恃勢專恣".




章節目錄